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秦帝国(上中下缩写本)(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皓晖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大秦帝国》是当代著名教授孙皓晖创作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中,作家力图艺术地再现,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内容推荐

《大秦帝国》艺术地再现了大秦帝国时代,是从前十一卷本的浓缩,删去了不具有继承意义的历史元素,保留了主线故事情节。作者孙皓晖力图再现那波澜壮阔的强势竞争与强势生存的画卷,帝国先民在粗粝简朴的生活方式中本色奋发的生命状态,将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呈现给改革时代的中国人。愿此缩写本可做沧海之微木,补天之彩石,为我们的文明复兴尽匹夫之责。

目录

强势生存:中国统一文明的生命力(代序)孙皓晖

楔子

第一部 黑色裂变

 第一章 六国谋秦

 第二章 国耻昭昭

 第三章 安邑风云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第五章 卫鞅入秦

 第六章 栎阳潮生

 第七章 瓦釜雷鸣

 第八章 霹雳手段

 第九章 蒹葭苍苍

 第十章 收复河西

 第十一章 万古国殇

第二部 国命纵横

 第十二章 铁腕平乱

 第十三章 纵横初起

 第十四章 苏张再造

 第十五章 大成合纵

 第十六章 连横奇对

 第十七章 郢都纵横

 第十八章 苏张余韵

第三部 金戈铁马

 第十九章 无妄九鼎

 第二十章 艰危咸阳

 第二十一章 鏖兵中原

 第二十二章 冬战河内

 第二十三章 江汉水战

 第二十四章 远交近攻

 第二十五章 对峙上党

 第二十六章 长平大决

 第二十七章 秦风低徊

第四部 阳谋春秋

 第二十八章 暮政维艰

 第二十九章 子楚还国

 第三十章 流火迷离

 第三十一章 风雨如晦

 第三十二章 吕氏新政

 第三十三章 合纵回光

 第三十四章 仲父当国

 第三十五章 嬴政平乱

第五部 铁血文明

 第三十六章 初政飓风

 第三十七章 大决泾水

 第三十八章 大道群才

 第三十九章 统一六国(上)

 第四十章 统一六国(下)

 第四十一章 统一文明

 第四十二章 盘整河山

 第四十三章 铁血板荡

 第四十四章 大帝流火

跋:历史辉煌段的截取

试读章节

“君上,列位大人,”景监站起来沉吟着,“我有一策,只恐有失大雅,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孝公爽朗大笑:“生死存亡,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有用,就是大雅。说,听听不雅之策。”

景监落落大方朗声道:“景监思谋,目下唯有一策可用:秘密游说六国,重金收买权臣,分化六国,延缓时日,促六国盟约自行瓦解。六国之中,齐秦不搭界,齐国不会当头羊。韩燕两弱,不会单独攻秦。魏楚赵三国分秦最力,也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单独攻秦或联兵攻秦。此三国,均有酷爱财货之权臣。尤其魏国,魏王酷爱珠宝名器,大臣多有贪风。只要重金美女贿赂,并许以其他好处,此等权臣或许不会令我失望。若此三国不动,六国分秦自然拖延。拖得些许时日,则盟约自溃。”

“果然,不雅之策也。”秦孝公板着脸。

厅中大臣一齐大笑。杜挚笑得眼泪鼻涕拭抹不及,连连咳嗽。甘龙皱着眉大摇其头:“美女,重金,成何体统?天下耻笑也。”公孙贾只是大笑,却不说话。栎阳令子岸啧啧撇嘴:“景监景监,亏你想得出!”左庶长赢虔微微一笑,默然沉思。唯独景监没有一丝笑意,一脸茫然地看着国君大臣们。

“景监之策,丑归丑,有大用!”赢虔霍然站起道,“话说回来,方今天下,哪国不是阴狠歹毒大挖墙脚?赵成侯铮铮一条汉子,为了争取魏国,硬是将自己的美妾送给了魏王。楚国还不是贿赂齐国大将田忌三千金,才使齐楚罢兵?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有何忌讳!说到底,老秦人以往只知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想不到使阴招罢了。目下,六国逼我用阴招,我就用,怕他何来!”

公孙贾沉吟道:“敢问上大夫,府库有金几多?秦国美女几多?”

