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燃烧的心(精)/勒克莱齐奥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勒克莱齐奥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燃烧的心

高山燃烧了大家都会知道,心在燃烧的时候谁又会知道呢?

1

她心心念念想见的是佩尔旺什,只有佩尔旺什。八二年夏天的照片上的这个女孩,那时约摸三岁,矮小的个子,穿着白色长裤和一件印有淡黄色“Tweety啊”字样的T恤。她站在郁金香大街的一幢房子前,花园一边杂草丛生,在她身边是一群小伙伴,何塞菲娜绰号皮娜,在孩子们中年龄最大,罗萨尔芭·拉·盖拉脸色苍白,看上去病怏怏的,克莱门蒂娜,小玛丽娅,放羊的贝托,还有卡洛斯,人们叫他卡洛斯·昆图,他站在稍前的位置,衬衫敞着露出肚腩,他留着一头像女孩一样的长发,因为他母亲希望他那严重的麻疹能被治愈。查维拉一定也在,只是她不愿被拍进照片里,她是个孤儿,总是穿着一身旧衣服,脸被烟熏得黑乎乎的,一头直立着的短卷发乱蓬蓬地夹杂着麦秆。旁边水泥小房子里,皮娜的母亲,一个稍有些无精打采的漂亮女人,正画着指甲,在她身旁,看起来像个精神领袖的祖父用勺子敲击平底锅招呼着蜜蜂。

克莱芒斯多么希望这样的时光能够延续。照片上,佩尔旺什紧依在她身旁,胖乎乎的小胳膊向后扬起,想要去找姐姐的手,她腼腆地微笑着,却像是一副快哭的表情,皱着圆嘟嘟的脸。她还不太会说话,渴了说“喝喝”,想吃糖就会嚷着“糖糖”。这张照片,克莱芒斯从来都带在身边,甚至多少年后,当她在波尔多司法学校上学时,还用透明胶带把它贴在寝室墙上。这是佩尔旺什真实的样子,比随后的一切都来得真实。照片从冰箱上移到壁炉上方,直到被放到法院办公桌上,用笔筒抵着斜立在文件夹旁,由于日光照射已渐渐发黄变硬。然而,从不,克莱芒斯从不将它放在相框里。照片上,T恤成了黄色的,白色墙面像是斑驳脱落了,还有那些杂草也枯萎了一般。而卡洛斯·昆图依然皮肤黝褐,加上他那头及肩长发,活像个希瓦罗人。每当克莱芒斯看着这张照片,她仍能感受到街上的灼热,仿佛置身在那炙烤着扬尘大地的正午阳光下。经过史酷比的家,在稍远的街角处有个水龙头,妇女们排队等着打水,有拿平底锅的,还有些拿着用油罐加节棍子当手柄的自制水桶。克莱芒斯带着佩尔旺什来取水,可龙头周围黄蜂蹿飞使她害怕极了。下午放学后,在这儿,孩子们又聚在了一起,罗萨尔芭、皮娜、贝托,还有不上学的查维拉。流水只细细的一股,却是纯净的。一开始,埃莱娜用井水做饭,却引起了剧烈的腰痛,爱德华告诉大家,由于农场主们在这块土地上到处喷洒农药,井水已被污染了。这自来水有些凉,它源于镇子另一头的火山脚下。有时水会停流,人们说,在水道那边的新建街区里,富人们在花园里设游泳池,使得源头枯竭了。“复兴”、“天堂”、“梦想”,这些街区总叫着些诸如此类与它们毫不相称的名字。镇子里地势高的地方基本都缺水,圣帕布洛街区的水龙头前排起了一公里的长队,妇女们要等数小时才能接上水。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也算不上真正的苦差事。欢声笑语,嬉闹尖叫,还有各种游戏总是伴随着他们。人们接着水将一个个桶灌满。贝托骑上他那辆旧到车座直晃的越野自行车,将打得满满的水桶放在车把手上稳着往回骑去。街道尽头是一座老房子,一只蜘蛛猴被链条拴在庭院里。去水龙头那儿接水的路上,克莱芒斯领着佩尔旺什来瞧瞧这猴子。房子无人居住,只有这只大猴子一身黑毛直立着,模样凶恶丑陋,每次都像是要攻击人,摆着一副狰狞怪相,露出一口黄色尖牙。佩尔旺什掩面紧靠在克莱芒斯身旁,然后偷偷地瞥一眼,接着她俩便大笑着双双逃走了。所有这一切是那么遥远,却又历历在目。克莱芒斯从没忘记那时的日子,她不时地陷入其中如同活在一场被打断的梦里。

