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金融重塑,背后都隐藏着互联网的变革性力量。
现在,三者直接融合、互为驱动,将催化出一个怎样的未知新世界?
杨才勇、严寒、李耀东、朱倩雯、孙爽著《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与实践)》是一本互联网消费金融入门读物。一本书让你了解互联网消费金融世界的精髓。
零壹财经继畅销书《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又一力作。
| 书名 | 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与实践) |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作者 | 杨才勇//严寒//李耀东//朱倩雯//孙爽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消费升级、金融重塑,背后都隐藏着互联网的变革性力量。 现在,三者直接融合、互为驱动,将催化出一个怎样的未知新世界? 杨才勇、严寒、李耀东、朱倩雯、孙爽著《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与实践)》是一本互联网消费金融入门读物。一本书让你了解互联网消费金融世界的精髓。 零壹财经继畅销书《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又一力作。 内容推荐 零壹研究院(零壹财经)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研究,目的在于总结、描述、厘清互联网消费金融这一新兴领域的现状;分析典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和产品的业务模式;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典型发展案例;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新价值进行探讨,研究如何结合互联网场景和数据进行精细化的消费信贷定价,并根据定价原则和策略进行相应的产品设计;发掘未被充分重视但存在重大潜力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新机会;讨论互联网消费金融可能涉及的监管问题;总结、推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与实践)》(作者:杨才勇、严寒、李耀东、朱倩雯、孙爽)这些研究,一方面增强社会大众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认识,另一方面帮助行业梳理思路、启发思考,共同促进这一行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目录 第1章 消费金融概述 一、消费金融的概念 二、国外消费金融的发展情况 (一)美国 (二)英国 (三)日本 三、我国消费金融的起源与发展 四、我国消费金融的现状 五、我国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2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兴起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起源与发展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分类 (一)按主体划分 (二)按产品业务划分 第3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 一、主要参与公司及其产品分析 (一)电商 (二)消费金融公司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 (四)其他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模式及产品 (一)产品分析 (二)商业模式 第4章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金融定价 一、传统消费金融的定价方式 (一)传统消费金融定价的原则和历史 (二)传统消费金融定价的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定价的新思路 (一)互联网给消费金融带来的新变化 (二)消费金融的要素分解 (三)消费金融的差异化定价 (四)其他问题的讨论 三、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金融定价策略 (一)初创型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的定价策略 (二)成长型消费金融服务商定价策略 (三)流量巨头的定价策略 第5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品设计 一、场景的选择 (一)消费场景的细分 (二)场景坐标轴的使用方法 (三)代付消费贷款 (四)现金贷 二、确定产品目标及操作方式 (一)线上代付消费贷款 (二)线下代付消费贷款 三、产品具体表现形式以及盈利模式 (一)线上消费场景 (二)线下消费场景 第6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概述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 (一)阿里小贷 (二)京东白条 (三)分期乐 (四)宜人贷 (五)中腾信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总结与分析 第7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典型机构案例 一、京东消费金融 (一)发展概述 (二)产品演进 (三)数据与技术能力 (四)业务逻辑 (五)发展路径 (六)小结 二、众安消费金融 (一)众安消费金融概述 (二)众安消费金融的业务演进 (三)众安消费金融的核心技术 (四)众安消费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战略 三、分期乐消费金融 (一)发展历程 (二)业务模式 (三)核心要素 第8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风险 (一)消费者(借款人)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消费金融服务机构面临的风险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的主要任务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建议 第9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商业机会 一、行业的选择 (一)行业选择原则 (二)目标行业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行业机会 (一)汽车市场 (二)教育 (三)旅游(签证+首付旅游) (四)医疗美容 (五)租房分期 (六)个人住宅装修 (七)婚庆 三、其他 第10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将更加趋向场景化 二、消费流通企业的地位将逐步提升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不断向细分化和垂直化发展 四、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将是重要发展方向 五、消费金融的资产证券化将越来越普遍 六、互联网消费金融将成为P2P转型的重要方向 七、融资租赁或将成为消费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 八、消费金融将以渠道、资金和核心技术为王 九、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定价的精细化程度不断加强 十、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普惠性将不断显现 附录1 研究指导单位简介 附录2 研究合作单位简介 致谢 后记 试读章节 (三)数据与技术能力 1. 京东金融消费金融的运行模式 京东金融将自己定义为金融科技公司,以科技为主要驱动力,不断改善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科技驱动是京东金融消费金融的显著特征,这首先就体现在业务团队上。 为了提高沟通协作效率,京东金融消费金融采取了事业部制,目前团队人数约为200人,主要分为四类人员:市场、运营、产品、风控,组成比例大致为15%:15%:15%:55%,形成了一套小前台、大中台、深后台的运营体系。其中,风控是京东金融消费金融的核心团队,人员占到整个事业部的一半以上,划分为数据清洗、模型建立、风险评估等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京东金融消费金融没有地推人员和贷款审批人员,每天数十万笔的贷款申请和贷款发放(包括贷款额度和利率)均由系统自动处理。这与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一些初创公司动辄几千乃至上万的地推或前中台服务人员形成鲜明对比。 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京东金融消费金融利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打造了一整套风控模型体系,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带来金融服务成本效率的大幅提升。