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棚户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走走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嘉善路曾经是条宁静的街道,它嵌在肇嘉浜路与建国西路中间。通往肇嘉浜路的那一段,之前的厂区,现在的尚街loft时尚街区,是整条嘉善路最宽的地方。整个八十年代,那段路上几乎没有什么树。过了那一段,路更像是小街,分岔、错落。第一个岔路旁,有座小房子,那里就是我家了。

一九八一年春天,我被带到那里。我的母亲从我的脖子上取下一张卡片,上面有我的生日。二十岁时我的家已经被拆迁到了上海南站,有天晚上我回家的时候,有对中年夫妻候在那儿。他们的开场白很短:我是他们的女儿。

三岁之前的事,我一件也记不起来了。

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是我十岁那年。我没吱声。有天我跟着班上的男同学逃课,去了郊区的寺庙玩,黄昏时才想到要回家。因为慌乱,公共汽车没坐到站就下了,离家还有一站路。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我一个人拖着书包在肇嘉浜路林荫大道里走,后来我开始奔跑,书包盲目地在屁股后面颠动着,前方已经陷入昏暗,两边的树也只有轮廓隐约可辨。我跑出街心花园,看见我母亲站在路口。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她的拖鞋啪嗒啪嗒,一直有动静。我抬起头又低下,不想与她对视。她打开门又关上,屋子里只有我和她,她又一直没说话。我觉得,她肯定马上就要扑向我扇我几下了,就像那鞋子一下一下不断拍打着地面。但她只是向我点了点头。逃过一顿打使我松了口气。

很多年以后她解释,告诉了我真相的邻居找她说了说,她因为害怕我从此离家出走而不敢对我大叫大喊。害怕使她忘记了惩罚我,第二天一早还去菜场买来一只鸡。杀鸡的地方就在门一侧的空地上,鸡脖子那里流下的血滴进搪瓷碗里,泛着油光。我站在一边看,等着收集鸡毛,好做成一只毽子。鸡毛轻飘飘地落下几根,粘在地上。

为什么邻居要在那一天告诉我那些事?就因为我在放学路上推了她孙女一下?我记得我一边听一边手指在口袋里划拉,没摸到一分钱。三分钱就可以买一小包盐津枣。但我似乎从口袋缝里摸到了一粒。我将它抠出来,小心地捏到另一只手里。“你和我妈去说。”我对那老太婆大声喊。

“是嘛,真好玩,我终于和别人不一样了。”剩下我一个人在阁楼上时,我对自己小声说。我从小圆镜里端详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一头鬈发。“天生鬈的头发,前环金后环银。”十年后一个自称是我妈的人这么对我说。但是那一天,我只是诧异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还翻出了我母亲的照片,用笔在其中一张正面照上画了画,只想看看我们有什么不同。我想告诉谁。我用指甲掐自己,因为我不由自主地想笑但是我又很想有一副悲痛的表情。

最后我站到了窗前,将窗户向里打开。窗前立着一棵无花果树。窗户外面我母亲竖着钉了粗粗的木条。过去我总是爬树,从阁楼窗户翻进屋子。观察那些木条和思考自己的离奇身世之间,立刻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默契。于是我的表情渐渐消失,就这么站在窗前。

望出去的窗外是我家对面的两间房子。和我视线齐平的那间阁楼,未来几年我将常常偷偷凝视。我的书桌就在窗边,一直到高考前,我经常将脚搁在书桌上,人向后仰去,来回摇动靠背椅,打量着对面的那扇窗户。那里有一个黑色头发的男孩子,比我大八岁。他被叫来辅导我数学的时候,我听母亲的话,大声叫他“向哥哥”。在他面前,我总是像小孩子一样乐于献宝。我喜欢拿所有水果糖出来,递给他,而他每次都会在接过一颗时说“谢谢”。

“他怎么不去考大学呢?”高考前我问自己。我那时对技校生还没有什么了解。他从岔路那头走来的样子像是跳着舞步,和他相比,左边邻居家那个最小的儿子,壮得都有点笨手笨脚了。

那天我的视线飞快扫过他住的阁楼,极目远眺起来。在岔路的另一头,是一家经常雾气腾腾的棉纺织厂。这会儿我百度了一番,才知道那是上海百达针织厂的后门。门卫默认我们这些邻居混进早班下班的工人中间,去那里的澡堂洗澡。大学毕业后,我进了外企,开始在外面租房子住,我对租赁房的唯一要求是,得有个像样的浴缸。我喜欢先清洗自己,再刷干净浴缸,最后放上一缸水把自己泡在里面。那些年,我甚至发明出一种心理疗法。想要忘记什么事的时候,就把浴缸塞子撬起一点,水流得很慢很慢,我闭起双眼,想象那个不愉快的部分,已经随着流水很慢很慢地流走了。浴缸里的水越来越少,感到冷的同时重新感觉到自己。可惜的是,租了十几年房子,所有浴室的窗子都是雾蒙蒙的磨砂玻璃,对着走道。而我想对着一棵树,那对着在风里上下摇曳的树叶安慰我自己的愿望,至今没能实现。(P18-20)

书评(媒体评论)

拾起消失的印象,绽露曾有的语音和心跳,捋一捋我们的细节变化,编织起生活的成长史,这是作者走走无处皈依的世界吗,童年夷为平地,她是否因此而迷失?

