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证券投资心理学(大投机家科斯托拉尼精选集)(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德)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著的《证券投资心理学(大投机家科斯托拉尼精选集)(精)》是最为珍贵的传承,是人类精神世界那些熠熠生辉、绵延不绝的闪光思想。这是古老而又最贴近现代证券交易的思想,对于今天这些走入迷途的人来说,有必要阅读经典,拨乱反正,回到本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重新出发。

本书正是作者钻研、思考、解读政冶、经济、新闻、社会、资讯与心理学的精华,是他翻滚于股市洪流时,所见的投机客、股票玩家、狡猾老狐狸的真实缩影,也是他看穿股市心理,得以在无数次战役中,最终获胜的亲身体验。

内容推荐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著的《证券投资心理学(大投机家科斯托拉尼精选集)(精)》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代投资心理派大师的经验之谈,其中包括了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奇闻逸事。在今天,特别是研究行为金融和投资者心理的学者看来,这些观念并无新奇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都来自一个证券交易界“骨灰级”大师的亲身实践和体验。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开篇 遇到“新的自己”

第1章 90%的行情来自心理因素

第2章 金钱的诱惑

第3章 群众是无知的

第4章 大崩溃—群体心理学案例

第5章 先知、教授和各路“股市大师”

第6章 股市和世界的其他部分

第7章 德国人的心理

第8章 我的交易生涯

第9章 我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人

第10章 股市心理学:迷信、拜物教和瘾癖

第11章 傻瓜的价值

第12章 日不落帝国:股市

后记 我的三段职业生涯

试读章节

科斯托拉尼被誉为“欧洲股神”,但他并非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这并不奇怪。就像学习语言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够成为作家一样,经济学家中真正的股市投资高手,据我所知也只有凯恩斯一人。其实在证券交易场上,应用最多的不是经济学理论,而是融合了心理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现在这个领域发展成了一个专门学科,就是行为金融学。但在科斯托拉尼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没有这样的认知水平和理论,这正是这本书的超前之处。

听一位股市资深投资家讲他对投资者心理的认识,显然要比听传统的心理学课程有趣和接地气得多。科斯托拉尼认为90%的市场行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这个说法我基本同意。可能大家对于这个比例还有争议,但已经没人否认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市场行情。

从跨学科应用来讲,证券交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既需要理论指导,又不能完全由理论来解释。其中既有学理的东西,又有实践的艺术成分。至于有多少属于科学,有多少属于艺术,即便科斯托拉尼这样的市场交易大师也难以说清楚。这是现今行为金融学尚未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一个例证,也是多年来研究证券市场行为金融的我,对此书感兴趣的一个原因。我希望能借助实践层面的读物(比如这本书)加深对理论探讨方向的认识。

行为金融学对于证券市场给出有关市场动态结构的模型,这不仅应该是一个分期模型,而且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时间结果。实际上,在不同的时间结构上,市场的形态都是重复发生的,这是一个嵌套结构,用数学术语说,就是分形。我们必须分析到最基本的证券市场分形结构,才有可能通过大规模的运算,模拟出整体市场运动轨迹,并获得证券市场价格运动的更接近真理的认识。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证券市场投资的“科学”部分。至于证券交易的艺术,其实我理解那是一种“人类行为艺术”,并非受理论支配或能够被现有的理论精确解释,而是更多地来自个体特征(比如投资者的个性、认知水平、情绪和思维特征等)。对于这种艺术的研究,如果从归纳和统计的角度,可能现实意义会更大一些,也更为可行。当然,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在神经和大脑科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研究的飞跃发展,有能力从科学测量层面搞清楚其中的复杂机制吧。

如果证券交易的结果确如科斯托拉尼所说,其中90%来自心理因素,那么我只能赞同一个观点,即证券交易的“艺术”成分要远高于“科学”成分。作为行为金融研究者,我更关注如何揭示和解释后者,而作为一名专业投资人士,其实我很享受在交易中体会人性并由此在人生修为方面获得的收益。股市如人生,既是交易,也是修炼过程。

最后我想谈谈价值投资。有人将科斯托拉尼看作“欧洲的巴菲特”,我觉得这个称号不够贴切。其实他本质上是一位投机家,非常了解投资和投资者的本性,尽管他关注证券的基本面,但操作时不拘泥于此。因此我认为科斯托拉尼的“基本面”概念,与大多数价值投资者的基本面不是一回事。

P1-3

序言

我读过的科斯托拉尼发表的第一篇专栏文章是在1965年,标题是“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他在一本书中写道:“我成不了财政部部长,也不愿当银行家,我就是投机者和操盘手。”

从20世纪70年代起,科斯托拉尼就栖身于市场行情变幻莫测的股票交易所里,那是一个能够展现经济实况的地方,其中也夹杂着虚构的故事和不实的谣言。在那里,贪婪和恐惧往往会引发股市非理性的涨跌波动。

