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论儒家思想的评析
林毓生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很高兴能到这儿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些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我今天想向大家报告的是一个十分具体的问题。10年以前,我在北大哲学系曾讲过关于韦伯的课,所以我知道至少10年前韦伯在国内很受重视。10年后我想国内对韦伯应该有更深切的了解,因为韦伯的著作好几本也已经翻译成中文了,而且台湾地区翻译的在大陆也已经翻版了,所以关于韦伯著作的中文翻译版本也比较多了。但是,由于没有跟大家长期相处,不了解在座的各位对韦伯的了解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所以我准备用一个半钟头的时间讲一讲韦伯关于中国的研究。
韦伯不懂中文,也不是研究中国的专家。他是关怀他的问题,在关怀他的问题的范畴当中,写过印度,也写过中国。他是用他的观点来研究非西方文明。并且韦伯于1920年就故去了,所以他引用的西方关于中国的许多材料不一定很准确。但是,由于思想比较深刻,他关于中国的很多意见还是很值得参考的。大家都晓得韦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至少我认为比涂尔干等人要更重要、更有原创性。现在大家都知道韦伯是社会学家了,但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社会学家,他最初接受的训练是历史学训练,但是他这个历史也不是普通的历史。当然韦伯就是韦伯了,很难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他受的基本训练是史学的训练,他的博士论文是研究罗马经济史方面的东西,但是他的关怀不是一个普通的、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的关怀。这一点我为什么特别要向各位报告呢?就是因为他的比较分析、他的理论上的贡献有很强的史学上的背景,虽然他本身不是一个普通的史学家,但是我觉得这是提高他理论的深度的一个资源。涂尔干也是一个很尖锐的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founder fathers之一。涂尔干也非常brilliant,但是他的理论深度很难与韦伯相比。韦伯研究中国是从他自己的观点来研究,并且有那么多的限制,所以在西方的中国研究中,有的认为韦伯影响很大,有的认为没有什么影响。认为他影响很大的有点牵强附会。比如,我看到有本中国香港或台湾的中文著作,说前一段刚刚逝世的一个研究中国的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受了韦伯的影响。但是,据我所知,费正清连韦伯的东西看都没有看过,所以这就是这位作者自己想象的了。据我几年在国外研究中国史的经验,韦伯对西方研究中国这个行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西方研究中国的专家们,包括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等,大部分都没有看过韦伯研究中国的东西———当然可能看过他研究西方的东西,那是另一个问题———西方研究中国这个领域,对于韦伯并不是很重视。有的也引用,那是因为韦伯很有名。西方对于韦伯的中国研究并不是很严肃,虽然关于韦伯的研究,西方社会学界开过几次会,也有些论文,但影响不大。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