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信与问(精)/史铁生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史铁生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史铁生擅长发问,更擅长思考。关于生死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大概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因为人生无非就是佛陀总结的生、老、病、死,苦难乃是常态。

史铁生著的《信与问(精)/史铁生全集》收入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朋友、读者的几十封往来书信及为一些书写的序跋。这些文字表达了史铁生作为一位思想的行者,对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及对如何活出意义来等普遍性的精神难题的解答。

内容推荐

史铁生著的《信与问(精)/史铁生全集》在形式上带我们回归到了那个安宁的年代。史铁生,他是一位“纯粹”的作家,语言本身不是他写作的目的,而是探索捕捉复制灵魂的手段。说他“纯粹”,是因为他的文字实践了写作的意义——对孤独、痛苦、恐惧、救赎、信仰等一系列主体的深刻思考,这思考植根于灵魂的深处,思考的过程就是灵魂不断提升的过程。文字错落间透出的温和在这本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好像对面坐着一位老朋友,或是长者,侃侃而谈,用他缜密的思维帮你梳理你纷繁的生活,读书的过程成了与智者对话的过程。由于本书是由书信汇集而成,书信体特有的随意和细致更容易打动人,感染人。我们通过这一封封书信,直接地走进史铁生的精神生活,这种精神生活是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精神层面。

目录

给柏晓利(一至二十六)

给史铁桥(一至四)

给史铁桥、彭晓光(一至二)

给李金路(一至二)

给杨鲁勇(一至五)

给王安忆(一至三)

给郑义(一至四)

给郑义、北明(一至二)

给安妮(一至五)

给陈村(一至九)

给陈村、吴斐

给刘瑞虎、刘小幸

给李健鸣(一至三)

给苏叶(一至三)

给栗山千香子(一至四)

给严亭亭(一至五)

给洪如冰(一至六)

给孙立哲(一至四)

给王朔(一至二)

给胡山林(一至四)

给冯丽(一至二)

给小水(一至三)

给陈迈平(一至二)

给王艾(一至四)

给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一至二)

给金平

给唐光荣、刘瑜

给《文学评论》编辑部的信

给希洛

给梁向阳

给杨晓敏

一封关于音乐的信

给HDL

给李锐

给席鸽、大穆

给程鹰

给盲童朋友

给叶嘉鸣

给张锲

给潘耀明

给柳青

给张柠

给彭洁明

给朱丽冰

给胡建

给二哥、二嫂

给李彦

给曹平

给傅晓红

给陆龙威

给张连波

给肖复兴

给苏炜

给《散文·海外版》

给傅百龄

给韩小蕙

给谢渊泓

给大爷

给陆星儿

给田壮壮

给张凌

给南海一中

给姚平

给萧瀚

给林达

给林婉瑜

给章立凡

给山口守

给章德宁

给米晓文

给谢有顺

给董丹

给北大附中

给阎阳生

给姚育明

给陈朗

给周大姐

给梁艺

给冯小玉和邹卓凡

给肖元敏

给黄伟兴

给刘一兵

给邹大立

给王克明

给谢菁

给林洪道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小柏:你好!

来信早已收到,一直在等你来,然而你真是个忙人啊!一直在等,在等,忽然发现又是一个月快过去了,非写封信不可了。

前几天,曹大夫、刘倩文、小张,还有一个有些面熟但不认识的小护士光临敝舍了,没坐一刻钟就匆匆地走了。医院里和科里最近如何?你的工作怎样呢?

你们的学习重点放在讨论时代问题上,我以为非常对。不弄清时代,对时代、形势没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一切路线、政策便不能制定,便不会正确。作为我们小百姓来说,也有必要弄清时代形势,不然便会对一切政策路线不能正确理解。而路线政策不弄明白,一切工作都会是盲目的。对形势估计的错误,也会造成人的悲观情绪。比如批孔,这是有背景的。现在的背景和形势是有一股顽固的保守势力,借新生事物的不可避免的缺点,企图来搞垮它而复旧。如果不弄清这个背景和形势,你就会对批孔感到不理解,甚至会认为这是在无意义地搬弄古董。我前一段就这样想,就是因为我没有认清保皇派复旧的危险性。但是我还是认为一切学习批判必须同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不然的话就成了“考古”和“经院哲学”。再比如插队吧,它的背景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现实决定了这条道路呢?它为什么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呢?如果不站在人民立场上。不对现实形势有个正确的估计,你即使喊“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也是口头理解.不会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的,那顶多是在凭着“听毛主席的话”……这样一种感隋在革命,这时的革命还处在必然王国。但当你真正从理I生上认清了这条道路在中国现实下是最有益于人民的一条道路之时,你的革命就走向了自由王国,就会是坚定不移了。世界的时代形势当然就更重要……

你说的那本莫泊桑的书,我没看过。听说江青最近提议看几本书,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司汤达的《红与黑》,等等。然而我以为那几本书并不怎么样。我对巴尔扎克的小说很感兴趣,恩格斯说那是一部生动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野史,对他评价很高。我以为确实如此,你可以看到活生生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全部在于金钱。你还可以看到封建守旧势力怎样不乐意退出历史舞台,而又怎样不得不退出。你能搞到什么好书吗?内部发行的那几本苏修书我都看了,我以为柯切托夫的《你到底要什么?》最好,很有现实意义。你看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吗?列宁说它是生活的教科书。真的,那书中的道理在今天也不失去意义。

你在科里的工作原则,我想是对的。因为你必须注意工作方法,不然势必会事与愿违。你有一个好的动机,好的愿望,但还必须有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不然就会处处碰壁。然而碰壁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碰壁后切莫悲观失望,而是要吸取教训——这些浅显的道理谁不懂呢?然而我没和你一起工作,我只能把这些老生常谈再告诉你一遍。相信你,并祝你把工作做好,一定会!

