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远
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千米处。现紧靠滁州市区,距合肥150千米,距南京59千米,交通便利,为人们到滁州观光旅游首选之地。
琅琊山东晋以前称摩陀岭,东晋皇帝司马睿登基前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后改名为琅琊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常到此山游玩,他的《醉翁亭记》使此山名声大噪,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广为人知。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琅琊山风景区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琅琊山最高峰为小丰山,海拔321米,其他山峰高度都在海拔300米以下。山中现有植物153科,其中乔灌木58科;名贵药用植物140科803种,号称“天然药圃”。珍贵树木如琅琊榆、醉翁榆等是琅琊山的特有树种,主干大者高28米,胸径0.8米,屹立于寺庙周围。混交的树种繁多,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山中主要动物有獐、狸猫、狐狸、狗獾、狼等,珍禽益鸟也很多。据初步查明,琅琊山拥有鸟类162种,其中自肩雕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枕黄鹂、杜鹃、寿带、灰喜鹊、柳莺、金腰燕、伯劳等都是安徽省著名益鸟。琅琊山上具有生态、经济、科研、观赏价值的鸟类还有绿头鸭、绿翅鸭、苍鹭、池鹭、大白鹭、中白鹭、夜鹭、牛背鹭、环颈雉、鹰、鹞等。
琅琊山森林公园现主要有琅琊墨苑、醉翁亭、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门等景区。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
公园内大小山峰81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谖,森林茂密,具有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多种景观。其中的著名景点——醉翁亭,更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此亭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亭、台、轩风格各异,可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潺,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
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人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两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琅琊山风景区白天空气清新,景色迷人。从琅琊山的东门进山,洗心亭旁的树林便是第一处最佳观赏点,这里的萤火虫飞得很低,一不留神便可以与你来个“亲密接触”。点点荧光穿梭在树影中,像星星般明明灭灭,看来也别有一番乐趣。进入琅琊寺内,那可是最大的惊喜所在,漫山的萤火虫在寺庙前、花坛边、树丛里飞舞,一点点的闪烁,一簇簇的明亮,置身其中别提有多梦幻,绝对可以醉翻你那颗爱浪漫的“少女心”。
琅琊山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且人文底蕴深厚。继唐代诗人顾况、韦应物,北宋诗人王禹偁撰写的描绘琅琊山胜境的诗文后,欧阳修在出任滁州知州期间,又撰写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有关琅琊胜景的诗文约一百多首(篇),并由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专为《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书碑。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徵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琅琊寺及醉翁亭、丰乐亭内外,唐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碑刻比比皆是。琅琊山的古碑摩崖是山中珍贵的文物瑰宝,它留存了从唐代至今的名人手迹,记述了1200多年的沿革历史。内容上有对山景的咏赞,有游览纪胜,亦有题名记事。其中,以唐代李幼卿等人的诗碑尤为珍贵。
散落在滁州琅琊山群峰涧壑间的石刻和碑刻常让人驻足流连,那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摩崖石刻及碑刻有几百段(块),书体有篆、隶、楷、行、草等,还有满汉两文同书;既有名人雅士的墨宝,也有普通儒、僧的民间书法;既有南方法帖风采,又有北方碑刻风趣。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价值巨大,是我国宗教史、文学史、书法史、旅游史、社会经济史、民情风俗史上的珍贵见证。
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刻像原在观音殿(观音殿在地藏殿对面,大雄宝殿之后),1916年移至琅琊寺大雄宝殿后镶于墙壁。“眉目津津向人欲语”,堪称绝笔。
P3-6
