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莫德·蒙哥玛丽所著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世界公认的儿童文学经典,故事讲述的是一对上了年纪,家住亚芬里小镇绿山墙的独身兄妹马修和马瑞娜,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说起话来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安妮天真热情,虽然身世凄凉,历尽苦难,但她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也因此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下,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本书参照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在小说前面增加了导读、要点提示等内容,行间加有注释,方便学生理解,结尾处增加了模拟试题和思考提高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同时,加强理解。
露西·莫德·蒙哥玛丽所著的《绿山墙的安妮》记述了马修和玛丽拉是兄妹,他们各自单身,一起生活在绿山墙农庄,没有其他亲人。年纪大了之后,光景越发凄凉,于是他们想收养一个男孩儿,帮助他们干些农活。因为出了岔子,他们领回了个女孩,这就是安妮。马修很同情安妮,想收留她,而玛丽拉对这个长着红头发,脸上有雀斑的女孩子很不喜欢,她决定“退货”。不过在僵持的过程中,她对安妮的善良宽容、勤苦耐劳的品性,和时时流露出来的天真可爱产生了好感,最终决定留下安妮……
要是换了阿丰利村别的什么人,而不是马修·卡思伯特,雷切尔·林德太太凭着自己的机灵劲儿,把事物彼此联系起来,上述两个疑问一猜就准。可是马修这人一向就难得外出,这一次准有什么紧迫而不寻常的事逼着他去办。说来世上数他最羞怯(xiūqiè,羞涩胆怯),他就是不愿在陌生人的圈子里出入,不愿到可能与人搭讪(dāshàn,为了想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的地方去。马修既然戴上了白领子,赶着马车,准是发生了非同寻常的事了。林德太太苦思冥想(深沉地思索。冥,mímg)起来,可就是想不出道道来,这一个下午的兴致就这样被一扫而光了。
“吃过茶点我这就去绿山墙一趟,问问玛丽拉,马修·卡思伯特这是上哪儿去,干吗去。”这位可敬的女人终于打定了主意,“一般地说,一年里这样大忙的日子他是决不会上镇上去的,也不会走门串户的;要是他的萝卜籽用光了,他也用不着戴着白领子,穿上最好的衣服,驾着马车去添购;他不紧不慢地驾着车,不像是去请大夫;他这一趟外出说明昨晚一准是发生什么事了。我这下可给彻底搞糊涂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搞它个水落石出,弄清是什么事使得马修·卡思伯特今天离开阿丰利,我的心就得不到片刻的安宁,良心也会不安的。”
于是,吃过茶点,雷切尔·林德太太自然就出门了。这一段路不长,卡思伯特家就在大道的那一边,离林德居住的山谷不到四分之一英里。那是一所很大的房子,四周草木丛生,果树成片。说实在的,那段小路走起来倒觉得挺远的。马修·卡思伯特的父亲跟自己的儿子一样,也是个羞怯而不爱说话的主儿,想当年这家宅子创建时,他想方设法尽量不跟乡亲往来,便把房子远远地造到林子里去。这绿山墙就建在开辟出来的土地的边缘,时至今日,从大道上几乎看不到房子的影子。而阿丰利的其他居民的房子都一户挨一户建在大道的两边。雷切尔·林德太太认为,住在这样的地方过的日子简直算不上是生活。
“那只能算是待在那儿,”她脚下的小道留有深深的车辙印,小草青青,两旁长着野玫瑰丛。她边走边自言自语道:“独自待在这样孤僻(gūpì,怪僻,不合群)的地方,马修和玛丽拉两个人有点怪怪的也就不足为奇了。树木可不是什么好伙伴,不过老天知道,要是树木果真是好伙伴,那倒有的是。我倒是愿意多观察观察人。说实在的,他们看来还挺心满意足哩。不过据我想来,他们多半是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了。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无不变得习以为常的,那个爱尔兰人说什么来着:即使是被吊起来,久了,也会习惯的。”
林德太太想着,想着,不觉离开了小路,进入绿山墙的后院。院子的一边长着一棵棵年长的柳树,另一边是古板的伦巴第树,整个院子显得整洁干净,绿意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盎,àng)。丝毫见不到散落的树枝或碎石子儿,不然的话是逃不过林德太太那双眼睛的。她暗自思量,认为玛丽拉打扫起院子来,其勤快的程度不亚于她打扫房子。即使在那儿吃上一顿饭,地上也一尘不染。
P18-19
阅读,从无障碍开始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碍。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