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怀瑾讲国学/大师讲国学文库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南怀瑾作为一代国学大家,其观点精辟、深邃。季风编著的《南怀瑾讲国学》采撷南怀瑾大师的文慧见解,既记录了南怀瑾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又通过先生的慧眼揭示了人生的新意。与南怀瑾先生一同探讨国学内容,即能学习到其尊重生命而彰显的尊严,又能成为人生十字路口的指路明灯。市面上关于国学课的书籍有很多,但关于南怀瑾先生国学课的书籍却很少,而同类书的销量均不错,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可以将“南怀瑾讲国学”这一理论特点更好的发扬光大,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内容推荐

季风编著的《南怀瑾讲国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南怀瑾先生的国学理论娓娓道来,全书生动趣味,即采撷了南怀瑾大师对国学的独特见解,还记录了南怀瑾先生对于生命的理解。本书中引用南环瑾先生在公开场合发表的多篇言论,布满人生的新意,如此一来,既可以与南怀瑾先生一同探讨国学内容,还能学习到其因尊重生命而彰显的睿智。

目录

第一章 南怀瑾谈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一 “三玄”是拨乱反正的救命药

 二 不可言说的“道”和“老子三宝”

 三 从“庄子的鱼”看道法自然

 四 真善的境界是“止水澄波”

 五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六 善生也应不恶死

 七 静坐方知“用心实不易”

 八 欲求“道“须知“道”

第二章 南怀瑾谈儒学:爱人,知礼,守信,儒之道

 一 儒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二 以礼相待,学善用礼

 三 孔儒之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四 不自傲是做人的长远之道

 五 交友之道在于“易其心”

 六君子之道在于“讷于言,敏于行”

 七 何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八 大勇,才是真正的勇敢

 九 君子何以“施仁爱,轻利益”

第三章 南怀瑾谈哲学:刚柔者立本,变通者趣时

 一 得意与失意都不可忘形

 二 进退之道:“上台”“下台”都要心如止水

 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四 圣贤如何掌握“犯颜进谏”的分寸?

 五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六  “弯曲”之道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七 “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

 八  只有做到爱人如己,才算是真正的仁

 九 古人为什么要教育后人“以德报怨”?

第四章 南怀瑾谈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一  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厚德载物”

 二  怎样才能算是“君子之交”?

 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四  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五  谦恭是内在品德的高度表现

 六 心静,方能不迷途

 七 正视自己才是修养的关键

 八 坚守本心的君子修养之道

 九 何谓君子以诚为贵?

 十  君子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

第五章 南怀瑾谈教育: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

 一 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

 二 学者为己,方为至乐

 三  学习,与年龄无关

 四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五 为何古人从小就背诵律诗?

 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六章 南怀瑾谈文学: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心灵史

 一 好的文章应该不偏不倚

 二 为什么在古典文学中蕴藏着很深的禅宗意味?

 三  文化的基础在文学,文学的基础在诗词

 四 文人下笔须谨慎

 五 裁剪得体才能出好文章

 六 小说的“前世”与“今生”

 七 文字是一把通往文学殿堂的钥匙

 八 为什么古代文人大都有治世情怀?

第七章 南怀瑾谈佛学:在婆娑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信仰

 一 有过执念,才能放下执念

 二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三 平凡事中处处有佛

 四 忍辱,不只是忍受侮辱

 五  在婆娑世界,总会遇到各种缺陷

 六 慈悲就是仁之爱

 七 清净无为才是真正的福报

试读章节

“三玄”是拨乱反正的救命药

关于儒道佛三家,南怀瑾先生提出过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荮,用以救人救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之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人病人膏盲,悔之晚矣。”

南怀瑾先生说:“儒佛道三家学术思想,二千余年间,迹虽相距,理常会通;外则各呈不同之衣冠,内容早已汇归一途,共阐真理。如儒家则偏重伦理,留心入世,善则无可非议,弊易入霸道;佛家则偏重心理,志求解脱,善则无可非议,弊则流于疏狂,而皆以心法入门,超拔精神进于形者;道家则偏重生理,从形质入门,善则出神入化,弊则易落私吝,而亦终外形器,而达形而上者。”

嵩山少林寺有一个供奉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的地方,该地方的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这说明儒道佛三家历经几千年的演变融合,已相互渗透,相互同化,从某种角度看,早就已经“三教一体”了。比如,在个人修养的观点上,儒家讲“修身、治世、平天下”;佛家讲“见性、救世、通万通”;道家则讲“养生、遁世、穷万物”。虽然说法不一,其本质却大同小异。