依靠模型体系是京东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驱动的另一体现。其主要特点在于虽然前期开发需要大量资源投入,但随着模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应对和处理的业务量非常巨大,边际运营成本趋近于零,使得业务量越大效益就越大。而传统模式主要依靠物理网点和人员扩张来应对新增业务量,其边际成本很高,扩张的速度也十分有限,并且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 2. 京东金融消费金融的数据优势 基于模型体系的运营模式,必须依靠数据和技术驱动,其中数据是基础。京东金融消费金融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源:一是京东作为零售商,积累了大量真实有效的电商交易数据,包括消费数据、物流数据、供应商数据等;二是京东还拥有几十倍于交易数据的用户行为数据,例如用户的浏览、点击、对比、登录时间、位置信息等;三是其他数据,例如对接的外部信用数据、社交数据、公共数据以及合作方的数据等。 总的来看,京东金融消费金融数据主要包含内部生态体系产生以及外部数据的引入,前者是京东金融消费金融数据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京东电商拥有1.7亿活跃用户,年交易额超过4 000亿元,沉淀了大量的交易数据,由此产生的行为数据更是数十倍的规模。同时,随着京东金融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金融交易及行为数据,其相关性尤优于电商数据。加之京东金融对外合作以及战略收购获得的数据,建立起较强的数据优势。 京东金融消费金融的数据优势体现于三个方面:(1)大数据。以自有生态产生的数据为主,整合其他多方面的数据,形成了真正的覆盖面广、维度多的“大”数据。(2)厚数据。单纯的量大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消费金融数据具有多维度和垂直深度的优势,能够相互交叉验证,更加精细和准确地进行用户画像。(3)动数据。这些数据具有非常高的交互频率,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可有效解决随着时间的延长用户数据有效性衰减的问题。P161-162 序言 “零壹财经”:互联网金融 + 柏 亮(零壹财经 CEO) 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成为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基础,引领我们进入了互联网世界。莱布尼茨说:“1 与 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 “零壹财经”书系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系列书籍,发端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用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逻辑搭建内容体系。在我们的计划中,它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在研究和思考问题时,回归到无的状态(0),清零先入之见,用数据、事实描述事物的基本面目; 第二,关注事物的初始状态(1),尽最大努力厘清它的来龙去脉,注重基础,探望前沿; 第三,以互联网金融为主轴线,以开放、自由、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创作、编写和翻译好的内容; 第四,基于主轴线丰富我们的内容(+),在比较有把握的情况下把“其他资产交易”、“其他行业”、“其他情况”接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和思考框架之中; 第五,还有一些关于互联网和金融的思想性书籍和基础书籍; 第六,没有固定体例和口味。 至于“零壹财经”书系的动机和意义——莱布尼茨那句话里的每一个词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渊源、造物、秘密、美妙、典范。最小的粒子和最浩瀚的世界,都有无尽的趣味引诱着我们。我们选择的入口很小,也不太小。 “零壹财经”是一个专注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团队。我们希望“零壹财经”的每一本书都淳朴、大方、谦卑、有力量。 后记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李耀东老师和柏亮老师,让我在离开零壹后还能通过零壹出书。也感谢李耀东老师将我提出的场景坐标轴细化出了对应的定价坐标轴。我认为任何想做消费金融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这两个坐标轴分析自己适合切入的场景。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数据的不足。由于现在的消费金融公司一般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数据,所以整本书更多偏向于理论框架,只有不多的部分有实践方面的指导。 其实从未想过写一本关于消费金融行业的书。在2015年创业时碰巧做到了消费金融行业,当时我不太懂消费金融行业。所以,为了学习我自己在网上买了多本关于消费金融的书,可是大多数的消费金融的书都是在讲国外怎么做的,以及信用卡怎么做。在读完这些书后,自己在实操了一段时间的业务后发现中国的消费金融和国外的完全不同,可以说国外的消费金融对中国只有一些参考意义,但并不能教我们如何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于是,我用浅薄的知识,开始试着写这本书。 我真正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是2016年的大年初一,到书最终出版应该有非常长的时间。在期间,行业发展的速度令我惊叹,也对行业有了畏惧之心。然而市场的情况则是小贷公司、城商行、银行、P2P借贷公司都纷纷想做消费金融。在一年前消费渠道商还需要给消费金融公司返点,现在则是渠道商向消费金融公司收取驻场费用。行业这样爆发性的增长让作为研究员的我有些后怕,让我联想到了2013—2014年的P2P借贷行业。其实不需要对行业有很多的知识,也能判断出行业中90%的做消费金融的公司(消费渠道商除外)都应该是亏损的。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来做这个行业,其中原因和P2P借贷兴起的原因是非常相似的。因为这个行业故事太容易讲了,也容易融到资金。但是我们看看现在的P2P借贷行业,其实也就大约知道两三年后的消费金融行业的情况了。 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中较早的研究员,对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是有一份独特的感情。几年前这一个被传统金融所不耻的行业,成长的速度还算不错。当时,其中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件,但是这些都是行业发展过快留下的隐患。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很新,它已经承载了太多原本传统金融行业该承担的使命。而我从研究员到自己真正开始做这个行业时慢慢发现了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在中国发展。 在欧美国家,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时候,其金融行业已经非常发达,所以互联网金融在国外叫金融科技,而不改变金融行业内部逻辑。但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比金融行业领先太多了,互联网的逻辑慢慢开始渗透进金融行业,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互联网金融。而消费金融更是如此,这也是我们将此书命名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原因。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中,最有特点的是互联网公司开始做消费金融,而这些公司规模极大。这让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构成与国外非常不同。在这种环境下消费金融行业产生了非常多的玩法,让这个行业变得非常有趣。 希望大家将此书作为了解行业的起点,毕竟行业发展迅速,书中所列的很多“现状”可能在大家看到书的时候都变成了“过去”了。但是,大家正好可以检验一下我们做的预测是否都达成了。这本书的写作非常困难,这里也非常感谢团队中的小伙伴。在几乎没有任何可参照的先例的情况下,写出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的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找到自己的路,大家都在蛮荒中开凿着自己的路,非常困难。而鲁迅这句话是关于希望的,希望大家在摸索中带着希望。最后,我还得感谢我身边的璐,永远给我带来希望。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