我是土生土长的滁州人,滁州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我热爱滁州的山、滁州的水,自大学毕业后就有想写一部有关滁州风土人情著作的愿望,但由于知识储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一直不能如愿。2006年我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幸师从解光云教授从事西方古典文明研究,让我领略到人类文化的魅力。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凤阳师范学校(2010年升格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同年滁州卫生学校合并进来),先后主持多项有关滁州文化和旅游相关的省级课题,先后公开发表了十余篇有关滁州文化、旅游的文章。在主持课题期间,相关研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收集的资料进一步丰富,为这本书的完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5年,我又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跟随苏勤教授做访问学者,研究文化旅游。攻读硕士学位和做访问学者是我人生的两大转折点,确定了我的研究方向,我会沿着这个方向不断走下去,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曲折,哪怕是满地荆棘,我也义无反顾。
《滁州醉风情》从山水文化、历史遗迹、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以及民俗、传统艺术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滁州,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尽多年心血若能为来滁游玩或有志于滁州历史文化研究的朋友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已心满意足,不妄此举了。由于能力的局限,书中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大家在谅解的同时积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及时改正,不断提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作者一直无法联系上,故无法表示谢意。在此望没有联系上的作者阅读此书后迅速与本书第一作者联系,以便当面酬谢。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院领导大力支持和“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项目”的大力资助,我爱人也是本书第二作者胡继艳(滁州学院副教授)也给予了大力帮助,并参与部分章节的编撰,使得课题组能顺利开展前期的课题调研及后期的成果正式出版工作。编撰过程中还得到了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葛安全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杜裕民
2017年5月18日
滁州,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东江淮之间,面积1.35万平方千米。滁州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安徽东部,走进滁州你就走进了山水文化名城,走进滁州你就走进了多彩时尚充满神奇的地方。
滁州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产,西周时期这里就分封有诸侯国(如凤阳县临淮关镇分封为钟离子国,全椒就建有古椒国)。思想家庄子曾在滁州凤阳留下“濠梁观鱼”的美谈,这成为中国园林中观鱼台的滥觞。楚汉战争时,一代枭雄项羽兵败垓下,在悲壮的“霸王别姬”之后含恨自刎于乌江,后葬于滁州定远城东,其爱妻虞姬的首级葬于定远二龙乡。两晋时,东晋的开国皇帝琅琊王司马睿曾寓居于滁州摩陀岭,后来此山便更名为琅琊山。南北朝时期,梁开国皇帝梁武帝年少时曾在全椒县龙山读过书。唐朝时期,代宗御赐宝应寺建于琅琊山中,开启了滁州人文山水的先河。诗人韦应物、李绅先后出任滁州刺史,韦应物更留下《滁州西涧》一诗,“野渡无人舟自横”成为千古绝句。
北宋时,一代文豪欧阳修曾来滁州任太守,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使滁州“醉翁文化”(简称“醉文化”)扬名天下,而此亭南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凤阳长于凤阳,发迹于皖东大地,后建立大明王朝,凤阳也成了中国“明文化”的发源地。清代全椒人士吴敬梓以其《儒林外史》而被推为中国讽刺文学鼻祖,中国的“儒林文化”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升华。北宋时期,天长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朱寿昌也成为滁州“孝文化”的代表人物。如今以“小岗精神”为代表的文化成为滁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小岗精神”已成为滁州特有的文化现象。“醉文化”“明文化”“儒林文化”“孝文化”以及以“小岗精神”为代表的文化成为滁州五大文化品牌。
除了五大文化品牌外,这里还蕴藏着浓郁的民俗文化。戏曲方面以花鼓灯、狮子灯、秧歌灯最为著名;绘画方面以凤画最优,其作画程序复杂、手法讲究;其他还有布画、刺绣等。在这些民俗艺术中,凤阳花鼓灯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周的演出。来安县的秧歌灯于2007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和凤阳花鼓灯一起被世人并称为“并蒂花”。
