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大林格勒(兵临城下第1部上下三部曲苏德战争1942.4-1942.8)
分类
作者 (美)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著的《斯大林格勒》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全面地介绍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包括德军1942年的作战行动以及苏军对此的应对。与普遍观点截然不同的是,这场战役最初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事实上,德军起初的作战命令只是稍稍提及这座城市,甚至在斯大林格勒争夺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后,德国人依然坚持夺取高加索油田是其原定目标。只有从整体上审视这场战役,才能在正确的背景下理解斯大林格勒争夺战。

内容推荐

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激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较量,这场战役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这场战争的威力及破坏的持久象征。不过,尽管历史学家们对这场史诗般的战役投以诸多关注,但其中仍有极大的误解和未解之谜——而戴维·格兰茨,这位研究二战红军的最高权威,现在将其逐一解开。

格兰茨杰出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一部》使用了过去从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来源,决定性地阐述了东线这场标志性战役的开始阶段。他梳理了双方的每日官方记录(包括红军总参谋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撰写出一部具有前所未见的细节和全新诠释的著作。乔纳森·豪斯是一位专注于20世纪战争的作家,他以额外的文字和见解大大强化了格兰茨的描述。

希特勒最初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而是该城南面的高加索油田,因而将他的“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一部夺取位于侧面的斯大林格勒,另一部占领油田。格兰茨首次揭示出斯大林对此的应对,他命令红军奋起抵抗不得后撤,这引发了一连串鲜为人知的激战,德军尚未到达斯大林格勒,便在这些战斗中遭到严重消耗。格兰茨指出,尽管前进中的德军基本上歼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有生力量,但苏军不断发起反击,阻止德军的推进,其激烈度远超世人所想,最终在斯大林格勒门前挡住了德军的攻势。

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著的《斯大林格勒》这部全新、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以及后续两部(《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苏德战争1942年9月—11月》《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最后的较量第一册:苏德战争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最后的较量第二册:苏德战争1942年12月—1943年2月》)将大大更改并拓展我们对这场尘封的世纪之战的理解。

目录

“东线文库”总序

前言

序言 沿着苏哈亚韦列伊卡河,1942年7月23日

第一章 德国军队

第二章 苏联红军

第三章 开端,1942年4—6月

第四章 突击和反突击,“蓝色1号”,1942年6月28日—7月12日

第五章 “蓝色2号”行动,1942年7月9日—24日

第六章 德军挺进顿河大弯曲部,1942年7月23日—31日

第七章 顿河大弯曲部战役的尾声,1942年8月1日—19日

第八章 德军挺进伏尔加河,1942年8月20日—9月2日

第九章 侧翼的战斗,1942年7月25日—9月11日

第十章 结论:德军的战略失误

参考资料

附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德国军队

占领西欧,并在东线大规模攻势中不断遭受损失的德国军队被拉伸到极致,德国的盟友成为额外兵员的唯一来源。北面的芬兰军队战斗力很强,积极性也很高,但其他卫星国军队却并非如此。在强大的外交压力下,这些军队为1942年的战役增加到52个师——27个罗马尼亚师(每个师的规模相当于德军的一个旅)、13个匈牙利师、9个意大利师、2个斯洛伐克师和西班牙“蓝色”师。出于政治和民族自豪感这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各卫星国政府坚持要求由他们自己的军长和集团军司令指挥这些部队。尽管德国人向卫星国军队司令部派出联络官和通信小组,但f也们不得不采用说服和外交手段来确保这些军队的合作。

这些部队里,接受过机械化和机动作战训练,并拥有相应装备的单位寥寥无几,而机械化和机动作战决定了东线的大多数战斗。1941年8月,一股苏军伏兵在敖德萨附近重创了一个罗马尼亚装甲师,该师已过时的坦克再也没能得到补充。H意大利的2个摩托化师配备的战车装甲太薄、动力不足,而这些技术问题已在北非战场暴露无遗。其他卫星国师都是轻装备的骑兵和步兵单位,更适合清剿苏联游击队,确保后方区域的安全,而不是在前线抗击红军坦克部队。虽然德国人派出颇具战斗力的反坦克连支援他们很有勇气的盟友,可也无法弥补对方炮兵和反坦克火力整体不足的状况。

