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是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瑰宝,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当前亟需弘扬墨学的科学人文精神,以彰显墨学的生命活力和理论魅力。孙中原著的《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在详细地占有墨学各方面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墨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墨学进行分门别类的准确细致钻研,并加以综合的高屋建瓴式的概括,墨学的历史真相和现实意义就一定可以更好地把握。由墨子及其后学所贡献的这一份珍贵文化遗产,也一定可以得到合理的继承和发扬。
| 书名 | 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孙中原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墨学是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瑰宝,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当前亟需弘扬墨学的科学人文精神,以彰显墨学的生命活力和理论魅力。孙中原著的《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在详细地占有墨学各方面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墨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墨学进行分门别类的准确细致钻研,并加以综合的高屋建瓴式的概括,墨学的历史真相和现实意义就一定可以更好地把握。由墨子及其后学所贡献的这一份珍贵文化遗产,也一定可以得到合理的继承和发扬。 内容推荐 孙中原著的《墨学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书系统论述墨家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创新论述墨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哲学、逻辑学、各门自然科学和积极防御军事学的知识。全书以全面性、总结性和深刻性为宗旨,行文流畅,生动有趣,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千古华夏一显学:论墨学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 石破天惊,横空出世:墨学的诞生 第二节 推陈出新,后来居上:墨学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考虑平民的利益:墨家的经济、政治、伦理和教育学说 第一节 论生产、节约和商品交换:墨家的经济学 第二节 推崇贤才,倡导统一:墨家的政治学 第三节 兼相爱和交相利:墨家的伦理学 第四节 智少则学,智多则教:墨家的教育学 第三章 走向真理之路:墨家的哲学 第一节 从有神到无神:墨家的世界观 第二节 从三表法到“摹物”之学:一个杰出认识论系统的诞生 第三节 同异交得,两而勿偏:辩证的方法论 第四章 名辩学的高峰:墨家逻辑 第一节 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墨家逻辑的宗旨 第二节 论语词、概念和范畴 第三节 论语句和判断 第四节 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 论推理、证明和反驳 第五章 由工匠之巧中升华:墨家的自然科学和技术 第一节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墨经》的数学理论 第二节 举之则轻,废之则重:《墨经》的力学之谜 第三节 异彩纷呈,独树一帜:《墨经》的几何光学 第六章 积极防御战的经典:墨家的军事学 第一节 非攻:反对攻伐掠夺 第二节 救守:主张积极防御 第三节 由止楚攻宋到劝卫蓄士:为非攻救守而游说 第四节 举全城之民皆兵:防御战中的军队编制 第五节 备者国之重也:防御战中的武器装备 第六节 城者所以自守也:防御战中的工程设施 第七节 守城者以急伤敌为上:防御战中的战术 第七章 绝学重光待琢磨:墨学的命运和现代价值 第一节 长夜星光,空谷足音:墨学的中绝和研究点滴 第二节 否极泰来,绝学再兴:墨学研究的重振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千古华夏一显学:论墨学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 石破天惊,横空出世:墨学的诞生 在华夏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学术思想体系,这就是曾经盛行于神州大地的墨家显学。韩非(约前280-前233)说:“世之显学(著名学派),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这表明由墨翟所创始的墨学,确曾跟孔丘所创始的儒学,处于分庭抗礼、并驾齐驱的显赫地位。 墨子姓墨名翟。战国初鲁国人,主要活动年代约在孔子(前551-前479)死后和孟子(约前372-前289)生前这段时间。关于墨子的生卒年,没有留下确切史料。清孙诒让(1848-1908)考证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76年。任继愈认为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80年,卒于公元前420年。还有其他一些不同说法。总之,关于墨子生卒年的确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认识。 关于墨子的出身,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具体可靠的史料。根据《墨子》和《韩非子》、《淮南子》等书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墨子是一位由手工业工匠而上升的士(知识分子)。 大量资料表明,墨子熟悉木工和其他手工业技术。