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以载道(散文卷)/饮文斋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都本伟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在渤海海域辽东湾畔,有一座状如葫芦、美似仙境的宝岛,人称“觉华岛”。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潮来潮往……从历史到今天,演绎着无数神奇的故事。

据传,春秋战国时期觉华岛就有先民渔猎,因每到春季,遍岛桃花,曾名桃花岛(一度还称菊花岛)。辽金时代为佛教圣地,如一粒佛珠,生于寥廓海天之间,辉映浩渺烟波之上。千年以前,这里是“山当曲处皆藏寺,路将穷时又遇僧”的梵音净土,佛寺林立,晨钟暮鼓,僧侣云集,香火缭绕,故有“佛岛”之誉。

近年来,美丽的宜居滨城——葫芦岛市,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新型支柱产业,千年佛岛——觉华岛张开双臂,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拥有这样美丽神奇、积淀丰厚的千年佛岛,实为葫芦岛之幸运。可借佛教之光,添佛岛之魅力,以佛兴岛,以旅兴业。然动土木,兴佛事,乃岛之大事。成大愿景,必请大师。久闻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是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创会会长,佛法精深,才高德勋,沟通两岸,名扬天下。所以,去年夏天在岛上与“岛主”——觉华岛管委会主任马升闲聊时,萌生了延请星云大师法驾,聆听教诲、垂询方略的愿望。今年,先是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东生前往拜请,后又由赴台招商的副市长李双金再送请函。佛光会有六百余万信众、二百余所道场遍布世界各地,星云大师佛事繁忙,但还是为我们的诚意感动。2013年5月6日,大师一路风尘,光临葫芦岛。

5月7日一早,我陪大师登上觉华岛。当天,风和日丽,波澜不兴。岛上正是嫩芽初上时节,路旁开遍了野菊花,山蕴禅云,亭台如画,风送梵音,鸥翔佛意。87岁高龄的星云大师神采奕奕,满面佛光。我忽然想,辽兴宗和辽圣宗两代“帝师”、中国佛教名僧海山大师郎思孝一生在此兴佛,开创了佛岛的千年基业。如今,星云大师首创佛光会,从台湾北上觉华岛。古今两位大师虽时空相隔,但心灵相通,冥冥之中,不就是佛家所说的因缘吗?那么,佛岛由海山大师所创,再由星云大师品题,岂不妙哉?

早些时候,我派马升向大师求题字。大师毫不推辞,欣然命笔,挥毫题写了“觉华岛”三字岛名。大师的一笔字书法豪放古朴、流畅劲健、独具一格,今日有幸得见,果然信笔任墨,灵动自然,自成体势。看星云大师的书法,不由想到苏轼在《小篆般若心经赞》中说的那句话:“心忘其手手忘笔,笔自落纸非我使”。大师虽然视力已经模糊,但听笔所至,心手相忘,书法天然绝逸,仿佛在与海山大师对话。辽代海山大师于海外开创佛岛,历经千年,是为奇缘。今日得星云大师垂青,又是一桩奇缘。

大师登岛时,早有一批信众和媒体记者在岛上迎候,一群小学生一字排开,向星云大师和随行者敬献花环。接着,举行了大师所题“觉华岛”岛名的揭幕仪式,市委书记孙兆林和星云大师共同为岛名题字揭幕。随后,大家在题字前合影留念。书法镌刻在青石上更显庄重,合影者脸上更显荣光。

古往今来,以僧人法号为海岛命名,极为罕见。据传,觉华和尚是孤竹人,被辽圣宗尊为圆融大师。为纪念觉华大师,1290年桃花岛更名为觉华岛。而信史记载的海山大师也是孤竹人,与觉华和尚生于同地,长于同代,同为帝师,况且古代僧人更改法号常有所见,莫非两位前辈是同一人?《南本涅槃经》日:“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佛教常见词汇》中对“华”的解释为“佛有万德日华”。由此,觉华可能原本就不是僧人的法号,而是佛祖的代称。那么,岛即为佛,“觉华”就是佛光普照的意思了。

