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少年的荒原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梁安早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梁安早著的《少年的荒原》讲述了大山瑶寨中两个瑶族男孩之间的故事。一个男孩叫瓦米,是留守儿童,另一个男孩叫柳乔。由于一些小小的矛盾和误会,两人之间产生恩恩怨怨……在故事的背后,我们看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看到一个纯真少年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错误,最后幡然醒悟的过程,也看到山村留守儿童的辛酸与无奈。

内容推荐

梁安早著的《少年的荒原》是一部现代儿童小说,有现代的儿童观和价值观,是真正可以引领儿童读者心灵的佳作。这部小说里有作家真实的生活经验,而且有恰到好处的艺术化的表达。小说是虚构艺术,但会虚构的作家通常要很巧妙地吸收和利用自己的生活资源,即经验。《少年的荒原》里的孩子的形象,一定是有作家童年的经验,甚至融入了生命体验,这从很多细节可以感觉出来。从梁安早的文字里感觉出了,通篇都冒着一股股热热的气息,都流淌着对童年生活和孩子的热烈的爱。

目录

第一章 小豆村的孩子们

第二章 雨哥

第三章 矛盾

第四章 意外

第五章 离开

第六章 送别

第七章 怨恨

第八章 买糖

第九章 受辱

第十章 乔哥

第十一章 孤立

第十二章 冲突

第十三章 上学

第十四章 想念

第十五章 秤星鱼

第十六章 瓦米的计划

第十七章 星夜捕鱼

第十八章 一部手机

第十九章 冤家路窄

第二十章 杜月梅老师

第二十一章 短暂的友谊

第二十二章 歧路

第二十三章 风波

第二十四章 风雪中

第二十五章 归来

第二十六章 冰雪融化

后记

试读章节

赵柳乔看了富贵老爹一眼:“我看见一条会说话的狗。”

富贵老爹先是一愣,后来才明白柳乔是在转弯抹角地骂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居然能这样不露声色地骂人,令他大为惊讶。人看从小马看蹄。他觉得这个小子长大后必定是个人才。

这个能体现柳乔聪明的传说,瓦米是从富贵老爹那儿听来的。因为富贵老爹逢人就会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们之间的对话,一边说,一边夸奖:“柳乔这个娃仔将来可不得了,一定很有出息。”

为此,瓦米经常受到爸爸梁胜元的训斥:“你就知道像个猴子似的整天贪玩好耍,上蹿下跳,也不学学人家柳乔的聪明劲!”

“还在发什么呆?走啊。”细尕用胳膊肘捅了捅发愣的瓦米。

“要不要与雨哥说说,以后让柳乔也跟着我们一起玩?”瓦米想了一下说。

“柳乔呀,前段时间我们上门去叫他和我们玩,他却找各种借口推辞,他爸爸也叫我们别去找他,估计怕我们弄坏了他的宝贝玩具,小气鬼!”细尕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

柳乔不是小气,而是真的怕小伙伴们把那些玩具给弄坏了。

经富贵老爹那样一宣扬,柳乔的爸爸赵建明非常高兴,再加上儿子长得秀秀气气,白白净净,很标致的一个小帅哥,就有了把他培养成最有出息的人才的意愿了。

小豆村的大人很少舍得花钱给孩子买玩具。他们说,买来的玩具贵而不实,玩两三次不是坏掉就是烂掉,还是土造的玩具好,取材方便,不花钱,皮实,而且易做易整修。于是,他们按照老传统,给孩子做陀螺、木三轮车、高跷、弹弓、弓箭、木头枪、沙包……

小豆村的男孩子们拿着玩具,呼朋引伴,像一群小野兽,在草坪里、旷野中、斜坡上、丛林里上蹿下跳,尽情地玩耍。

对于孩子的玩具,赵建明的看法却与村里其他的家长们有些不同,他认为,儿子这样聪明,聪明的人应该玩城里的孩子那样的玩具,而不是玩那些看起来可笑、幼稚、粗陋不堪的土玩具。于是,他给儿子买回来一些洋气的玩具:积木、拼图、玩具枪、玩具遥控电动车……

