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丰,涉及多种体裁;其中散文创作最受称道。于平淡节制之中,寓有丰富的意韵;文字简约,却如嚼青橄榄一样,余味悠长。同时,他的散文又极为规范,可供文学爱好者学习模仿。《没有秋虫的地方》一书精选七十篇佳作,分五辑,以飨读者。
| 书名 | 没有秋虫的地方(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叶圣陶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叶圣陶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丰,涉及多种体裁;其中散文创作最受称道。于平淡节制之中,寓有丰富的意韵;文字简约,却如嚼青橄榄一样,余味悠长。同时,他的散文又极为规范,可供文学爱好者学习模仿。《没有秋虫的地方》一书精选七十篇佳作,分五辑,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没有秋虫的地方》是大家散文文存精编版,收录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的散文作品70篇,包括《丛墓似的人间》、《深夜的食品》、《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记游洞庭西山》、《回忆瞿秋白先生》等,分“过去随谈”、“生活记趣”、“独善与兼善”、“屐痕处处”、“相濡以沫”五个部分编辑。 目录 辑一 过去随谈 生活 将离 客语 丛墓似的人间 过去随谈 做了父亲 看月 中年人 苏州“光复” 薪工 过节 乐山被炸 答复朋友们 杂谈我的写作 我坐了木船 桡夫子 开明书店二十周年 我和儿童文学 我和商务印书馆 记我编《小说月报》 辑二 生活记趣 没有秋虫的地方 藕与莼菜 卖白果 深夜的食品 牵牛花 说书 昆曲 三种船 天井里的种植 骑马 辑三 独善与兼善 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 从焚书到读书 不甘寂寞 读书 知识分子 “胜利日”随笔 独善与兼善 诗人节致辞 “习惯成自然” 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暴露的效果 辑四 屐痕处处 记游洞庭西山 假山 谈成都的树木 游临潼 在西安看的戏 坐羊皮筏到雁滩 登雁塔 游了三个湖 黄山三天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刺绣和缂丝 辑五 “相濡以沫” 记徐玉诺 记佩弦来沪 白采 两法师 几种赠品 弘一法师的书法 记丐翁一二事 胡愈之先生的长处 “生活教育”——怀念陶行知先生 “相濡以沫” 谈弘一法师临终偈语 朱佩弦先生 回忆瞿秋白先生 悼剑三 俞曲园先生和曲园 追怀调孚 我钦新凤霞 追念金仲华兄 试读章节 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切和午前一样。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比起“来扇馆”,就像大辂之于椎轮了。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茶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有洁白而且洒上花露水的热的公用手巾,有江西产的茶壶茶杯。 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宏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或表示多识,说明某事的因由,或好为推断,预测某事的转变;一个人偶然谈起了某一件事,这就是无穷的言语之藤的萌芽,由甲而及乙,由乙而及丙,一直蔓延到癸,癸和甲是决不可能牵连在一席谈里的,然而竞牵连在一起了;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某人干某事是“有所为而为”,某事的内幕是怎样怎样的;而赞誉某妓女称扬某厨司也占了谈话的一部分。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 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发出宏亮的语音,做出顾盼无禁的姿态还同昨天一样;称“某老”“某翁”,议论报上的记载,引长谈话之藤,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赞美食色之欲,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浑沌和微小。 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他们是有思想的。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忽然驰过的乘汽车者,急急忙忙横穿过马路的老人,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老人,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 游戏场里的游客,谁不露一点笑容?露笑容的就是游客,正如黑而小的身体像蜂的就是蚂蚁。但是笑声里面,我们辨得出哀叹的气息;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何以没有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会找不到一个笑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我们丢开优裕阶级欺人阶级来看,有许许多多人从红绒绳编着小发辫的孩子时代直到皮色如酱须发如银的暮年,老是耕着一块地皮,眼见地利确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柄锄头或者一张犁耙!雪样明耀的电灯光从高大的建筑里放射出来,机器的声响均匀而单调,许多撑着倦眼的人就在这里做那机器的帮手。那些是生产的利人的事业呀,但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P4-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