沿着环岛公路,我陪大师来到八角琉璃井畔。井为辽代大龙宫寺僧侣所凿,下临觉华岛东南岸潮水线20米。千年以来,潮水涨,井水涨,潮水落,井水落,总在相对固定的水位。如果“岛即为佛”,那这井水恰似佛的呼吸,有如禅的意境,起落有致,恒久不竭,平静、平稳、平安,距咸海咫尺而水质清冽,离惊涛百步而水面无波,从来没听说过八角井的水因暑涝而浑涨、因久旱而枯涸,犹如三世诸佛,正襟危坐,神态自若,普度众生。

八角井之奇还在于,井台之上,一株千年菩提华荫福蔽,祥瑞氤氲,禅机无限。星云大师甚为欣喜,他说,佛祖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菩提树乃佛教圣树,代表觉悟,昭示智慧,顿悟真理,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但菩提为热带和亚热带树种,生存条件十分苛刻。在台湾,台南尚可菩提葳蕤,台北却难以存活。觉华岛地处北纬40°,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按常理,是不适宜菩提树生存的,可是奇迹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或许是大海的滋润,或许是佛法无边,这里的菩提长势十分良好。P3-5

目录

辑一:游记

 陪星云大师登佛岛

辑二:回忆录

 一、大爱长存去后思——母亲节的纪念

 二、俯仰天地忆旧恩——父亲的回忆

辑三:序文集

 一、《雁翎集》序

 二、《胡雪诗集选》序言

 三、《在草原深处》序言

 四、《激流人生》代序

 五、《诗以言情》自序:情到深处涌诗篇

 六、《金以惠民》自序:金融的价值取向

 七、《经世致用》自序:学者的作为

 八、《教比中美》自序: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九、《心灵探秘》自序:时代的心理学

 十、《政路履痕》自序:心系那片土地

 十一、《思哲论史》自序:以史鉴今,以哲启思

 十二、《和风细雨集》自序

辑四:政论文集

 一、爱的嬗变

 二、心灵的冲突与化解

 三、彼岸世界的魔力

 四、“卡拉”为什么“OK”

 五、书潮的涌动

 六、商品经济与青年知识分子

 七、“西方哲学热”的背后

 八、锁不住心灵的少男少女

 九、富者的困惑

 十、来自黄土地的咏叹调

辑五:讲演录

 一、做人生的赢家——在2016届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二、任重道远 自强不息——在2016届EMBA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三、人文精神:迈向成功的阶梯——在2017年(冬季)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四、科学精神:助力精彩人生——在2017年(夏季)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辑六:对话录

 一、真与敬

 二、人与物

 三、恶与私

 四、自我与非我

 五、痛苦与超越

 六、叛逆与再生

 七、体验与死亡

 八、选择与责任

 九、情与理

 十、自由与禁锢

序言

自序:我所理解和创作的散文

散文,可说是文章体裁中最容易写作的文体,它不像小说,需要人物、情景、冲突,通过构思人物的悲欢离合、背景的时势变迁、情节的起承转合、冲突的对立消解等来展开;也不像诗词,词语要简约精要、诗行要合辙押韵、平仄要起伏律动、意境要引人人胜;更不像政论文,需要立论、论据、结论,需要引经据典、以理服人、以事证论,从而让人信服。散文,可说一件事,可抒一份情;可叙眼下,可忆过往;可写心情,可状事理;篇幅可长可短;题材可大可小;是最自由的文体。从此意义上来讲,只要能有初中以上文化,人皆可写散文。正像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们写的作文那样,许多范文都可以归入散文体裁。

但是,散文虽然不像其他文章体裁那样讲究,写出一篇好的散文却也不容易,我理解好的散文需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语言的优美,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二是情感的动人,像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三是意境的回味,像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四是意义的彰显,像刘白羽的《日出》。在以上诸要素中,我最强调的是第四个,即意义的彰显。如果一篇散文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的启示、情感的认同,没有教育意义,就不能称为好的散文。一言以蔽之日:文以载道。

所以说,好的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语言再优美、辞藻再华丽,如果是无病呻吟或哗众取宠,不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反而会引起反感;如果空洞无物,只能浪费读者的宝贵时间;如果错讹百出,甚至价值观扭曲,那将是对读者的最大伤害。

我不是学文学出身,以上的话在业界看来不一定说得那么专业,但这是我长期读书、写书的心得体会,也是我取舍散文的标准。以此为标准,我也试着写了些类似的文章,仅以此文集的几篇习作,谈谈我的认识。

