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戎马双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高翠莲主编的这本《戎马双星》追忆和记述了十一组戎马双星的光辉岁月,他们是:毛泽东和朱德、刘伯承和邓小平、彭德怀和滕代远、贺龙和关向应、陈毅和粟裕、徐向前和陈昌浩、林彪和罗荣桓、陈赓和谢富治、徐海东和程子华、杨得志和李志民、肖克和王震。

内容推荐

在我们对军队深情的凝视和仰慕中,惊异地发现:在那些领导者个体、将帅星中,大多都是双星并立、相互辉映、双对闪亮,缺一不可的。

于是高翠莲主编的《戎马双星》把目光的焦点固定,以追忆和记述双星在戎马岁月传奇故事的形式,来纪念人民军队七十多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

目录

序言

毛泽东 朱德

 红军荟萃井冈山

 最初的合作

 在赣南风雨中周旋

 驰骋闽西

 分不开的朱毛

 臂使指应,风展红旗如画

 虎胆龙威,天兵怒气冲霄汉

 智者良谋,横扫干军如卷席

 紧密配合,挥洒自如率神兵

 永远闪耀的双星

刘伯承 邓小平

 四川老乡

 转战太行

 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

 挺进大别山

 淮海战役

 渡江作战

 解放大西南

彭德怀 滕代远

 红旗插上平江城

 奔赴井冈山

 坚守井冈山

 转战湘鄂赣

 浴血长沙

 拥护毛泽东

 三次反“围剿”大捷

 保卫中央苏区

 与十九路军交手

 第五次反“围剿”前后

 在抗战岁月里

 尾声

贺龙 关向应

 永恒的纪念

 戒心隔绝

 殊途同归

 考验

 各有所长

 共挥神来之笔

 山重水复不疑路

 驰骋晋西北

 威震平原

 再创辉煌

 甘苦与共

陈毅 粟裕

 峥嵘岁月,追寻光明

 “脱手斩得小楼兰”——韦岗处女战

 决战黄桥

 华中集结

 苏中——“七战七捷”

 宿北——陈粟大军大胜利

 鲁南——马励武四面楚歌

 莱芜大捷

 浴血孟良崮

 大动作:粟裕改中央战略方针

 淮海大决战

 红旗插上“总统府”

 饮马长江进军上海

 尾声

徐向前 陈昌浩

 不同的经历

 苦恼的合作

 贴近的心

 风雨同舟

 漫川关口的两面战旗

 开拓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心灵的抗争与心灵的阴影

 对付敌人,还得对付上司

 心系团结

 光荣的使命

 大漠上的配合与争论

林彪 罗荣桓

 峥嵘红军岁月

 在八路军115师

 挺进东北

 红旗漫卷东北

 进军关内的日子

陈赓 谢富治

 黄河天险成飞渡

 同窗角力伏牛山

 八方风雨会中州

 雪沃中原肥劲草

徐海东 程子华

 老军长与新军长

 “前卫”与“后卫”

 担架上的合作

 心心相通

 赤子心与手足情

 一个从马上摔掉牙,一个从担架上战场

 打“政治仗”的不同感觉

杨得志 李志民

 战斗在1947年

 进军大西北

 兰州、宁夏“缚苍龙”

 出兵朝鲜

 入朝头十天

 突破临津江防线

 涟川、铁原阻击战

 保卫开城

 杨得志到“志司”任职

 金城战役——“奇袭白虎团”

 停战之后的岁月

 尾声

肖克 王震

 两个不同凡响的名字

 红军遇到山神爷

 万坪大捷奠基业

 红旗直指金沙江

 征途万里仍从容

试读章节

4月上旬的湘南汝城,到处可见“左”倾盲动主义推行烧杀政策后留下的痕迹。毛泽东在仔细考虑,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走。

毛泽东要从井冈山下湘南,朱德正欲从湘南上井冈山。朱德已经从敌人的报纸上证实了毛泽东正在井冈山的消息,他急于想同毛泽东取得联系。对于这个比自己小近十岁的年轻人,朱德打心眼里信服他。因为他知道,毛泽东是搞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专家,又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而且领导了秋收起义。他的高明之处就是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他还要搞农村根据地,不是去占大城市,他的落脚点与自己的初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于是朱德开始了寻找毛泽东的工作。还是陈毅给朱德想了一个主意,让朱德队里的毛的弟弟毛泽覃扮成16军的副官(朱德正在隐蔽身份在国民党范石生的部队中任16军军长),通过敌人防区,到井冈山寻找毛泽东。