雨哥带着瓦米他们多次上门来邀过柳乔一起去玩,但赵建明不同意,柳乔也躲在家里不肯出来。

后来,雨哥、杨柳等人明白过来,赵建明不同意儿子与他们玩,柳乔躲在家里不出来,是怕他们玩坏或者拿走那些洋气的玩具。

事实上,柳乔还真的那样想过。

但赵建明却是另外一种想法,或者说是一种担心。  他觉得,雨哥、杨柳他们的玩法太野太危险。比方说,他们玩木三轮车时,先把车扛到一个有些陡峭而又长长的斜坡顶上,然后坐在车上,两条腿用力一撑地面,木三轮车载着人在惯性的作用下从斜坡上飞奔而下。万一木三轮车在快速的下行中偏移了方向呢?万一撞上石头呢?

P4-5

序言

有一次去南宁做讲座,梁安早在微信上和我联系,说要来看我,可惜由于请假的原因,他未能前来。他在微信中向我表达了深深的歉意。我能理解他,山区小学教师是一个钉子一个眼,没有特殊的情况,是很难批到假的。虽然我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但大体上知道他家在离南宁有五六个小时路程的一个偏僻山区。

暑假时,梁安早在微信里说,写了一本儿童小说,想请我写个序言,因为工作忙碌,加上家里的琐事多,拖来拖去的,直到国庆和中秋节放假,才有时间慢慢读他的儿童小说《少年的荒原》。

实话说,《少年的荒原》是一部让我惊讶的儿童小说。这几年,我很少读儿童小说了,虽然自己也写,但对不少儿童小说提不起兴趣,感觉内容雷同,写乡村生活的,写得很土,缺乏儿童生命的理解度,差不多就是成人乡土小说的模式化复制。还有的人写儿童小说,要么就是写死亡,要么就是写离异家庭,写那些刻意编出来的故事,而不是遵从儿童生活的逻辑。所以,总体看来,目前儿童小说创作质量不高,而且主流评奖倡导的创作,也是功利化、模式化、脸谱化的。正因此,梁安早的《少年的荒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睛和心灵,一口气读完整部作品,我很受震撼,且对梁安早怀有深深的敬意。

《少年的荒原》讲述的是瓦米、柳乔、雨哥等几个乡村儿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中,有几对矛盾:一是雨哥和柳乔之间的矛盾,二是瓦米和柳乔之间的矛盾,三是因为前面两对矛盾而形成的其他几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当然,小说是以前面两对矛盾的结与解为主线来展开叙述的,不过,作家的匠心还在于他通过孩子之间的矛盾的结与解的叙事,又铺垫了三条暗线:一是乡村经历的悄悄变革,二是乡村学校教育的悄悄变革,三是家庭教育的悄悄变革。因此,整篇小说内涵比较丰富,既有对成长生命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乡村风物、人情以及变革时代的书写。可以说,梁安早虽然地处偏远,没有在主流文学环境里交友、互动,但他的写作已经超越了主流写作趋势,自觉地选择经典的路子,走的是儿童文学的艺术正道。

说《少年的荒原》走的是艺术正道,我有三个理由:一是小说的文字很美,无论是风景的描写,环境的创设,还是心理的刻画,梁安早的文字都是纯净、自然、成熟且显示出一定的艺术素养的。二是小说里表现的成长主题很到位,柳乔和雨哥之间的矛盾、瓦米和柳乔之间的矛盾的形成,既有孩子的心理特点,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也有成人世界的因素。雨哥叛逆,最初属于“问题儿童”,是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之爱。而柳乔之所以不太和其他孩子来往、交流,原因之一就是他父亲赵建明的功利之心,他用生意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之间的交往,很精明,但掺杂着一些自私和狭隘。但雨哥、柳乔、瓦米之间的矛盾的化解,既有杜月梅老师这样的成年人的爱与智慧,靠的也是孩子们之间的宽容,他们虽然是小小的生命,但保留着纯真的质地,也保留着童心的智慧。所以小说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分地表现了儿童具有自我成长的智慧。从这一点来看,《少年的荒原》就是一部现代儿童小说,有现代的儿童观和价值观,是真正可以引领儿童读者心灵的佳作。三是这部小说里有作家真实的生活经验,而且有恰到好处的艺术化的表达。小说是虚构艺术,但会虚构的作家通常要很巧妙地吸收和利用自己的生活资源,即经验。《少年的荒原》里的孩子的形象,一定是有作家童年的经验,甚至融入了生命体验,这从很多细节可以感觉出来。我从梁安早的文字里感觉出了,通篇都冒着一股股热热的气息,都流淌着对童年生活和孩子的热烈的爱。

