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远方有座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惜妍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远方有座城》是一本散文集,分“城外”、“城里”文化解读了新疆边陲重镇伊犁的风土民情。作品中,作者张惜妍更多的是对身边的人与细腻生活观察的思考与感悟,进而体现出伊犁土地上粗犷丰厚的生活内涵。

全书共收文68篇,包括《好山好水出好酒》、《星空下的歌声》、《悄无声息的时光》、《趁着冬闲好读书》等。

内容推荐

《远方有座城》以新疆边陲重镇伊犁的人物风情为主要写作题材,通过散文的方式对当地风土民情进行另一种文化解读。书中所写均为作者张惜妍亲身经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元民族交融的伊犁,感受那一片土地独特的风情。

本书共分二辑,分别是城外、城里。

目录

辑一 城外

 好山好水出好酒

 奶茶飘香

 乌鸦·榆树

 星空下的歌声

 洋葱与少女

 芥末与女人

 墓园

 她的眼睛

 闪光的日子

 捡麦穗

 炉火

 麻雀在苹果树上唱歌

 看麦子爷爷

 湖北奶奶

 挖渠爷爷

 小脚奶奶

 记忆深处的家

 听理想说话的树

 伊犁河谷春天的舞蹈

 美味野草是椒蒿

 伊犁味道

 我的田野

 阿吾赞的秋天

 在那拉提深处

 离神很近的地方

 在精河的秋色里迷了路

 邀请谁来看杏花

 饺子

 冰雪童年

 晚霞中的“红姑娘”

 伊犁郁金香的前世与今生

 杏子花开

 父亲的三十年

 带路的人

辑二 城里

 远方有座城

 城市边缘

 秋天的手指

 伊犁河之恋

 雨后小城

 斯大林街五巷的山桃

 阿丽艳的春天

 总有一本书是你的光之门

 比早晨还早的人

 习惯

 书虫·书蚕·采芹人

 悄无声息的时光

 茶语茶心

 趁着冬闲好读书

 火锅

 婆婆和荠菜

 那一扇窗

 情书

 十一月的碎片

 我们这个“家”

 雪夜酒趣

 宠物的命运

 我想有个妹妹

 “乡村路”的故事

 像她这样的朋友

 晚秋

 植物之美

 母亲的花园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李想的理想

 手足

 孩子

 双亲

 血缘痣

后记

试读章节

街心花园里躺着一个醉汉,在秋日的暖阳里酣睡。多么幸福啊——精神和肉体如此和谐统一,从未有过的松弛和率真。酒是为了消愁才诞生的,不是吗?只有醉得不知自己是谁、身在何处,才能在迷醉与恍惚中忘了尘世的艰辛。

在我们伊犁,酒的气息经久弥漫,是这片土地上的魂,如游丝从地底下缓缓升起,穿越时光隧道,从远古的丝绸之路抵达现在的城市乡村。

我小的时候,带领一群小小孩在外婆院子里爬高上低。外公喝多了,摇晃着走进来,抱住一棵果树仿佛找到了依靠。外婆蹙着眉头,眼里是无奈与厌恶。那咋办呢,对于伊犁男人,没有酒的日子,就像没有盐的抓饭那样没有滋味。生活在伊犁这个地方,小巷里喝醉了徘徊的人、渠边上醉卧的人、树林里打转找不到方向的人,真是太常见了。外公和他的联手们(本地方言:铁哥们),在田间、在麦场、在果园,没有下酒菜依然喝得兴致盎然,半醉不醉地搂着对方的脖子,说着含混不清的话,茶缸子传来传去,或者高兴或者难过地醉了一场又一场。

