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只吃便利店的盒饭
了解公司的发展意向,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从宏观的角度仔细弄明白:如今,整个同业界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并且,自己的公司在其中又位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
例如,我所尊敬的经营者中,有一位被称作“服务业之神”的新川义弘先生。有一次,前任首相小泉和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在西麻布的“权八”小酒馆会餐。当时,新川先生负责两位元首的会餐服务,因而名噪一时。
新川先生作为Huge Co.的社长,经营着银座的Dazzle和其他几家餐厅,其经营理念就是创建“百年餐厅”。
新川社长创建公司的初衷,是基于希望拯救外食产业这一想法。近十年来,日本外食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29万亿日元缩减为24.3万亿日元。新川社长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外食产业的吸引力在日益下降。
因此,他认为:“正是因为处于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强调服务质量的外食产业,就势必会继续发展。因此,即将成为街区资产的店铺和服务行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新川社长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方面,才会勇于挑战,创建历经百年之久依然备受当地推崇、魅力无限的餐厅。
当我得知了新川社长的这一想法后,甚为感动。因为,他把市场规模缩减的4万亿多日元,全部作为自己的责任而考虑如何处理,并且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愈发积弱的市场现状。
如今,新川社长也从事自己公司以外的外食产业的服务与员工的培训研讨,以及店铺研修等工作。这不仅是为了自己公司的繁荣,更是增强外食产业吸引力的重要一环。
如果你能做到像新川社长那样,从广阔的视角出发,将宏观发展动向和自己的公司相联系,将同业界的发展动向和自己的公司相联系,那么你将是一位出色的实业家。因为,当你剖析了环境的变化形势后,就能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准,从而敏锐地感知市场的发展变化。并且,能够因时制宜地做出正确决策,以应对并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那么,你是如何做的呢?希望你也可以从广阔的视角出发,努力剖析公司的发展情况。
只有像鸟儿那样高翔于天际,才能将全局揽入视角。但是,即使要求你以一种全面的视角纵览公司的现状和工作全景,也是很难做到的。
在此,我想介绍的方法是:与可以纵览全局的“鸟儿”共进午餐。
对于你来说,身边最近的“鸟儿”便是上司。在与上司共进午餐的过程中,你便可以得知公司所处环境的变化和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但是,你是否经常坐在办公桌旁,买来一份便利店的盒饭,独自一人默默地吃午饭呢?倘若确实是这样的话,那你就难以得知公司的发展情况了。而且,也会导致自己与公司产生距离感,置自己于一种孤立的状态。
如此一来,你便会经常唠唠叨叨地发泄不满,如“不明白公司的发展方向”,或是“上司根本不理会我的建议”等等。在我看来,之所以会这样,只不过是因为你自身没有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
最初,我也是在公司的午餐时间时,一手拿着便利店的盒饭一边面对着电脑。这是一种典型的忙于工作的表现。
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孤独感,所以,我主动向“鸟儿”发出邀请:“课长,去不去吃午饭呢?”而且,我从来没有被拒绝过。无论哪位上司,都爽快地答应与我共进午餐。
当我也成为上司后,我才明白,原来对于上司来说,午餐时间是一种很宝贵的与下属交流的时机。上司希望了解与下属有关的很多事情,像“在工作现场发生的事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现在年轻人感兴趣的事情”等等。
因此,当下属主动发出邀请时,上司是不会断然拒绝的。
而且,通过上司与自己谈论的内容,也可以知道上司的能力如何。如果一个人可以把宏观发展与工作现状联系起来,发表意见,或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结构上的问题,那么他无疑是擅长工作的人,是我们的典范。
由此可见,只要你主动出击,积极思考,那么午餐时间就可以变成提高技能的时间,从而帮助你看清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主动邀请“鸟儿”,并且培养像鸟儿一样广阔的视野吧。
P52-55
在我写这本书期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被称为“百年一遇”的经济大萧条到来了。随着这一变动的发生,公司对年轻员工的要求和期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恰逢这个时期,我有幸获此良机,得以向大家阐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模式,这也许是在大萧条时期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我的宿命吧。
各位读者,对于您能坚持读到此书的结尾,我深表谢意。
愈是萧条时期,愈是需要变革的时期。在哀叹公司和社会之前,应该对自身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首先,一定要拥有沉醉于某一工作的热情。