现在,乡村题材的儿童小说很多,村呀,河呀,塔呀,沟呀,湾呀,差不多变成了主题词。但我发现,这些题材雷同的作品,都有这些特点:第一,生命经验比较隔膜,完全是为了写而写,很少是来自自身经验的表达,更多的是设定了题材来写的,而不是内心的驱动。第二,对童年生命的理解度不够,成年人的观念左右着童年的叙述,因此,儿童形象脸谱化,小说内容单薄化。第三,设定题材写,和按照主题写,是一回事,因此带着“主题先行”的概念,甚至有的就是冲着某种评奖的需要去写某类主题和题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当前儿童小说创作总体品质不高,而且作家很容易进入叙事的瓶颈。这也是缺乏经典意识和经典阅读经验的一个重要表征。

儿童小说与其他的儿童文学一样,始终要以表现童心和童年生命的质感为核心。离开了童心和童年生命的质感,就难以获得经典的品质,也难以成为常读常新的佳作。因此,在这一点上,我看好梁安早,看好《少年的荒原》。

我以为,《少年的荒原》这样的儿童小说将开辟一个新的写作向度,给很多边缘化的写作者和初出茅庐的写作者以启迪以鼓舞。

我也要向梁安早学习,坚持把儿童小说写到对童年生命的准确与深刻的理解里去。

2017年中秋夜于北京天鹅堡

后记

我每完成一本新书后都要发给山西的朋友徐永红兄看。他看完后,都要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甚至是严厉的批评,正因为他无私的帮助,才使我的写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多次强调:我所出版的书有一个共同的缺陷:没有序言。他还开玩笑似的用了一个比喻一本书好比是一件精雕细刻的人物雕塑,处处都堪称完美,在最后却忘记给这个雕塑点上眼睛。

我知道他这个比喻的意思,也知道“画龙点睛”的故事。可我固执地认为,我所写的书还比较幼稚,不成熟,缺点多多,即使“点睛”,还是完美不了,如同一条狗,即使披上虎皮,依然变不了老虎,狗还是狗。

看完我的留言,徐兄马上电话过来,说,序言像是打开作者创作心路大门的钥匙,让读者走进作者的心里,了解作者的创作缘由、创作思路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对作品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末了他再三叮嘱,以后若有新书出版,一定要写个序。

这次,几乎是花了半年时间写成一本小书,在出版之前,我决定写一个序,一是不让徐兄失望,二是尝试着让读者走进我的创作心路历程。

但是我已请了著名作家、教育家、评论家谭旭东教授给拙作写了一个序,如果再弄一个序,未免有画蛇添足之嫌。因此,我就把这篇小文作为后记。

44年前,我出生在巍峨连绵的都庞岭群山腹地中一个贫穷落后的小瑶寨里,从我落地的那一刻起,我的命运似乎就与这些大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虽然其中有过短暂的离开——到外地求学,像风筝一样,在空中华丽地飞翔一圈,落到一个更偏僻更荒凉“三不通”(不通电,不通路,不通水)的山旮旯里。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地从一个山旮旯跳到另一个山旮旯,从此,我便与山里的孩子们为伍,与他们同呼吸,同疯玩,共成长。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人的记忆中,童年总是有如彩虹般的色彩,童年里发生的一件件事,就是彩虹里一个个缤纷的颜色。