滁州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这里旅游资源也很优美。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山”“四湖”“四洞”,即琅琊山、皇甫山、韭山、神山,碧云湖、女山湖、卧牛湖、花园湖,韭山洞、禅窟洞、庵基洞、吸水洞。其中琅琊山自宋代以来便是皖东休闲度假胜地,很多文人墨客到此游山玩水,目前已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皇甫山和神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均在95%以上。其中皇甫山是该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林;神山不仅森林覆盖率高,景色也很迷人,主要景点有白石泉、神山湖、仙人洞、青牛洞、团山洞以及览胜塔等,坐落在山林之中的神山寺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这里饮食种类繁多,特产品种众多,本书重点列举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呈现给广大读者。
改革开放后,滁州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的大滁城建设,滁州逐步成为新型工贸旅游地区。2016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6.01亿元,同比增长20.73%,增幅前移3位。接待入境旅游者11.0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人4145.2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12%、39.35%,其中入境旅游者人次与上年度相比增幅持平,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名列全省第一;接待国内游客1998.0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6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2%和20.35%,增幅分别前移8位、2位。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来过滁州,还有更多的人想到滁州旅游。
《滁州醉风情》一书共分11篇,将滁州一带的风土人情、历史事件等逐一进行疏理。“风景”篇,主要介绍了滁州的山水、建筑物等自然景色;“古韵”篇,详细介绍了滁州的历史古迹或遗迹,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滁州发展历史;“事件”篇,介绍了滁州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人物”篇,重点介绍了滁州籍的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主要历史功绩;“艺术”篇,主要介绍了滁州最著名的民间艺术;“传奇故事”篇,介绍了滁州的一些著名传说故事和一些地方名称的来历;“特产”篇,重点介绍了滁州的特产;“民俗”篇,重点介绍了滁州的节庆习俗等;“舌尖滁州”篇,重点呈现了滁州的重点菜肴和小吃;“方言”篇,以县市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了每个县市方言特点,并用方言中出现的笑话作为例证;“高等学校”篇,重点介绍了滁州的四所高校办学的主要特点。因图书整体安排需要,上述11篇中个别篇目所包含内容可能会出现少许交叉现象,在此予以说明,并请大家谅解。
第一篇“风景”、第二篇“古韵”、第三篇“事件”、第四篇“人物”、第九篇“舌尖滁州”、第十篇“方言”为杜裕民所撰写;第五篇“艺术”、第六篇“传奇故事”、第七篇“特产”、第八篇“民俗”、第十一篇“高等学校”为第二作者胡继艳所写。
《滁州醉风情》一书一方面突出了以滁州醉翁亭为代表的“醉”文化品牌,另一方面从滁州的山水、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特产、饮食等多角度全方位介绍了滁州,让更多的人了解滁州“风情”,知道滁州哪里好看,哪里好玩,哪些东西好吃,减少到滁州旅游时的盲目性。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篇幅的局限,书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杜裕民
2017年5月3日
杜裕民、胡继艳著的《滁州醉风情》一书共分11篇,将滁州一带的风土人情、历史事件等逐一进行疏理。“风景”篇,主要介绍了滁州的山水、建筑物等自然景色;“古韵”篇,详细介绍了滁州的历史古迹或遗迹,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滁州发展历史;“事件”篇,介绍了滁州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人物”篇,重点介绍了滁州籍的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主要历史功绩;“艺术”篇,主要介绍了滁州最著名的民间艺术;“传奇故事”篇,介绍了滁州的一些著名传说故事和一些地方名称的来历;“特产”篇,重点介绍了滁州的特产;“民俗”篇,重点介绍了滁州的节庆习俗等;“舌尖滁州”篇,重点呈现了滁州的重点菜肴和小吃;“方言”篇,以县市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了每个县市方言特点,并用方言中出现的笑话作为例证;“高等学校”篇,重点介绍了滁州的四所高校办学的主要特点。
《滁州醉风情》一书一方面突出了以滁州醉翁亭为代表的“醉”文化品牌,另一方面从滁州的山水、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特产、饮食等多角度全方位介绍了滁州,让更多的人了解滁州“风情”,知道滁州哪里好看,哪里好玩,哪些东西好吃,减少到滁州旅游时的盲目性。
朋友,您喜欢旅游吗?您想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吗?您想在家就一饱滁州的眼福吗?那么,请打开杜裕民、胡继艳著的这本《滁州醉风情》尽情畅游吧!
滁州的山美、亭好、水甜、人更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多么有力的诗句,令人无限遐想。不说名闻遐迩的琅琊山醉翁亭,那被称为“华夏第一谯楼”的中都鼓楼,那正月初六走太平的喜庆场面,那吃起来绵软悠长的凤阳酿豆腐,更是令人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