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委托投资银行家代为销售公司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各类证券资产将投资者对公司现金流的索取权分割为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单元,索取权行使的条件和顺序取决于公司的资本结构及证券资产的类别。
债券投资者的权益先于优先股股东和普通股股东。普通股股东拥有选举权和表决权,有权针对修改公司章程等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并对企业资产享有剩余索取权。公司治理是指在各利益群体之间分配现金流权和表决权的制度安排。
19世纪,美国的工业企业很少对外披露信息。它们普遍认为,对外披露财务信息对企业毫无益处,反而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所用。1866年,当纽约证券交易所向特拉华、拉克瓦纳和西部铁路公司(Dela—ware,Lackawanna and Western Railroad Company)提出信息披露的要求时,其财务主管回复道:“在过去5年里,公司管理层没有对外报送财务报表,也没有公布其他形式的信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纽约中央铁路哈德逊河铁路公司(New’York Central and HLldson River Railroad)从未向股东发布年度报告。
最初,铁路企业的融资不依赖于财务信息的披露。投资者主要基于对投资银行家的信任来选购股票。他们认为,银行家们在向公众推荐证券前会对企业进行调查。当时的招股说明书篇幅很短,大多只有两页纸。摩根大通(JP Morgan)的银行家们最擅长向欧洲投资者兜售美国铁路公司的债券。
为了评估铁路公司的业绩,远在欧洲的投资者们开始搜寻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由于会计信息通常难以获取,一些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股利支付率。其原因在于,现金是衡量企业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此外,该指标简单明了、可信度较高。但股利并不总是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因为公司可能会在留存收益不足时动用投入资本进行分配。
管理层的这种欺诈行为使得投资者无法辨别企业的股利分配究竟是投入资本的返还还是经营活动的收益。早期的公司法禁止企业将投入资本用于股利支付,并规定只有留存收益才能用于分配。会计舞弊是指通过掩盖亏损,诱使投资者以较高的价格去购买那些无法持续支付高额股利的企业股票的行为。
债券投资者利用信用评级公司出具的报告来评估铁路公司偿还贷款的能力和意愿。1841年,一位纽约纺织品商将自己搜集的顾客购货信息卖给第三方,并于1859年创办了邓氏公司(R.G.Dun & Compa—ny)。1849年,约翰·布拉德斯特里特(John Bradstreet)在辛辛那提创立了一家类似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1933年,这两家公司合并为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
1849年,亨利·普尔(Henry Poor)成为《美国铁路杂志》(American Railroad Journal)的主编,他组织刊登了铁路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盈余信息。约翰·穆迪(John Moody)敏锐地捕捉到了人们对企业信誉的信息需求,并从1909年开始对公司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紧随穆迪之后,普尔公司,(Poor Company)从1916年开始从事债券评级业务,并于1941年与标准统计公司(Standard Statistics)合并为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相较于债券市场的形成时问,信用评级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同为商业信息提供者的评级公司与投资银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一方面,投资者希望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来评价公司业绩,另一方面,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希望向投资者展示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降低投资者的疑虑。财务会计恰好满足了双方的沟通需求。由于早期的财务报告未能提供股票投资者所需的信息,因此,风险较低的债券比股票更受欧洲投资者青睐。
外部投资者发现,铁路公司对经济事项的报告方式五花八门,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19世纪80年代,部分债权人开始聘请英国特许会计师审计美国企业的财务报告。
P14-15
托马斯·金对会计学、会计准则和会计操纵的精彩著述,会让你心悦诚服地相信,坊间纠缠的所谓“报告利润”、“营业利润”和“备考盈余”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其实不足为道。人们看到的会计数字,只是为了迎合某种特定目的而精心设计出来的数字,它并不见得就是对实际业绩的真实衡量。一桩桩财务丑闻反复提醒我们要提高警惕:那些操纵行为竟然不是违规的,而是合规的。对于任何一位聪明的投资者来说,这本书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佳作。
——约翰·C.博格尔
《会计简史》是一部揭示会计规则如何深刻影响商业现实的史书,无论这种影响是好是坏。
——贾斯汀·福克斯
无论是对于亲身经历了过去半个世纪里的诸多会计辩论和崩盘的资深人士,还是对于刚刚步入职业生涯的青年才俊,金的这部著作无疑都能提供诸多助益。本书通过聚焦于十余项主要的会计变革,特别是那些具有负面影响的会计变革,深入阐释了为什么好的财务信息对资本市场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书中富含洞察力和幽默感,使得这本书对会计这一重要的商业主题的探讨既通俗易懂,又令人难以忘怀。
——丹尼斯·贝雷斯福德
《会计简史》堪称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必备课外读物,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会计学的一个商业视角,让读者能够获得一种成功融合了财务会计、税收、成本会计和监管规则的整体性的认知。
