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精)》特点:
阅读价值:2500多年流传全世界的经典寓言,伊索通过动物故事讲透人性秘密,适合全年龄段阅读。
至高经典:《狐狸与乌鸦》《农夫与冻僵的蛇》《乌龟与兔》……全是我们小时候爱读的经典寓言。
新版特色:358篇伊索寓言,一字未删完整典藏版。文学大师周作人经典译本,真正译自希腊原文。
精美插图:80张全彩插图,首次巨献,每一张图片都经过专业调色,生动呈现伊索笔下的动物百态。
精心校订:76处旧体字词和旧译人名、地名,全部更新完善,更加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
装帧精美:全书采用精装开本,内页可完全平摊,手感柔和舒适;全彩环保印刷,图片色泽饱满丰富。
无障碍阅读:全书白话文,图文并茂,生字注音,孩子读来启发智慧,成人读完醒悟人生。适合收藏阅读送人。
口碑极其好: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盛誉推荐,成都42名校长一致推荐《伊索寓言》为一生必读经典。
2018全新一字未删典藏版!文学大师周作人经典全译本,首度新增80幅全彩插图,完整收录358篇伊索寓言。
流传2500多年的《伊索寓言》,是一个充满野蛮幽默、机敏急智、文字游戏、巧施计谋和“我早就说过!”的世界。“寓言之父”伊索,用狐狸、狼、狮子、乌鸦、乌龟、兔子、老鼠、狗、羊、蛇等动物的故事讲透人性,孩子阅读启发智慧,一生受益无穷;成年人读一遍参透人性,读两遍醒悟人生。
一 善与恶
善因为力弱,被恶赶走了,他便走到天上。
善于是请问宙斯,怎样到人间去。宙斯告诉他,不要大家一齐去,只是一个一个地去访问人间吧。
因为这个缘故,恶与人很相近,所以接连不断地去找他们,善则因为从天上来,所以就来得很是迟缓了。
◎这就是说,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却每日为恶所侵袭。
二 卖木像的人
有人制作了一个赫尔墨斯。的木像,拿到市场去卖。因为没有一个买主近前来,他想招集人来,便大声嚷说,有赐福招财的神道出卖。
在旁边的一个人对他说道:“喂,这既然是如此,那么你该自己享受他的利益,为什么要出卖呢?”
那人答道:“我要的是现在就有的利益,可是这神道的利益常是来得慢的。”
◎这故事正是说那种人,卑鄙地求利,连神道也不尊敬的。
三 鹰与狐狸
鹰与狐狸互相结交,决意彼此住在近处,因了同住一处使得交情巩固。
于是鹰走到一棵高树上面,造起巢来,狐狸则走进底下的丛莽中间,生育儿女。
有一回狐狸出去觅食,鹰正缺乏食物,就飞下到丛莽里去,抢走了狐狸的儿女,同了他自己的小鹰拿来吃掉了。
狐狸回来了,知道了鹰所做的事情,他悲伤他儿女的死,但是对于报仇的事更其悲伤,因为他是地上的兽,不能去追逐有翼的鸟。因此他远远地站着,诅咒他的敌人,这是留给没有力量的弱者唯一可以做的事了。
可是不久,鹰的破坏友谊的大罪也受到重罚了。有些人在野外用羊祀神,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走了带着火的羊的内脏,拿回自己的巢里去。这时候烈风吹了起来,从那细小陈旧的枯枝上发出了猛烈的火焰来了。
为了这个缘故,那些小鹰都被烧死(因为那羽毛还未长好),掉在地上。狐狸跑了过来,便在鹰的眼前,把那些小鸟都吃了下去了。
◎这故事说明,凡破弃友谊的人,即使因为受害者的懦弱,逃过了他的惩罚,但他总不能免于神明的报复。
四 鹰与蜣螂
