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道苍茫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姚其恩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面对未来,知晓真实历史的本身,就是未来的希望。《大道苍茫》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姚其恩本着客观、公允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以史料为轴,辅以文学笔墨,从一个较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云南重九起义、护国运动这段值得浓墨书写的光辉历程。

内容推荐

姚其恩著的《大道苍茫》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涉及真名实姓的人物达数十人之多,轶闻趣事,史迹可考。

本书以1909年至1918年历史为背景,描写云南的山川河流、人物风情。其间:辛亥腾越、重九起义以及后来的护国运动如大潮涌动,激浪翻腾,时而迅疾奔雷,时而悲怆恻然,既有世故冷暖,也有人性张弛,这便是我故乡的情怀。读书乐处,观物化境。但愿此书能让人在心里生出“山平水远苍茫外”更多的真诚与敬畏。

小说不同于历史,作者希望故事情节、细节的描写,不至破坏历史大格局的再现。至于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那是作者的认知,文责自负,仅供读者品鉴。

目录

第一章 投身讲武

 一、携手从戎 同道结伴

 二、男儿报国 讲武图强

 三、茶楼会友 乡风慕义

 四、时局动荡 心智迷茫

 五、情缘缱绻 命途多舛

 六、风虎云龙 比武教场

 七、哥老香堂 暗藏玄机

 八、云津人会 志在高山

第二章 风云际会

 一、对话警世 问史说坊

 二、立宪改良 意欲何往

 三、女子学堂 生机盎然

 四、拉练训导 古冢龙潭

 五、筹办校庆 借水行舟

 六、翼伏足跼 晦迹韬光

 七、谈古论今 莫非鸿儒

 八、学子受教 感怀大观

第三章 辛亥风雷

 一、大清末路 苟延残喘

 二、洞烛先机 去职总办

 三、武昌惊雷 地覆天翻

 四、滇西筹谋 志在先发

 五、铁血浴火 枪响腾越

 六、不辱使命 神州奇男

 七、新军官兵 大义凛然

 八、月曜重九 省垣起义

 九、大势如潮 日照河山

第四章 乱世新政

 一、新政待举 暗流涌动

 二、劳师援川 蜀道艰难

 三、奇正用兵 平黔遭贬

 四、省府抚西 步履蹒跚

 五、腾永兵变 平乱矫枉

 六、滇西治理 宏愿早殇

 七、乱世袍泽 突遭劫难

 八、黑旗余勇 亡命他乡

第五章 共和忧患

 一、平冤路远 生死茫茫

 二、殊途相逢 有祸同担

 三、癸丑之变 壮志未酬

 四、缅北瓦城 悟道经商

 五、故交离散 深藏远遁

 六、诸君重逢 意兴阑珊

 七、滇声报人 来营叙访

 八、帝制风波 惊扰南疆

 九、共和忧患 迷惘彷徨

第六章 大义护国

 一、反袁风起 云动滇乡

 二、联合阵线 息怨消攘

 三、大义为重 春风化雨

 四、讨伐逆贼 志士担当

 五、各路英豪 五华聚首

 六、赴滇之路 山高水长

 七、忠肝义胆 再造共和

 八、铁流滚滚 漫道雄关

第七章 热血军魂

 一、兵进叙州 捷报频传

 二、支援前线 行募侨商

 三、泸纳交兵 军锋受挫

 四、天意巧合 以弱胜强

 五、棉花坡头 热血殷红

 六、碎首黄尘 杀气萧然

 七、援兵复至 战友情深

 八、再战纳溪 血染沙场

第八章 暮雨残阳

 一、磨砺以须 退兵习坎

 二、留守都督 煞费周章

 三、叙州失守 初谈和议

 四、洪宪退位 天道苍苍

 五、捐款结怨 梦断愁肠

 六、友军反目 祸起萧墙

 七、彝山落难 孤旅哀兵

 八、祭奠英烈 雄魂悲怆

 九、往事如烟 大道苍茫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携手从戎同道结伴

从滇西楚雄到省城昆明,崎岖驿道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过。红土地上五尺来宽的马帮小路,被牲口和人反复踩踏得凹凸不平。路边杂草丛生,在陡坡险道上,为防止牲口行人滑跌,还一段段铺垫了石块石板,斑斑驳驳绵延不断。