——菲利普·A.拉斯卡维
托马斯·金为非会计专业人士献上了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让他们得以洞悉会计规则及其实践何以演变为今日对公司进行估值的利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盈余游戏”和无形资产在估值程序中日益重要的角色的分析格外成功。
——小路易斯·M.汤普森
托马斯·金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当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会计学,揭示了会计的重要性和会计职业的内在缺陷。无论是使用公认会计原则(GAAP)披露季度盈余的公众公司,还是非公众公司,会计职业背后都大有文章。金的这部作品堪称针对日益神秘化的会计学的祛魅之作。
——杰夫·约雷斯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具有负罪感。
——伏尔泰(Voltaire)
前纽约市市长埃德·科克(Ed Koch)有一句名言——“我做得怎么样?”为了回答“企业做得怎么样”的问题,会计学发展出了四个分支,其中,财务会计帮助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所得税会计帮助联邦税务局计算其对企业利润的分享额,成本会计有助于管理层对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监管会计有助于监管机构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但是,这些分支学科的发展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基础。
作为会计学科体系的“元老”,财务会计在产生之初仅是实务中各项散乱的会计规则的集合。尽管从较长的期间来看,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告几乎没有影响,但是,投资税额抵免、债务重组、石油勘探及股票期权等准则的制定过程充分表明,会计规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政治力量的干预。监管机构和实务界普遍认为,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报告同一事项并无大碍。例如,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核算纳税亏损移后扣减,计算备考盈余。然而,这种主观随意性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存.
但是,财务会计能够将成千上万的交易事项浓缩为若干个数字,因此其有用性是毋庸置疑的。财务报告的高度概括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合同的订立过程。不过如此一来,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对亚原子粒子的位置的测定越准确,对其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即观察某一主体的行为会对该主体产生干扰。同理,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数据的重视程度越高,数据的可靠性就越低。
将薪酬激励、债务偿付、纳税义务、经营许可等事项与会计数字挂钩的做法,显然会对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行为产生影响。外部使用者对会计数字越重视,报表编制者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而新闻媒体对企业各季度利润是否符合市场预期的过度关注,则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压力。企业管理层对盈余意外的恐惧,使其无法专心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一些管理者迫于压力,便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来调节季度利润数据,以期满足市场的预期。
尽管大量证据表明,资本市场最终能够看穿企业的会计把戏,大部分的会计政策并不影响现金流和盈余总额,但是,随着一些专门搜集企业盈余信息的服务机构的出现,管理层平滑利润的动机却进一步加强了。2002年的财务丑闻风暴再次向世人证明,经营良好的企业无须玩弄会计把戏,再漂亮的财务数据也无法掩盖管理不善的现实。
有效市场假说(EMH)、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B-s期权定价模型的推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会计造假乱象。与有效市场假说相关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在证券估值时能够看穿企业的会计把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指出,盈余波动并不一定导致消极的市场反应;期权定价模型能够用于计算期权激励的成本,从而有助于企业合理使用这一激励杠杆。
然而,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实务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似乎并无大用。财务报表编制者们对通篇充斥着数学符号的学术论文并不感兴趣,会计发展实际上依然停留于“师傅带学徒”的阶段。学者们本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向实务界传播学术观点,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无法帮助学者们获得终身教职。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争议性的财务造假案依然时有发生。例如,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AIG公司对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以及Krispy Kreme!公司对关联方交易的处理,均引发了较大争议。可见,人们似乎仍未汲取2002年的教训。