甘龙冷笑:“老夫唯知,金不足五千。美女几多,大约长史知晓。”

公孙贾没理会甘龙嘲讽,自顾道:“五千金?设若魏楚赵三国各有两名权臣,那就是六人。除去特使秘密活动金、搜罗美女金,大约每个权臣只能得三百金。三国皆富,权臣得到的国王赏赐,动辄就是数百金,胃口极为贪婪。三百金,可能看都不看。就实说,若无万金之数,此计难行。景监将军以为如何?”

作为一个鏖战沙场的低职将领,景监确实不知国府拮据到如此地步,一时间愣在厅中,无言以对。杜挚显出一副颇为认真的神情道:“我倒是可以将先君赏赐的三百金,送给景监将军。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也。”

甘龙冷笑:“老夫也可拿出八百金,够么?”

突然,一直踱步沉思的秦孝公眼睛发亮,似乎因此而悟,伫立良久未动。片刻思忖,目光炯炯扫视厅中:“诸位,六国利剑刺我咽喉,国家危亡决于旦夕。我等君臣不能拘泥。春秋宋襄公恪守仁义,不击半渡之兵,败师辱国,贻笑天下。然则,宋襄公失去的,只是小霸地位。今日不然,一旦自缚手脚,老秦人就要亡国灭种。六国灭秦分秦,最为歹毒者,是前后夹击。东方大兵压境,西方戎狄叛乱。那时,老秦人只怕连回到陇西河谷的退路都没有!他们要将老秦部族斩草除根,老秦人纵然投降,都不会被接受。这就是亡国灭种,诸位自己掂量。”猛然背过身子,孝公肩膀一阵颤动。

一时间举座动容,一股凛冽的冰凉骤然渗透每个人的脊梁骨。

公孙贾亢声道:“君上抉择就是。臣等赴汤蹈刃,死不旋踵!”一个极少鲜明表态之人,此刻也是满面通红大喘粗气。众人不禁齐声慷慨:“赴汤蹈刃,死不旋踵!”秦孝公转过身来声音喑哑:“赢渠梁的血,定与老秦人流在一起。”

“君上——”几位大臣连同景监,扑拜在地,哽咽不止。

秦孝公长长出了一口粗气:“诸位请起,老秦人也不好欺侮。我等,还是得拿出个主见来。否则,无颜面对国人。”

“但凭君上抉择!”大臣们异口同声。

“就实说,景监之计,不失为应急奇策。”秦孝公走下三级台阶,缓缓踱着步子,“重金、美女,重金是要害。至于女子,美也好,丑也好,都是老秦血肉,一个不给外邦。说金,国府所存五千金,不能动用,那是秦国十万大军的命脉。另则,也不能向民众紧急征收。百年动荡征战,秦国民众逃亡过半,留下来者,都是老秦人底子。他们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只剩下一腔热血。国府再艰难,也不能打民户主意。”年轻君主说到这里,已经两眼含泪,沉重得停下来低头喘息。有顷,秦孝公抬头激昂开口:“国难当头,金从何来?赢渠梁身为秦国之君,愿将国君私库两千金拿出,再将公室所存周天子历代赏赐的宝物珍品,一并献出。其余,尚有缺额……”突然,他不往下说了。

P30-31

序言

强势生存:中国统一文明的生命力

大秦帝国是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

不幸的是,由于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秦帝国在“暴虐苛政”的恶名下几乎湮没在历史的沉沉烟雾之中。有限史料所显示的错讹断裂且不必论,明清通俗小说《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演义》等通俗史话作品,对秦帝国的描述更是鲁莽灭裂,放肆亵渎,竟然将这段历史涂抹得狰狞可怖面目全非。这种荒诞的史观,非但是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而且流布民间,形成了中国民众源远流长的“暴秦”口碑。事实上,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话本小说、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对民众意识所起到的浸润奠基作用,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判中,旧的正统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随意涂抹,悠悠岁月中竟是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地变形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一个富有正义感与历史感的民族,竟将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硬生生划入异类而生猛挞伐!

