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鸳鸯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贺贞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叮——叮——叮——”

清灵的锣声不缓不急地响了三下,余音方才散去,喇叭便卖力地嚎了一嗓子,接着二胡和笛子也悠悠扬扬地唱了起来。起初的时候声势浩大,不多时就被一股秋末的西风卷了去,和树叶簌簌沙沙的声音纠缠在了一起难合难分,倒听不出曲调了。近处,一把苍老的声音在吟诵着什么,像念经一样嗡嗡地不绝于耳。引魂幡也不甘落后,趁着风势作乱,哗哗直响,又把那吟诵声给湮没了。爆竹声起,震耳欲聋,一股硝烟味漫了过来。谭新远这才睁开眼,一片模糊的视野中隐约见到一方黑窟窿和一座新碑。他眼里进了沙,使劲揉了半晌没把沙揉出来,倒是把那对黑白分明的眼球给擦出血丝来了。

“孽障,跪下!”

谭新远刚想跪呢,膝盖窝被什么东西抽了一下,整个人就往前扑了下去,尘土和烟灰扬起来,钻进他的鼻孔,呛得他直咳嗽。他身后,枯瘦如柴的谭姑婆举着拐杖,还想往谭新远后背上打下去。谭新远毕竟是后生,眼疾手快一把就扣住了拐杖,说:“姑婆,你轻点儿,我可是三代单传,我爹都合不得打我。”

“就是打得少了!”谭姑婆刚刚那一声喝就费去了一半的气力,剩下的一半用来抽他了,再喊完这句话整个人都蔫了,摇摇晃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索性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到底是造的什么孽?两百年啊,到我们这就出了这么一个孽障……”其他的叔伯亲戚见状都过来劝谭姑婆想开点,一边又数落谭新远的错处,这错处是越数越多,话茬也越扯越远,葬礼一时都进行不下去了。谭新远松了谭姑婆的拐杖,扶了扶头上的孝帽,不发一言跪在那,任凭他们说,脸上神情却是自在得很,一点也不像在遭人数落,更不像在给亲爹办丧事。这下更不得了了,但凡姓谭的就忍不下这口气,众人齐心合力把谭新远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该遭天打雷劈的不孝子。

浓浓的雾气从山间落下来,像万马奔腾溅起的尘土,渐渐地把墓地四周都包裹了起来。谭新远看着那些雾,看着那些人,有种窒息感。他赶紧闭上眼,把刺耳的言辞都筛掉,把锣鼓喇叭声都筛掉,只留下了那把苍老的吟诵声。

折腾到午时,这事算是办完了。谭家大老爷谭向廉终于入土为安,送葬队伍又一路吹吹打打往回走,不过气势比之前萎靡了不少。谭新远抱着牌位走在队伍前头,因为跪得太久两条腿都有些僵,走起路来一顿一顿,腰背也驼着,远看活像一个年过五十的老人家,哪里还有昔日那乖张跋扈的样子。谭姑婆看见却欣慰了许多,说这才像个死了爹的孩子。谭姑婆上了年纪走不得路,坐在一张八仙椅上让两人抬着,身上盖着一条绣满了“福”字的暗花被子。她同旁人说话的时候不低头,只是眼睛斜斜地向下瞟着,有气无力的样子。  雾气没有消散的意思,还越下越浓。谭新远走着脚下的路,也只能看见脚下的路,再远一些就看不见了,这让他心情很糟糕,比方才看着棺材人土的时候还糟糕许多。浓雾中,印出来一个方方正正的轮廓,依稀听见了马蹄的声音。有人大喊了一声:“停——前面来了马车!”谭新远停下脚步,仔细打量那轮廓,果然是一辆马车。队伍都停下了,谭姑婆坐在椅子上张望,却是不耐烦的语气:“是谁家的马车?让他们停停,我们先过。”

P1-2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编织一个大胆的故事,以温和无害的文字来包装内心的叛逆和勇气,既有突破,也有想法。

