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血火铸长城(写给新一代人看的抗战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徐焰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徐焰编著的《血火铸长城》特色看点:

看点一:日本究竟是何时宣布投降的?为何抗战纪念日定为九月三日?

看点二:战前、战时,日本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国内经济是什么样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和欲望使他们泯灭人性地发动侵华战争?

看点三:当时中国弱小贫瘠,政府软弱无能,面对敌人的穷凶极恶,是什么力量和信念使中国奇迹地般获胜?

看点四:当前抗战神剧横行,那么哪些是有历史依据的,哪些是胡编乱造的?

内容推荐

徐焰将军站在宏观大视野下,对当时中国社会抗战全貌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尊重历史,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所做的贡献,充满了历史画面感。徐焰编著的《血火铸长城》本着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宗旨,兼具生动的语言,可读性强,是一本年轻人能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抗战史读物。

目录

一 抗日战争究竟打了多少年?

 抗日战争是交战一方未宣过战的特殊大战

 中国抗战经历一个从局部扩大到全面的过程

 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相加,才构成完整抗战史

二 面对“香蕉帝国主义”,中国非战不能图存

 历史上日本对华态度三阶段:仰视一平视—俯视

 “脱亚入欧”的东洋鬼子,凶恶甚于西洋鬼子

 从蚕食走向鲸吞,最终陷入中国抗战的汪洋大海

三 血的刺激,血的觉醒

 中华败于“蕞尔小邦”,惊醒四千年大梦

 徒弟长期不能摆脱被师傅欺负的命运

 军事上超越日本,才能打败日军

四 由蔑呼“支那”到尊称“中国”

 从骂“豚尾奴”到称“支那人”

 闻辱国之称,催学子泪下

 发动侵华战争却不宣战,傲慢地称为“膺惩”

 战败者终于称呼战胜者为“中国”

五 昭和军阀形成,东方大战必起

 法西斯主义起自西欧,日本军阀政客喜之

 “三羽乌”聚会德国巴登巴登,昭和军阀自此诞生

 终结“大正民主”,进入军阀横行时代

 “下克上”推动日本国家车轮走向大战

 法西斯统治最后崩溃,战后却未被认真清算

六 全民族团结,破分裂图谋

 “厓山之后无中国”,纯系日本炮制的谬论

 以“满蒙独立”为幌子,行肢解中国东北之实

 建立伪满傀儡国,实由关东军操纵

 炮制伪蒙政权, “首都”设在张家口

七 不战失东北,惊醒四万万同胞

 满铁、关东军插入东北腹心,侵占只待时机

 精神上患软骨症,成为“不抵抗”的根源

 想争取外援先要自身坚强

 中华全民族觉醒,始自“九一八事变”

八 白水黑水间十四年艰苦抗战

 日寇侵占东北制造伪国,激起人民奋起反抗

 从义勇军、人民革命军到抗日联军

 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战斗

九 寇蹄踏长城,大刀留英名

 淞沪一战打出十九路军威名

 古老长城挡不住近代化敌寇的入侵

 大刀队出击,为全民抗战树偶像

十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由“不抵抗将军”一跃而为“千古功臣”