你来吧,来时再谈。

祝好!

写得太乱,原谅。

史铁生

七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星期一(P13-14)

后记

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全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给自己的爱人做全集,这是人生难得的可能。我告诫自己,这样的机会,无论怎样都该珍惜。

然而终于着手开始的时候,又一次遭遇对什么事都懈怠迷惑的虚无感。发现对编全集这件事,无论目的还是方法,自己都不甚清晰。

为什么要编全集?我不能确定史铁生自已是否会极赞同此事.但是知道他至少不会很反对。做全集和不一定做全集的理由都很多。我相信,一个人写出的好东西,必定是少的;值得一版再版的,更少;而那些“全部”的边沿和角落,其价值和证据性,都很有限。此外,多年来我们俩对其作品资料的存档和整理多有疏忽,也构成了不小的障碍。

总之,我的热情和能力都远远不够。

但是,只要有可能,把史铁生的文字整理聚拢起来,终究该是合理的行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也无疑应尽全力。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杨柳,感谢我的同学钟晶晶,感谢我的同事田娟华,感谢老朋友孙立哲、柏晓利……没有你们,这个全集将会有很多重要的遗憾。

感谢北京出版社的诸位编辑,没有你们的细心负责,没有你们加班加点,这个全集肯定无法按计划的时间出版。

最要感谢的是隋丽君老师。她的热忱、敏锐、严谨、坚韧在这个全集从启动到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里都给了我深刻的教益。能够遇到这样的编辑,是我的幸运,更是史铁生的幸运。

现在这个全集,主要辑入的当然是曾经在各处发表过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时期都进入过不同选本。此次出版,按照隋丽君老师的要求,凡史铁生用电脑之后创作的作品,全部采用电脑里的原始稿件。纠正了之前各类版本存留的错、漏、疑。对原始稿件的存疑,还参照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作家系列·史铁生系列》(其责编杨柳曾就一些编辑中的问题跟史铁生有过交流)做了校订。

此次新编新收,需要说明的主要有几点:

1.收入了史铁生早期创作的剧本、小说等,这些作品此前从未进入过任何选本。

2.收入了新收集到的书信七十余封。

3.恢复了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一次发表时因故删去或修改的部分文字,散见在该书三个章节里。这是史铁生明确的意愿。

4.史铁生看书时会把一些感想写在书页空白处,偶尔也会零散地记一点在电脑里。这次选了一部分还算连贯的“碎片”,冠以“读书卡片”和“页边笔记”收进杂记卷。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义。

5.选了一点好玩的东西:偶尔的涂鸦,给朋友画的贺年卡,信手转(zhuai)的打油诗,透析时写的手机短信等。这些不登大雅的东西也凑在全集里了.不知是否合适。

6.在未竟稿卷,收录了一部分史铁生尚未最终完成、发表的作品。还有个别篇目,如小小说、诗歌等,因数量少,均按编辑体例辑入相应卷册,且都做了未刊说明。

7.关于访谈卷。这一部分应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品。此次收进来的绝大多数是经史铁生本人校订过的谈话记录,也算反映了他的一些想法以及生活状态。

8.对个别明显不合理的错谬,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编者或编辑做了未加注明的修正。特别是对有些文字用法不一的地方,尽量做了局部统一。个别确实无法辨认、修正的可能错讹,则保持了原样,加注了说明。

9.遵照编辑要求,增加了必要的编者注;无法确定写作日期的,只能空缺;或为当事人,隐去了一些人名。

在这个全集里,有些文字,比如在70年代写的书信,现在读来显得幼稚、无知;还有一些文字,或许是偏见、浅见。有编辑提出删去,我想还是保留原样吧。因为史铁生自己曾在1994年为《史铁生作品集》写的《作者后记》中说:“很多篇章已不忍卒读,但放弃如同遮丑,反促幼稚长成诡诈,想想实在不好。况且,走向未来不该以贬损过去为快意、为轻装,就如同任何时候也不能对初恋的痴骏与悲喜轻描淡写。”我以为,这个态度,到今天,即使过去了二十一年,他也应该不会改变。我还想,这倒是能够看出来一个人的起点,那一代人的起点。

虽经各位参与者全力尽心,这个全集也不可能做到真正“全”,遗憾和错漏难免,但愿以后有机会不断弥补、完善。

最后想记一笔的是,在史铁生的电脑里,未竟稿《我在史铁生》的word文档最后修改时间是:2010年12月30日,9:35:58——这是他最后干活的时刻。

有最后,才会有全集。

他已经去世五年,五年没有再往前走。今后还会有更长的时间止步不前……

是为编后记。

陈希米

2015.12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