联邦政府曾尝试对企业违反《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第302条(即要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就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发表书面声明)的行为实施惩戒,但以失败告终。1974年,曾在加油站工作的理查德。斯克鲁西(Richard M.Scrushy)获得了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0f Alabama at Birminghanl)呼吸疗法专业的学位。10年后,他一手创办了南方保健公司Ⅲ,该公司后来成为美国最大的门诊手术和康复医疗服务提供商。
南方保健公司在2001年的财务报告中声称,其经营业绩在连续几个报告期内均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政府突然启动了医疗报销制度改革,此举导致南方保健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下滑。公司也因此陷入危机,其股票价格从2002年第2季度末的15.9美元下跌至2003年第l季度末的0.08美元,最终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强制退市。
此时,一大批审计师、咨询师和律师纷纷落井下石,谴责这家危在旦夕的企业。最终,南方保健公司得以免于破产清算,并于2005年6月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2002年、20()3年的10一K表格,以及2000年、2001年重述后的财务报表。部分财务信息如表15—1所示(除每股收益外,其他数据的单位均为百万美元)。
由表可知,重述前后的金额相去甚远,该差额显然符合重要性的标准。基于此,联邦政府指控南方保健公司在1996—2002年间虚增利润,虚增金额累计达26亿美元。
公司前后5任首席财务官均对联邦政府的指控供认不讳,并举证揭发斯克鲁西。司法机构认为,如果没有首席执行官的参与,如此重大的财务造假是不可能完成的,毕竟,斯克鲁西曾在南方保健公司的财务报告上签过字。
但是,亚拉巴马陪审团却判定斯克鲁西无罪(其中有36人反对这一判决)。斯克鲁西与世通公司总裁伯尼·埃博斯的经历截然不同,前者无罪释放,而后者因会计欺诈被起诉。有分析指出,两人的区别在于,埃博斯以世通公司的股票作抵押来获取保证金贷款,而斯克鲁西并没有这么做,公诉人无法证明斯克鲁西是蓄意造假。此外,埃博斯因股价波动不得不追加保证金,导致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而斯克鲁西造成的财产损失相对较小。可见,《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302条的监管内容并不明确。
上述事实表明,当前财务会计领域仍然存在大量结构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努力很可能会归于徒劳,因为会计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正如语言学家曾经试图改造英语,以期消除语法和拼写中的例外,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无论是清晰明确的规则还是逻辑严谨的原则,都无法解决会计领域中的这些问题。围绕权益结合法、租赁会计、或有负债等会计规则的纷争表明,无论是明确的规则还是严谨的原则都无法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
会计丑闻是指企业蓄意隐藏会计信息,从而对外部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利影响的事件。说到底,会计丑闻是报表编制者——企业的财务主管及其上司的责任,而不是审计师、学术界、证券监管部门、准则制定机构或立法机构的责任。一旦企业管理层丧失了自我约束,再完美的监督体系都将形同虚设。因此,唯一可行的解决之道是,让那些诚实正直的人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会计学领域不乏经典的教材和专著。在过去25年里,我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会了如何编制、解释、使用并审计公司的会计报表。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资料库中,鲜有文献能够解释清楚六大会计问题的来龙去脉,这六大会计问题包括通货膨胀会计、盈余波动、无形资产、负债、期权和会计盈余。我希望本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空白。
大部分学生和实务工作者通常只关注“如何做账”的问题,这导致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拘泥于按照书中的方法,机械地计算并使用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但报表编制者在对诸如非经常性损益或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等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往往有不同的意图,其处理结果也会因意图不同而不同。如果忽略这一点,财务分析的结果很可能会出现偏差。有鉴于此,本书将着重阐述“为什么这么做账”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撰写本书的灵感来自美国证监会前主席亚瑟·莱维特(Arthur Levitt)1998年在纽约大学发表的著名演讲。莱维特在演讲中猛烈抨击了当时实务界盛行的且被认为是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成功预言了三年后的财务丑闻浪潮。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近百年的演化与发展,会计已经从美国铁路企业向远在英国的投资者展示企业良好状况的沟通媒介,变成了企业进行财务欺诈的工具。
本书的重点不在于记录这些财务丑闻,而在于阐述各类会计思想和理论的演变历程。每章都围绕一个21世纪最具争议的会计问题展开,重点介绍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各方观点,充分展示了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商业惯例对会计的影响。此外,本书运用大量轻松幽默的轶事和例子来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书记录了我在工作中形成的见解和观点。我长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包括参与设计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和薪酬激励计划,同税务、监管部门打交道等。这些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会计账簿中的数字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对组织的项目决策和商业前景的影响。