 中共中央采取新政策,促成全国一致抗日

 日本军阀想仿照元灭宋、清灭明的迷梦破产

十一 卢沟桥枪声宣告“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日军寻衅卢沟桥,燃起华北战火

 卢沟桥看似偶然,中日决战却是历史必然

 日本贪欲和旧中国腐败,导致侵略者如此疯狂

 中国展开全面抗战,赢来得道多助地位

十二 回顾南京屠杀惨状,反思深层历史原因

 日军暴行不能归咎“军纪”,高层对屠杀有密令

 日本“皇国史观”和蔑视“支那”的理念驱动屠杀

 面对屠刀缺乏反抗,无组织、缺斗志是根本原因

十三 靠持久战把敌肥里拖瘦

 侵华轻易得手,曾使日本成为暴发户

 侵华获利刺激经济,国民多被绑上战车

 导致日本经济下滑的主要因素,在于中国的持久抗战

 日本想以扩大战争解困,最后走向经济崩溃

十四 从师团序号看日军战斗力

 日军师团按建立时间可分五个档次

 日军不同师团的年龄构成不一样,战斗精神也存在差异

 日本地域民风不同,直接影响各师团战斗力

十五 抗战时中国武器比日本差吗

 中国轻武器大多不差于敌,但杂乱且弹药供应难

 日本重武器占上风,起初海空又居绝对优势

 指挥水平和兵员素质决定武器使用效果

 解放区军队装备最差,主要依靠群众以游击战抗敌

十六 台儿庄首获战役胜利

 桂系李宗仁统辖杂牌军,反而形成合力抗敌

 五战区部队先守后攻,日军孤军冒进败退

 闻捷报举国欢腾,中国抗战增强信心

十七 保卫大武汉

 武汉成中国临时首都,日军将其当成主攻目标

 在“保卫大武汉”口号下且战且退,最终放弃

 弃守广州、武汉,虽退犹战

十八 到日军后方开辟新战场

 红军帽徽可换,称号可改,共产党领导却不变

 只能战略配合,有独立行动自由

 共产党才能在敌后立足

十九 东进!铁的新四军

 南方游击队下山集中编成抗日新军

 挺进江南后“脱手斩得小楼兰”

 新四军主力过长江,华中成为发展重点

 被宣布为“叛军”,新四军仍坚持抗日

二十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由“大破袭战”发展为“百团大战”

 根据地在敌“扫荡”中缩小一半仍坚持苦斗

 生产自救并“把敌人挤出去”

 创造地雷战、地道战等斗争形式

二十一 在万里长空对日抗战

 中国航空兵建立虽不晚,却在发展中落后

 在盟友援助下争夺制空权

 中国解放区战场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防空

二十二 中日战争中的情报战

 扭转情报战中劣势地位,是抗战的重要一环

 中共抗日斗争在公开和隐蔽两个战线展开

 打入日本核心层的“中共谍报团”建立过惊人业绩

 依靠人民是情侦和反特的根本保证

二十三 跨越国门抗战——血战缅北滇西

 滇缅路成为中国主要国际交通线

 指挥混乱导致精锐之师大半白白覆没

 驼峰航线运力不足,驻印军要打通回国公路

 远征军反攻滇西,攻敌据点激战半年

 反攻缅北、滇西胜利显示了中国士兵具有良好素质

二十四 腐败——削弱正面战场的毒瘤

 正面战场虽坚持抗战却陷入消极防御

 军民关系如何决定着会战结局

 抗战胜利前夕正面战场又出现大溃败

 不扫除腐败便不能有效抗敌强国

 日军在正面战场夺取大片地区,中共武装向新沦陷区发展

 解放区军队展开练兵,准备转变为正规战

二十五 解放区战场展开游击反攻

 抗日根据地度过最困难时期,再度迎来大发展

 日军在正面战场夺取大片地区,中共武装向新沦陷区发展

 解放区军队展开练兵,准备转变为正规战

二十六 抗战中的国际友人

 得道多助,大批国际友人来华

 经教育,一批日本兵由敌变友

 “日本八路”奋战在抗日前线

二十七 欢庆抗战胜利的喜悦和遗憾

 意外惊喜震动亿万国人

 八年血战使中国赢来大国地位

 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抗战胜利时签订

二十八 向片面投降的日军反攻

 美蒋“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使日军仍在顽抗

 夺取大城市不成转取中小城市

 留用日军造成放纵侵略罪犯的后果

二十九 日本真是无条件投降吗?

 战争末期美国、日本在秘密谈判, “无条件投降”成为焦点

 日本究竟何时宣布投降?

 “日本投降”概念被美国偷换成“日军投降”

 将东条英机说成“二战三元凶之一”实属大谬

三十 结尾——谈抗战史应该力求全面客观

 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形成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抗战业绩辉煌,因国力衰弱也有局限性

 美国在对日作战时实力最大,单独占领日本并有处置权

 抗战胜利消除了亡国危机,并为建成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努力自强,才能处理好对日关系

附录一 应准确表述抗战的战绩和损失

 说明抗战艰苦离不开数据对比

 中国是“死亡”还是“伤亡”3500万人?

