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味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廖鸿志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品味人生》为云南大学知名教授廖鸿志老师的个人散记,以个人成长、求学、教书生涯、研究经历为主线,重点记录了他教书育人、学术探索的丰富经历和独特感受,尤其是他后20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伴随了我国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专业人士他的这种人生经历对后人后世都很有启迪。

内容推荐

“书如人生,当读以心,百感而凝真。”尽管我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其值得细细品味之处,可是当我翻开并初读廖鸿志教授的《品味人生》书稿时,仍然被深深地吸引并由衷地感动。我没有想到,这样的文字竟然出自一个理工科教授。

年近70岁的廖教授虽生长于云南边远山乡,可他一路读书,上大学,下乡锻炼,到县工厂当技术员,又再次进大学攻读研究生,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硕士留校任教至今,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伴随着国家发展的时代旋律成长,也在时代大潮的翻卷中守住根本并执着追求梦想。无论怎样的境遇,他心里总有一个矢志不渝的梦想,那就是“强己”“强国”之梦,于是,当我读完全稿时,一个荫蔽一方、惠及周围的“强人”从字里行间走了出来……我不知道,是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才有了他坚定不移的人生追求,还是因为他坚韧的性格和不断的努力,才使他得以实现儿时的梦想?想必,读者自会从中品咂出那个“味”来。

目录

第一篇

 少年不识愁滋味

 1.往事如烟

 2.懵懂岁月

 3.小学时代

 4.过节与婚丧的回忆

 5.初中两载

 6.恰同学少年

第二篇

 从高峰到低谷

 7.我的大学

 8.“文革”岁月

 9.潞江坝的日日夜夜

 10.命运的抗争

 11.在工厂的日子

 12.劫后重牛

第三篇

 重新燃起生命的火焰

 13.希望之光

 14.新的起跑线

 1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6.扶桑东渡

 17.美国印象

 18.民盟与政协

第四篇

 上下求索

 19.英国之旅

 20.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亲历

 21.西欧启示录

 22.育桃培李,桃李芬芳

 23.澳大利亚情思

 24.亚洲万花筒

第五篇

 夕阳之美

 25.春节故乡行

 26.加拿大感受

 27.相聚春城

 附录

 1.媒体报道

 2.部分奖励与荣誉

 3.部分已发表论文

 4.部分已出版论著

试读章节

爷爷的父亲,是我曾祖父华席。华席公这一辈,廖氏年谱上有兄弟4人:华品、华益、华席、华清:堂兄弟6人:华苏、华美、华东、华三、华章、华铨。据说某年贵州青苗攻破角奎屠城抢粮,贺国鉴猪拱箐苗族起义综述贵州民族研究,1988我的曾祖父兄弟几人都会武功,为掩护百姓进入禹王宫躲避,与青苗血战,终因寡不敌众,有几人战死。还有人说,禹王宫坚固且有大炮,但放炮失误相反炸塌禹王宫后墙,导致青苗屠城。史载咸丰十年即1860年贵州毕节青苗族起义,义军活动8年之久,至1868年左右被岑毓英剿灭,期间义军曾多次到云南筹粮,这个时代正是曾祖父一辈的青年时期。究竟曾祖一辈哪几人战死,不得而知。但父亲留下的家谱中,没有夫人(即牌位未列“老孺人”)者有华品、华清、华东、华三、华章、华铨6人。那个时代,这样多男丁未婚,正常年间是不可能的,可能的解释是,这几位先辈很可能就是与青苗作战时的阵亡者。

前几辈人流传下来的传说中的细节,很难再找到历史资料加以佐证。其原因之一是彝良建立县制较晚,没有完整的县志;之二是僵化的历史观的影响,总认为只要是农民起来反抗就是正义的,是天然合理的,杀人、放火、抢掠都只是微不足道的瑕疵,甚至像张献忠屠川这样惨绝人寰的暴行,我们后来的史书上都因其贴上了“农民起义”的标签而为其掩饰,更不要说影响不大的区区“青苗屠角奎”了。但这一事件让我推算高祖一代迁到彝良的时间有了历史依据。

