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伟大的心灵以极为单纯的面貌出现。纪伯伦用的字句都是很浅显的,而进入了他的世界之后,就会跟随他,开始一种温柔而缓慢的蜕变。《纪伯伦散文诗全集(全译典藏版)(精)》完整收录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分别为《先知》、《先知园》、《沙与沫》、《疯人》、《音乐短章》、《珍趣篇》、《暴风集(节选)》、《情与思》、《行列》、《大地之神》、《世纪的灰和永恒的火》。
| 书名 |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全译典藏版)(精)/经典名著大家名译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黎巴嫩)纪伯伦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伟大的心灵以极为单纯的面貌出现。纪伯伦用的字句都是很浅显的,而进入了他的世界之后,就会跟随他,开始一种温柔而缓慢的蜕变。《纪伯伦散文诗全集(全译典藏版)(精)》完整收录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分别为《先知》、《先知园》、《沙与沫》、《疯人》、《音乐短章》、《珍趣篇》、《暴风集(节选)》、《情与思》、《行列》、《大地之神》、《世纪的灰和永恒的火》。 内容推荐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黎巴嫩现代文学作家纪伯伦的经典散文诗集。本书收录了《沙与沫》《先知》《情与思》等。它们代表了纪伯伦不同时期的散文诗的不同风格。他的诗大都是由一个个短小精悍的篇章组成,但咏叹式的抒情、蕴含的哲理却让人反复品味。他用简洁的寓言故事启示深刻的哲理,用热情洋溢的情感来歌咏“爱”和“美”,用大胆的想象带着青少年读者驰骋在理性的天空。 目录 先知 船的来临 爱 婚姻 孩子 施与 饮食 劳作 欢乐与忧愁 居室 衣服 买卖 罪与罚 法律 自 由 理性与热情 痛苦 自 知 教育 友谊 言谈 时间 善与恶 祈祷 享乐 美 宗教 死亡 告别 先知园 沙与沫 疯人 我怎样变为疯人 主 我的朋友 稻草人 梦游者 智犬 两个隐士 施与与索取 七个自我 公正 狐狸 明智的国王 远大理想 新的乐趣 另一种语言 石榴 两只笼子 三只蚂蚁 掘墓人 在圣殿的台阶上 神赐福的城市 善神与恶神 挫折 夜与疯人 脸 更辽阔的大海 钉于十字架 星象学家 深切的渴望 草叶如是说 眼睛 两位学者 当我的忧愁降生时 当我的欢乐降生时 完美的世界 音乐短章 纳哈温德曲 伊斯法罕曲 萨巴曲 拉斯德曲 珍趣篇 皮壳与内核 我的心重负着累累果实 岸边一捧沙 雾中船 七个阶段 我的心灵告诫我 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我有我的黎巴嫩 大地 昨日·今日·明日 完美 独立与红毡帽 大地啊! 更辽阔的海洋 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那一年 伊本·西那和他的诗歌 安萨里 乔治·泽丹 阿拉伯语的前途 伊本·法利德 新时代 孤独 有高柱的伊拉姆城 我的沉默是歌唱 致敌对者 心儿哟 朦胧中的祖国 老年的激情 以上帝发誓,我的心 夜之歌 大海 □鸟 雄狮巨人 假如你们要编织 名望 昔 日 小溪说的话 暴风集(节选) 掘墓人 麻醉剂和解剖刀 节日之夜 情与思 行列 大地之神 世纪的灰和永恒的火 佚文及其他 附 录 新婚的床 叛教徒哈利勒 国王与牧人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试读章节 先知 导读:伟大的先知将要离开奥法利斯城,乘船返回自己出生的岛屿。临行之前,先知对这座小城和小城的人们充满了不舍之情,小城的人们也都深情地挽留着他,但先知不得不回去。于是一直追随先知的女预言家艾尔梅特拉请他在离开之前,为小城的人们言说真理,告诉人们关于生与死之间的一切。 船的来临 被选和被爱的艾勒一穆斯塔法,当代的曙光,已在奥法利斯城等候了十二年,期待着他的航船前来迎他返回自己出生的岛屿。 时值第十二载,“颐露”月(叙利亚历中的十二月,收获之月,相当于公历的九月)的第七日,他登上没有城墙阻隔的山岗,眺望大海;他看到他的航船正从雾霭中驶来。 他的心胸豁然开朗,他的喜悦越过海面,流溢远方。他轻闭双眸,在灵魂的静默中祈祷。 当他步下山岗时,却有一阵悲哀袭来。他心中默想: 我怎能毫无愁绪、平静地告别?不,我无法离开这座城市而不负任何精神创伤。 在这城垣中,我度过了多少漫长的痛苦日子,又经历了多少漫长的孤寂夜晚;谁能够毫无眷恋地离开他的痛苦和孤寂? 我曾将那么多心灵碎片撒落于这大街小巷,我曾有那么多希望之子赤裸地穿行于这丘陵山岗,我不能没有负荷、没有痛苦地弃之而去。 今天,我不是脱去一件罩衣,而是用自己的手撕裂一层肌肤。“。我留在身后的不是一种思绪,而是一颗因饥渴而甜蜜的心。 但我却无法再滞留。 那召唤一切的大海在召唤我,我必须登舟了。 因为尽管时光在夜晚燃烧,但留下却意味着冻结,被禁锢于铸模。 多么希望将这里的一切带到身边,但我怎么能够? 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空。