 歼灭日军数要准确表述,不应用偷换概念夸大比例

附录二 抗战剧若只为钱,就不可能尊重历史

 胡编乱造的抗战剧迎合了民粹主义倾向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装备低劣、衣衫褴褛

 现在抗战剧对国民党的抗战宣传有些过分

 抗战剧只为钱就不可能做到尊重客观历史

 今天台湾岛内反而很少纪念抗战

试读章节

一 抗日战争究竟打了多少年?

1937年7月日本下达动员令,出动30多万军队向华北进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又公布了《帝国政府声明》,声称扩大对华作战是“为了惩罚支那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年9月5日的议会上,近卫文麿首相在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时又叫嚷:“支那方面如仍不觉醒,继续顽固抵抗,则日本长期战斗下去亦在所不辞。”

当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就发表声明向日本宣战。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8月25日中共中央又发表了“十大救国纲领”,第一条便要求“对日绝交,驱逐日本官吏,逮捕日本侦探,没收日本在华财产,否认对日债务,废除与日本签订的条约,收回一切日本租界。”④当时南京政府虽然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抵抗,却仍不肯对日绝交,在东京的大使馆仍然保留至1938年1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两天,退到重庆的国民政府才对日本宣战,对此日方居然以藐视的态度不予理睬,这真是国际战争中的怪现象!

自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出兵侵华的行动始终未停止过,所冠的名称却非战争行动,而是什么“北清事变(指镇压义和团)”“满洲事变”“上海事变”“支那事变”……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违反基本国际准则的称呼和做法呢?究其原因,日本当局一是为了防止一些中立国家按战时禁运规则停供某些重要原料物资,二是可以不遵守自己签过字的某些国际条约(如非战公约等),不必按战争法对待战俘和平民。此外,日方最险恶的用心,便是对华不正式宣战有利于诱降,日军可在未开战的名义下打起“亲善”旗号,同中国内部的亲日妥协派讲和或者索性扶植起傀儡政权,例如扶植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时日本便称此前对华作战只是“不幸”的“冲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重庆为陪都的国民政府于1941年12月正式对日本宣战。令人叹息的是,这个宣战书上并未讲具体开战的日期,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对日作战的呢?重庆国民政府当时没法向人民解释。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从宣战即日起开始的,那么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的局部抗战就打了十年,从卢沟桥抗战开始的全面抗战也已经打了四年多,难道在此之前的都不算战争吗?如果说从1931年或从1937年开始,那么此前打了那么多年为何不宣战呢?

国民党当局这一宣战书上的时间出现含糊性,其实有难言之隐的,这正表现了此前抗战的不坚定性。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的政策是“不抵抗”而请国际联盟解决,自然不可能对日宣战,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1932年正式对日本宣战。1932年发生淞沪抗战,1933年进行长城抗战时,国民党当局虽被迫抵抗,但也是想尽快讲和,此时日本也是不宣而战。1937年夏天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和上海,中华全民族已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国民党当局却仍抱着尽早讲和的希望,1938年年初驻日大使馆还留在东京,直至日本政府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才被迫撤回。此后三年多时间内,国民党政府一面抵抗,一面又接触敌人商议媾和,直至1940年夏天双方还在香港进行秘密谈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重庆为陪都的国民政府认定了美国必胜,就此坚定了与美英联盟抗日的决心,于是才对日宣战。这种考虑在公开场合实在不好说明,因而才出现了这样一封没有开战时间的宣战书,后来的官方史书中一般都不好意思将其收录进去。

日本政府出兵侵华却不宣战,反映出日本蔑视中国的极度狂妄性。1938年以后,日本近卫文唐政府见国民政府不接受其苛刻的媾和条件,竟然声称“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要扶植“新政权”,即否认蒋介石为首的政府的合法性而要以傀儡政权来取代。1940年,日本在争取重庆国民党政权妥协谈判未获成功的情况下,宣布承认汪精卫的南京伪“国民政府”为所谓的“合法政府”。此后日本政府所称的“中华民国”是指南京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其把重庆的国民政府贬称为“重庆政权”,而且称其是“地方政权”,自然不会将其当成一个国家来宣战。P2-3