《陪星云大师登佛岛》一文,是我2013年5月邀请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星云大师光临觉华岛弘扬佛法的一篇游记。动笔之前,我进行了一番构思:既然是一篇游记,就要将所游之地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岛上有哪些名胜古迹,以及旅游者的心情,如果能够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就更好了。但是,这篇游记的不同之处在于,游记的主人公是誉满全球的文史大家、佛教大师星云高僧,因此,将星云大师的风彩、人格、胸怀、佛法加以渲染,就更引人人胜、以文启思了。所以,在文中,我特意将觉华岛的名胜古迹与星云大师的佛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忽而写景、忽而抒情、忽而怀古、忽而叙今,凸显大师的风范、人格和佛理,将自然与人文、语言与哲理、叙事与弘道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一来,这篇散文的“道”即天人合一。

《大爱长存去后思》一文,是我2008年母亲节时所作的悼母回忆录。每个人都有母亲,凡是有孝心的子女在母亲过世时都会有痛不欲生的感觉。但如何将悲痛化为力量,将母亲的一生加以总结,提炼出道德风范、性格品质、人文修养,则需下一番功夫。我将母亲一生对我影响较大的生活琐事加以整合,以饱满的真情将她对我的爱诉诸笔端,夹叙夹议、情理相融、诗文并举,将慈母的爱、孝子的痛通过一段段难忘的往事一一道来,形成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给读者以“母亲虽逝,精神永存”的强烈感受。如此一来,这篇散文的“道”即母爱永恒。

《在草原深处》的序文,是我2006年为亡友诗人钟礼先生出版的诗集所写的一篇序言。我的中学好友钟礼先生一生酷爱诗歌,几十年如一日,通宵达旦地写,夜以继日地作,一篇接一篇地发表,可惜英年早逝,最后猝死在写诗的黎明。他生前创作了500多首诗歌,其中发表了400余首,但遗憾的是至死都没有出版过诗集。钟礼先生过世后,我将他的全部遗稿进行整理分卷,联络了出版社,并着手“序言”的写作。经过慎重的构思,我将这篇序言用一个鲜明的主题加以贯穿:那就是“诗痴”,写他如何爱诗、如何读诗、如何写诗、视诗如命,为诗熬尽了最后一滴心血,让序文给读者以“诗人已驾黄鹤去,唯留诗才在人间”的悲剧美学效果。如此一来,这篇散文的“道”即与诗同在。

当然,在我的散文写作中,虽然注意到了“文以载道”,但囿于题材的不同、主题的不同、心境的不同,“载道”还没有篇篇体现,有些形散而神不聚,有些神聚而言不美,有些言美而情不浓,就是以上所举之例也不是尽善尽美,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写作生涯中努力加以提高。

文集中还有一些散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过去了二三十年,时势变迁,有些论题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也很难说“文以载道”了。

以上这些文字,权作本卷的导引吧!

内容推荐

好的散文须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语言的优美,二是情感的动人,三是意境的回味,四是意义的彰显。在以上四要素中,我最看重的是第四个,即意义的彰显。如果一篇散文,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的启示、情感的认同,没有教育意义,则不可称之为好的散文,一言以蔽之曰:文以载道。

都本伟著的《文以载道(散文卷)》内容是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编辑推荐

散文,可说是文章体裁中最容易写作的文体,它不像小说,需要人物、情景、冲突,通过构思人物的悲欢离合、背景的时势变迁、情节的起承转合、冲突的对立消解等来展开;也不像诗词,词语要简约精要、诗行要合辙押韵、平仄要起伏律动、意境要引人人胜;更不像政论文,需要立论、论据、结论,需要引经据典、以理服人、以事证论,从而让人信服。散文,可说一件事,可抒一份情;可叙眼下,可忆过往;可写心情,可状事理;篇幅可长可短;题材可大可小;是最自由的文体。

都本伟著的《文以载道(散文卷)》收入的若干篇散文,有的是游记,如《陪星云大师登佛岛》;有的是回忆录,如《大爱长存去后思》;有的是对话录,如《激流人生》;有的是序跋,如《自由自在的情怀,青春飞扬的灵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