初秋时节,青年姚必光在山间小路上蹒跚而行,匆促间虽还有些踟蹰,却终于掩饰不住内心的愉悦。跳出继母罗织的苦难牢笼,摆脱了歧视虐待获得的解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陡然间给予他一种期盼,也坚定了他离开家乡小城的决心。只不过,在自由欢愉之后,犹豫却如影随形萦绕缠绵。毕竟,十八岁还是稚弱,更何况前路漫漫,第一次别家远行,难免迷茫。

路上,马帮行人往来稀疏,陌生山野几十里不见人迹。只有古树森然,山风林涛云气飞动,周遭世界因此而显得更加寥落。冷不丁从路边草木丛中飞出对山鸡,或者突然跳出只松鼠,都会把人惊出身冷汗。离开家已经六天,一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孤身行走,总让人感觉寂寞。

大清宣统元年,这里本来还算是一条比较繁忙的商贾大道,此时却四野茫茫,天远地长。秋日的山林浓荫如障,天边黑云弥漫,裹挟着落日的光柱在翻滚。这是在酝酿一场大雨,那山雨欲来的神秘,似乎正与此时、此地,眼前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命之路一样。一股莫名的冷和说不出的戾气,让人顿生寒意。

这是一个动荡苦难的年代。就像困顿久卧的病人,大清国苟延残喘,日渐衰败。在边远滇西的小县城里,已经感觉得出帝国的那种蔫蔫气息。近年来,因兵匪战乱致使百业萧条,这条过去商旅如云的滇西古道,如今也人马稀疏烟尘零落。无由的怅惘,他有些害怕,坎坷的人生经历,更加深了他对渺茫前途的畏惧。

也许,正是因为家庭际遇和世事衰微的氛围,才使得他一路行来惶恐不安。到省城还会遇到什么预想不到的事,在那个举目无亲的地方,一个外县穷家后生能有谁来庇护?他有些胆怯,对生命之路的探寻,确实让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从小遭遇继母的经历让他早早就体会到世态的炎凉,使得读过几年私塾,又进过县城新学的他,仍然免不了困顿惶惑。离家时,父亲不舍而又无奈的样子隐约浮现在眼前。背着继母,悄悄塞给他5块银圆,却连叮嘱都悄声得快听不见。而此时,银圆在内衣口袋里,一路行来伴着他颠颠簸簸,碰撞着“忑忑”作响,他觉得似乎比父亲的叮嘱还周详。就像是体贴的亲情抑或是难言的悲凉,让人牵心系怀回味遐想。他掂了掂贴身衣袋,沉甸甸的银圆,沉甸甸的思念,压在心头,压在手上。

这衣袋还是出发前自己缝制,粗针麻线钉上的土布片,里面却装满了他全部的希望。多年的积蓄和父亲给的,总共8块大洋。从未有过的富足和前所未有的窘迫同时装在里面。另外,他还有些散碎零钱,为方便旅途花销,放在对襟短褂的兜里。一路节省开支,此时竟还剩得不少。斜挎在肩上的蓝布包袱里,仅有的一套换洗衣服和一本翻刻得并不十分精美的万历版《菜根谭》线装书叠摞在一起。这些。就是他要到省城求学谋生、寻找出路的全部家当和依靠。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目标,甚至没有具体的消息。就这样,在刚刚满足逃离苦难生活意愿的兴奋之余,期待还一直是伴着彷徨。出走他乡,那是去拼命,没有退路,只讲成败。