伊犁河谷天生就是一个大酒坑。《西陲风景线》里《酒趣·鹿趣》中这样描述伊犁河谷的酒文化:“伊犁地区,诸多民族,各具特色,各有所好。哈萨克善游牧,维吾尔能歌舞,俄罗斯擅狩猎,蒙古人精骑术,锡伯族善射,汉族人事耕。唯独对于酒,乃众家之所好。出猎出牧,以酒壮行;婚丧嫁娶,以酒待客;你来我往,以酒会友;凡歌舞,则以酒助兴;遇风雨,则以酒御寒;逢不幸,则以酒浇愁。这里的农场、城镇,大都有烧坊酒厂,以产高梁玉米,用甘泉雪溪之水,酿造出醇香佳醪,负盛名者如‘伊犁特曲’‘伊宁大曲’‘新源大曲’等等。伊犁人惯豪饮,饮酒时少用杯盏,常用海碗;家中盛酒少用瓶壶,常用瓷坛、皮囊。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或林荫,或草地,或车上,或马背,依崖而立,席地而坐,三五人聚拢,便酣饮起来。”这样的富庶之地,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质朴的民俗民风,她的子民们爱喝酒怪谁呢?喝醉酒又怪谁呢?

酒谚有云:“水乃酒之魂,好水酿好酒。”可见水对于一种酒能否成为美酒至关重要。如同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人群一样,酒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诞生,在成长过程中和谁生活在一起,将直接影响到酒的品质。

伊犁不仅仅只有雪山泉水,还有群山和粮仓。如果说天山是新疆的母亲山的话,无疑母亲是最偏爱伊犁这个孩子的。南有哈尔克他乌山,中有伊什基里山,北有科尔古琴山,南北天山是她的天然屏障,中天山是她坚强的脊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从她的胸口喷涌而出,在她的身躯蜿蜒流淌,汇集成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以母爱般的柔情滋润着伊犁河谷。雪山、草原围裹着一片农耕和游牧交织的土地,融注血液,渗透生命,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伊犁有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的巩乃斯草原,酿酒名镇肖尔布拉克就坐落在它的环抱里。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亚高山草甸植物区之一。汗腾格里峰和托穆尔峰终年冰川覆盖,雪线以下分布着原始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也是野生植物的基因库。我们伊犁山上的羊都是幸福的——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拉的是“六味地黄丸”。每年四月,肥沃的土地经过漫长冬季的修整开始复苏。高梁、豌豆、玉米、水稻、小麦都是一年一季的作物,有大把时间晒日光浴,吸收充足的养分,秋天形成沉甸甸的果实。因为结出异常饱满的果实,伊犁河谷的高梁穗总是要比别的地方更低垂一些,或许它的理想就是成为一滴甘醇,而不是动物的饲料。

美酒是天地的造物,是粮食的精华,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植物、动物共同的创造。阳光就像空气的羽翼,随着时间流淌,空间位移,普照到每一样物体的每一个细胞中。阳光不一样的地方,大地的性格也不一样,便有了承载着不一样地域情感的美酒。

伊犁的好山、好水、好粮、好阳光,酿出来的酒想不好喝都难!

伊犁作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酒乡,不仅白酒声名远播,葡萄酒和冰酒也是天之尤物。早在西汉时期,酿造葡萄酒已成为西域的家常事了。西域是中国葡萄种植的起源地,张骞通西域以后,才将这种佳果传到中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浦陶(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唐代官书上称其“味兼醍盎”,朝野称道。可见发明葡萄酒的西域人,开辟了一种新的酒源,是对中国酒文化的一大贡献。冰酒是葡萄酒中的极品,它的诞生更像是上帝之手拂过伊犁大地的额头。因为受限于地理和气温的苛刻条件,冰酒在世界上只有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少数地区才能够生产。而伊犁是中国唯一的冰酒之乡。因为葡萄园里婀娜的姑娘,空气中飘浮的果香,树枝上鸣叫的小鸟,伊犁的葡萄酒是神赐予人间的礼物,充满了温情和惊喜。

P3-5

后记

沿着最初的理想走下去

在我们新疆伊犁,每当冰雪消融的时候,就会迎来一个特殊的节日——纳吾鲁孜节,即每年阳历三月二十一日,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农历节气的“春分”。这是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的维吾尔族、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纳吾鲁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也是迎接春天到来的节日。