1931年角奎发大水,j中垮了我们家在西王庙的老宅,祖父兆阳公就在那年辞世。其时伯父庆珠(字宝垄)已成家,父亲庆龙(字玲望)还只有16岁。姑妈品若嫁给东陆大学毕业的老乡陈文友,婊嬉庆莲嫁到本县亮子沟戴家。

姑父陈文友曾在滇军朱晓东师部工作。中共云南党史研究资料第六集(刘平楷烈士资料)载,1930年5月5日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长刘平楷被捕,身份还未暴露,曾致信给其表弟陈文友中共云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刘平楷烈士资料[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经陈周旋,朱晓东师长表示愿出面说情,但由于叛徒出卖,朱晓东由说情改为说降,刘平楷不为所动,终被处决。而陈文友因此受到“通共”嫌疑。云南省档案馆提供的“云南省政府秘书处稿第487号(民国十九年六月六日)“密令朱师长准省党部咨请注意陈文友行动并咨复”,此函在刘平楷5月5日被捕到7月26日被处决期间,说明国民党云南省党部已经关注陈文友的活动。姑父后来曾出任云南宣威、盐丰(1958年并入大姚县)、呈贡几县县长而不得升迁,估计与这一事件有关。云南和平解放陈文友被通知参加学习班后就渺无音信,估计在学习期间被处决,但至今未暹家属。新中国成立初期姑妈品若在昆明替人做家务为生,“文化大革命”初簸遣送回彝良,昆明水晶宫的房产被他人占有,直到现在也不知所终。姑父在宣与盐丰任上时,父亲都曾经在县衙做过收发。

小姑父戴恩辉应该也是当地士绅,据说其祖上立过大功,皇上要封其“一之地”,即看到哪里封到哪里,但在昭通分水岭山头封地那天,大雾弥漫,只得见远处一汪水田,于是被封于此地,称“亮子沟”,估计也就是几百亩田而新中国成立后被划为地主成分。

母亲栗大秀,生于1911年,比父亲大4岁。栗氏在彝良也是大家族,老在现属洛泽河镇的新街子村。我有舅舅9人,二舅、六舅、七舅可能早逝,父在文字中未留其名,其余6位是:大经、大纶、大纯、大纲、大统、大绪、绩,都是地主,分居于彝良雄块、新场、孔家河坝等地。在我的记忆中,一个舅都没有见过,有两个舅舅是在土改中被处决的,而我见过且有记忆的舅母有舅母、五舅母、八舅母与两个九舅母。

关于舅舅们,父母给我讲过两件事。其一是红军长征过彝良,一个只有十六岁的江西籍小红军掉队被五舅收留,小红军为了不泄密,一直装哑巴,替我舅养马,最后病死。其二是抗战时期,八舅、九舅要到延安上抗大,亲友都出支持,但到成都滞留,花光盘缠只好返回彝良。此外,彝良籍新四军将领罗炳1939年任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时,其父在彝良去世,罗将军因对日战事不能身,只能托人送挽联和祭文回彝良[侯兴福.罗炳辉[M].昆明:云南人民版社,1997.]。挽联气势恢宏,在当地广为流传:“痛吾父幼小困穷厄尝备炎积劳七十又六龄到老来只剩一身孤苦易箦户儿难瞑目;感不孝早岁事戎机历尽危转战二万五千里看今日挥戈大江南北誓歼倭寇奠先灵。”这几件事体现了当云南与南京政府的政治生态,在龙云执政时期的云南,一个财主可以私下收留队红军,有人要去延安,居然明目张胆请客送礼,共产党将军的祭父文可以开,后两件事还可以说是在国共合作抗战时期,但前一件事却发生在红军长征期,还真有些匪夷所思。

1946年农历九月四日,我出生在彝良县城角奎镇,4岁开始读书。P2-3

序言

人生如梦,这个梦就是我的中国梦。

虽然出生在穷乡僻壤,我却喜欢做梦,而且从小就爱做强国梦。

品味梦境,就是品味人生。

少年时代,我不知道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受到当时主流宣传的影响,以为资本主义真的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而社会主义正如旭日东升,周围虽然是贫穷,生活虽然困苦,但心中却很富有。