南怀瑾先生在分析儒道佛三家的差异时说,儒家是讲入世的,勇猛精进,百折不挠,它的精义是“工作”;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行云流水,顺其自然,它的精义是“生活”;佛家是讲出世的,似空非空,云空未必空,它的精义是“睡眠”。

比如,在理解世界的观点上,儒家重视现世的修为。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说,人们要先懂得生活,再谈论死亡。孔子还告诉人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道家讲究穷尽变化,老子一直不厌其烦地为人们讲述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让人们效法天道,顺应自然,在自然之道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佛家则讲“缘起性空”、“四大皆空”。

南怀瑾先生说:“相对而言,儒道两家,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可以说华夏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的精魄就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

自公元前163年以后,人们对儒道两家的信奉,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文人崇老,官吏推孔”。然而,一旦“崇老”的文人墨客步入官场,将乌纱帽一戴,就改变口径张扬地推崇起儒家来,而那些“崇老”的勾当只好在暗地里进行。但对于儒道思想之于社会的意义,南怀瑾先生如是说:“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有一个不易的法则,即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最终都要靠道家思想来拨乱反正。汉唐宋元明清开基立业的鼎盛时期,都是由‘三玄之学’——《易经》《老子》《庄子》出来用世,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外面标榜的是‘孔孟之道’,实际运用的却是‘黄老之学’。”

众所周知,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对道家思想有最为系统、具体的阐述。而《庄子》又对《老子》进行了最全面、精细的阐释,发展和弘扬了道家学说。道家学说论辩的道理,在政治、教育、军事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于道家,南怀瑾先生解释说,现代人对道家的观念,是汉、唐以后的人所持的观念。在秦汉以前,“道家”与“儒家”,并没有分开,都是一个“道”字,其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一切哲学,都涵在此“道”字中。

P2-4

序言

1918年南怀瑾先生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一个书香世家,自孩提时代就接受到正统严格的私塾式教育。到十七岁时,他除了精研儒家四书五经之外,涉猎之广,遍及诸子百家。他还认真研究过拳术剑道、文学历史、琴棋书画、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深得其精髓。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曾在峨眉山顶的大坪寺闭关三年,苦读佛家经典,批阅了全套《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多年以来孜孜不倦地知识积累,奠定了他深厚的国学修养。

1969年南怀瑾先生在台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致力于宣讲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演讲范围极广,除了涉及儒、释、道三家学说之外,还扩展到文化脉络、历代、韬略、中药、园林建筑、企业管理、诗词、书画、星相、卜易之学……他的讲解生动风趣,又深入浅出,每每开课,讲堂内外,听众云集。更为难得的是,南怀瑾先生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三派经典,三教精神存乎一心,运用自如。在通往国学殿堂的道路上,他是高尚的一位布道者,把先贤的智慧,融会贯通,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

南怀瑾先生终身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早年他曾响应政府号召,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和钱穆、胡适、林语堂、牟宗三、唐君毅往来台港两地,传播传统文化。他创立了“老古出版社”,发行《知见》,弘扬佛学,客观上提升了民众文化水平。

南怀瑾先生心系国家建设,于1988年,在家乡投资兴建金温铁路。工程于1996年4月竣工后,他将全部股份转让给地方,并赋诗一首:“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南怀瑾先生,在晚年,定居于太湖大学堂。九十多岁高龄还坚持外出授课,而且每天晚上,还会抽出一个小时为弟子授课。读书、修行、育人是先生每天必做的三件事,直至2012年病逝,从无懈怠。

南怀瑾先生讲解国学,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成功地把艰深晦涩的经典拉下神坛,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国学智慧的深邃与广博,从而沉淀烦恼,涤荡身心。

本书在创作中,认真参考了南怀瑾先生的相关著作,引用先生的原话来阐述观点,保持了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同时加入了一部分贴合主题的史实小品,力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国学,还原经典。

本书通过南怀瑾先生特有的经史参合式的生动解说,化深奥晦涩为简单明了,引人入胜。

希望读者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品味经典,增广见闻,徜徉在南怀瑾先生的讲述中,领略国学的不朽魅力。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名满天下和书籍畅销,很大程度上缘于他继承了我国诸多有识之士游走于社会矛盾边缘,刻意回避社会矛盾,寻求所谓内心安宁的传统。说白了就是用文化的面纱遮蔽视线,炮制心灵鸡汤,以熨平大众浮躁的精神世界。  ——《长江日报》

南怀瑾著作颇丰,大致分为儒、佛、道和文史诗词,其诸多追随者认为南怀瑾通义理,有修持,善于把深奥道理说得明白,妙语自成一家。  ——《新京报》

学界对南怀瑾先生的评价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可他给自己的评语却是:“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一样是对的。”  ——《长江日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