为了祈祷粮食丰收,这天早晨,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鲁孜饭,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牛奶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烹制这种食物是有讲究的,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储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

虽然我是汉族人。但是每年的这一天早晨,邻居大婶就派孩子给我们送来一大碗纳吾鲁孜粥。我们就和其他民族一样,以这种方式,向神圣而恩慈的伊犁大地献上素朴虔诚的祈愿,开始一年的耕作。不必为我们的行为感到惊讶,在中国历史上,新疆一直以融合、交汇而载入史册,可它并没有因为被写进历史就成为历史,新疆是中国几千年来无数次民族融合的缩影和重复。直到今天,它依然在敞开怀抱容纳天南海北的人。我就在新疆伊犁这种多民族混居、风俗习惯杂糅的地方出生长大,安身立命。我对新疆的感情,热烈而复杂,我对新疆人的身份,认同并骄傲。在地理概念上,新疆仿佛是世界的尽头,伊犁更像是天边一样遥远。越是边缘的地方,越是能把人的力量凝聚、挤压到一起。在这里,无论什么民族,热爱家乡的感情是相同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节日。都有我们共同的快乐和祝福。

此时此刻,我在伊犁,在春天的夜里。作为一个业余作者,一个边疆的写作者,我的第一本书无疑是我的另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孕育了六个春秋,面对即将诞生的它,突然失去了自我言说的能力。

伊犁——我——文字,成为我的另一条生态链,三个元素的组合,缺一不可。很多个夜晚,我在文字里默默躬耕,就像此刻这样,在一盏灯下,似乎与世隔绝。我晚睡早起,白天的忙碌和夜晚的冷寂,让我活在两个极端的世界里,一半是虚幻,一半是真实。

我确信一个人需要精神的天空,特别是在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而我的天空,就是在键盘上敲下生命的悲欢和感动。我写温情的乡村,大地上的风光和庄稼,写被我的眼睛抚摩过的一切。那些来自我的成长年代的朴素愿望,那些被今天的繁荣嘈杂所淹没的生活场景,那些在年轮中逐渐消失于民间的工具与词汇,如果还能感动我,为什么就不能感动更多的人呢?至少,我可以在写作中恢复遥远的记忆。然后讲给别人听。

可能我是没有大追求的人吧,我觉得生活在伊犁这样的地方,与景色分明的四季相伴,有山有水有人情,是我的幸运。我对幸福的定义是岁月静好的居家生活——自力更生、洗衣煮饭、相夫教子,在经济收入稳定的前提下过烟火小日子。事实上,我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写作于我,是一项业余爱好,是一个理想,也是一种修行。我的本职工作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写作的路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成就,我从来不去想,只是年复一年感恩并坚持着。

因为有了这些,我才能够在伊犁诗意地栖居,执着地思索,松弛地写作,找到了一种以地域风情为基点的属于我自己的表达方式。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守望给我提供了一分难得的安心。这里的宁静,这里的缓慢,安妥了我自由的灵魂。当我写出一行行文字的时候,我能看见生命的苍凉萦绕在我的头顸上,它的幻影来自旷野、河流和雪山。西域的民族历史与文化源流,土生土长的生活经历,是我通往伊犁多民族混居的地域文化和生活内涵之间的窄门,最终会成为我写作的源泉和力量所在。

一个人爱什么,就会对什么产生快感,即使这样,比快感更持久的是苦和累。写作是我最初的理想,被搁置了许多年,但依然是可以被我掌控的理想。沿着最初的理想走下去,生活的确更累了,不过精神随之安定了。

时光之舟载着我,晃晃悠悠划行到了四十岁。如今,我操劳的事务,写下的文章,希望都能够转化为宽慰父母的一杯水,养育孩子的一把米,送给读者的一束花,这也将是我毕生的心安。就像智慧大师对牧羊少年所说的,幸福的秘密就在于,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异宝,又要永远不忘记勺里的那两滴油。

未来的日子,我还是这样——颈椎疼痛,心思敏感,过着简单的生活。把自己散淡的文字写给你们看。

张惜妍

2015年4月28日晚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