“大跃进”开始,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十五年超过英国”。我想,超过英国指日可待,美国也就比英国强那么一点,我们还有苏联老大哥,我们超英,他们超美,这样不用多少时间,资本主义这个“稻草人”(好像是列宁说的)就都被我们超了,这是那个时代的强国梦。

1958年,国家提出要生产1080万吨钢,我深信不疑,还在家中报纸糊过的墙壁上,写下1070、2140、4280几个数字,盼望我国钢产量连续不断翻番。

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在家乡忍饥挨饿,我们是中学生,比“老百姓”要懂得多,知道一切都因为苏联出了修正主义,是他们逼我们还债,甚至‘‘抗美援朝”中他们支援志愿军的武器都要我们出钱,中国的粮食都拿去给苏修抵债了,所以才吃不饱;后来报上说我们遭了自然灾害,我理解这是雪上加霜。但想想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的人民,我们又好多了,我想,他们饿死的人一定比我们多。

青年时代,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媒体的宣传下,感受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从亚洲到非洲,从欧洲到拉丁美洲,全世界都在造资本主义的反。欧洲各国早有共产党,只要受蒙蔽的欧洲人民觉悟,作为马克思主义发祥地的欧洲,实现共产主义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印尼、缅甸、当时的马来亚都有了共产党,正在进行武装斗争,虽然印尼共产党的艾地牺牲,但是我们的领袖说他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印尼解放是指日可待的事,“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就会在“丛中笑”。非洲虽然也牺牲了卢蒙巴,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解放的日子也应该不远了。苏联肯定是“修”了,连日本留学生都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我看过那本书,书上说。莫斯科大学虽然天天有热水洗澡,但修正主义不得人心,苏联人民怀念斯大林,一定不会容忍赫鲁晓夫之流胡作非为,推翻修正主义是迟早的事,何况还有强大的中国作为世界革命的中心,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也在坚决反修。这个时候的梦,是标准的梦,真正的梦,也是南柯之梦。

梦醒时分,“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3年,我们到了驻潞江坝的解放军部队接受“再教育”,大梦破灭,开始反思,才知道原来真在做梦,心境十分低沉。

两千多年前,屈原曾独自地在汨罗江畔行吟“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内心极度孤独,这是多么残酷的痛苦。而20世纪60与70年代之交在潞江坝的这批大学生却知道,清醒了的人绝不是一个,而是中国的大多数,因此虽然没有了梦,但也不至于去跳怒江。

有希望才会有梦,梦就是希望。从潞江坝开始,我们这一代青年没有了梦,我们回到了没有希望的现实中。现在回想,那个最痛苦的时期,正是没有梦的时期。

我需要梦,我们那一代青年人需要梦。

1976年1月,十里长街,百万人送别周恩来总理;4月,针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数以万计的人群在天安门广场发出了呐喊。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我们的梦终于又开始了,这一次,中国梦萦绕我近40年直到现在。-我不知道是现实在不断接近梦,还是梦在不断接近现实,反正这一次,弹指一挥间,社会在变,国家在变,世界在变,似梦非梦,如梦如歌,有时甚至觉得实况变化比梦境变化还要快。

才在羡慕人家买东西不用票证,一F-Y-,我们的粮票、布票、肉票、油票全都取消了;才在羡慕人家住房内就有卫生间,不久自己的住房中竟然有好几个卫生间;还在羡慕人家有私人小汽车,几年工夫,中国家庭也大量拥有了轿车;坐过东洋的新干线列车感觉很舒适,而现在我们的高铁列车已经超越了东洋。

当然也有这样的感慨,原以为环境污染是别人的事,想不到自己也摊上了;原以为贫富悬殊是别人的事,现在我们也一样;原以为“同志加兄弟”可以世世代代,想不到小兄弟原来是个无赖。

身临其境,来不及品味,变化太快使然。岁月悠悠,逝者如斯,再不品味,梦会变得模糊。

现在品味人生,可谓正当其时。

鸿志于二零一四年中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