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儿童文学评论家乔世华等诚挚推荐!
黄文军著的《凡平的奇幻森林》入选2016“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是三个永恒存于人的内心的问题,不起眼的孤儿院篱笆小院,老院长离开人世之后,这里只剩下一个小孩凡平,寒冷、孤独和饥饿让凡平的心渐渐冷了下去。这时,一头橙色大熊闯入了凡平的世界……一场意外的相遇和陪伴,让曾经可怕的无尽森林,变成了充满奇迹和梦想的奇幻森林。凡平最后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黄文军著的《凡平的奇幻森林》讲述:老院长去世后,孤儿院里只剩下小男孩凡平。怪鸟将一粒粒种子撒在孤儿院的四周,长成无边无际的森林。寒冷、孤独和饥饿让凡平的心渐渐冷了下去。这时,一头大熊闯入凡平的世界,带他开始了奇妙的冒险……曾经可怕的无尽森林,变得充满梦幻和奇迹,而凡平也重新拾回了快乐、活泼和天真。
一、篱笆小院
不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更不是在遥远的未来,就是现在,在某个不知道名字的小城的边缘,有一座不起眼却不平凡的篱笆小院。
篱笆小院的中心是栋小楼。小楼不高,即便加上低矮逼仄的地下室,也只能勉强算是三层楼。由于年代久远,小楼处处都透着破旧、黯淡。青石台阶上的缝隙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的野草,攒尖的屋顶上也立满了灰绿色的瓦松。不管怎么铺油毡换瓦片,屋顶总是会漏水;不论镶了多少面镜子,让光线来回反射,屋内的光也始终昏沉暗黄;泛黄的墙皮会不时剥落,屋角的钢琴永远都在走音,墙上的壁画早已褪了颜色,屋里的木头陈设也经常咯吱作响……
小楼外的篱笆当然也不可能是漂亮的月季与蔷薇,不过是些横生斜长的野牵牛和耐贫瘠的海滨木槿罢了。它们有的白如冰雪,有的红如玛瑙,倒也不失为一片不错的景色。
一直以来,小院的主人都被大家亲切地唤作院长。事实上,那位头发花白、脚步蹒跚的无名老太太完全受得起这样的尊重与敬仰。她是那么和蔼可亲,宽厚善良,有着一颗比大海还要宽广、比针尖还要细、比棉花还要柔软的心。
这些年,在这栋和她一样风烛残年的小楼里,她收留了好多孤儿。
她给孩子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教他们读书写字说话绘画,陪他们度过风雨与黑暗,走过迷茫和伤心,又将他们送进了想收养他们的温暖的家庭。
是的,像归乡的大雁,或者像洄游的鲑鱼一样,孩子们一个个都走了,除了——凡平。
事实上,凡平是他们中间最聪明最勇敢的孩子。可每次院长把他带到一对对渴望领养孩子的夫妇们的面前时,他就突然变成了一个嘴角流着口水、说话颠三倒四的结巴。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夫妇们或是笑盈盈或是挺严肃地问。
“凡凡平平……叫我我我……凡凡平平……我叫。”凡平总是在装作思考了好一阵子后,给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回答,还伴以傻乎乎的咯咯笑。这样的傻笑,总会让人望而却步。
“这孩子的脑子不会有问题吧?”每一次,夫妇们都是失望地站起身,摇头而去。
望着夫妇们离去的背影,院长也只能摇头苦笑,心疼中带着心酸地叹息着:“这孩子啊,唉,这孩子……”
这个时候,凡平总是不愿和院长对视,默默地低着头,咬着嘴唇不说话。
当篱笆小院里还很热闹的时候,院长总是念叨,这里不过是一艘孩子们临时搭乘的渡船,过了河,进了湾,就该靠岸了。
可凡平却觉得这儿就是他的家——身体的家,心灵的家,甚至还是灵魂的家。
他不舍得离开,尤其是看着院长越来越老,越来越孤单。
他也害怕离开,不只是一点点害怕。
他越来越多地坐在篱笆小院的那口古井边,望着井里天空的倒影发呆。
与别的孩子不同,凡平并不是一生下来就被家人抛弃的。他被丢在遥远的他乡时,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对于回归家庭,他一直有着莫名的恐惧。那恐惧犹如长满吸盘的八爪鱼的触手,紧紧缠绕着他,片刻不肯松开。为此,他还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平凡”调了个个儿,改为拗口的“凡平”。这是一种对过去的告别,庄严而决绝。
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凡平一直与院长相依为命。
漫长人生路,相聚真的只是一段让人欢喜的小变奏,而分离才是主旋律吗?
凡平起初不是很懂,也不太想懂,可再不想懂,也终会有懂的时候。
P1-3
小读者评审团给这部作品的评价是:“用孩子的语言写的孩子的故事。”故事的语言是孩子能懂并喜欢的。孤儿凡平在历险中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得到了启示和成长,而这也正是作者希望给予读者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周锐
凡平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总是从与他人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所以当那扇奇幻的大门打开的时候,他一点也没有吃惊。茶杯鲸、山海镇、挤挤车……作家用他那优美而又不乏幽默的文笔,为我们拉开了奇幻的序幕……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乔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