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文明国家之火亡,常非外力的摧毁,而是由内部的腐朽所造成的。基督教的成长,与其说是罗马帝国衰颓的原因,毋宁说是罗马帝国衰颓造成的结果,基督的胜利即罗马的灭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当基督教征服了罗马,被俘的罗马又俘虏了它的征服者,政权与治术由行将倾覆的帝国转至强而有力的教皇手中。
伟大的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文化轨迹,其每一阶段或每一境遇的每一方面与我们的文化作对比,颇具借古警今、借古励今之效。
打开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著的《恺撒与基督(权威修订版)(精)》,让我们追随那长明的火炬去洞察那个世纪吧!
《世界文明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和阿里尔·杜兰特夫妇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威尔·杜兰特因此荣获196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77年自由勋章奖。
这套书总共11卷,记载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种种文明成果。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等诸领域,极具可读性。作者对于“世界的”“历史的”这样的宏大叙事选择了从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线索贯穿。
奥斯卡·王尔德说:“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有人能记录历史。”杜兰特这两样都做到了。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体现文明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这一主旨。因此,《世界文明史》绝对不是有关历史的时间、人物、事件的一种堆积。杜兰特以文明的流变作为考察历史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跨诸多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而历史也就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赫然呈现。杜兰特用他那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事实:许多往昔的文明留下来的财富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历史进程中最闪亮的主线。
《恺撒与基督(权威修订版)(精)》为该系列的其中一册。
西庇刚
这次的惨败,粉碎了罗马在南意大利的盟主权。萨莫奈人、布鲁希亚人、卢卡尼亚人、鲁图里人、克罗托纳人、洛克立人及卡普亚人都加入内高卢,归附汉尼拔。只有翁布里亚、拉丁同盟及埃特鲁里亚依然坚定如故。锡拉库萨领袖希伦二世虽然至死效忠罗马,但其继任者则宣布拥护迦太基。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害怕罗马经由伊利里亚向东扩张,自动与汉尼拔结盟,并向罗马宣战。迦太基政府现在也有了兴趣,送了少量援兵和补给品给汉尼拔。在逃往卡流苏门的那些罗马残军中,有些青年贵族认为局势已经无望了,便策划着逃往希腊。然而西庇阿认为他们的行为可耻,并努力刺激他们鼓起勇气来。罗马一个月来歇斯底里地担惊受怕,只有一小部警备部队保卫都城,以防汉尼拔来攻。高贵世家的主妇们流着泪奔往各寺庙,用她们的头发拂拭神像。有些人因其丈夫和儿子都已战死,便与外国人及奴隶同居,以免断绝香火。神显然已被冒犯了,为了重新博取神的恩顾,元老院再度批准以人做牺牲,活埋了两名高卢人和两名希腊人。
但是,波利比奥斯说:“罗马人处于真正危险时,才是最可怕的……诚然,他们现在败得那么惨,他们的军誉已被毁灭,可是,凭其政体的特别优异,凭其明智的意见,他们不但恢复了意大利霸权……且在几年当中,就变成了世界的主人。”内部的阶级斗争终止了,所有各团体皆以救国为急务。虽然税额早已高到无法忍受的程度,但现在的市民,甚至寡妇和儿童们,都自动地将其私蓄交给国库。每一个能拿起武器的人,都被征召从军,包括奴隶在内。元老院对从军的奴隶许下诺言,一旦胜利到来,他们就会获得自由。士兵们则都不要薪饷。罗马准备寸土必争,以对抗这只迦太基的新狮子。
但是,汉尼拔并没有到罗马来。他认为,一旦罗马城被攻,那些依然效忠罗马的各邦皆会派军向罗马集中,他自己的军队只有4万人,实在不足以围攻罗马城。即使攻下了,又怎能守得住?他的意大利同盟者,不但不能加强他的兵力,还会削弱他的兵力。罗马及其友邦召集军队,一旦攻击这些同盟,如果没有汉尼拔的援助,他们就会向罗马屈服。他的左右责备他过于谨慎,其中一人悲伤地说:“神并不把所有恩赐给予一个人。汉尼拔,你知道如何赢得胜利,却不知如何去利用胜利。”汉尼拔决定暂时等待,以俟迦太基、马其顿及锡拉库萨和他联合起来,发动多方面的攻势,以重占西西里、萨尔迪纳、科西嘉及伊利里亚,迫使罗马的势力局限于意大利。他释放了所有俘虏,唯独不放罗马人,而以他们向罗马索取赎金。罗马元老院拒绝其要求,汉尼拔就把大部分罗马俘虏送往迦太基做奴隶,其余的则照罗马的方式,命他们斗剑以娱乐士兵,有些人甚至斗死。汉尼拔攻下几座城市,然后就带着他的军队前往卡普亚冬营。 在所有他能选择的地方中,卡普亚是最愉快也最危险的地方。这个位于那不勒斯北方约12英里的意大利第二大城市,已从埃特鲁里亚人及希腊人那里学到了高尚的文化,也学到了邪恶的文化。汉尼拔的军队历尽艰苦到了那里,都认为在这个季节有权纵情于肉欲了。他们经过许多战役,已成为其主人心目中斯巴达式的无敌军人,然而现在却不再是无敌的了。在其后五年中,汉尼拔率领着他们,只获得一些小胜利。而罗马进围卡普亚,则使得他们的行动大受束缚。汉尼拔为解救卡普亚,进军到距离罗马数英里之处。罗马成立了25个新军团,总人数约20万人,而汉尼拔的兵仍旧只有4万人的限度,于是,他只好向南撤退。公元前211年,卡普亚被罗马军攻陷。卡普亚领袖们曾纵兵屠杀城内的罗马人,城陷之后,或被斩首,或自杀。其人民曾经坚定地支持汉尼拔,此时便被分别放逐于整个意大利。就在一年之前,罗马的马赛勒斯已经攻下了锡拉库萨。一年后,阿格里琴托(Agrigentum,西西里一城)也向罗马投降。