如今,克莱芒斯夜不能寐。佩尔旺什走后,她没过过一个安稳的夜晚。每天一到凌晨三四点,她便被一阵短而急促的铃声吵醒,她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惊出一身汗,心怦怦直跳。保罗仍在一旁安详地睡着,发出微鼾声。

克莱芒斯开始拒一切于千里之外。像是秘密地计划着什么,她固执地中断了学习交流,拒绝去朋友聚会。当她决定要在保罗的办公室沙发上睡觉时,他很是不解。没有任何牢骚与抱怨,她板着脸,冷漠的神情除却了灼身热浪,水乳交融之爱与忘情的温柔她不需要。

P3-6

书评(媒体评论)

“他书写反叛、诗意历险和感官迷醉,他探索受强势文明支配而又超越其上的人性。”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颁奖词

后记

春节时从法国回来,我的导师许钧教授给我推荐了勒克莱齐奥的一部小说集。他说书很有意思,请许方和我一起翻译。我当即答应了,因为之前翻译过勒克莱齐奥的《乌拉尼亚》,我一直很欣赏他关注边缘社会的世界情怀和举重若轻的简远笔风。

书名原为《燃烧的心及其它浪漫曲》,是一部由七个小故事组成的小说集。“浪漫曲”一词原文为romances,该词还有“抒情短诗”的意思。我想,勒克莱齐奥采用这样的书名,一则暗示作品篇幅之短,二来是为了强调这些小故事通篇洋溢的诗性,是他本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一种吟唱。这七个故事中,有些其实是作家生活感悟的片断和速写,时间上也常常存在断裂。不过,它们在主题上具有一定的共性,这就是对“存在”的思考。从故事发生的环境来看,小说人物有的生活在现代都市,有的生活在孤岛荒漠;他们既在“这里”,又在“别处”。他们都用脆弱而敏感的心体验着梦想、自由、孤独、迷失、幻灭,甚至是死亡。

《燃烧的心》描写了一对姐妹克莱芒斯和佩尔旺什的命运。从郁金香盛开的墨西哥来到热浪灼人的普罗旺斯之后,克莱芒斯见证了妹妹佩尔旺什的沉沦,作为少年犯审理法官,她却无力拯救同样失足的亲生妹妹,眼看着妹妹越陷越深,最后竟然被腹中孩子的父亲卖给了毒犯。除了感到心痛,克莱芒斯对妹妹爱莫能助。她很清楚,妹妹的不幸绝不仅仅是交友不慎造成的,根在社会,在人性。母亲的自私,家庭的动荡,环境的巨变,这些都是深埋在岁月中的祸根。勒克莱齐奥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描绘细腻情感的功力,同时也揭示出墨西哥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的冲突。

《寻找奇遇》是一篇手法“现代”的意识流小说,全文采用第三人称,描写了一位在新鲜激昂的青春理想与弊病丛生的现代都市之间徘徊游荡、寻找幸福和自由的十五岁少女一次颇为奇幻的夜行奇遇。小说中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也没有真名实姓,行文走笔一直在真假虚实之间转换,乍读之下甚至有点像梦呓。但恰恰是这真实与虚空、清晰与模糊、远古与现代、野性与文明之间的一系列对比创造了美的张力,使全篇既闪烁着光怪陆离的神秘色彩,又隐含了对现代社会的讽喻和针砭。

《孤独旅馆》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时历尽红尘荣华、晚年却饱尝孤独凄凉的电影明星。青春、财富、荣耀、爱情,谁都希望永远拥有。然而,人间事岂能尽如人意?晚年的爱娃在南美洲的一家小旅店里回首往事,发现当一切辉煌和甜蜜都烟消云散之后,只有回忆才是她永不失窃的行李。可是,当生命的回忆和死亡的预感缠绕在一起,笼罩着一位孤独老妪的每一个黎明和黄昏时,又让人情何以堪呢?