悲剧的深远阴影正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儒家式的恶毒咒骂也已经大体终止了。但是,国人乃至世界对秦帝国的了解,还依然朦胧混沌。尽管万里长城、兵马俑、郡县制、度量衡以至我们每日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人们叫它“汉字”),都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人们观念的分裂却依旧如斯。

秦为何物?老百姓还是不甚了了。即或在知识阶层,能够大体说叨秦帝国来龙去脉与基本功绩的,也是凤毛麟角。

于是,就有了将秦帝国说叨清楚的冲动。

在漫长艰苦的写作中,这种冲动已经慢慢淡了下来,化成一个简单的愿望——将事实展现出来,让人们自己去判断。

虽然如此,还是想将研究与写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思想大体说说,给读者与研究者们提供些许谈资,以做深究品评。

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小国家没有帝国);其二,专制统治(民主制没有帝国);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秦在这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国,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王朝。

所以,这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就叫作《大秦帝国》。

秦之作为大帝国,略早于西方的罗马帝国,但大体上是同时代的。在古朴粗犷的铁器农耕时代,大秦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一起,成为高悬于人类历史天空的两颗太阳,同时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有两个基本方面特别值得注意:其一,秦帝国大一统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其二,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一个是滔滔大河千古不废。一个是源与流断裂,莽莽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

历史命运的不同,隐寓着两种文明方式内在的巨大差异。详细比较研究这种差异,不是文学作品的任务。《大秦帝国》所展现的,只是这个东方大帝国的生灭兴亡史的形象故事。与罗马帝国的比较说明,秦帝国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帝国,是创造了一整套不朽文明体系的大帝国。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样的大帝国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我创作《大秦帝国》的信念根基。

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

先得说说那个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时代精神。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个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

这个辉煌转型的历史过程,就是秦帝国生灭兴亡的历史过程。

……

……

在元代以前,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西方世界是当时的“周边文明”。秦帝国及其之后的一千余年,中国的强盛衰落总是居于世界的中心潮流,无不对世界其他文明发生着深远的冲击与影响。中国文明具有悠长内力的根源,在于秦帝国,而不是别的任何时代。从这一点说,帝国时代创造原生文明的过程与史诗般的兴亡幻灭,是当今世界具有最大开采价值的文化富矿。文学艺术对这段历史的开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因为只有文学艺术,才能形象地告诉人们,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是何等饱满、何等昂扬、何等自信、何等具有进取精神!

六  遗憾的是,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始终没有问世。

虽然学力浅薄笔力不济,我还是勉力上阵了。

时常觉得,不做完这件事情,我的灵魂将永远不得安宁。一九九三年冬天进入案头工作以来,其中的艰难周折无须细说。完成一个大工程,种种艰难几乎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也只有硬着头皮不去理它了。

作为作者,我想告诉读者的一点,仍然是有关作品的一点儿体会。

写《大秦帝国》最艰难的是剪裁,也就是理出一个故事框架来。帝国时代是一个气象万千而又云遮雾罩的时代。浩瀚而又芜杂的典籍资料,无数令人不能割舍而又无所适从的故事与结局,常常使人产生遍地珍宝而又无可判断的茫然与眩晕。鲁迅先生曾感慨系之,说三国宜于做小说,而春秋战国不宜于做小说。其实质困难也许正在这里。以秦帝国为主体,以帝国兴亡为主线(古话叫“国运”吧),以人物命运与事件冲突为经纬,虽然是能想到的一条较好的路子,但依然不能包容伟大帝国时代的全部冲突,甚至不得不割舍许多重要素材(譬如诸子伟人的许多故事)。这种遗憾可能将是永远难以弥补的。为了使读者更为深入地透视帝国命运,我将早秦部族的故事专门写成了一个十余万字的中篇小说《马背诸侯》,而第一部的正文是从商鞅变法开始切入的。本欲将《马背诸侯》附在第一卷之后,可是因篇幅关系,也许只能割舍了。

艺术地再现帝国时代,是中国社会面临又一次大转型时期所催生的历史课题。作者力图再现那个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充满英雄主义与进取精神的时代;

再现那波澜壮阔的强势竞争与强势生存的画卷;

再现帝国先民们在粗粝简朴的生活方式中本色奋发的生命状态;

再现大秦帝国艰难走出旧时代阴影,全力开创新文明的沧桑巨变,并将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呈现给改革时代的中国人。

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只有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孙皓晖

