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与美学相交而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学术生命力旺盛,学术前景广阔。唐孝祥编著的《建筑美学十五讲》借鉴生存论哲学和价值论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建筑审美活动是建筑美学的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阐释了建筑美的生成机制,即建筑美的生成来源于建筑的审美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需要,产生于建筑审美活动之中。建筑关是建筑的审美属性和主题的审美需要在建筑审关活动中契合而生的一种价值。
本书分析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建筑美学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传统的宫殿、陵墓、寺庙、园林、民居等建筑典例的审美文化分析和国外的朗香教堂、悉尼歌剧院、流水别墅等建筑精品的审美文化解读,力图系统深入地解析建筑审美活动的本质和特征,建筑审美活动心理过程的四个阶段,建筑审美的三个基本维度,创新论述了建筑关的生成机制、建筑审美的文化机制和建筑审美活动的情感作用,探析了建筑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共通性,建构建筑美学的文化地域性格理论,阐明建筑发展的适应性规律。
本书是根据作者近二十年的建筑关学的学术研究心得和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多年的建筑关学教学改革成果编著而成的,在内容安排和语言表述上考虑了读者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期实现作为教材选用时的专题型研讨式的差异化教学目标,与《建筑关学》国家精品视频课程相配合,兼顾建筑美学的普及与提高、学习与研究的不同目标需求。
本书的编写致力于建筑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解析,明晰建筑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逻辑框架,目的在于探索建筑审美规律,阐释建筑审美现象,培养建筑审美能力,指导建筑审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