序言

牢记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

70多年前,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在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珠江两岸,中华民族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中华儿女以牺牲2000多万个宝贵生命为代价,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血火铸长城,涌现出了无数如“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大刀队血战喜峰口”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以及左权、彭雪枫、杨靖宇、赵一曼、张自忠、赵登禹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为炎黄子孙所讴歌、崇拜和敬仰。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无私无畏,一直站在抗战最前列,承担起中流砥柱的重任。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谱写了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外侮的新篇章。抗战胜利之伟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粲、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弹指一挥间,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年,无情的光阴流逝,带走了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那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我个人熟悉的经历了抗战的父辈们也大多不在人世。对于今天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来说,祖国大地乃至整个世界都早已是沧海桑田,人间巨变,那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已是那样的遥远。如今,为中华振兴而努力的人们却不会忘记那场战争,而一些在信息舆论领域展开攻势的别有用心的人又想歪曲那场战争,一心向钱看而不顾社会影响的“神剧”又在戏说、俗化那场战争……那段历史距现在已很久远,却仍然影响着我们。在抗战史领域要传递正能量,就必须抵制种种歪说、邪说、戏说,并以多视角、,全方位和适合现代人接受的叙述方法还原当年可歌可泣的斗争,本书的写作正是想做这一新的尝试。中日战争非单纯国家战争——应着眼世界反法西斯斗争

改革开放后,国内出现了邓小平所批评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状态,教育领域中“软”的表现也体现为史学领域出现了政治理论淡漠的倾向。一些人谈论战争时只注重“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规律,而不大注意正义性、反动性等理念,这样只能得出弱肉强食式的结论,一些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观念的“愤青”言论也在网络上长期流行。

其实,“落后就要挨打”是带有前提的,就是从政治上看落后的一方是进步还是腐朽。甲午战争中的中国在装备上并不比日本落后多少(某些单项还要强些),却被打得一败涂地,关键就在于清王朝政治上的腐朽。虽然武器和技术上落后,一些革命和进步的力量却能战胜装备技术先进的敌人,这也说明了政治因素的重要。

自从资本主义的扩张将人类社会连成一体后,近现代“地球村”中的战争都不会是独立的事件。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20世纪30~4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是东方的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内容,又是世界进步力量打击最邪恶的法西斯力量的战斗,因而中国的抗战就不能简单地看成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交战,而要从人类的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正义与邪恶之战。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却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战败的德国保存了基本力量并力图复仇,东方的日本不满足利益分配想再度扩张。西方的德国法西斯势力崛起后冲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不但要复仇而且要夺取东欧广大土地作为“生存空间”。东方的日本法西斯势力也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他们要冲破《华盛顿条约》的制约,独占中国并称霸东亚。东西方法西斯最后结成轴心国同盟,挑起了世界大战。

1922年初以《华盛顿条约》规定的亚洲秩序,是西方列强和日本相互妥协的产物,《华盛顿条约》规定各国在华“利益均沾”,不允许一方独占。日本法西斯势力兴起后,目标就是要打破华盛顿体制,独占中国并重新瓜分世界。这不仅会使中国由半殖民地沦为彻底的殖民地,也会打破资本主义商业自由竞争的规则。法西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种畸形产物,它对内实行恐怖专制,扼杀一切民主自由,对外自诩种族优秀,要奴役甚至消灭“劣等民族”,这种在人类近现代史上极端反动、邪恶的理念不仅使中国、苏联各民族受到可怕的威胁,也使美、英、法等提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家感到不能容忍。当年苏联、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国家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国内各党派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由反对法西斯的疯狂所促成。

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作战的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不仅捍卫了本民族的生存权,也维护了国际进步和正义,为避免世界进入法西斯统治的黑暗时代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年中国被列为反法西斯“四强”之一,在战后成为创立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正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有功于人类的肯定。

