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军鉴(7关原之战)
分类
作者 指文军鉴工作室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关原之战作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野战被载入史册,因其发生在丰臣政权濒临崩溃时期,因此,此战亦是决定天下的一战。交战双方为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和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两军在关原交战,一日之内便分出胜负。最终处于劣势的德川家康在原属西军的小早川秀秋倒戈之下反败为胜,日本历史也由此进入幕府时代。虽然这场战役历时较短,但其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因此了解这场战役对于想要了解日本历史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到底这场仅有一日的战役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一日之内就可分胜负?指文军鉴工作室著的这本《日本军鉴(7关原之战)》旨在详细解读“关原之战”的胜败之因以及事件中重要人物的生平,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新的审视视角。

内容推荐

作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野战,继丰臣政权崩溃后决定天下的一战——关原之战注定被载入史册。但历史地位如此重要的一战,为何仅历时6个小时?东西军实力悬殊,但为何最终德川家康以少胜多?丰臣遗孤尚在,却为何始终袖手旁观?翻开指文军鉴工作室著的《日本军鉴(7关原之战)》,拨开层层迷雾,让我们聚焦关原,找寻历史的真相。

《关原败者组的决策》全面细致地分析了战败的一方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做出的判断和决策,清晰地展现了西军在战场上一步一步走向失败的全过程。

《中、朝史料中的“关原之战”和西方作家笔下的(幕府将军)》以冷静客观的笔触,通过深入挖掘史料记载,再现关原古战场。本篇抛却日本的主人翁地位,从邻国的史料记载入手,以求更加客观公正地还原关原之战的真相。

《小谈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的制胜之因》层层揭晓德川家康何以以少胜多的悬念,将日本战国时代武将的风采表露无遗。

《关原之战后日本政治格局分析》着眼于日本战后国内的重建,详细地记录了战后初期国内的状态、德川家康对战败者的处罚和分封诸侯以及国家初立法统的情况。

《关原幕后:两个女人的战场》全篇以丰臣秀吉背后的两个女人的一生来展现丰臣政权由盛到衰的过程,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分属于两个派别,他们相互争斗,但最终都大权旁落。一个香消玉殒,一个剃度出家。

目录

【记录】

 关原败者组的决策

 中、朝史料中的“关原之战”和西方作家笔下的《幕府将军》

【思考】

 小谈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的制胜之因

 关原之战后日本政治格局分析

【人物】

 关原幕后:两个女人的战场

试读章节

1598年初,侵朝日军的右路方面军统帅毛利秀元提出放弃蔚山、顺天两城,以收缩战线节约兵力,然而丰臣秀吉对此极不赞同,并痛斥秀元及诸将实乃胆小鬼,将此提议驳回。由于战局实在不利,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蜂须贺家政数日之后联名写信向石田三成等四奉行表示即将放弃蔚山城,向其他防御城池移动。对于这个直接违反军令的行动,丰臣秀吉不得不在“强化防御体系”的名义下部分予以接受。

直到此时,丰臣秀吉在侵朝决策问题上的一错再错,都还保留有部分挽回的余地,不至于对其死后的丰臣政权体制造成无法弥合的伤害。战争末期,日军收缩于朝鲜半岛南端的多座城防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海上交通线也面临着朝鲜水军的巨大威胁,然而重病缠身的丰臣秀吉对这一切现实均看不清楚。福原长尧、垣见一直、熊谷直盛等人被任命为新“目付”(监督汇报者)去往朝鲜观察后回国,将诸位将领并没有严格遵照丰臣秀吉指示行事——这些指示已经脱离军事指挥的现实范围——原原本本进行了汇报。于是丰臣秀吉彻底愤怒了,给予蜂须贺家政、黑田长政、藤堂高虎、加藤清正,以及先前担当目付职责的早川长政、竹中重隆、毛利高政以警告处分。

这些受丰臣秀吉恩顾的武将虽然遭到处分,但毕竟是丰臣秀吉一手栽培起来的,也未多加责罚,只好把余下的怒火发到打小报告的奉行身上。于是,丰臣政权中诸将的矛盾被大大激化。后世一般将丰臣政权此时形成的两大对抗阵营如此区分:

北政所派——武将派:前田利家,浅野长政、幸长父子,黑田如水、长政父子,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加藤嘉明,池田辉政。

淀夫人派——文官派:石田三成,增田长政,大谷吉继,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长束正家,岛津义弘。