我的工作涉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解释、使用和审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曾在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担任审计人员(审计财务报表),在《财富》500强公司担任财务总监(编制财务报表),曾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和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成员(使用财务报表),曾从事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和会计教学活动(解释会计信息)。最重要的是,我亲身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审计失败事件。
这些工作经历让我意识到会计这门商业语言是由很多不同的分支构成的,我们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会计。时下的会计著作大多关注财务会计,忽略了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和监管会计。但事实上,这些分支都是会计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对会计领域的重大问题及其历史背景有基本的了解。读完最后一章后,您就可以参与讨论几乎所有的会计问题了。会计于我而言既是工作又是爱好,说真的,会计其实很有趣。
很多人都会在序言中致谢,我曾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但当我提笔时才发觉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我要感谢我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无法完成本书的撰写。Marion Brakefield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图表;John Burchard和Scott Gould帮我找到了很多珍贵的文献和案例资料;Jeff Basch,Don Chew和Tom Forrester为本书的编排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的编辑Stacey Farkas,Bill FallOon,Pamela van Giessen和Laura Walsh敬业而又专业,耐心地教我处理与出版相关的事宜。
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是他鼓励我进入会计行业,让我这个一度十分厌恶会计的人最终发现了会计独特的美。我还要感谢我的祖父,是他教会了我以史为鉴的道理。他告诉我,获取知识的途径无外乎三种:一是亲身经历;二是他人转述;三是自主钻研。他还给了我很多遣词造句方面的建议,如尽可能使用主动语态,少用介词,力求动词的准确性等。
得益于俄亥俄州图书馆和信息网络,我在就近的公共图书馆就能获取俄亥俄州各高校的藏书。它让我在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同时完成了本书的撰写。最后,衷心感谢我的上司没有因为我将越来越多的精力用于写书而解雇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行为充分印证了迈克尔·詹森(Michael Jensen)代理理论的观点。
本书的内容和结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我相信,读者肯定会对本书的观点或至少是部分观点持不同意见。为了精减篇幅,我尽可能地提炼观点,力求语言精练简洁,由此造成的错误和纰漏由我自己负责。
托马斯·金著周华、吴晶晶译的《会计简史(精)/会计经典学术名著》以近一个世纪以来会计领域最具争议的若干重点问题为线索,追本溯源地阐述一些重要会计规则的来龙去脉。这些颇具争议的会计问题,包括所得税会计、通货膨胀会计、无形资产的核算、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等。全书侧重于阐释财务会计学科发展的史实和理论,同时涵盖了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分支。
本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笔调阐释会计理论和会计规则演化的社会背景,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会计发展的深刻影响,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纷繁复杂的会计准则体系。
本书作者是会计实务界的资深人士,拥有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实务经验。他在这些工作中形成的体会和观点,相信能够给实务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
托马斯·金著周华、吴晶晶译的《会计简史(精)/会计经典学术名著》追本溯源地以近一个世纪以来会计领域最具争议的若干重点问题为线索,分专题阐述了一些重要会计规则的来龙去脉。这些颇具争议的会计问题,包括所得税会计、通货膨胀会计、无形资产的核算、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等。本书以财务会计为重点,同时涵盖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各个会计学分支。 本书意在向读者展示每一种会计理论、每一项会计规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深刻的社会背景,揭示经济、政治(主要是政策和法律)、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对会计发展的综合影响,帮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当前纷繁复杂的会计准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