对科斯托拉尼来说,股票交易不仅是工作,(直到今天)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斯托拉尼从故乡布达佩斯移居巴黎,开始投身于这项终生事业。对于科斯托拉尼而言,这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他的生活。科斯托拉尼说:“股市就像一片热带丛林。”他在那里获得了收益,尽管所交的学费足以读好几个哈佛学位了,但毕竟收获更大。

和其他股市经纪人的发展路径(先学理论,再通过帮别人做投资来积累经验)相反,科斯托拉尼是从实践到理论,先用自己的钱操盘,从中归纳出股市规律。从最初操作股票的经历中,他就已经明白:在股市里,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科斯托拉尼认为光是获得所有股票信息是不够的,想象力才是市场投机的原动力,也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科斯托拉尼非常鄙视完全不具想象力的投机操盘系统和股市分析软件。股市经常是波动起伏的,同时也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有时甚至太过人性化了,而这正是本书要讨论的主题。

科斯托拉尼认为德国人不擅长谋划金钱方面的事情。作为浪漫主义者、哲学家或是音乐家的德国人,在处理金钱问题时反而表现得并不浪漫,也没有发挥出想象力。这可能是真的。当我1969年在慕尼黑第一次遇见他时,我们交流过这个问题。他说德国人至少需要积累30年的投资经验,否则无法脱颖而出。我问他,是否想过公开他的操盘经验,帮助德国人减少在股市中的损失。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们开始了几次“合作”,包括财务咨询及股市研讨会。

股市研讨会的反响超出我们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报名参加。所讲的内容就包含在1986年出版的《科斯托拉尼的投资者和投机者股市研讨会》一书中。这本书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很多人读过该书,按照书中的建议选择股票,因而避免了损失。

该书是成功的股市操盘手及股票投资者必备的参考书,不但揭示了股市秘密,还培养读者提高独立思考和操作股票的能力。该书不像课堂上用的教科书,反而更像一本出自科斯托拉尼之手的小说,科斯托拉尼自己也说:“我不是在授课,我只是在对学生讲故事。”

由于具有职业、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性,科斯托拉尼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在书中写道:作为一个反对墨守成规的人,我认为,勇敢、义无反顾地,甚至狂热地为纯粹的资本主义而奋斗,为此而不择手段,反而会得到更糟糕的结果。他没有去银行工作,是的,这让他感到更开心,因为他即便有失误的时候,也不会招致客户的批评。

我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财富上的成功,祝福本书的作者、我的忘年交和合作伙伴科斯托拉尼先生,能够继续保持魅力和乐观精神,在传道授业中享受快乐生活,在证券投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戈特弗雷德·海勒(Gottfried Heller)

后记

我都快85岁了,尽管我可能活很久,但借这个机会,我想要回顾一下,我这大半辈子究竟得到了什么。我满足吗?是。也不是!

说不是,是因为时间过得太快了;说是,是因为我只有一个愿望——在经济和思想上做到独立,这个愿望我已经达成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不管人们怎样评说,我不是任何人的主人,也不是任何人的仆人”,这就是我的成就。

我的双亲是富有的中产阶级:父亲在布达佩斯是受人敬重的企业家;母亲在音乐方面非常有天分,真诚而高尚,她没有将绘画与写作的天赋用在穿着打扮上,而是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养育4个孩子上。正如歌德所说:“从父亲那里,我得到安身立命的体魄,从母亲那里,我得到乐观的性格与爱讲故事的兴趣。”但是我们的家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部被付之一炬,幸亏父母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使我后来能够照顾他们,并让他们可以在瑞士过上丰裕的老年生活。

我在布达佩斯大学主修哲学和艺术史,本来还想修读音乐,但因为学员已经满额而作罢。后来我去了巴黎,进入了巴黎股票交易所,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继而转战纽约、伦敦和苏黎世,在金融界学习和打拼。今天我把10个城市当成自己的家,能说4种语言:对上帝讲匈牙利语,和朋友聊天用法语,同银行家讲英语,和学生还有女士们讲德语。

35岁时,我的第一段事业达到了顶峰,我可以退休了,用投资赚到的钱去养老。但没想到,没有任何挑战和烦扰的生活,反而让我在50岁时患上了神经官能症,成天被抑郁沮丧的心情所困扰。在这样的境况下,我开始了第二段事业——做财经记者和作家,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位心理学教授。那时,我向在苏黎世任教和执业的利奥波德·丛狄(Leopold Szondi)教授求教,他给我做了直到目前还很实用的丛狄测验。我把48张照片分成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授将那些照片重新混在一起,让我反复测验了好几次,然后他开始计算并分析,结束时他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您家里有谁患有虐待狂症?您不用震惊,我的意思是,谁的精力充沛而且容易动怒?”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我父亲了,他发怒的时候很吓人。我母亲则很温柔。”

