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掘金者(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先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财经天下》周刊编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Nice创始人、CEO周首:图片社交引领年轻人的流行趋势

Nice(一款基于图片与标签的社交软件)希望做的是通过照片、标签和贴纸,把一个人生活中的大部分给描绘出来,而不是紧紧抓住某一个强需求。这让年轻人既能找到归属感,又保持了自己个性的生活方式。

文—朱晓培

Nice创始人、CEO周首简介:周首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一款针对品牌男装的导购应用KK购物。KK购物砍去导购功能,转型为可以让用户给照片打上品牌标签并进行分享的图片社交应用。2014年Nice一连完成了3轮融资,年底时宣布获得C轮3600万美元融资。2015年初,Nice进行了版本升级,强化了社交属性。

《财经天下》周刊=EW

周首=ZS

EW:我们看到Nice改版后,对社交功能进行了强化,为什么?

ZS:Nice的图片很早就可以分享到微博、微信和QQ(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空间,我们所有的版本升级都是建立在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的基础上,毕竟我们是“图片+标签”的社交软件,社交属性是我们的本质。

Nice到今天已经不是一个打标签的工具了,它首先是一个社区,是一个社交型的产品。在Nice里面,用户其实是沉淀下来的关系链。我们说做社交,就是做关系链,Nice在里面沉淀出了一个独特的关系,它不是陌陌这样基于附近的关系链,也不是微信这样基于通讯录的关系链,它是基于相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兴趣爱好的一个关系链,而它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相比于豆瓣,更加生活化、更加具体。

所以标签这个功能如果只用于打标签,那它只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交产品。我觉得我们是有社交属性在里面的,不只有纯粹的媒体性。EW:改版的过程困难吗?

ZS:其实算不上是改版,而是版本的升级。所有的版本升级都是基于用户体验考虑的,每次版本的迭代都会经过激烈的讨论,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我们想做的有很多,但都会优先给用户最核心的内容。

Nice发展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对标签的理解都不同。从最初只能选择数据库里面的品牌标签,到任何品牌,到地点标签、人的标签、自定义的标签,这些都是通过“照片+标签”的方法让用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方式,让用户形成一种新的社交关系。

图片是最高效、最适合移动端内容和社交信息的载体,Nice不断地更新,加入私聊和“小圈”功能,都是为了让用户发现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增强社交属性,同时让产品体验上升到新台阶。

EW:提到陌陌,唐岩说他想做开放式的社交网络,你对Nice的规划是什么?

ZS:如果就开放式的社交网络定义而言,我想做的不是一个开放式的社交网络,我想做的是一个更紧密的社交网络。这个社交网络能让你跟你的同类互动,跟你的同类保持联系,你也可能会认识新的同类,它不是开放式的社交网络,但它也不是封闭式的社交网络,它是一个更紧密的社交网络。EW:这不是Nice第一次改变了。你怎么看模式的变化?

ZS:其实所有的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都不会一成不变,改变印证了用户的需求。Nice永远不变的是标签和社交,其他升级都是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我们的核心内容“图片+标签”是不变的,只是增加了更多社交属性,更容易让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养狗的用户可以通过狗的标签,找到同样养狗的人,可以基于共同的话题讨论起来,进而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甚至成为相隔很远却志同道合的好友。

EW:为什么强调图片和标签?

ZS:图片社交可以分为两部分:图片和社交。如果只有图片,没有社交那就不叫图片社交。

图片是比文本更好的承载信息的方式,所以我认为照片逐渐会取代文本。但我认为光有图片不能直接取代文本,我觉得应该图片加上标签才能取代文本。一图胜千言,但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我觉得还需要用标签去辅助。我们其实不是图片社交,我们的核心是图片加标签,这是不能分割的。

你要理解图片加标签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内容,所有的用户在看,它就是个媒体;你可以把它列成话题,它就变成了一个社区;如果你把它理解成一个沟通的桥梁、一个场景,那么它就是社交;如果你认为它是一个信息,那它就变成了通信。关键看你怎么去理解。

标签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连接方式,它不光能够帮助你去表达图片能表述的东西,去表达你的生活,它也是一种连接,它能够把可能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类连接到一起,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会进行更多的探索。

EW:怎么看Instagram(一款支持苹果、微软和安卓移动操作系统的移动应用)?Nice和Instagram的区别在哪里?