在这同一期间,罗马有一支军队,受两位老西庇阿指挥,去往西班牙,以牵制哈斯德鲁鲍尔。公元前215年,他们在埃布罗河击败哈斯德鲁鲍尔。然而不久,两位西庇阿皆战死于沙场,罗马军队所得又复失去。于是,他们的孩子大阿菲利加·西庇阿就被派到西班牙去,继承其父亲权力,指挥这里的罗马军队。他那时才24岁,比担任此职的合法年龄还差一截。但是,此时的元老院很愿放宽制度以救国家,平民会议也自动地愿意屈居元老院之下。人民都爱慕这个年轻的西庇阿,因为他不仅长得漂亮、能言善辩、智勇双全,而且虔诚、有礼及公正。他有这样一个习惯:在进行某一项事业之前,一定要到议政厅的寺庙去,与神交谈;当其胜利回来,则举行百牛大祭以酬诸神。他自信为天之宠儿,几次成功地使他这个信仰传遍各地,也使他的士兵充满信心。他很快就恢复了军队的纪律,经过长期围攻之后,终于攻下了新迦太基,把所得的贵重金属和宝石小心谨慎地缴交国库。西班牙的大多数城市皆向他投降,至公元前205年,西班牙就变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P50-51
本卷为《世界文明史》第3卷——第l卷为《东方的遗产》,第2卷为《希腊的生活》——不过自成独立单元。如果时局与健康许可,第4卷《信仰的时代》可望于1950年完成。
前述各卷均为综述历史写作法。综述性历史所讨论的,主要是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工作及文化等重要史实。分析性历史所讨论的,则是某一文明或整个人类文明中人类活动的某一方面,如政治、经济,伦理、宗教、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所以这种分析也很需要,并且是学术的一个先决条件。分析法的缺陷是将事情从整个史实中割裂分解孤立;综述法的弱点是欲借一人心力而把纵贯千余年的复杂文明,在每一方面均使用第一手知识的情况下说出来,这不大可能。故欲详反误乃是不可避免,但又唯有这一方法才能使一个人的心智为哲学所迷——从透视中寻求理解——钻进故纸堆中而悠然自得。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借由空间上万物关系的研究而寻求透视,我们也可以通过历史借由时间上史实关系的研究而寻求透视。我们通过对6000年人类行为的观察,总比只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和康德的著作更能知悉人类的性质。尼采曾说过:“凡哲学,目前均已堕入历史的窠臼。”
太过重视古代的研究没有价值,除非它对我们当代的生活能具有生动的重演或借鉴价值。罗马从一个十字路口的小镇兴起,成为独霸世界的主人;其从克里米亚到直布罗陀以及从幼发拉底河到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获得200年安定与和平的成就;其古典文明伸展到地中海沿岸和西欧;其从野蛮民族的团团包围中致力于维护领域内的秩序;其从长期的、缓慢的腐蚀以及最后全面的崩溃而进入黑暗与混乱的局面——的确是人类前所未见的一出最伟大的戏。若不是另外一出戏的上演——这出戏由恺撒与基督对簿于比拉多法庭(Pilate's Court)开始,一直到激进的基督徒因时间与政治容忍而造成的成长壮大,再经过迫害与恐怖屠杀,先是联盟,后成主宰,最后索性做了继承人,它实在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
但是,对错综繁复的活动全景观察,比只从疆域或王权的变迁上分析,对我们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如:它与我们今天的文明与存在问题的类似之处,往往对我们具有警示性的启示作用。这就是对一个文明就其幅员及生活的全面研究具有的裨益之处——我们可就其每一阶段或每一境遇的每一方面,跟我们自己的文化轨迹在相合的时间与成因上作对比,可以借古警今,也可以借古励今。诸如从罗马文明对境内外蛮族的斗争方面看,这也是我们自己的奋斗史;从罗马在生物学上与道德上的隳败问题看,也不啻在我们今天的前进道路上竖起了路标;至于格拉古兄弟对元老院、马略对苏拉、恺撒对庞培以及安东尼对屋大维的阶级战争,也是我们承平期中穿插发生的战争;而且地中海沿岸的人民,誓死维护某些基本自由而反抗强敌暴政,也正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预兆。鉴彼知此,这部《恺撒与基督》也可以说是讲我们自己的历史。
威尔·杜兰特
威尔·杜兰特夫妇共同撰写了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该书使他们成为当前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学家、历史学家。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体裁新颖,说理充分,雄辩有力,见解独特。……此书真正的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当代人的思想,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纽约时报》
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是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决不是溢美之辞。因为它具有独立而深刻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的最后一部《历史的教训》,它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文明史的独到见解。
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成功了,我很敬佩他。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