二○一四年秋修订于西北大学秦文明研究院

后记

历史辉煌段的截取

敬爱的读者们,呈现在你们面前的是《大秦帝国》缩写本。

自六部十一卷本的《大秦帝国》问世以来,多有未读而知其名的朋友,当然也包括某些已经读过这部书的朋友,都有一种感觉——这部书太长,得花整段时间阅读,若能再短一些就好了。这一感觉,与我的文明史观所包含的两层级历史研究理念不期然相符合。

于是,有了这部三卷本一百二十万字的缩写本。

我的文明史研究理念的第一层面,基本面是:任何当代人研究历史,呈现历史,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向当代社会输送有价值的良性历史遗产;以使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能够汲取那些有积极进取价值的历史经验教训,以使每个公民清楚中国古典文明价值观体系的可继承方面之所在;从而,为我们民族的文明复兴提供强大的历史精神,也为每个公民个人提供阳光而健康的文明历史传统的滋养。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时代有价值的历史研究作品或历史文学作品,都是在历史材料中发掘那些有继承意义的精神元素,同时抛弃那些虽然在当时具有合理性但却已经在历史发展中被历史实践证明其落后性的历史垃圾与历史毒素。

那种以“客观”之名,向当代社会囫囵化呈现包括历史垃圾在内的“一切历史真实”的说法与写作,在任何时代都是虚伪的。从事实上说,纯粹客观主义的历史研究与历史写作,首先在方法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在古今中外的所有史学论著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客观主义作品。因为,只要研究者是一个正常人,只要他有思维能力,就一定有自己的角度与立场。倘若真有全知全能的天神上帝,能够将全部历史真实呈现在我们面前,大约我们也只能选择对自己有用的那一部分,全部接纳,等于我们自己变回了历史。显然,除了最另类的极少数穿越痴迷者,没有人愿意如此。

尽管,对良性遗产与历史垃圾的选择,也因研究者的价值观不同而不会完全一致。但是,毕竟有基本的时代精神与时代价值观的相对同一性。譬如,对宗法制,对井田制,对商鞅变法的连坐制,对诸子百家中的一系列过时的价值理念,对天象占卜等等一系列神秘文化的落后认知,对古典政治中的阴谋性理念等等。这些因素,也许都曾经是中国古典文明史的重要元素,但也是被整个时代发展证明了的不具有继承性的落后元素。这些,不仅仅是应该具有的社会共识,而且应该是时代的基本结论。至少,任何当代学人,都不应该在这些基本方面发生歧见。如果在对这些历史元素的判定中,尚有人以“争鸣”为理由,以“客观”为理由,而推崇那些历史躯体上的腐肉,那只能是极少数的另类,不能作为惯常的价值评判。如果是捆绑式呈现历史,如果是囫囵化呈现历史,任何一代人的历史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没有价值的,都将成为一道道在当代人身后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毫无意义的断头河。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蛇蜕过程。

我们必须不断地蜕去旧皮肉,只留下有生命力的历史生长点。

我的第二层面理念,是方法论意义的作品呈现理念。

简言之,我认为:开掘良性历史遗产所凝聚的成果,必须有序性呈现。

在实践意义上,有序性就是阶段性。这是大规模研究写作工程所必须确立的方法论。阶段性的第一步:廓清历史烟雾,建构一条既有“过滤”功能,又有“疏通”功能的向当代人输送良性历史遗产的管道平台。在第一阶段中,我的研究呈现,就是一部十一卷本的《大秦帝国》,与已经出版的三卷本《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以及正在编撰的一部大型资料评点——《历史烟雾:中国历代非秦评秦言论汇编评点》。这三部书都是多卷本的大型读物,其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呈现前三千年中国文明历史遗产的基本面貌,剥去其已经腐朽的赘肉,发现并叙述其坚实厚重积极阳光的历史框架。无论是历史文学形式的发现叙述,还是理论性质的发现论说,从作品涵盖性说,都是接近于历史整体解析的。应该说明的是,这里的历史整体解析,与前述的囫囵化呈现是有本质区别的。我的历史整体解析是剥离腐朽而呈现健康的文明生长点的过程,后者则是无价值观的客观主义的“捆绑下载”。

《大秦帝国》完整版的价值,在于认识论意义上的“剥离”过程,在于将连同秦帝国灭亡过程在内的历史全貌展示出来,而将价值选择与是非评判交给读者的整体叙述方式。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为我们从已经解析清楚的历史整体中提取有价值的文明基因提供基础。对于那些视野开阔,具有理解整体之能力,并愿意锤炼历史解析水准的读者群,《大秦帝国》完整版的阅读价值是永远不可替代的。

