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义匹配是字音和字义配合关系的反映。岳利民所说的音切的音义匹配,是指取音配义,继而运用反切比较法来确定被注字和音注的音韵地位。岳利民运用内证法、外证法、反切比较法、以义定音法和据如字定音法来研究《经典释文》音切的音义匹配。在《经典释文音切的音义匹配研究》中岳利民提出了五条音义匹配的原则:区分有效音切和无效音切;找准被注字;异义异音字,此音配此义,彼音配彼义;同义异音字,此音配此义,彼音亦配此义;对音切材料进行校勘,被注字和音注不出现用字错误。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释文》中“首音”的音义匹配、“又音”的音义匹配、“或音”和“一音”的音义匹配,发现了大量注非其字的音切,也发现了很多无效音切。岳利民还指正了《经典释文音系》、《徐邈音切研究》和《集韵》等书中的音义匹配错误。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釋文》音切研究成果述評和音義匹配
第二節 音義匹配的方法
一 内證法
二 外證法
三 反切比較法
四 以義定音法
五 據如字定音法
第三節 本書引《釋文》所用的版本
第二章 音義匹配的原則
第一節 區分有效音切和無效音切
一 易字的直音
二 釋義的直音
三 因協韻改讀而自擬的音切
第二節 找準被注字
一 為異文注音的音切
二 為傳注中的某字注音的音切
三 為形近字注音的音切
四 為同義字注音的音切
五 為本字注音的音切
第三節 異義異音字,此音配此義,彼音配彼義
第四節 同義異音字,此音配此義,彼音亦配此義
第五節 對音切材料進行校勘,被注字和音注不出現用字錯誤
第三章 ”首音”的音義匹配
第一節 不為字頭注音的“首音”
一 為異文注音的“首音”
二 為傳注中的某字注音的“首音”
三 為形近字注音的“首音”
四 為同義字注音的“首音”
五 為本字注音的“首音”
第二節 易字或因協韻改讀而自擬的“首音”
一 易字的“首音”
二 因協韻改讀而自擬的“首音”
第四章 “又音”的音義匹配
第一節 同條注釋中祇出現一個“又音”的幾種情況
一 不為字頭注音的“又音”
二 為字頭注音但首音不為宇頭注音的“又音”
三 “又音”和“首音”是同音音切
四 字頭是異義異音字的“又音”
五 字頭是同義異音宇的“又音”
六 易字的“又音”
七 因協韻改讀而自擬的“又音”
第二節 同條注釋中出現兩個“又音”的各種情況
一 三個音注不都為字頭注音的“又音”
二 “首音”和“又音”是同音音切
三 字頭是異義異音字
四 字頭是同義異音字
第三節 同條注釋中出現三個以上的“又音”
第五章 “或音”“一音”的音義匹配
第一節 不為字頭注音的“或音”“一音”
第二節 為字頭注音但“首音”不為字頭注音的“或音”“一音”
第三節 與“首音”是同音音切的“或音”“一音”
第四節 字頭是異義異音字的“或音”“一音”
第五節 字頭是同義異音字的“或音”“一音”
第六節 易字的“或音”“一音”
第六章 音義匹配错误例釋
第一節 《{經典釋文)音系》音義匹配錯誤例釋
一 把非注音的直音或協韻改讀自擬音切误作有效音切
二 把不為字頭注音的音切誤作為字頭注音的音切
三 把異義異音字的音義關係弄錯了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字音研究》音義匹配錯誤例釋
一 把非注音的直音誤作有效音切
二 把不為字頭注音的音切误作為字頭注音的音切
三 把異義異音字的音義搭配關係弄錯了
四 把同義異音字的音義搭配關係弄錯了
第三節 《徐邈音切研究》音義匹配錯誤例釋
一 把非注音的直音或協韻改讀自擬音切誤作有效音切
二 把不為字頭注音的音切誤作為字頭注音的音切
三 把異義異音字的音義搭配關係弄錯了
四 把注音字的音韻地位弄錯了
五 對“音同”的理解有误
第四節 《東晉劉昌宗音研究》音義匹配錯誤例釋
一 把非注音的直音误作有效音切
二 把不為字頭注音的音切誤作為字頭注音的音切
三 把為字頭注音的音切誤作不為字頭注音的音切
四 把異義異音字的音義搭配關係弄錯了
第五節 《集韻》“某某讀”音義匹配錯誤例釋
一 误注非其字為其字注音例
二 误非注音為注音例
第七章結語
参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