鹰在追一只兔子。兔看见没有什么人可以救他,只是恰巧看到一只蜣螂(qiang lang),便求他救助。
蜣螂鼓励兔子,他见鹰将要到来,便请求鹰不要抓走向他求救的那兔。但是鹰因为蜣螂很小,看不起他,就在他的眼前把兔子吃掉了。
自此以后,蜣螂深以此为憾,他便不断地去守候鹰的巢,只要鹰生了卵,他就高高地飞上去,把鹰卵推滚出来,将它打碎。
鹰到处躲避,直至后来飞到宙斯那里去(因为他是属于宙斯的神圣的鸟),请求宙斯给他一个安全的地方可以养育儿女。宙斯许可他在他自己的膝上来生产。
蜣螂知道了这事,就做了一个粪团,高飞上去,到得宙斯的上面,把这落在他的膝上。宙斯想要拂落那粪,便站了起来,不觉把鹰的卵都掉了下来了。
自此以后,据说在蜣螂出现的时节,鹰是不造他的巢的。
◎这故事教人不要看不起人,因为没有人是这样无力的,脸上被涂了泥而不能报复自己。
五 鹰与燕乌与牧羊人
有鹰从一个高岩上飞下来,把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燕乌看了这事,很是歆羡,心想仿效他一下。他呼呼地飞去落在一只公羊上面,要把他带走,可是他的脚爪给羊毛缠住了,再也拔不脱,直拍着翅膀。
直到后来牧羊人知道了这件事,跑来将他抓住,剪去了翅膀的羽毛,到了傍晚,他拿去给了他自己的孩子们。他们问这鸟是什么,他答说道:“照我看来,这分明是乌鸦,可是他自己估量是一只老鹰呢。”
◎照这样子,同优胜者去竞争,不但得不到什么益处,还因这些灾祸而招到嘲笑。
六、拔了羽毛的鹰与狐狸
有一回,一只鹰被人抓住了。那人把鹰的羽毛剪了,同鸡一起放在家里。
鹰因为悲哀,很是颓丧,什么也不吃,好像是一个被囚系的国王。
别一个人买了这鹰去,拔去羽毛,涂上没药,使他长出羽毛来。鹰飞了上去,爪里抓了一只兔子,拿来送给那人作为礼物。
狐狸看见了说道:“你不必给这人,倒是该给那第一个人,因为这人是生来的善人。那个人你该更同他要好,使他不至于再把你抓住,拔去你的羽毛。”
◎这就是说,对于恩人应该好好地还报,恶人要谨慎地回避才是。
七 被箭射的鹰
一只鹰立在岩石上头,想要去捕捉一只兔子。有人用弓箭射了他,那箭深入他的身内,带着那羽毛的箭翎正竖在鹰的眼前。
他见了说道:“这于我又是别一种苦痛,我乃是死在自己的羽毛上。”
◎这就是说,在因了自己的原因而遭危难的时候,那苦痛的刺乃更是难受。
P1-9
《伊索寓言》这名称在中国大概起于十九世纪末,林琴南翻译此书选本,用这四个字。一八四。年教会出版的英汉对照本则名为《意拾蒙引》。“意拾”与“伊索”都是原名的拉丁文拼法,再用英文读法译成的,原来应读作“埃索波斯”(Aisopos)才对。“寓言”这名称也是好古的人从庄子书里引来的,并不很好,虽然比“蒙引”是现成些。这种故事中国向来称作“譬喻”,如先秦时代的“狐假虎威”“鹬蚌相争”,都是这一类。佛经中多有杂譬喻经,《百喻经》可以算是其中的代表。在希腊古代这只称为故事,有“洛果斯”(logos)、“缪朵斯”(mythos)以及“埃诺斯”(ainos)几种说法,原意都是“说话”。第三少见,在本书中常用第一、第二,别无区分。虽然后世以“缪朵斯”为神话的故事,“洛果斯”为历史的故事,当时则似“洛果斯”一语通用最广,如伊索本人即被称为“故事作者”(logopoios),与小说家一样称法。
伊索一派的故事不被称为寓言,或是譬喻,这是很有意义的。这本来只是一种故事,说得详细一点,是动物故事。被用作譬喻来寄托教训乃是后来的事情。这种故事在各民族中间都有,他们在原始生活中与生物的接触很多,看了它们各色形状、各种习性,构成故事,好像是山洞石壁上的动物画,能够简要地抓到特点,表示出来。内容是一类的,用处却可以有各样不同,有些民族的神话差不多就是动物故事,创造宇宙,制作文明的神或英雄多是啄木鸟和老鼠,有的拿去作宗教上政治上之用,宣传教义,说服民众,这就成为譬喻,再则只当故事讲讲,口耳相传,没有多大变化,多保留着原来的性质,始终还是动物故事,是以故事为主体的。