在一片白色恐怖下挥动两面鲜艳红旗的两位职业革命家的内心是相通的,此时的毛泽东也在急切地寻找朱德。几年前,毛泽东就听说过朱德这个人,他那在护国讨袁战争中英勇气概与杰出表现,他在镇守边疆、清剿土匪中的传奇故事,以及他抛弃名利、地位,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寻找共产党的种种传说,都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毛泽东。大约也是在1927年10月至11月的时间,毛泽东听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赣南的情况,就派何长工下山同朱联系。何长工从井冈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到了湘南,但没有接上头(事实上已近在咫尺,可湘南的白色恐怖异常猖獗,何长工与朱德联系不上,他只好辗转武汉、香港,后经广州到韶关,这时已经是12月底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何长工听两个军官聊天,说这里驻扎的140团是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团长王楷就’是朱德。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何长工赶快化装成华侨商人,找到了朱德。两股武装终于遥遥地伸出了双手。

毛泽东得知朱德部队正向井冈山转移的消息,心中大喜,赶忙催促部队快速前进,以期早日与朱德部会合。1928年4月下旬,当毛泽东率部返回边界时,朱德和陈毅已率部队先期到达了井冈山。

4月底的一天,江西宁岗砻市红旗招展,人声鼎沸。两支部队的会师大会正在这里举行。

平平常常的握手,平平常常的会见,它所隐含的意义是那样令人刻骨铭心,光阴为它凝固,化为永恒。

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拂进龙江书院,朱德一行已满怀激动地等候在这里。毛泽东顾不上一路风尘,带领干部疾步向这里走来。急、促的脚步声隐隐可以听见,朱德与干部已经出门迎候。

毛泽东一行快走进书院的时候,朱德抢先几步迎上去,毛泽东也加快了脚步,早早把手伸出来。不一会,两双有力的大手就紧紧地握在一起,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是那么热烈,又是那么深情。这是两双拿过锄头的手,拿过笔杆的手,拿过枪杆的手,说明了他们有同样的出身,相似的经历,而他们两人的风采与气质却那样迥然不同。

朱德看上去像纯朴的农民,毛泽东像标准的知识分子,又是文挟雷霆、洞察深刻的作家。史沫特莱说他是一个政治鼓动家、军事理论家、性情豪放的诗人。他那与常人不同的思想始终考虑着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

P2-3

序言

世纪之交的辉煌光焰正闪耀在不远的前方。前瞻,带给人的是一种憧憬、心动和豪迈;回眸,是一种悲喜交织、沧海桑田的感慨。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世纪辉煌的光焰是冲破漫长的夜空而来,是穿划过拂晓的天际而来。具体地说,是从八一枪声响起的时刻腾起,是从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飘起的瞬间飞来。人民解放军已经走出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是它七十年来用理想、信念、鲜血和身躯为新世纪铺设了一条洒满鲜花的路,为世纪的天空托起彩虹。每当想起这些,没有人不为人民军队在漫长夜空中点亮星火、艰苦卓绝、横刀立马的壮举而感奋而高歌;没有人不为它在黎明的曙光里充当新中国的中流砥柱和坚强后盾而感到放心和自豪。

然而,我们赞叹我们高歌,是因为军队的大熔炉里锻造出众多璀璨夺目的将帅之星,它们足以把整个中国照亮;我们放心我们自豪,是因为军队整齐划一的群体魅力,这是渲泄的洪涛,坚固的铁壁,昭示着生命的豪迈。所以在我们眼中,军队是领导者个体加英雄群体的组合。在我们对军队深情的凝视和仰慕中,惊异地发现:在那些领导者个体、将帅星中,大多都是双星并立、相互辉映、双对闪亮,缺一不可的。

是的,双星。

于是我们把目光的焦点固定,以追忆和记述双星在戎马岁月传奇故事的形式,来纪念人民军队七十多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

就这样,十一组双星的光辉映入我们的书页中。他们是:

毛泽东和朱德

刘伯承和邓小平

彭德怀和滕代远

贺龙和关向应

陈毅和粟裕

徐向前和陈昌浩

林彪和罗荣桓

陈赓和谢富治

徐海东和程子华

杨得志和李志民

肖克和王震

当然人民军队中闪耀的双星不仅这些,我们以双星合作时间的长短和著名程度为选择标准,以新中国成立前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为主线,适当兼顾建国后对内外敌人的斗争。有些将帅在历史上犯过错误,有的后来蜕变为罪人。对他们的描写以我党有关决议和结论为标准。没有决议和结论为准则的不便入选。

双星,主要体现在军政主官的配合,更是人与人的合作。带着鲜明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的将帅双双走到一起,演绎着种种令人击掌赞叹的默契,忍俊不禁的幽默,发人深思的传奇……

双星的配合是神奇的。  智与勇,奇与正,锐与钝,战略与战术相配合,令双星相得益彰,臂使指应,如鱼得水,天衣无缝,诉说着1+1>2的道理;

双星的配合有日寸也是充满矛盾统一的。

你“左”我“右”,内部斗争弦你“紧”我“松”,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都会带来彼此的误解、戒心、困惑甚至挫折。由于双星心灵深处的共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濡以沫,总可以在磕绊中找真理,在矛盾中求同一。而这种同一却是更高意义上理想的同一,信念的同一。

双星不仅在合作中尽情挥洒各具特色的才华,也在揭示合作的真谛,合作精神的真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