这些盟友的确很有勇气。虽然他们的德国主子经常发表些轻视的言论,但卫星国军队里有许多勇敢的人,至少有一些能胜任的士兵。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狂热的法西斯信徒,之所以被派至东线,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国内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其他人对法西斯主义兴趣不大,但普遍认为苏联的共产主义威胁到了他们的社会。就连经常受上司虐待的罗马尼亚士兵也展现出他们的战斗意愿,前提是获得重武器的有力支援。因此,苏军1942年末发起反攻时,战场情况使抵抗变得几乎毫无可能性。一旦冬季气候和战局变得对轴心国不利,大批卫星国士兵便认为死在冰天雪地里毫无意义,他们抛弃了这种可疑的荣誉,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战略态势

1941年入侵苏联前,阿道夫·希特勒已占领西欧,只剩英国独自抵抗纳粹德国。但一年后,希特勒发现自己正同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工业强国(美国和苏联)作战,而且是在两条不同的战线上。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筹划1942年东线新攻势时,不得不考虑其他战区的需求。尽管美国刚刚开始动员,但希特勒无法摆脱这样一种担心:在美国人的援助下,英国有可能对挪威或法国发起规模有限的入侵,以缓解苏联人承受的压力。1942年3月28日,在商讨东线即将发起的战役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坚持要求几支重要部队留守西线,其中包括德国空军的“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和3个重建的装甲师。他还关注为埃尔温·隆美尔元帅的非洲军提供补给的问题。这位独裁者预见到这样一种可能性,这些补给问题可能要求德军对英国人控制的马耳他岛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该岛横跨意大利与北非之间的海上航线。¨

当然,德国1942年春季的战略态势并非全然不利。美国的突然参战使德国潜艇部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他们得以进入美国海域对商船队发动袭击。希特勒完全有理由期待这些u艇取得的胜利将破坏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并延缓美国军队部署至欧洲。但这场被扩大的战争极为复杂,u艇、北非、西欧的作战行动都需要资源,这使德国做出决策的难度远远超过1941年。

即便在东线,其他几个选择也与希特勒关注的高加索地区形成竞争。北方,被围困的列宁格勒深具诱惑力,夺取这座伟大的城市(她是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发源地),不仅能让德国人获得政治和心理影响力,还能使德军同该地区的芬兰军队会合,并缩短他们的防线。幸运的话,在北方发起的攻势有可能切断苏联的北极海港,减少盟国根据《租借法案》运入苏联的物资。另外,沿着北部和中央战线,特别是列宁格勒东南方的柳班(Liuball)地域和莫斯科西面的维亚济马(viaz’ma)地域,位于德军后方、困住苏军部队的庞大包围圈需要加以消灭。而伸入苏军防线的德军突出部必须予以加强,这样一来,德军据点便能重新连成一条连贯的防线,再次以较少的兵力构成强大的防御。P11-12

序言

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斯大林格勒都吸引了千百万人的注意力。这场战役已成为苏德战争残酷的象征,实际上,它也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记述、小说和电影自然将目光集中于这座与苏联独裁者同名的城市,为争夺几平方公里满目疮痍的城市废墟,数十万军民丧生于此。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已有数种语言的数百万文字加以阐述,读者的第一个问题很可能是:这本书里有没有新内容?或者说,市场上为何需要另一本“斯大林格勒著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实际上,这场战役在许多方面被忽视或被误解;因此,出于诸多原因,推出一部新作合情合理。

首先,这套“三部曲”意图提供一部全面的战役史,包括德军整个1942年的作战行动以及苏军对此的应对,这场战役从1942年5月一直持续到1943年3月。与普遍观点截然不同的是,这场战役最初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事实上,德军起初的作战命令只是稍稍提及了这座城市。甚至在斯大林格勒争夺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后,德国人依然坚持夺取高加索油田是他们的原定目标。这个目标耗费了大批兵力和物资,导致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队缺乏战斗力,无法攻克并守住这座城市。只有从整体上审视这场战役,才能在正确的背景下理解斯大林格勒争夺战。