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越太阳。 他行至山脚,再次面向大海,看到他的航船已驶近港湾,船头是来自故乡的水手。 于是他的灵魂向他们发出呼唤,说道: 我古老母亲的子孙,你们这弄潮的健儿, 多少次你们沉浮于我的梦境。如今你们驶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我已整装待发,我的希望与扬起的帆一起等待着风起。 只想再呼吸一口这宁静的气息,再回首投下深情的一瞥。 然后我就会加入到你们的中间,宛如水手在水手中间。 而你,浩渺的大海,不眠的母亲, 江河溪流唯一的安宁与自由, 等这溪流再绕过一道弯,林中空地再传来一阵潺潺低语, 我就会投入你的慈怀,犹如无穷之水滴融入无穷之大海。 行走间,他远远地看到男人们和妇女们离开了农田与果园,纷纷涌向城门。 他听到他们呼唤着自己的名字,在田野奔走相告航船到达的消息。 他问自己: 莫非分别的一刻也是相聚的时分? 难道我的夜晚实际是我的黎明? 我能为那些放下耕田犁铧(huá,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停下酿酒转轮的人们奉献什么? 是以心灵为树,采摘累累果实与他们分享? 还是将渴望化作涌泉,倾满他们的杯盏? 是做一架强者之手可以弹拨的竖琴(弦乐器,在直立的三角形架上安有四十八根弦),还是一管他们呼吸可以穿过我身躯的长笛? 我是个寻求寂寞的人,我在寂寞中究竟觅得了什么宝藏,使我得以自信地施与? 如果今天是收获的日子,那么我是在哪个被遗忘的季节和哪片土地上播撒的种子? 如果此刻的确是我举起明灯的时候,那灯中燃烧的并不是我点燃的焰火。 我举起的灯空虚而晦暗, 夜的守护者将为它添上油,点起火。P3-5 序言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诗人,但真正的诗人却显得太少。 真正的诗人是能够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诗人,是可以冲破不同语言屏障的诗人,是能够与时间较量的诗人。 真正的诗人是不死的,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纪伯伦可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逝世虽然已经八十多年,但他的名字非但没有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相反变得越来越响亮。他的作品在东西方有了越来越多的译本和读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誉为“精品”,乃至“经典”。 纪伯伦的生命轨迹,前期比较曲折,后期相对平稳。1883年1月6日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乡贝什里,十二岁前是在阿拉伯文化的熏陶中度过的,包括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为他的家庭属于占黎巴嫩人口半数的基督教马龙派,而周围的文化主流又倾向于伊斯兰教。1895年,由于父亲导致的家庭败落,迫使他和兄妹们随母亲加入移民大军,来到美国波士顿。1931年4月10日逝世于美国纽约。 纪伯伦的文学艺术遗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作品,一类是绘画。他的文学作品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阿拉伯文出版的,一类是用英文出版的。 纪伯伦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有艺术性散文或散文诗《音乐短章》(1905)、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6)和《叛逆的灵魂》(1907)、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长诗《行列》(1919)、散文和散文诗集《暴风集》(1920)、诗文集《珍趣篇》(1923)。他用英文发表的作品有散文诗集《疯人——他的寓言和诗歌》(1918)、《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诗剧《大地之神》(1931),以及散文诗集《流浪者》(1932)和《先知园》(1933)。最后两部集子是在他逝世后出版的。 纪伯伦的代表之作是《先知》,这部散文诗集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美、最深刻的作品。正是这部力作,给他带来了世界性声誉,让他当之无愧地置身于世界文化名人之列。纪伯伦本身也极珍惜这部作品,他称《先知》是他“精神孕育的最好婴儿”,是他的“第二次降生,第一次洗礼”,是他“思考了一千年”的作品。《先知》格调高雅,意境深邃,精言妙语,沁人心脾,是“纪伯伦风格”的生动典型。 《先知园》是《先知》的姐妹篇,诗人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的是生命的“深奥和崇高”。