“您遗传了您父亲的天性,身体里积压了许多能量,您想要发泄出来却找不到出口。您是否偶尔会暴躁不安?”这点我必须承认。“看吧,因为您是受过教育的,一旦要克制身体里那股蠢蠢欲动的能量,就会造成精神上的失衡。如果您是没念过书的乡下人,我会建议您去砍柴,折弯铁棍,敲碎石块;如果您年纪适中,我会建议您去学习外科,那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别人动刀。但现在我只能建议您写些东西。您对什么特别感兴趣?”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音乐和股市。“那您就写写关于这些方面的东西吧!”  我由衷地感谢他,并且表示一定会采纳他的建议,尝试去写些东西。我还记得,当时我觉得很丢脸,在经过这位世界知名的教授诊治后,我竟然通过给他的学生提供咨询建议,得到了一笔50瑞士法郎的酬金。

因此,我从股市专家(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摇身一变,成了财经作家。虽然我也是头号音乐迷,可惜学艺不精,没办法成为专业的音乐人。我的第一本书《这就是股市》是用法文写的,而且被译成了7种语言。过了一段时间,我成了《资本》杂志的专栏作者,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被沮丧抑郁困扰过了。伏尔泰曾经说过:“描写金钱比赚钱简单多了。”但是对我来说却完全相反,我必须先会赚钱,然后才有办法写出来。

《这就是股市》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发行了30多年了,得到了许多正面的评价,而在苏黎世的《世界周刊》上,曾经刊登过一则书评,标题是《一个伪君子的告白》(不是《一个投机者的告白》),显然是大家把我跟费利克斯·克鲁尔(Felix Krull)搞混了。

我住在苏黎世的大姐对这件事十分生气,她的小弟竟然被那里的人称作伪君子!朋友也建议我上法院去控告他们,但是我一点也不这么想。太好了!我这么认为,大家一定比较喜欢看一个“伪君子”的告白,而不是随便一个金融专家所写的枯燥文章。《这就是股市》的销售相当成功。

……

不一定要富有,但一定要独立

经济上的宽裕使我的思想得以独立,在这种情况下遭人忌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会困扰我,因为我情愿有几千个人忌妒我,也不希望有一个人同情我。尽管如此,我还是有百十来个朋友,最年轻的15岁,最老的105岁,刚刚去世。他们中有学生、教授、千万富翁、皇族王子和教会侯爵,也有街头流氓和小偷。

我还有什么没经历过呢?有哪里我还没有住过和投资过呢?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失眠,一失眠我就用老办法——开始数数,但不是数羊,刚开始我数我的同学,然后数我住过的城市和国家,我去过的歌剧院,我认识的女性……但是当我数到曾经与我共事的股市经纪人,还有我曾经待过的股市时,我就开始有点恍惚了,在数到第50个的时候,我相信那就是里斯本——我就已经睡着了。

年老给我带来了哪些利弊呢?年老改变了我的心理,改变了我的时间观念。年轻的时候,我老觉得时间紧迫,想快点赚钱,觉得自己被投机的风险游戏深深吸引,大脑总是飞速地运转着。今天我则是用泰然处之的心态来看待日常琐事,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但是我知道昨天和今天,这就够了。现在我可以慢慢地想,想一整年的计划,其实我也不知道,明年我还在不在。时间过得飞快,不够去做我有兴趣的事情,我希望一天可以有48小时。

我已经没办法再学习新的东西了,但是我们这些老人在自己的圈子里却越来越活跃。每天我都在学习着,每个日常小经验、小事件都会输入到我的个人计算机里(我的脑袋),经过吸收、衡量,把多余、不重要的信息删除掉,然后将剩余的信息根据以往的认识自动分类。

我必须持续保持注意力,才有办法处理经济市场上数不清的问题,所以我特别专注于培养某个特长,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很少见的。当我不需要用到脑袋时,我可以关掉它,里面是完全的“一片漆黑”;当我需要用它来解决问题时,我可以把“灯”打开,把情况看得清清楚楚。我的工作室凌乱得可以用狗窝来形容,但是我的脑子里永远都是有条不紊的。

有一次,一个25岁的小伙子带着幸灾乐祸和不怀好意的态度问我,我是不是打算要骗他?“没错,”我回答说,“除非你可以把我的经验和体会放在箱子里打包带走!”他并不知道,老年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小乐趣。他也不知道,我们这些超过80岁的老人家,在巴黎可以享受到一项特殊的服务——搭地铁时,可以在早上9点到下午5点间,用二等车厢的票坐头等车厢。人生从85岁才开始,我说得没错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