之后的三个小故事《苏》、《罗莎》和《阿丽斯》不仅篇幅极其短小,而且取材十分平凡,情节亦无波折,作家的笔调也相对冲淡。不过,这三位“冒险家”的故事主旨却相当深远。比较而言,读者似乎会觉得罗莎的故事最感人,因为她从小就立志要拯救街头流浪的弃儿,并且通过奋斗最终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然而作者却在篇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让我感动的是阿丽斯”。或许,这三个小故事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面对自由时,人应当选择怎样的生活。与罗莎和苏相比,阿丽斯显然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她不是修女,没有必要终身不嫁;她曾有过温馨富裕的童年,完全可以像哥哥们一样远走他乡,用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她选择了留下,为了家人。她认为这是命运,别人以为这是义务,作家却看到这选择背后至真至纯的善与美。放弃梦想,甘于平庸,坚守孤独,对于一个聪慧过人的少女而言并不容易。她的一生似乎都在为别人而活。她把爱无条件地给予自己的亲人,身边所有受苦受难的人,甚至街头流浪狗。更为可贵的是,当这些生命统统离她而去时,阿丽斯的眼中“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亮”,因为她的心中有爱,她选择用一生来爱这个世界,哪怕永远与贫穷、战乱、病痛和死亡相伴。

《卡丽玛》的主角是妓女。妓女题材曾在勒克莱齐奥以往的作品中多次出现,但作家的立场向来是同情与悲悯。《乌拉尼亚》中,他曾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替那些人面兽心的男人向妓女莉莉忏悔。卡丽玛和莉莉的不同在于她也曾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对婚姻生活的憧憬。可就在她终于逃到一座新的城市,终于可以拥有第一个“自由的冬天”时,她却毫无理由、毫无先兆地、在穿梭不息的路人冰冷淡漠的目光中被人刺杀。正像卡丽玛所想的:“所有城市不都一样吗?马路,街口,奔驰的汽车,捕猎的目光。”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南风》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因为不习惯海岛生活,“我”的母亲离开了“我”和父亲。父子俩却在这里认识了善良可爱、有着诗样情怀的海岛之女玛拉米(南风)。玛拉米告诉我:“世界是一只大贝壳,天空是更大的贝壳,人也是贝壳,女人的肚子是装着所有人的贝壳。”她后来成为了父亲的情人,“我”的密友。直到有一天,父亲要返回法国,而玛拉米却不愿离开海岛,大家再次面对分离。对两个女人而言,故乡的生活是无法割合的;而对年幼的孩子,离别之重却难以承受。作家在文末写道:“人间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时间的确是疗伤的良药,但成年后的人们还能记得童年时对美好情感恋恋不合的那一份纯真吗?

《宝贝》是一个略显难解的寓言故事。实际上,“宝贝”是全篇的一个隐喻。对男孩萨马温来说,“宝贝”是那只塞满旧信件和老照片的密码箱;对老妈妈阿依莎来说,“宝贝”是粗布、针线、黑茶和玛丽饼干;对贝督因人而言,“宝贝”是佩特拉的崖刻奇观;对伊拉克人来说,“宝贝”是石油……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宝贝。可是,我们真的能守护得了它吗?我们又为何要相互争抢?别人的“宝贝”只要抢来就变成你的“宝贝”了吗?正如作家提出的质疑:“战争结束后,人类还剩下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从生至死的道路上,人生之中,似乎只有这一点是确定不变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宝贝”呢?

好作品从来不需要注脚,以上对作品的解读只是帮助读者从某一个方向走近勒克莱齐奥,走近他心中的生命、自由与爱的世界。这七个小故事中的平凡人、平凡事似乎都曾发生在你我身边,平凡到可能无法激起我们心中的涟漪,回头想来却又耐人寻味。因为“这就是生活”,平凡而真实,美好而残酷,轻盈而沉重……

陈寒

二〇一〇年八月五日于南京大学

目录

正文

内容推荐

《燃烧的心》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二〇〇〇年的短篇小说集。

这七个故事中,有些是作家生活感悟的片断和速写,时间上也常常存在断裂,但它们的主题都是对“存在”的思考,对世界和生命的吟唱,从中可以见出勒克莱齐奥对边缘社会的关注与对现代文明的诘难。小说中的人物有的生活在现代都市,有的生活在孤岛荒漠;他们既在“这里”,又在“别处”。他们都用脆弱而敏感的心体验着梦想、自由、孤独、迷失、幻灭,甚至死亡。

编辑推荐

《燃烧的心》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二〇〇〇年的短篇小说集。

夜幕降临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游牧部落的记忆,沙漠部落,海洋部落……正是这些记忆缠绕着她涉世之初的青春,她的与众不同也正在这里。女孩自己并不清楚,她的脑中有兰波和凯鲁亚克的回忆,有杰克·伦敦的梦,有让·热内的脸,有摩尔·弗兰德斯的生活,还有巴黎街头娜嘉迷茫的目光。

真的,要进入成年人的世界真是太难了:每条路都通向同样的边境。天空那么远,大河全被盖上灰不溜秋的水泥板,树没了眼睛,动物没了声息,人没了人味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