ZS:其实,我个人有点反感人们把Nice和Instagram做比较,两者产品逻辑完全不同。Instagram更注重美感,Nice则更重视用户“晒”的初心。

用Nice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Nice直接把标签打在图片上,Instagram的标签打在图片下,两者的差别用这个细节就可以说明。图片上打了标签肯定影响图片的整体美感,Instagram不能这么做,它侧重的就是美景。  但在中国,图片社交的用户大部分生活在城市里,高压力和坏天气让他们没有那么多机会接触到美景,微博、朋友圈这些社交平台已经把Instagram做的事情做了。

Nice希望做的是通过照片、标签和贴纸,把一个人生活中的大部分给描绘出来,而不是紧紧抓住某一个强需求。这让年轻人既能找到归属感,又保持了自己个性的生活方式。EW:你提到了“晒”和分享,有没有运用大数据的打算?

ZS:Nice的社交属性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产品及算法加强Nice内用户关系的建立。在数据挖掘上,Nice作为一个千万级产品,积累了大量的标签以及社交关系。我们希望通过算法推荐和数据挖掘的方式,把这些标签和关系更好地匹配起来。Nice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肆意展示自己个性、符合年轻人表达方式的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是“分享-发现-建立社交关系-获得-继续分享”的社交方式。这种闭环不只局限于线上,很可能会延伸到线下,如Nice与优衣库、星巴克等众多品牌有着各种合作。

我们现在所招募出来的算法团队是一支非常强健的算法团队,我觉得他们在相关性的推荐、记忆学习、自然云的处理,甚至包括图像识别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些体会。他们能够聚到Nice,是因为我们认为Nice能够沉淀下来的数据将在这几个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突破,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这个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方向。

我其实不认为产品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我认为数据会解决一切问题。表面上这是一个产品,但背后最核心的是数据。EW:Nice的活跃度如何?你认为活跃度重要吗?

ZS:活跃度非常重要。任何产品都在争取用户的注意力。如果今天Nice和朋友圈相比,要是我用朋友圈我就不用Nice了,这代表我们独特的价值其实没有做出来。所以我们的产品是要提供独特的价值,而且是区别于微信的价值。

即便到今天,Nice的独特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包括在产品的注册流程中怎么让小白(指那些对互联网知之甚少的使用者)用户快速理解玩法,这个产品和朋友圈、微博、Instagram不同的价值在哪里,这个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W:Nice商业化了吗?你对商业模式怎么看?

ZS:Nice目前并没有商业化,但有很多品牌方向的合作,包括优衣库、耐克等。

目前,所有的品牌合作都是建立在用户体验以及品牌调性的基础上的,而且Nice已成为年轻人中最火的风向标,品牌方选择Nice合作也是看重Nice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EW:你怎么看公司的融资节奏?现在互联网公司融资速度普遍比较快。

ZS:Nice能够在一年内进行3轮融资,也是资本市场对Nice的投票,说明资本市场看好图片社交,也看好Nice的前景。融资的钱主要用在人才的引进上。在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移动社交潜力巨大,Nice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

EW:与投资者交流的时候,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ZS: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团队是否够专注,是否对产品领域有足够的理解与热爱。

EW:你担心盈利问题吗?

ZS:因为Nice目前还没有商业化,所以不涉及是否担心盈利问题。目前的优化及改版都是以用户为导向的。

EW:Nice上是一群什么样的用户?你会研究他们吗?你本身是Nice的深度用户吗?

ZS:你要了解你的用户。年轻,是Nice用户的基本属性,他们是一群热爱生活、有生活态度的人。比如Nice上的一个热门标签“旅行是我的解药”是用户自发生成的。Nice其实代表这些年轻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我个人就是Nice典型的深度用户,每天会把自己喜欢并接触到的品牌,分享到Nice上,满足“晒单”欲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内容。同时通过建立起社交关系,获得新的内容,然后再将新的内容分享到社区,形成一个社交闭环。

不过,我并不想让用户整天泡在Nice上,把在Nice上的体验延伸到线下,是我们这个团队真正想做的事情。由于Nice天生的品牌标签属性,我希望Nice的用户不仅仅是在网络社区“晒”了一个东西,而是通过“晒”东西,获得一些东西,尤其是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EW:Nice上线这一年半你的收获是什么?

ZS: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对经营公司这件事情有了非常多新的认识。比如,如何处理资本跟业务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团队和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作为CEO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关系。EW:你现在怎么认识这些关系呢?