——《繁华》作者,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

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走走近距离地观察了那些已然消逝的事物,这种文学叙事体现出一个作家的敏感性,她正视的是自身的历史,让昨天和今天对话,试图弄明白:人在时间之中是如何一点点变化的,是一首对时间的感叹之诗。

——《收获》主编程永新

热烈而理智,坦荡且迂回,骄傲并谦卑,悲伤又克制,温柔却刚烈……站在被铲车推平的童年废墟里,和少年的那个“我”握手言和。这些记忆深处萃取的文字,具有一种至高的纯度。这种纯度,是作者本人所具有的美好品质。

——80后著名作家张悦然

通过这本书,走走把自己的童年重新经历一遍,清洗了其中的无奈、怨怼和愤恨,让它在写作中明亮地再生。

——青年批评家黄德海

目录

一、1981—1996

二、那天下午

三、谎言

四、谜

五、夏日

六、久别

七、小伙伴

八、无花果

我想破解的秘密是我自己身上的软肋——黄德海对话走走

序言

一九八一至一九九六年,我住在徐汇区嘉善路上的棚户区里。我见证过这一区域内一家纺织厂的倒闭,那些年,受伤的棚户区;我见证过那里建筑的幽黯,在记忆与现实交错之间;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以文字踏访棚户区。我是一个从小生长在热闹、喧嚣、鸡犬相闻、贫穷却乐观的棚户区里的孩子,教会学校毕业的母亲究竟是怎样疏离与融入?

棚户区于我,是难以表述的。它是我的家,却并非我的家园;那些带着浓重口音的近似上海话,表明他们并非正宗的上海人,但他们相比新上海人,融入得更为透彻与持久。我不能因为它曾经的贫穷而避谈或漠视。

整个青春期,母亲把我关在屋子里,我在窗后看风景。我离它那么近又那么远。

二十年前,我的邻居们陆陆续续从那片棚户区迁出,在当时看起来还荒凉的上海南站那里,他们重新建立了以汇城新村为主的“棚户区原住民社区”。对我来说,他们活动的新据点:上海植物园,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地方。但这二十年的时间足以磨掉我母亲身上所有的骄傲。她和那些曾经的女工们一起,买保健品,跳健康操,打太极拳。

“你总是在编故事”,我母亲说。过去是撒谎,现在是虚构。而每次我回家,看见被传销、保健品骗子骗得团团转的母亲,既想亲近,又想逃避。

也许我写下的,不会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作品。它所具备的真切情感,是散文式的;但它的叙述技巧与观察角度,仍有着小说的尺度与追求。

其实,今天我在记忆中重构棚户区,既要面对心灵的距离,又要面对时间的距离。它更像生活的碎片,一方面显示出现实的凹凸感,另一方面,光芒也在人群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中闪烁。

内容推荐

走走著的《棚户区》讲述了“为什么我让爱我的那些男人提心吊胆呢?这问题倒值得好好研究。”(男人应该扩大为人)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在新的“棚户区”系列里慢慢形成了答案。

“棚户区”系列,很多是从我养母口中听来的关于我的童年故事。写这组的时候自己生了场大病,和养母年轻时的大病经历有所重叠,我们两个都向对方有所敞开……在这一次的系列里,我回看我长成的生命故事,交织进她的人生。其实孩子的人生,也是母亲的人生。

事实上,我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童年经验。我明知它在哪里。我现在只是在它周围种上树,种上花,我清清楚楚地看着它说谎,但是别人不知道。

编辑推荐

在走走著的《棚户区》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场景——肇嘉浜路上的林荫道,走走说,“那里是我一个人待的地方。”在这部自传体小说里,走走重构了她的童年时光,回看她长成的生命故事。写这组作品的时候走走生了场大病,和养母年轻时的大病经历有所重叠,她们两人都向对方有所敞开……在走走迷失与自愈的故事里,交织进养母的人生。其实孩子的人生,也是母亲的人生。这是走走真诚、内心的一部作品,或许也将成为她重要的一部作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