诗人把“爱”与“被爱”完全统一起来,把“给予”和“接受”完全统一起来:“我教给你们的其实不是给予,而是接受;不是拒绝,而是履行;不是屈从,而是唇边带着微笑去理解。” 《疯人》是纪伯伦第一次用英文发表的散文诗集,也是让他在英语世界声名鹊起的第一部作品。这个集子由三十五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或哲理故事构成,起点题作用的则是首篇《我怎样变为疯人》。该篇以反讽的语气,描写“我”的“七个面具”被盗,再也没有面具掩饰自己,只好赤裸着脸面对世界,但这却使“我”第一次“沐浴了阳光”,从此不再需要面具了。当他出现在街市上时,人们纷纷嘲笑这个没有面具的人,有的甚至视之为怪物,惶恐得东躲西藏,大声惊呼:“这是个疯子!”《疯人》的出版,在美国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纪伯伦常常被邀去朗诵其中的寓言和诗歌,他成了一些诗歌学会和文学沙龙的常客。纪伯伦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感到自己身上增加了更多压力,肩上承担了更大的使命。此后他的英语之路越走越宽广,佳作源源不断涌出。 《珍趣篇》中有十四首韵诗,全部选人。它们短小精悍,主题鲜明,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阿拉伯现代诗歌的风采。《沙与沫》及《情与思》都是由格言警句或短诗组成,是纪伯伦思想之树、生命之树上散落下来的零星果实,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珍珠,晶莹剔透,色彩斑斓。所有这些锦言妙语,都是纪伯伦思想和艺术主张的浓缩和结晶,可以说是他进入艺术殿堂的指南或捷径。 纪伯伦是“爱与美”的诗人,纪伯伦的诗是生命的赞歌。 纪伯伦的爱是大爱,是真爱,是对全人类的爱,也就是对生命的爱。“爱是生命之手写在光明册页上的一个光明的词”,“爱是伴随我们存在的一种力量”,爱有超越时空的能力。 纪伯伦是美的歌颂者、崇拜者,他要人们把美当成“神祗”来崇拜,美就是他的宗教。他认为美之中才有真理,才有光明。美是“神性”的赋予者,美就是生命。 纪伯伦在创作实践中,一直高扬“热情”之帆,稳操“理性”之舵,注意把情与思、情与理结合起来。他的智慧是带着感情的,因为他认为,“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欢笑时,就不称其为智慧了”。没有感情的“思”,在诗中只能起破坏作用,所以他说“思”常常是“诗”的“绊脚石”。 纪伯伦擅于将揭示生命本质与表达人类普遍美感二者统一起来,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内在的完整性、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美。他把“美、爱、睿智、自由、自然、真情、良知或灵魂”等视作构成生命本质的基本要素,运用各种调式将它们谱成一首首和谐动人的交响曲。 纪伯伦的中国读者往往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在“中国第一纪伯伦网”和“纪伯伦先知网”等网站上面,有大量读者在畅谈和交流不寻常的感受。有一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读者对纪伯伦的爱戴和理解: “我爱纪伯伦,爱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一个桀骜不驯的反叛者,一个更诗意、更温和的尼采,一个更激烈、更年轻的泰戈尔。” 纪伯伦当年曾立下誓言,说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在生活的册页上“用大字写下自己的名字”。如今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纪伯伦大写的名字已传遍世界各地,他的作品已为世人所熟悉,已深入到各民族读者的心中。 “昨天是今天的回忆,明天是今天的梦想。” 但愿这本《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能带给读者,带给热爱诗歌并对诗歌怀着焦渴的心灵,一些珍贵的回忆,一些美丽的梦想。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从一个很边玩的小地方走出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我读了很多书。我觉得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自己多活了一辈子。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阿来 一辈子读过一本经典和没读过一本经典的人生整个都不一样,我不敢劝你们读一辈子的经典,但是希望你们至少认认真真读一本经典。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马原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