Elles Book Consulting的土井英司先生,各位工作人员,以及“畅销10年的《畅销书——作家》培养课程”的各位同窗,我在此对你们表示真诚的谢意。如果没有各位同仁的鼎力支持,津津有味地倾听我作为年轻员工时的经验之谈,那么,我将没有决心写完此书。
作为此书的发行商CrossMedia Publishing的代表而参加编辑工作的小早川幸一郎先生,以及各位工作人员,我在此对你们表示无限的感激。而我从各位朋友身上学到的“年轻人的心情”,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
此外,三菱UFJ Research&Consulting(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出色的企业,其经营战略部的各位经营顾问一直以来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此,向各位朋友表示感谢。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我与经营战略部的年轻员工曾逾6000次互相交换日记,正是这一互相学习的过程,才成就了我完成此书的决心。
完全不满足于现状的各位老顾客朋友们,以及邮件杂志《缓和》的2700位读者朋友们,我在此也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得益于和各位精益求精的朋友们一同前进,才使这本书能够在今天问世。
另外,我的父亲、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一直都陪伴在我的身边,他们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因此,我要向我亲爱的家人表示感谢。至此,我所记录的所有同仁、朋友及家人,他们充满爱心的笑靥,是我创作动机的不竭源泉。
通过此书,即使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我也希望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擅长工作的人和公司需要的人”。期待我们在研讨会、邮件杂志或博客上再会。
酒井英之
2009年2月于祖父母的住所飞驒白川乡
前言
序章 公司需要的人应该意识到的五件事
1 积极改变“无法做想做的工作”的想法
2 积极改变“无法发挥自己的拿手技能”的想法
3 积极改变“无法受惠于上司”的想法
4 积极改变“和工作比起来,工资过少”的想法
5 积极改变“不景气时束手无策”的想法
第1章 简单却难以完成的工作的做法
1 如果不擅长问候,那技能也将失去作用
2 充分利用五分钟,从此不再迟到
3 即使按期交货,但如果让对方担心也是失败
4 上司希望共享的不仅是消息
5 四步走,变平凡的工作为令人感动的工作
6 率先弄脏自己的套装
第2章 向擅长工作的人请教的方法
1 连接公司的轴心和自我的轴心
2 不要只吃便利店的盒饭
3 分析自己所在公司的历史
4 倾听商品的悲鸣,考虑客户的切身感受
5 成为上司希望培养的“活跃鲶鱼”
6 磨砺提问能力,获得渴求的知识
7 变“明白”为“能完成”的循环过程
8 做好视死如归的思想准备,直面专家
第3章 巧妙推销“擅长工作的自己”
1 与“最终”汇报相比,“中期”汇报更能拉开差距
2 四步走,助你成为吸引他人兴趣的讲话者
3 评价自己工作的“出色工作标准”
4 工作时间结束后,召开自主学习会
5 通过大扫除,上司观察每位下属
6 老板在宴会现场搜寻两类意外人才
7 不仅持有资格认证,更拥有值得一提的兴趣爱好
8 成为最熟悉20岁左右年轻人的人才
第4章 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1 锻炼腰腿,由自己着手开始做
2 发现问题、设定课题的能力
3 思考改善策略的能力
4 确认经营循环
5 关于新商品,新工作的两种创意思考法
6 “满足市场需要的经营法”思考过程
7 与全票通过相比,获得70%反对票的企划更能取得成功
第5章 变“不能”为“能”的感召能力
1 调查的基础,即对企划的对立面进行调查
2 乍一看不利的资料,也会因不同的视角变为有利的资料
3 打造不负于竞争对手的“三件神器”
4 与三位关键人物进行事前沟通
5 企划报告前夜的确认重点
6 一流的企划报告,二流的企划报告
7 在制约条件下,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梦想呢
终章 塑造永久的。合乎逻辑的“自身风格”
1 创作以他人为英雄的剧本吧
2 发现自己所擅长的方式
3 “能完成,但是需要一些条件”
4 事先决定优先顺序,坚守自己的选择
5 在愤怒中重塑自我的方法
后记
如今,有很多人都会心怀希望,或是心存不安,在拿到这本书后,他们也肯定会想:“怎么做才能变得擅长工作呢?”“怎么做才能成为公司需要的人才呢?”
在此,我们不妨从反面考虑:“不擅长工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在上司看来,“不擅长工作的人”通常是这样的:他们毕业于知名大学,喜欢做企划工作,并且能熟练操作幻灯片,而且也懂得一些矩阵分析法。
所以,无论是上司还是周围的同事,在看到他们的成果后,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人还是很擅长工作的。”
但是实际上,他并不擅长工作。
首先,他没有理解工作顺序。因此,他找不到工作要领,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疏漏。虽然已经从网络上搜集了相关信息,但是他没有进行实际调查,也没有收集现场信息。在被指出不足之后,他也只是被动接受,除了被指派的,没有着手与之相关的任何额外工作。而且,即使知道想要做什么,也是不得要领,经常搞混目标和方法。
这样的人,就是上司眼中的“不擅长工作的人”。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不擅长工作呢?
显而易见,他们都有对失败的恐惧症,并想加以逃避,并且有与之相伴的实际经验缺乏症。
“我能做到吗(有些忐忑不安)……”→“嗯,不会吧!真是这样……”→“嗯,我也能做到嘛!”不断亲身体验,积累成功经验,人才便应运而生。做到了这一点,便能挑战更有难度的问题。相反,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便会止步不前,无所提高。
那么,怎么做才能获得这种顺序得当的实践经验呢?