其次,现有的著作侧重于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并未详细研究发生在德国第6集团军进军斯大林格勒途中复杂、艰巨的战斗,以及其侧翼接连不断的激战,特别是在高加索、沃罗涅日和勒热夫地区的战斗。对整场战役的结果至关重要的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外围作战削弱了德国军队的力量和资源,为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战役高潮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另外,正如本书将证明的那样,德国第6集团军尚未到达市区,其实力几乎已被苏军耗尽。

第三点,在斯大林格勒城内,战斗的进程与大多数旧著的描述明显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详细的作战记录。冷战,再加上俄国人对诸事保密的天性,导致苏联方面可用的资料寥寥无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因此,大多数历史学家不得不依赖苏军第62集团军司令员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的回忆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主要由他的部队执行。崔可夫的回忆录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很详细,也很可靠,但他完全没有查阅或引用关于这场战役的苏联官方记录。他的回忆录主要依靠记忆和当时通常不太准确的情报报告,因此,崔可夫在描述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的位置、编成和作战行动时犯下一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也延续至随后出现的大多数历史著作。西方的资料同样很少,一方面是因为苏军1943年缴获了德国第6集团军的相关记录,俘虏了那些战役亲历者,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年后战争结束时德国突然出现的混乱状况。德国方面的经典著作主要出自瓦尔特·格利茨、保罗·卡雷尔和另一些作者,尽管付梓前付出极大的努力,但大多与崔可夫的回忆录一样,很容易犯错。

相比之下,本书使用了两组额外资料,远远超出传统的记述。首先,我们对比了交战双方的每日官方记录,大量使用了第一手文件。呈交给莫斯科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记录,对战斗持独立、通常是批评的态度,此前从未被使用过。另外还有苏军第62集团军及其辖内许多师和旅的记录。其次,过去65年中出现了大批苏联方面的回忆录和德国方面的师史,为这场战役以往的观点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历史学家们推出一部关于这场战役的官方史,这部杰出的著作提供了前所未闻的许多细节和细微差别。最后一点,新一代俄国历史学家摆脱了前苏联时期的限制和陈词滥调,从多个方面对这场战役做了全新、详细而又坦诚的阐述。

由此产生的叙述太过详尽、细致,无法轻而易举地收录在单卷本中。故此,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前两卷追随德军的攻势,从发起进攻到1942年11月最终的筋疲力尽和僵持阶段。剩下的部分是第三卷的主题,集中于苏联红军1942年11月19日发起反击、1943年2月初收复斯大林格勒以及1943年冬末德军以机动作战暂时恢复其防线。

基于这些新资料,本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节,新的观点、解释以及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取代了过去一切历史记述。书中描述的德军进攻和苏军防御,与我们对1942年战役的传统认识截然不同。

如此庞大的研究工作必然要对许多个人和机构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鸣谢詹森·马克,既是为了他个人提供的慷慨帮助,也是为了他在澳大利亚悉尼“跳跃骑士”出版社推出的关于斯大林格勒战术性突破的著作。另外还有英国的迈克尔·琼斯,他是《斯大林格勒:红军是如何获得胜利的》一书的作者,这部著作对战斗中的苏军指挥员和士兵的心理做了深刻的研究,他慷慨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苏联档案文件。威廉·麦克罗登,毕生致力于编写详细、明确的德军战时作战序列,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大量研究成果。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军事历史研究所、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联合兵种学术图书馆、乔治亚州巴恩斯维尔戈登学院高塔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的堪称奇迹的帮助。一如既往,我们衷心感谢玛丽·安·格兰茨为编辑这份手稿发挥的重要作用。

戴维·M。格兰茨

乔纳森·M。豪斯

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

堪萨斯州利文沃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7: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