所谓武将派、文官派的划分,仅仅是因为前一个阵营前往朝鲜作战者更多一些,后一个阵营留在日本处理政务者更多一些(例如石田三成、长束正家等人负责实施的“太阁检地”),然而后一个阵营中也有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岛津义弘等。丰臣秀吉在3月实施的武将警告处分名单与武官派颇有联系。最严重的是黑田长政,不但被丰臣秀吉大骂了一通,而且他与蜂须贺家政的一部分领地被没收,成为丰臣秀吉的直属地,目付福原长尧则得到了加封。当然,这次处分只能作为丰臣政权裂痕的一个象征性事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其中加藤嘉明没有在朝鲜诸将写给四奉行的信上署名,因此从丰臣秀吉直属地中得到37000石高的奖赏,一举成为超过10万石的大名,然而他日后却与加藤清正等站在一起成为武将派一员,其原因是与小西行长之间的矛盾。

丰臣秀吉在3月怒火攻心地做出这次处分,此后便基本处于病重弥留状态,直到8月逝世。接着,以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为首的五大老出面主持大局,他们先隐瞒丰臣秀吉死讯,随即组织朝鲜诸将撤兵,诸将在博多登陆之后才得知丰臣秀吉已死,不禁哑然。此时距离关原之战爆发已不足两年。关原之战,最大的失败者不是石田三成、淀夫人等,而是在临死前数年时间内埋头于对外侵略,生命最后时刻还为自己的政权留下隐患的丰臣秀吉。

虽然互相比较可能会有些荒谬,不过笔者觉得在日本战国之前接近2000年前、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突然死亡一事也值得一提。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从公元前330年进军波斯,至327年便建立起西起马其顿、东至印度的大帝国,325年从印度返回后健康状况便有些恶化,323年初夏病倒,接近昏迷10天之后,6月10日在其33岁生日之前去世。临死之前麾下的众将军们环绕着他询问:帝国由谁继承?亚历山大的回答是:“交给克拉提斯托(kratisto)”,这个单词的意思是“最强者”。  P10-11

序言

2017年8月26日电影《关原之战》在日本公映,此片改编自著名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同名小说,由原田真人执导,冈田准一(石田三成)主演,役所广司(德川家康)、有村架纯等出演。首映时观众达31万2431人次,票房收入3亿9587万日元。此片毫无疑问是日本近年来少有的历史题材大制作,对于过往《天与地》《影武者》等近似题材影片的爱好者们来说绝对不容错过。当然,本工作室的成员们也是绝对不会错过这部影片的,并且在获悉影片即将公映后,立即着手写作有关关原之战的深入分析文章,由此而成今日读者手中这本精品历史小册《日本·军鉴007: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是日本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这场大战表面上是丰臣政权之下的大名将领在其死后因权力分配的冲突而导致的,但其实质是关于日本未来两条路线之间的较量。丰臣政权定都于大坂这座倚靠海港的城市,绵长的海上航道从堺通过濑户内海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与中土大明,并向南扩展至东南亚。而德川政权经营于江户,其面前的大洋(当时未知其国际通用名称“太平洋”)在日本人的概念中直达世界边缘、空无一物,江户根基在于其所立足的日本最大沃野—关东平原。进入德川幕府时代之后,江户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都市,但它显然不能够被称之为“国际化都市”。其街道上几乎没有外国商品,且极少有外国人出入,好不容易来一次“朝鲜通信使”访问团都会得到幕府给予国王般的隆重接待。如果关原之战是石田三成集团获胜了,显而易见不会出现如此局面。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对外交流的渴望同时也伴随着对外侵略的野心,对朝鲜、大明国的倭寇潮流最终演化为丰臣军团两次大举入侵,而德川政权治下的200余年虽然闭关锁国,但在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和平之国。

决定日本命运的这场关原大战,事实上是1600年夏季从北方出羽至南方九州,几乎全覆盖日本之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军事冲突,但是其主战场毫无疑问是庆长五年9月15日(1600年10月21日)关原所发生的决战,并且由这一场只持续了数小时、却分外激烈的决战决定了所有冲突的胜负结局。如果说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所谓“命运的5分钟”只不过是后人不甘心的杜撰之说,那么关原决战的“命运一日”却是当之无愧。无论在前期战略策划不足,还是中途战略执行失误,石田三成集团终究还是率领一支大军来到了决战战场上,在这血肉横飞的一日中他眼前确曾有过几分胜利的曙光。这场决战的具体情形究竟如何?流传至今的历史定说中有哪些需要重新检讨?胜败双方大战之前的决策与之后的命运如何?

我们通过这一期《关原之战》的创作,尝试从专业角度解答以上问题。敬请欣赏以下5篇文章:《关原败者组的决策》《小谈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的制胜之因》《关原之战后日本的政治格局分析》《关原幕后:两个女人的战场》《中、朝史料中的“关原之战”和西方作家笔下的〈幕府将军〉》。

日本军鉴工作室主编潘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