世界上最能利用动物故事的有两个民族,第一是印度,第二是希腊。希伯来文学收集在《旧约》内,分量很不少,只在《士师记》第九章里约坦说有一个故事,是很好的寓言,即本书的二五二“树木与橄榄树”。可是独木不成林,算不得数。《四福音书》中有几个譬喻,那恐怕有了希腊的影响,以故事论也并不好。中国有那些“狐假虎威”等故事在《战国策》内,以后却无嗣响,便是孔子、庄子、韩非等人引用故事的手法也很少见,趋于纯粹的说理了。印度的动物故事很是丰富,利用在宗教上,举世不见其匹。菩萨的《本生故事》(jataka)中这种分子极多,汉译经典中也随处可见,最有名的可以说是“月兔”这一件。《西域记》卷七云,“有狐、猿、兔三兽供养菩萨。兔无所得肉,舍身火中。帝释愍之,取其焦兔,置于月内,令未来众生举目瞻之,知是菩萨行慈之身。”本出《未曾有经》,流传中国,以至今日。希腊则因政治关系,动物故事乃自民间而进入市场学校,利用于政治与事理之论争,其事始于“霸王”(tyrannos)时代,自由言论殊有危险,故多以譬喻出之。情形虽不尽同,但其方法盖与战国策士相类。及共和制行,言论已可自由,而演说中用寓言的习惯继续存在,文士哲人亦提倡使用,故流行甚广。动物故事起源于民间,文人加以利用,或亦有临时创作者,随地随时本无一定,也难有作者的主名,但照例故事积聚,自然终多归着于一处一人,这事既非实,此人或有或无,亦无可考,唯由分而合总是事实,寓言的著作遂归于伊索即埃索波斯一人的名下了。
关于伊索的事,比较可信任的只在希罗多德(Herodotos)的《史书》第二卷中有一节。他辨说妓女洛多庇斯(Rhodopis)不曾建造埃及金字塔,因为她是女诗人莎芙(Sappho)的兄弟的情人,不是埃及皇后,时代也不合,他说:“洛多庇斯生在阿玛西斯(Amasis)王的时代,是得拉开地方的人,是萨摩斯人赫拜恩妥坡利斯子雅德蒙(Iadmon)的家奴。那故事作者埃索波斯是她同僚家奴之一。埃索波斯也是属于雅德蒙家的这事有好些证据,其一是德尔菲人遵了乩示,声明如有人对于埃索波斯的被害要求赔偿,可以去领,末了出头来的乃是雅德蒙,即故雅德蒙的孙子,他领了赔偿金去。因此可知埃索波斯确是雅德蒙家从前的家奴了。”
我们尊重这“历史之父”的话,也只能至此为止。至于伊索为什么在德尔菲被害,那就无从知道,虽然后来的传说也有说及。据说他被老雅德蒙解放,成了自由人,为吕底亚王克洛伊索斯所信任,被派遣往德尔菲,发给市民每人金四“木那”(“木那”值英金四镑),因有争论,中止不发,市人愤怒,被投岩下而死,后发生大疫,往求乩示,命赔偿赎罪乃已。这一节话已经“无征不信”,后来更说他相貌丑陋,头尖,鼻塌,颈短,嘴唇突出,色黑,足弯,腹大膨脝(heng),舌短,言语不清,那更是信口胡柴,只图形容得他奇怪,与常人不同,却是全不足信了。
希腊的寓言虽然写着伊索的名字,可是没有一篇可以指得出来确是他的作品,不但这里边分子复杂,而且记录的年代较迟,与他本人也相差很远了。伊索生存的时代据计算当在基督前五百七十年时,比孔子要长一辈,最早的寓言集则成于基督前三百年顷,中间有二百多年的间隔。这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Logon Aisopeion Synagogai),是法勒鲁姆的德米特里(Demetrios Phalereus)所编,他是亚里士多德的再传弟子,著过好些书,曾任雅典长官十年,晚年在亚历山大,帮助那里大图书馆的成立。