ZS:比如,我认为资本跟业务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业务做好了,它需要发展,所以需要资本,当你有了资本之后,你就能更快速地发展。资本的终极目标是赚钱,业务终极的目标不一定是赚钱,如何做好这种平衡,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们是希望做一家创造价值的公司,而创造价值需要时间。它不是一年、两年,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创造价值。我们选的投资人是真正愿意花时间创造价值的投资人。

合伙人的意义在于,你毕竟不是一个人,你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所有的事都自己做。你不可能懂所有的东西,你需要在某些方面比你强的partner(合伙人),你们之间要形成一种真正的信任关系。你们要无话不谈,要真正地、充分地去相信对方可以把他的事情做好。就像打仗一样,你经常看到武侠片中两个人背靠背面对敌人,你把后背交给他了,背后就是你的弱点、你的短板,你如果每天还得担心背后的话,你肯定对付不了面前的敌人。我觉得这个就是我对partner的理解。

对于一线员工的理解,其实这也是我的理解:一线员工其实是抱着想做成一件事的态度进来的,但是我的梦想不一定是你的梦想。我觉得一线的工程师也需要得到成就感,他得到的成就感更多的不是来自于要憋个大招儿,而是来自于可能每天都有成就感。比如,我今天做的这个功能是不是能让用户更喜欢,我今天解决掉这个bug(漏洞)是不是能让用户更满意,是这些东西。其实这就是我认为我和一线员工以及partner之间的关系。当然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P3-10

书评(媒体评论)

刘楠说自己本质上不是一个特别想赢的人,但蜜芽宝贝做到现在,她必须让这个公司赢。对于她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跨境电商作为一项新业务,市场上根本无人可挖,所有的团队都要自己去寻找组建。

——《蜜芽宝贝CEO刘楠:做到现在,这个公司一定要赢》

2011年离开亲手创立的酷6网后,韩坤把目光放在了短视频领域。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4G网络的发展,短视频终于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

——《秒拍CEO韩坤:短视频的爆发就要到来了》

即便在社交巨头微信的压迫下,陌陌也依然快速成长为中国移动社交领域的佼佼者。对于成功,唐岩认为这是因为命好,“就像打麻将,一把天牌,就和了”。

——《陌陌科技创始人唐岩:社交网络是上帝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

从争夺热门节目版权到行业并购,爱奇艺连续打赢好几场战争,在竞争惨烈的视频网站行业脱颖而出。但CEO龚宇觉得这还不够,他希望未来爱奇艺能在内容、技术、渠道上全面开花。

——《爱奇艺CEO龚宇:我个人喜欢的视频,一般不会火》

目录

第一篇 引爆社交时代

 Nice创始人、CEO周首:图片社交引领年轻人的流行趋势

 知乎CEO周源:像管理城市一样打造网络社区

 蚂蜂窝CEO陈罡:用“C2B+大数据”打造自由行产品

 秒拍CEO韩坤:短视频的爆发就要到来了

 9158(天鸽互动)董事局主席兼CEO傅政军:同一阶层的才能玩起来

 腾讯即时通信业务负责人殷宇:微信向左QQ向右

 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腾讯不去复制“迪士尼”

 陌陌科技创始人唐岩:社交网络是上帝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

第二篇 电商更注重额外价值

 蜜芽宝贝CEO刘楠:做到现在,这个公司一定要赢

 淘宝、天猫、聚划算总负责人行癫:电子商务要为传统行业带来更多额外价值

 贝贝网CEO张良伦:我只满足25-35岁妈妈的需求

 一嗨租车CEO章瑞平:淘宝的故事不会发生在租车业

 易车网CEO李斌:如果汽车电商是10分,现在只做到了0.5分

 蘑菇街陈琪:只要对用户有价值,不需要站队BAT

 口袋购物CEO王珂:融3.5亿美元等于欠下了35亿美元的债

 途家网CEO罗军:不允许途家盈利,现在盈利就是小规模赚钱

 1号店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于刚:聚焦在那些永远不变的事情上

第三篇 门户的专注和钱同样重要

 赶集网CEO杨浩涌:专注超级重要,而且钱越多越重要

 蓝港在线创始人兼CEO王峰:中国游戏公司缺少灵魂

 爱奇艺CEO龚宇:我个人喜欢的视频,一般不会火

第四篇 应用突击

 猎豹移动CEO傅盛:要成为风口上的“紫牛”,而不是猪

 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本质上科技公司之间不存在壁垒

 欧朋浏览器CEO宋麟:在BAT“三座大山”压迫下,欧朋如何突击

序言

万众创新与大繁荣

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模仿游戏》,描述了伟大的科学家艾伦·图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协助盟军破解德军密码的经历。由“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图灵,数学家、语言学家和国际象棋高手一起组成了一个特殊团体,作为政府的秘密武器来捕获并破解德军不断变化的密码。图灵用自己的方式一劳永逸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发明了一台密码破解机器。