在体育界,普通选手不会一跃就成为种子选手。为了出赛,他们必须经历一定的步骤,比如,提高团队意识,加强锻炼等。
我认为,工作同体育运动一样,也需要经历一定的步骤才能积累到成功经验。
首先是“心态问题”。消极的人绝不可能实现成长。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畏首畏尾,消极萎靡,是不可取的。
同时,“虽然事情很简单,但是也要保持一种难办的基本姿态”,这也是很重要的。像能干的人那样,要照顾周围人的感受,努力让身边的人接受你。
然后,应该将自己工作的价值置于社会发展和公司全局中考虑。“为了谁,为了什么目的而做这项工作呢?”如能理解公司的志向所在,就一定能做出超要求的深得人心的产品。
此外,通过各种方式,巧妙地向上司进言自己想做的工作。如果能让上司感觉你是个“理想的员工”,那你离想要做的工作就更近了一步。 如果进言成功,你就一定有机会做想做的工作。为此,我将使用“工作的腰腿”这一问题解决思考过程,引导你得出解决方法。所谓工作,即使十试九败也无妨。毫不犹豫地大胆尝试吧。
最后,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你能吸引周围的同事参与进来,那就能完成更大规模的工作了。甚至你自身的成长,对社会发展也能产生些许影响。
如此一来,无论是谁,都能成为“擅长工作的人,公司需要的人”。这一流程即是本书的结构。
现在,有很多正在实行机构改革的大企业和欲实现“独一无二”目标的中小企业。我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培养干部人才。通过研讨和指导,培养“擅长工作的人和公司需要的人”,也培养能培养出这类人的领导人才。
但是,最初我自己也并不是“擅长工作的人和公司需要的人”。刚进入社会时,是恰恰与之相反的“不擅长工作的人和公司不需要的人”。
我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一家信息机器制造厂。因为憧憬耀眼的广告世界,所以希望被分配到宣传部。
但是,最后却被分配到OEM销售员的岗位上。与广告的光彩夺目相反,那是彻头彻尾的幕后工作。因为不满,我在被分配工作的当天,便去了人事部,却得到了人事主管的冷漠对待:“宣传部不需要员工,所以不能把你分配到那儿。”
“公司需要的人”,是擅长完成公司认为有必要的工作的人,否则便是公司不需要的人。这一现实深深地刺痛了我。
此后,由于一直在考虑跳槽,丝毫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工作之上。上司批评我态度不端正,于是在第一年的冬天,我便被调到工厂修理班,可以说,那个职务和销售部毫无关系。
那段时间,由于遭受日元升值和竞争不利的双重打击,公司业绩日益恶化。公司内到处涌动着危机感——“只能靠制造更全新的产品了!”
我感到:“现在,公司需要的人,是能进行新产品企划的人。”
为了能脱离修理部,我通过各种方式向上级进言:“我是一个喜欢企划,并且构思独特的人。”宴会才艺表演、大扫除……无所不用。
结果,我在第二年时重返营业部,并担任新产品企划工作。
当时我亲手企划的办公室机器,在全世界大受欢迎,成为至今仍在销售的长期畅销产品。公司会长更是评价这款商品为“孝顺孩子”,这令我非常激动。在此后的三到五年,我担任了打印机的销售工作,连续两年成为首席销售员。我从一个分配当日横冲直撞人事部的职员,变成了一个“擅长工作的人、公司需要的人”。
我能积累到这种经验,是因为在萧条中发现了机会。经济萧条时,公司便会重新审视一直以来的做法。“行不通也无妨,试着去做些事吧!”这就变成了机遇,也正是年轻员工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
那么,怎么做才能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呢?
让我们从序章读起,看看“擅长工作的人、公司需要的人”是如何变消极为积极的。
赢在职场的秘诀,助你成为“擅长工作的人”和“公司需要的人”。
首先是“心态问题”。消极的人绝不可能实现成长。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畏首畏尾,消极萎靡,是不可取的。
其次,要照顾周围人的感受,努力让身边的人接受你。
第三,应该将自己工作的价值置于社会发展和公司全局中考虑。“为了谁为了什么目的而做这项工作呢?”如能理解公司的志向所在,就一定能做出深得人心的产品。
此外,通过各种方式,巧妙地向上司进言自己想做的工作。如果能让上司感觉你是个“理想的员工”,那你离想要做的工作就更近了一步。
如果进言成功,你就一定有机会做想做的工作。为此,《赢在职场:六大秘诀教你玩转工作》作者酒井英之将使用“工作的腰腿”这一问题解决思考过程,引导你得出解决方法。
在工作中,即使十试九败也无妨。不要犹豫,大胆尝试吧。
最后,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你能吸引周围的同事参与进来,那就能完成更大规模的工作。
从世界市场占有率No.1的企业经营者甚至到中小企业的职员,多达4万名商务人士曾对酒井英之的指导刻骨铭心。
愈是萧条时期,愈是需要变革的时期。《赢在职场:六大秘诀教你玩转工作》拯救了数万名职场人士,让他们脱离了工作困境,迷茫与挣扎。
不擅长工作,还敢拼职场!酒井英之的书教你解决工作问题,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