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鸿章传(1823.2-1901.11)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梁启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他在学术研究上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显著。由梁启超所著、李金花和周娜共同翻译的这本《李鸿章传》中他秉持公正之心客观地记述了李鸿章从早年落拓,到镇压太平军、参加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的一生,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让你看到一个你所不知道的李鸿章。

内容推荐

由梁启超所著、李金花和周娜共同翻译的这本《李鸿章传》是梁启超所撰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种。书中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全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梁启超肯定李鸿章是“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也是“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并将他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含诸葛亮、王安石、秦桧、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俾斯麦、伊藤博文等人)进行比较,得出论断:“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本书中既包含梁启超的原著,又包括人民大学博士李金花领衔的精彩译本,辅以精致插图,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目录

李鸿章传 译文

 序例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李鸿章的地位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之前以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闲赋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李鸿章传 原文

 序例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之前以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叙论

历史人物是漫漫时间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遗臭万年。世上只有平庸的人是最容易让人淡忘的,没有人责骂他们,也没有人赞美他们。当全天下都厌恶、诋毁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奸雄;当全天下都赞美、称道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英雄豪杰。然而,说出这些话的人,大部分都是没什么见识的普通人,其中有见识的人甚至不到一个。平庸的人站在那里讨论才能出众的人,他们的评论,可以相信吗?因此,誉满天下的人,有可能是遭受世人唾弃的奸佞小人;谤满天下的人,也有可能是受到万人敬仰的伟人。有人说“盖棺论定”,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等到他死后,就会出现客观的定论。但我却看见有人在死后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间,仍然没有得到客观的评价。说好的坚持说好,说坏的坚持说坏,各执己见,这让后世评论的人,如何从中借鉴呢?比如说,有这样一个人,千万人赞美他,但也有千万人诋毁他。赞美的人说尽称赞的话,诋毁的人说尽谩骂的话,他今天受到的诋毁,正好与以前得到的赞誉相抵消;他往日得到的赞誉,正好补偿此日受到的诋毁。面对这样复杂的人物,应该如何评价呢?结果是,这就是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评价这样的人,先不说他是非同寻常的奸雄,还是非同寻常的英雄豪杰,而关键在于他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所做的事情,必定不是普通人的眼光可以看出来的,也不是普通人可以信口雌黄、随意评说的。只有能够理解我这句话的人,才能读《李鸿章传》。

因为李鸿章复杂的人生经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我敬佩李鸿章的才能,特别在军事、管理等方面,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也惋惜李鸿章的见识,由于他在外交方面见识的有限,而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对李鸿章的遭遇感到悲哀,他经历波澜起伏,尝尽人间冷暖。他曾受到世人的赞誉和追捧,也受到了众人的诋毁和谩骂,我对此感到痛心。李鸿章游历欧洲,见到了德国的前首相俾斯麦,对他说:“一个做大臣的人,想要为国家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然而,朝廷上下的意见都和他不合,集体反对他,处处给他制造麻烦。而他还想实行自己的想法,面对这样的情况,他该怎么办呢?”俾斯麦说:“他首先要得到皇上的支持,只要皇上支持,就会被授予特权,到那个时候,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李鸿章说:“比如有一个人,他的君主对任何人的话都言听计从,无所不依。君主身边的侍从,篡夺权力,常常作威作福,狐假虎威,把持朝政,参与朝廷重要事务。若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他该怎么做呢?”俾斯麦想了一会儿才说:“身为大臣,只要诚心诚意为国操劳,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君主一定会理解他的苦心,如果是和妇人在一起共事,情况就不太好说。”李鸿章听完后沉默不语,……(P005-007)

序言

序例

一、本书仿照西方人的传记文体,.记载、叙述了李鸿章一生的事迹,且加以论断,使读者了解这个人。

二、中国的旧文体,凡记载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有的用传记,有的用年谱,有的用行状,这些用以记述生平事迹的,不予评论,若有,也是加在文章末尾。夹叙夹议的这种方式,是太史公司马迁首创的,《史记》中《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都是这样的范例。后世人对历史见识不足,不敢跟他学。我虽才疏学浅,但也愿学用司马迁的写法。

三、四十年来,中国的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与李鸿章没关系。因此为李鸿章写传,不能不用写近代史的方式方法来写。我对于时局有些见解,不敢隐讳,目的不在评论前人,而是给后人做借鉴。遗憾的是时间太短,身边没有一本可参考的书,所以我的书中记述不能避免存在错误,希望来日有机会订正。

四、江南之战,描述湘军的事迹较多,看上去冗繁;但淮军与湘军,关系很繁杂;不这样写不能体现当时的形势,请读者原谅。

五、《中东铁路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都转载了全文。由于李鸿章很多事迹的原因、结果,和这些公文关系很大,所以尽管令文章拖沓,依然将其收录进来。

六、李鸿章在中国受到的批判非常多,我与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人交情一般,定不会存心为他辩护。因此,书中脱责辩护的言语,和公认的看法颇有不同,这只是因为写史要凭借公平之心。不这样,只能灾梨祸枣而毫无所得!英国著名首相格林威尔曾经呵斥画家:画出我真实的样子,不要让我的本相失真。我写的这本书,相信不会被格林威尔所呵斥。如果李鸿章本人知道本书,一定会含笑九泉,说,“你了解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 既望

著者自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