统一战线内部也存在进步、落后甚至是反动之分,例如盟国在援华抗战时也曾以沙文主义的态度损害过中国的利益,中国抗战阵营中的一些党派和势力也有黑暗腐朽的一面。历史现象都是复杂的,不能采取“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简单思维来分析。当然,分析看待当年的战争表现时要看主流,支流却也不容忽视。例如抗战中国共合作抗战是主流,两党间的斗争也不容回避,像国民党消灭新四军军部的“皖南事变”、共产党的反顽斗争难道可以忘记吗?评价抗战要用两把尺子——是否打鬼子,能否促进步  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后,社会上有些历史宣传又走到另一个极端,那便是不再谈历史上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只突出民族斗争而不讲国内正义和反动之分。这样的宣传导致了国内许多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些片面化倾向,即简单地认为抗战时的任务只是打日本鬼子,不用区分当年的顽固反动势力与革命力量的差异,一些颂扬国内反动人物和贬低中国革命力量的舆论也在网络等媒体上造成部分思想混乱。

抗战时期的任务只是打鬼子吗?当年进步的中国人其实都知道,抗日战争进行的是毛泽东所说的民族、民主两个革命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衡量哪个政党、哪支军队或哪个政治代表人物在抗战中的贡献,同样要用这两把尺子——即一方面看其是否积极抗日,另一方面看其是坚持社会改革进步还是维护腐朽的黑暗制度。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近代中国多难,交织内忧外患。过去被清朝视为“蕞尔小邦”的日本能有“以蛇吞象”之心大举侵华,除了其自身的狂妄和凶悍以外,也利用了旧中国统治集团的极度腐朽和无能,否则偌大的中国不会如此受尽欺凌。

从甲午战争直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横行时只受到轻微的抵抗,甚至是“不抵抗”。抗战初期,常有百十名目寇就能扬长而入一县城、省城,还有一些汉奸忙着挂“维持会”的牌子并打着太阳旗相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虽然在八年时间里进行了抗战,不过当年的国民党政府被国内外的多数舆论看作一个腐败无能、抗战不力的政权。直至抗战胜利时,仅从中国战场上看,日强中弱的形势并未真正改变,尤其是国民党战场在胜利前夕还出现豫湘桂大溃败,丧失了有600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民党当局在抗战中的众多败绩不能归咎于武器落后,而是因政治腐朽。前些年中国社会出现的浮躁现象,反映在历史领域中便是肤浅化,分析军事历史问题往往忽视政治原因。例如,后人常唾骂抗战时期国内“汉奸多”,伪军数量有时超过侵华日军,这不能仅仅用个人品质来解释,而是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

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基础上,中国要进行有效抗日,除了要大力抗击民族敌人外,还要对本国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其措施就应该是改变代表官僚买办和封建豪绅的专制体制,实行民主,改善民生。在抗战时期,国民党高层同社会上腐朽的既得利益集团关系紧密,自身权贵家族势力又在战时继续膨胀,未搞任何社会改革还发国难财,使得国统区经济日益衰败,投降风和斗志颓丧无法遏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能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就是在抗战的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社会改革,代表了实行民主、改善民生的人类进步大潮,因而受到国内进步团体和人士的一致称赞,连1944年进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都在报告中预言中国的未来将属于共产党。

比较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的表现,不能仅看谁打了多少仗,谁杀伤了多少日军。国民党当局作为执政党并掌握国家资源,条件要比只拥有游击武器性质的中共好得多,作战表现却大都令人失望,而且拒不进行社会改革。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敌后以游击战的方式打鬼子,战绩辉煌,同时建立了代表中国光明未来的广大解放区,名副其实地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区同国统区的不同——既抗日又改善民生

全面抗战开始后不久,中国关内便形成了两个战场,在抗日阵营内又形成了两片截然不同的区域——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国民党控制的国统区。