——著名诗人/评论家 周瑟瑟

读《鸳鸯茶》,如品香茗,清新馥郁,回味无穷。于细节处,见作者遣词造句、埋线伏笔之真功夫。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副主编 程绍武

这是一本充满活力的小说,笔调松弛,笔法新颖。看似虚构的情节都基于真实的大背景而构建。最可贵的是故事本身带给你的力量。

——新锐作家/《当代》杂志社社长助理 石一枫

《鸳鸯茶》的浓香中融入了阳光、雨露和乡野的气息。这使得虚拟的故事有了真切细腻的现实肌理。读者在体察爱情的曲折、幽深的同时,也能读到乡土的厚重与疼痛。

——著名作家/《星火》杂志主编 范晓波

后记

《鸳鸯茶》这个故事的构思缘起于2012年上万龙山茶场,听闻了一些关于沈家大院的旧事,觉得有意思,就动笔写了寥寥几千字。困于自己知识面狭窄,不得已停下了,这一搁置就是四年。或许我说不清这四年对我的意义在哪里,很明确的感觉是我的双脚落地了,不再有飘零感,但也少了许多信手拈来的灵感。说不好是福是祸。

我从2008年开始写小说,到2012年也正好是四年,这个阶段是飞跃性的,每部作品的进步几乎都能感觉到,也常常自鸣得意。可是后来越来越疲乏,没有了最开始的兴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寡然无味。我总是矛盾的,想这样,想那样,想很多很多的如果,如此一来就产生了内耗,让写作变得很累。我明白自己进入了瓶颈期,索性就转行去写剧本,一来磨炼自己,二来打发时间。只不过编剧之路不尽如人意,我总是无法接受那些朝令夕改的修改意见,无法接受那么多别人的意志强加在自己头上,无法接受那么多的身不由己。明白了自由意志是多么可贵,才明白写小说的终极意义。于是便不再矛盾了,不会既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

回头拾起《鸳鸯茶》来写,是不想当初的灵感都浪费掉。那个年纪的我,似乎比现在更有勇气。而现在的我,比那时候更加坚定不移。为了完成这部小说,需要无边的想象力,也需要现实基础。这涉及许多细节问题,而细节决定成败。在此,我要感谢肖麦青先生的提携与鼓励,让我对这部作品的未来充满信心;感谢李朝阳先生的热心与无私,让我有机会深入到谭家坊做一些资料搜集工作;感谢万龙山茶场为我的采风提供诸多便利……还要特别感谢江西省江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江青莲女士,出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她为我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多次带我参观茶场,让我亲自体验从采茶到制茶的流程,对整个武功山地区的茶文化有了深切感受。当然,还要感谢的人有很多,不能一一数过来,但我都铭记在心。

《鸳鸯茶》完稿后,我感到豁然开朗,心情与四年前大不相同。书中难免有粗浅之处,我也不怕遭批评,就当留些遗憾吧。来年春天,沏一杯新茶,捧着散发着油墨气息的新书,不会有比这更让人期待的事了。

2016年11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后记

内容推荐

贺贞喜著的《鸳鸯茶》记述了裴香茗在国外留学两年,回家乡准备成婚。对象是她年幼时订下娃娃亲的沈不离。在裴香茗心里,沈不离文质彬彬,满腹才华,可是性情忧郁,捉摸不透。裴家三代都是茶商,裴正峰善于经营,虽然在乱世,生意也照样做得红火。

编辑推荐

贺贞喜著的《鸳鸯茶》这个故事的构思缘起于2012年上万龙山茶场,听闻了一些关于沈家大院的旧事,觉得有意思,就动笔写了寥寥几千字。作者困于自己知识面狭窄,不得已停下了,这一搁置就是四年。或许她说不清这四年对自己的意义在哪里,很明确的感觉是她的双脚落地了,不再有飘零感,但也少了许多信手拈来的灵感。说不好是福是祸。

作者为了完成这部小说,需要无边的想象力,也需要现实基础。这涉及许多细节问题,而细节决定成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