走了整整一天,薄暮时分,他才来到安宁州一家旅店,幸好还没下雨。安宁距离昆明60来里,算是进入省城前的最后一站。这里州城与一般县城差不多大小,比起楚雄,街市冷清了许多。客栈门面不大,进了店铺门堂,左手边就是柜台。昏暗的柜台后,蜷缩着一个头戴瓜皮帽、脖上吊了副老花眼镜的50来岁掌柜。见人进屋,眯缝起双眼,慢吞吞地上下扫视了一番,咳嗽一声才慢慢说道:“好房没了,倒有间便房。可巧两位学子刚订了铺,剩下一个床位,正好!”不等回答,便又低头翻看柜台上已经旧得发黄的账簿。

问过房价,姚必光心下沉吟:贵了点!可再看屋外,天色已经向晚。转念一想:“再磨蹭到其他客栈,也不知能不能住,反正零钱够用,8块整钱还在,住下不妨。”于是,便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口气答道:“好,就开这个床铺!”P2-3

序言

2014年12月25日下午,《青年与社会》杂志社原总编江云岷先生一行来访,送来了姚其恩同志所著的《大道苍茫》一书的打印稿,希望我为该书写一序言。云岷同志告知,作者的先辈曾是云南辛亥革命、护国起义的参与者,为了继承先辈的精神,他花了近五年的时间,搜集了丰富的史料,经过认真研究,撰写出书稿,其后又征求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现出版社对该书的审批手续已经完成,只待序言,即可交付出版。云岷同志还说:“谢老作为近代云南地方史研究的权威学者和著名的历史学家,作者本人仰慕已久,写作序言,非您老莫属。”盛情难却,我答应先看看书稿再说。

我花了几个半天,初读了《大道苍茫》的打印稿后,感觉尚好。作为一个业余作者,能完成这样一部著作,应该说是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很不容易的。这部著作史料丰富,语言生动,是难能可贵的。它既是历史著作,也是文学作品。作为历史著作,它大体上符合云南辛亥、护国起义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不少真人真事的记录,对重要史料还一一注明出处。但它又不完全是历史著作,而类似于历史文学作品,是一部文学著作。全书对大人物大事件的记载,大体上是接近真实的,真名真姓,有史料依据;而对小人物小事件的描绘,则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文学性的虚构。不过这些虚构,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历史脉络可寻,并非属于胡编乱造。因此这部著作,既是历史性的,也是文学性的,或可称之为历史文学作品。

这部历史文学性的作品,许多部分着眼于情节、细节的描绘。为此,我在这里对云南辛亥革命、护国起义的历史,作一概括的说明,以衬托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

近代云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贡献,亮点增多了,地位也提高了。云南辛亥革命、护国起义就是这些亮点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值得大书特书。

先说云南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为推翻清王朝掀起的辛亥武昌起义,震动全国。而云南是响应辛亥武昌起义较早的第四个省区。辛亥革命在云南,主要发生了三次起义,即腾越起义、昆明起义和滇南起义。云南辛亥革命的三次起义,都是同盟会组织领导的,同盟会员在其中起了主要的领导作用。例如,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的辛亥昆明重九起义,就是同盟会会员召开至少五次秘密筹备会议,直接策划和领导的。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蔡锷,作为青年爱国将领,被推举为起义军临时总司令;同盟会云南支部长、云南陆军讲武堂原总办李根源为临时副总司令。昆明起义后建立的云南新政权,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改革。昆明起义创造了三个“冠军”。

第一冠是起义战斗之冠。昆明重九之夜,战斗异常激烈,革命志士牺牲150余人,负伤300余人;敌方死者200余人,受伤100余人。这是除首义之区的湖北以外,独立各省革命党人组织的省域起义中,战斗最激烈、代价也巨大的一次。可以说,昆明起义战斗激烈的程度,是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各省省域之冠。