国民党军在抗战时坚持了八年的正面战场作战,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则在“到敌人后方去”的歌声中向日军后方挺进,从北国边塞至南岛椰林建立起延伸万里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习惯于正规战思维的人往往看不起游击战,认为其没有宏大壮观的场面,没有飞机、大炮、坦克交锋的刺激,因此这些年来有些人总津津乐道地大讲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若是仔细而论,这些会战的确迟滞了日寇的铁蹄,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为国捐躯,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但这些会战有几次是胜仗?当时的中国作为弱国同日本这一强国摆开“堂堂之阵”做阵地战交锋,肯定是多遭败绩,以游击战持久地袭击日军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八路军出师后除了首战平型关和百团大战这样较大规模的作战外,主要是以分散的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新四军和华南游击纵队同样也是如此。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高超之处,当年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枪支弹药来源主要靠战场缴获,名副其实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八路军、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游击队自然不可能同有绝对装备优势的日军硬打硬拼,而要靠发动群众打游击战,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巧妙的斗争形式。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形成了军民一心、共同抗战的壮观场面,据统计八年全面抗战中作战达12万次以上。尽管每一仗歼敌不多,总量却相当可观,据统计,日军在解放区战场伤亡达52万人,还有110万伪军被解放区军民消灭。侵华日军的后方变成了时时都遭受攻击的战场,名副其实地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从1939年至1944年日本“支那派遣军”的兵力部署图中都可看出,有一半左右的师团、旅团是部署在后方进行“治安战”,只有一半部队用于正面战场的“压制战”。

国民党军在抗战中也派出了50万军队到日军后方,结果却无法生存,一部分被消灭,一部分投降变成了伪军,只有很小一部分生存下来,其中还有一些部队制造摩擦成为“顽军”。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只取之于民而不能造福于民,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援。当年中国共产党人以4万人的军队深入敌后,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并建立人口达1亿人的根据地,靠的就是将民族、民主这两个革命相结合,形成了当年歌中所唱的“军队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的场面。在以游击战打日本鬼子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抗日根据地内铲除腐朽的封建制度,建设起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

当年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农村中的贫苦农民又占绝大多数。抗战中发动人民抗战,主要内容是动员贫苦农民参军、参战和支前。当年八路军、新四军能得到老百姓拥护,除了群众纪律好,更重要的是能解决中国农民祖祖辈辈最重要的依靠土地的生存问题。

抗战开始时,共产党因为统一战线的需要停止了土地革命,却援引了孙中山提出而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政策——减租减息。各抗日根据地都发动农民向地主展开斗争,实行“二五减租”,即将传统的收成交租50%减去一半。这在地主保证不当汉奸还有一定收入的前提下,能大大减轻贫雇农的负担。如同一些边区领导人所说的那样,减租减息实际上是变相的土改。

在国民党统治区,抗战时期农民负担更重、生活更苦。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内的农民支援战争虽有不小的负担,却由于减少了一半地租,通过减息摆脱了过去地主的“阎王债”,大多数人反映生活比战前还改善了一些。如著名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大生产后能实现粮食自给,不需要老百姓负担还向政府交公粮,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当时解放区不抓壮丁而实行自愿参军,到处都有人踊跃报名,是一幅“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不发展壮大呢?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这一当年国内广泛流传的诗句表达了战时的人心所向。除了全国多数知识青年向往陕北,纷纷投奔延安外,连海外有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考察了国统区和陕甘宁边区后也说:“中国只有一个地方没有贪污,那就是延安。”看待国民党当局抗战的两面性

历史是一面多棱镜,歪曲它的最好办法便是只讲一面。改革开放后广开言路,有人只谈正面战场战果如何辉煌,这就不能解释为何国民党屡战屡败,并且因严重丧失民心而在战后被人民推翻。抗战初期国民党军战败尚可用武器落后辩解,抗战后期中美联合空军已掌握制空权,国民党军得到美国支援后装备也较日军更优,兵力更一直居于绝对优势,为什么直至抗战胜利前夕仍出现豫湘桂大溃败,最终依靠他国攻日而坐等胜利呢?

自卢沟桥事变之后,国民党当局改变了不抵抗政策而实行抗战,这是一大历史进步,对此人们应予以肯定。国民党当局掌握着全国资源,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又得到苏、美、英共20亿美元的外援(1936年国民政府的年财政收入仅折合为3.8亿美元)。正面战场上官兵在抗战中的奋战和做出的牺牲,得到了中国人民的纪念和褒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对国民党军抗战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并建立了众多纪念场馆,这都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尊重历史的态度。