凭借这台机器,图灵在后世获得了“计算机科学之父”的称号。在电影中还出现了图灵与一位热心的警探之间关于测试你是人还是机器的问答。该电影也在向当下正时髦的“人工智能”献媚。

现在,问题来了,只看电影我们也知道,英国人在计算机科学上凭借着天才惊人的一跃,貌似已经跨过计算机科技的门槛,但为什么是美国而不是英国引领了战后计算机产业繁荣的浪潮?为什么是斯坦福大学所在的硅谷地区而不是剑桥大学(图灵供职的学校)所在的剑桥镇成为计算机科技产业的圣地?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的著作《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提供了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解答。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英国法律在当时敌视同性恋。在费尔普斯的理论中,国家繁荣并不同一项或几项科技的飞跃必然相关,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费尔普斯说:“我描述的经济活力并不否认科技进步,但并不把繁荣与科技直接挂钩。在我的叙述中,态度和信仰才是现代经济活力的源泉,主要是指保护和激发个性、想象力、理解力和自我实现的文化,它们促进了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

更具体而言,“创新是指新工艺或新产品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成为新的生产实践……创新依赖于整个系统。有创新构想的人和企业只是开端,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社会还需要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判断是否值得开发,是否应该投资某个推荐项目,在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出来之后,还需要判断是否值得尝试推广。”

也就是说,即使电影中图灵很幸运地没有被好事的警察发现是同性恋,他可以继续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他热爱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或者当时英国的法律并不规定要将同性恋者投入监狱,图灵同样可以继续自己的计算机科学研究,英国也未必就能取代美国,享受到计算机科学进步带来的国家经济繁荣。剑桥镇当然也不会取代硅谷,成为科技创业的圣地。因为这个系统的繁荣还需要有风险资本的进入、需要资本的退出渠道比如纳斯达克那样的上市场所、需要有活力的企业家奋身投入,创造出类似于惠普和IBM那样的公司,将这项技术推入市场。

费尔普斯说:“一个国家应该支持甚至努力建设现代经济,但这种经济的未来是未知的,容易遭受重大失败、波动和伤害,使身处其中的人们有漂浮甚至恐惧的感觉,但获得新发现的满足、迎接挑战的兴奋、走自己道路的自豪以及在过程中成长的愉悦(简而言之,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必须付出这些代价。”

“现代经济”是费尔普斯提出的相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名词,现代经济体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是因为拥有像图灵那样的天才,或者如中国的毕昇和蔡伦那样杰出的发明家。而是因为“它们的体制结构能够很好地推动和实现大众参与的创新。大众参与的创新自下而上渗透至整个国家”。

费尔普斯说:“高活力经济的特征是从草根阶层向上蔓延,遍布整个经济的永不停歇的构想、实验和开拓精神,并且在幸运和智慧的帮助下最终完成创新。”

费尔普斯的理论也被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推崇。毫无疑问,在从上到下的鼓励之下,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创业的时代。同时,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资本的充裕又助长了创业热潮。

在硅谷,人们将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称为“独家兽”公司。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中,记载了一些对中国“独家兽”公司(或极有可能称为“独家兽”公司)创始人的访问。他们是这个国家经济活力的象征。

从另一个角度,那些渴望通过创业、创新来创富的人,也可以从这些先行一步者的言谈中,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包括如何面对投资人、如何去挖自己急需的人才,以及如何管理一家飞速成长的公司。

《财经天下》周刊主编李翔

内容推荐

《掘金者: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先锋》是一本对话式的人物访谈内容,讲述的是时下最杰出的互联网创始人、互联网+创始人的故事,区别于记叙述式的文体。一问一答式,不必拘泥于前后文逻辑连贯性,反而更加突出当下的情境,针对人物本身而展开对话内容。本书是财经天下周刊记者一手采访稿,真实内容来源,让读者能体会到阅读的畅快享受感。

编辑推荐

财经天下周刊编的这本《掘金者: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先锋》讲述的是一群在互联系风潮浪尖创业CEO的故事,这些创业项目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都是影响并改变我们生活的项目,我们也是这群人和这些项目的粉丝或客户。我们是学习者,也是记录者。在这个互联网创业的巅峰时代,我们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马云,这些项目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又或者是风光一时而昙花一现的陈年。这些精彩的人,和他们的创业故事,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写书者。

本书适合创业人员、明星粉丝、财经人物爱好者阅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