他的木工技艺可以跟古代名匠公输般(鲁班)相媲美。墨子自称能“须臾斫(砍削)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墨子·鲁问》,以下只注篇名)表明他会做大车。墨子还亲自制作“守御之器”(守城器械),帮助宋国守城。他在楚惠王(前488-前432年在位)面前,用小木片代表各种攻守城池的器械,把公输般比输了。(《公输》)说明墨子熟悉当时各种各样的军事器械。 墨子曾用木片制成会飞的老鹰,并亲自操作演示,弟子们见了说:“我们的老师真巧啊!竟能使木鹰飞起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淮南子·齐俗训》)墨翟经常用“百工”(即各种手工业工匠)的技巧作为谈话论证的资料。(《法仪》、《尚贤》、《节用》、《天志》和《非命》等篇)墨子熟谙各种手工业技艺,思想感情比较接近劳动人民,这是他的学说带有强烈人民性的根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后学赞扬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墨子仰慕周公“朝读书百篇”的学习精神,称自己“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所以更要发愤攻读。墨子连外出游说,车中也“载书甚多”。(《贵义》)他平日谈话和讲演,经常引用《诗经》和《书经》等古代典籍,并自称看过百国《春秋》(即历史书),可见其知识面之广。 墨子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他曾向周王朝的礼官史角的后代学习过周礼。《吕氏春秋·当染》篇说,鲁国的国君曾派人去向周天子请教“郊庙之礼”,周天子派礼官史角去鲁国传授周礼,鲁国国君把史角留了下来。于是史角的后代就居住在鲁国。墨子早年曾向史角的后代学习过。《淮南子·主术训》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义从风。”可见墨学和儒学有部分相同的渊源,也都讲究仁义之道。墨子承认孔子学说中有“当而不可易”(恰当而不能改变)的客观真理成分,就像“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这些天经地义的道理一样,是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墨子有时也称引、转述孔子的话,作为论证的根据。(《公孟》)(P1-3) 序言 墨子(约前468-前376)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由他创始的墨家学派代代相传,从公元前5世纪到前3世纪,在中国兴盛了数百年之久。从战国到秦汉,墨子跟孔子齐名,墨家与儒家并显,学者常以孑L墨对举、儒墨并称。 墨子及其后学所创立和发展的墨学,是包含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思想体系,如对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自然科学技术、军事等,都有精深独到的创见,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汉以后,由于儒学特显,而致墨学中绝,几乎沦于无人研究的境地,直至清中叶到近现代,才逐渐由对《墨子》的校勘、训诂和考据,进而到研究。 墨学研究是跟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就愈能发现墨学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巨大的现代意义。如墨家崇尚自然科学技术和逻辑的精神,墨家后学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认识论等,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墨家阐发积极防御军事思想的著作,与《孙子兵法》相配,恰似中国古代军事经典宝库中的双璧,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现时代,越发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从横的方面,展开对墨学的分科研究。例如对墨家的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自然科学技术、军事等思想,无不详为论列。从纵的方面,探讨墨学的渊源流变及其影响。试图由分析而综合,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墨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 当然,我们所谓墨学复兴,只是汲取墨学中的精华和合乎今天需要的成分,并不是要全盘照搬墨学于今日。本书就是尝试对墨学做一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既日尝试,也就只是笔者对墨学探索过程的一个阶段,其中的分析与结论均非自认为是最后的、不可更改的。笔者欢迎同仁的批评讨论。谨以此书献给一切关心墨学和中国文化与建设的人们。 后记 本书系统论述墨家学术思想创立、发展、中绝和重振的过程,创新论述墨家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哲学、逻辑学、各门自然科学和积极防御军事学的知识。全书以全面性、总结性和深刻性为宗旨,受到学界好评。张岱年评论说:“孙中原同志研治墨学,历有年所,对于墨家学说的各个方面都探索较深,对于墨家学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于墨学精蕴颇多阐发,特别是对于前人未注意的墨家军事学说评述尤详,这是值得称赞的。”曾繁仁评论说,本书以对墨学论述的系统性和对墨家逻辑分析的深刻性为人称道,对墨家军事理论的清理付出辛苦。本书修改使用的底本,是拙著《墨学通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1995年重印),收入《墨子大全》第75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现经本人重新整理,南商务印书馆接洽出版,在此向商务印书馆编辑同仁致以由衷的谢意。 孙中原 2017年10月18日于北京世纪城寓所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