第二冠是改革成效之冠。辛亥起义后,云南建立的云南军都督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云南成为民国初年最安定的省区。所以,云南都督蔡锷也说:“一切善后布置,俱井井有条,秩序为之严整,成为南北各省之冠。”可以认为是改革成效之冠。

第三冠是滇军精锐之冠。辛亥云南新政权建立后,应各方面之请求,曾先后派兵援川、援黔、援藏,虽然情形不一,但军事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所以被认为是“滇军精锐,冠于全国”。

云南辛亥革命的这“三冠”,对云南后来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为护国战争首先在云南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再说云南护国起义。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全国各阶层人民、政党、派别、团体,除了一小撮死心塌地追随袁世凯的爪牙外,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反对帝制复辟的斗争,形成了空前壮大的反袁联合阵线。1915年12月25日,从云南开始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正式爆发,以蔡锷、李烈钧、唐继尧为护国第一、二、三军总司令,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粉碎了帝制复辟,维护了共和制度。护国战争突出地显示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奋争精神,联合对敌的团结精神,不怕牺牲的拼死精神,人民群众的觉醒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护国战争是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所谓“辛亥首义,民国建立;护国讨袁,共和再现”,充分肯定了护国战争的历史地位。从云南开始的护国战争,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避免了历史的倒退。这是有史以来,从云南开始的首次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是值得云南各族人民骄傲和自豪的。云南各族人民为护国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借鉴辛亥、护国的精神,发扬辛亥、护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成为一种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姚其恩同志的这部作品,生动地再现了云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事件,是很有意义的。作品末章,着意展示了护国战争后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以及部分中下级军官的不幸遭遇,从而凸显了“大道苍茫”的立意与旨趣,也是富有启发的。它说明,护国战争有重大的历史功绩,但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要获得真正的解放,还需要寻求新的力量,走新的道路。

当然,《大道苍茫》还有可以再提炼的空间,对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描绘也显得不足(如蔡锷、朱德等),只好让时间再检验,将来补充修订了。

发了一通议论,不一定妥当,权充“序”言。

后记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面对未来,知晓真实历史的本身,就是未来的希望。

本书所描写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片段,也是云南所贡献于国家民族挥之不去的记忆。

滇省以偏僻贫瘠之地,辛亥较早响应武昌起义,新政后又以崭新面貌展现出宏大的改革志向和满怀抱负,为举世所瞩目。1915年,护国首义更是震惊中外,志士仁人为民主共和而战,惨烈悲壮可歌可泣。这些事,迄今已过百年,历史烟云,渐渐在沉默的流光中淡然远去。

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毕竟是历史上的大事件,中华民族从封建专制统治下挣脱出来,在走向民主共和的漫长道路上蹒跚而行。因为命途多舛,很多人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至今始终令人难忘。

本书作者并非文学界人士,年过花甲而不揣愚陋,仅凭云南为其桑梓,再则亲朋好友、家族中不乏先辈投身辛亥革命及护国战争,耳濡目染熟悉一隅史事,故直笔而书。其幼时曾聆听先人述及亲历,以及亲闻亲见朋辈在动荡中被冤杀或对时局失望而求教释老,皈依佛门等负面,以及正史所不录的轶事奇闻,也都一点一滴汇集在心。历史钩沉创巨痛深,总会激发起想写出的冲动。

作者以历史文学体裁创作书写这段历史,同时融会了不少古典文学、民俗风情用于当事人抒情言志,间有天道人事,质疑设问颇富哲理。犹居高远望内涵尤深,彰显了古今文化相贯通。另外,还将地方掌故、名胜古迹、山川物产化为“酒酿”以飨读者,因此也便于雅俗共赏,其用意更在于使历史知识大众化。

本书作者以为,学习历史应该站在国家兴亡的高度,必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最重要地是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后人,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在融入时代潮流的大道之行当中坚持不懈,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振兴一如既往!

作者写作本书的初衷,意在以一孔之见,求教于读者,为贡献于促进中华之崛起,尽一点绵薄之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