在童年里,我们渴望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双心仪的鞋子、一本好看的书,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别致的发卡,而渴望得到满足时,当我们在学校受到老师褒奖,在家受到爸妈表扬,在外受到别人称赞时,当我们交上一个好朋友时……一句话,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得到满足时,我们童年的颜色是光鲜的、绚丽的、明媚的;当我们经受挫折、坎坷、失落、沦陷、被扼杀、被误会、被抛弃时,我们就觉得童年的颜色是灰暗的、黯淡的、毫无生气的,甚至让我们产生一种绝望的念头。

幸好,那种灰暗的、黯淡的、毫无生气的颜色在我们的童年彩虹中占的比重很小,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童年生活中的一种催化剂,催化我们日益坚强、成熟起来。

我的童年是在爸妈哥哥姐姐们呵护中度过的,虽然穿不暖吃不饱,但有亲人守护在身边,那彩虹般的颜色总体上来说五彩缤纷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山村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绝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幼小时他们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生活在蜜罐中,然而,某一天当他们从睡梦中醒来时,却发现爸妈像空气一般消失不见了(这一消失,或许一年半载,或许是几年)。他们立刻被巨大的恐慌所包围,感觉是被爸妈遗弃了,天地一片黑暗。失去爸妈的宠爱、庇护、倚靠,悲伤、孤独、无助充满了他们整个情感世界,留守在乡村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因此自艾自怜起来,自暴自弃起来。

他们的这种负面情绪需要得到及时疏导和安抚,大部分的爷爷奶奶也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彷徨、感伤一段时间后,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步人成长的正轨。虽然有时候他们会恨爸妈狠心将他们“抛弃”,但还是能理解、体谅爸妈的这种行为。这些儿童与他们的爸妈一样,都想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的生活。

我一毕业就开始接触留守儿童。在这么多年的接触过程中,暗的、黯淡的、毫无生气的,甚至让我们产生一种绝望的念头。

幸好,那种灰暗的、黯淡的、毫无生气的颜色在我们的童年彩虹中占的比重很小,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童年生活中的一种催化剂,催化我们日益坚强、成熟起来。

我的童年是在爸妈哥哥姐姐们呵护中度过的,虽然穿不暖吃不饱,但有亲人守护在身边,那彩虹般的颜色总体上来说五彩缤纷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山村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绝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幼小时他们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生活在蜜罐中,然而,某一天当他们从睡梦中醒来时,却发现爸妈像空气一般消失不见了(这一消失,或许一年半载,或许是几年)。他们立刻被巨大的恐慌所包围,感觉是被爸妈遗弃了,天地一片黑暗。失去爸妈的宠爱、庇护、倚靠,悲伤、孤独、无助充满了他们整个情感世界,留守在乡村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因此自艾自怜起来,自暴自弃起来。

他们的这种负面情绪需要得到及时疏导和安抚,大部分的爷爷奶奶也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彷徨、感伤一段时间后,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步人成长的正轨。虽然有时候他们会恨爸妈狠心将他们“抛弃”,但还是能理解、体谅爸妈的这种行为。这些儿童与他们的爸妈一样,都想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的生活。

我一毕业就开始接触留守儿童。在这么多年的接触过程中,

我没有直接从“校园欺凌”事件写起,而是从小说中孩子们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着手。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的变化,了解事件的起因、背后的真相。把握小说发展的脉络,从而引起共鸣。

我在大山里长大,生活,自然会在有意无意中写大山、丛林、河流、云雾,以及大山里的风土人情。

我很赞同某位作家说的,一部作品若没有场景,是很难想象的。

《少年的荒原》的故事很简单,又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只叙述了书中几个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心路历程,故事平静如水,没有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说不简单,是因为在平静的水流下,有几股暗流在涌动——山村的悄然变革,学校教育的悄然变革,家庭教育的悄然变革,村民思想的悄然变化。这需要读者去用心体会。

正如谭教授所说的,我地处偏僻,没有在主流文学环境里交友、互动,因此,没有选择主流的写作方式。我认为,主流不主流,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写作,写出来的作品才是有良心的作品,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读者。

感谢山东友谊出版社的编辑,谭旭东教授,徐永红兄,感谢一切该感谢的人,正是你们的关心,才使得《少年的荒原》能够呈现在读者们的眼前。

是为后记。

2018年4月17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