第二步,抛弃腐朽,只将有文明生长点意义的历史元素呈现出来。

这一步的阶段性成果,一部是已经出版的理论著作《中国文明正源新论》,这是一部正面阐述我的文明价值观与历史观的单卷本论说读物。另一部,就是读者们目下拿在手中的这部《大秦帝国》缩写本。它们,都剥离了已经被历史浸渍为腐朽赘肉的死亡要素,而只保留了足以作为历史生长点的文明生命基因。假如说,完整版的《大秦帝国》是一套已经加工分类好了的食材,尚有待于读者完成配料烹饪过程而后食之的精神大餐;缩写本的《大秦帝国》,则具有封装而来开包即食的意义。

缩写本都缩去了什么?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  其一,缩写本基本删去了所有不具有继承意义的历史元素。诸如阴阳、天象、占卜、相术一类的神秘文化知识与故事,诸如并非当时主流现象的阴谋政治理念或阴谋政治实践,诸如一些价值理念已经褊狭陈腐的侠者刺客风貌,诸如一些已经不具备认识论价值与修身价值的战国诸子的理念与学说。凡此等等,都从缩写本中消失了。

其二,缩写本删去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整理性叙述。在历史知识的整理性叙述中,只保留了与核心环节相关的部分。譬如与商鞅变法息息相关的井田制与奴隶阶层的基本知识。其余诸如民风民俗、饮宴礼仪、酒食器具、日常起居、婚姻加冠、零碎器物等知识,基本全部删去。对篇幅较大的尚有认识论价值的文字改制源流、兵器知识等,则做了大幅度压缩。

其三,以战国秦与帝国秦为框架主线。如此,山东六国的独立故事基本全部删去,六国与秦国紧密关联的互动冲突故事则压缩保留。诸如燕国乐毅灭齐与田单六年抗燕的故事,就删去了;李牧抗击匈奴的故事,吴越相争的故事,齐国后期变法的故事等,也删去了。

其四,缩写本删去了全套本中六国灭亡之后独立成章的六国兴亡史述评,使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与阅读的紧凑性有机统一了起来。

其五,最大的压缩,是全部去掉了第六部,也就是秦帝国灭亡的历史进程与最后的大型述评一《祭秦论:中国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第六部去掉很可惜,有扼腕之痛。但是,从一部历史文学作品的精粹性看,去掉第六部而终止于秦始皇帝突然病逝,它又有最后矗立于文明统一巅峰的历史壮美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文学史上,前有《水浒》同等意义的拦截版——终止于七十二回本,在最高峰的大聚义——“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结束。这种拦截式大砍,固然有失去整体沧桑美的遗憾,但是它却最集中地体现了历史作品的根本价值观——剥离历史赘肉,截取最辉煌的文明史段,只将最美好的最有继承价值的部分开掘出来;其余部分,都留给历史解析作品去完成。

最主要的压缩区域,最基本的压缩理念,皆如上述。

这部缩写本的出版,是作家出版社努力的结果。

二○一三年冬天,作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张陵先生,经著名诗人王久辛介绍与我北京西山聚谈,就说起了这件事。当时还有未写完的另一本书,就暂时搁置了一段。二○一四年夏秋,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先生先后与我几次会商,终于将缩写本《大秦帝国》一事确定了下来。从二。一四年九月开始,历经三个多月昼夜伏案,我终于完成了这部缩写本。

葛笑政社长很辛苦,事无巨细皆很到位,当领导真不容易啊。

著名诗人王久辛兄弟多有奔波,通联促成有功,铭刻在心了。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代,法治文明的光焰正在历史性复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也是沉重的一代。幸运,因为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沉重,因为我们肩负了更为复杂艰巨的匹夫重担。作为知识分子阶层之一员,我们有责任为民族为国家提供文明话语权,有责任从根本上澄清“黄色文明落后论”的文化自弃心理,为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再生尽最大的努力。

愿这部缩写本《大秦帝国》,做沧海之微木,为补天之彩石,为我们的文明复兴尽匹夫之责。

孙皓晖

二○一四年冬于西北大学·中国文明研究院

海南积微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