要从宏观角度看抗日战争史,就不能单纯地使用军事行动这一把尺子。除了看谁抗击日军的数量多外,还要看谁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法西斯思潮兴起时,国民党当局却同纳粹德国结成非常密切的关系。蒋介石抛弃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沿袭了封建专制主义的许多传统,又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新专制主义。在抗战期间,国民党当局默许了一些政党的存在,但又仍旧实行特务统治,导致各阶层进步人士(包括国民党内的部分开明者)在抗战期间便掀起了“反独裁、要民主”的运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当局搭上美英战车,停止了对日谋和的试探,大后方腐化之风更急剧滋长。如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内兄宋子文相继主管国家财政,借机自肥,而“孔二小姐”(孔祥熙、宋蔼龄之女)则以走私暴富,卖官鬻爵,连孙连仲升任上将军衔也要向她疏通。著名经济学者马寅初公开谴责蒋介石“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家族英雄”,结果被关进了上饶集中营。抗战结束前夕,国民党军260万人的正规军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在前线同日军对峙,其余部分还处于静坐状态。作为国民党政权的主要支持者美国在1949年7月公布的《国务院白皮书》中便坦率地解释说:“美国参战后,国民党显然就认定日本最后必将战败,以为可以有机会来改进它的地位,和中共作最后的决斗。”“战争后期中国抵抗力的部分瘫痪,主要就是这种争权造成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评价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和一个人物,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更不能“一俊遮百丑”。人们承认国民党当局及其一些将领在抗战中做过有益的事,却不能以此掩饰某些人的黑暗一面。例如蒋介石在抗战时的爱将汤恩伯因在南口抗日时打过硬仗,一时全国有名,他在管辖河南时却有“河南四殃:水、旱、蝗、汤”的民谣,豫籍参议员在国民参政会上又称以“汤”害民最甚。当时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回忆,他接到控告汤恩伯部掠夺民财、民田、民女的状纸厚达盈尺。1944年日军以15万兵力进攻河南时,汤恩伯部40万军队一月内全部崩溃。当时第一战区在《会战之检讨》中承认,汤部败退时,“豫西民众到处截击军队”,若非丧失民心,何至于此。像汤恩伯这类压迫人民的腐朽黑暗势力的代表,纵然对日打过一些仗,除了令人感叹外,又怎能够当得起称赞呢?如今一些网络上的“国粉”“蒋粉”大力吹捧一些有名的反共将领,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就是否认中国革命的合理性,这就不是史学争论,而是意识形态的较量。  当年中国进行的抗日战争,主要是由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股最大的政治力量共同进行的,战争的进程和胜利本来为两党的发展都提供了机会,只是国民党因其自身腐朽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机会。当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曾感叹,政府视民众如草芥,民众便视政府如仇雠。

1945年8月,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合作下,中国的抗战以日本投降宣告胜利。战争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解除了民族存亡的危机,国内的黑暗统治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改变,国民党政权又成为美国的附庸。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政权没有改弦更张,而是在“劫收”时进一步横征暴敛,刚享受过胜利成果便迅速崩溃。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讲话时对此解释说:“蒋介石并不是为军事优势所击败,而是为中国人民所抛弃。”看看抗战期间国民党政权的表现,便可知道这个“抛弃”势属必然。

历史证明,进步的中国人浴血抗日不仅是为了不做“亡国奴”,还要避免再回到抗战前国内那种黑暗的旧制度之中。当年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人民所唱的心声,便是“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对抗日战争会带来中国革命力量大发展的结局,毛泽东早有准确的预测。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一年,也就是1936年6月,他在陕北保安的窑洞里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就对未来的形势预测说:“抗日战争可能打十年,而在抗战结束以后,中国的革命力量人数会更多,装备会更好,而且更有经验,更得人心,从而作为主要力量出现于亚洲东部。”

后人不能不钦佩,八年全面抗战的局势发展,恰恰同毛泽东这一预言完全吻合!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抗日战争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问阶段,回顾历史时要看其前篇和后续。果然,抗战结束四年后中华大地上便出现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在国民党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建立起一个繁荣的国家,如今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尽管现在社会上还有种种需要反对的腐败现象和不如意之处,但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却是全球公认的。这一辉煌业绩的奠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当年中国人民的政治选择也是对抗日战争史的最好诠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6: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