原书收有故事约二百则,今已散失,但当时风行一世,在一世纪初期,有希腊人在罗马为奴者名菲德洛斯(Phaedrus),后被解放,以拉丁韵文写寓言五卷,共九十七则,附录三十二则,大抵取材于此,可以说是间接留存了不少。同时有巴布里乌斯(Babrius)以希腊韵文写寓言共百二十二则,其抄本至一八四四年始被发现。四世纪时罗马人阿维阿努斯(Avianus)又以拉丁韵文写寓言,得四十二首。以上韵文本三种均存,寓言原本自系散文,文人或改写为诗,据柏拉图说,苏格拉底以大逆不道判处死刑,未服“毒人参”之前,亦曾就记忆所及,将伊索寓言翻为韵文。但奇怪的是散文原本今悉无存,后人复从韵文改写为散文,并杂采各种故事,混为一编,虽冠以伊索之名,其中多有印度、阿拉伯的成分,有些是基督教的,经中古时代的编者写为希腊文,插人中间,如上文所说约坦的故事是最显著的例。佛教的《本生故事》相传为迦叶佛所撰,在印度古代很是流行,基督二四一年顷流入锡兰岛,三百年之后由一锡兰使臣带至东罗马,旋即译出,名为《吕彼亚故事》(Logoi Lybikoi),共约一百则,末准伽陀之例,有数语指示教戒,后来寓言遂沿此习,在古时盖本无有,有时下语拙滞,或反减少效力。这样看来,希腊寓言受了印度的影响很不浅,不但是内容有些由于借用,形式上尤有迹象留存,而伊索那时的式样乃不复可见,这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吧。
寓言中历史最古的要算本书中第八“莺与鹞子”,这已见于前八世纪中的赫西俄德(Hesiodos)的诗里,其次是第三“鹰与狐狸”,见于前七世纪中的阿尔基洛科斯(Arkhilokhos)诗里,又第七“被箭射的鹰”,见于前六世纪中的埃斯库罗斯(Aiskhylos)的悲剧断片中。迟的便是有些基督教影响的,这自然当在四世纪中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之后,虽然如二六八“说马幸福的驴子”中云,以贫穷为满足,又三四三“秃头的骑手”中云,我们是裸体而来,也是裸体而去,可能是晚期希腊诗人的思想,不一定与基督教相关,但文字有好些实例,都是《新约》以后的用语,那总是实在的。这所表现的前后时间不算不长,社会情状也有改变,可是人民的生活还是差不多一样,一样地辛苦、暗淡、不安定。因此不但故事的空气是一致,就是在后世若干年间,这些故事与教训还是为世人所理解尊重,实在是不足怪的。
《伊索寓言》向来被认为启蒙用书,以为这里边故事简单有趣,教训切实有用。其实这是不对的。于儿童相宜的自是一般动物故事,并不一定要是寓言,而寓言中的教训反是累赘,说一句杀风景的话,所说的多是奴隶的道德,更是不足为训。现在《伊索寓言》对于我们乃是世界的古典文学遗产之一,这与印度的《本生故事》相并,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些古来的动物故事,像一切民间文艺一样,经了时代的淘汰而留存下来,又在所含的教训上可以想见那时苦辛的人生的影子,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贵重的资料。
周作人
伟大的《伊索寓言》,每一则故事都生动剪短,寓意深长,完美呈现了人与人之间一切可能出现的关系,不愧是全世界孩子成长的启蒙式智慧书。
——作家榜创始人 吴怀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