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复读,通常是一场豪赌。谁都无法预言,上苍是不是还会再一次,跟自己开玩笑,演一出闹剧。谁也不能肯定,自己能否真的足够坚忍,熬过这段即将来临的铁定会苦涩的年华。
记得,刚下长途车时,我负责替同学们从车厢中卸下行李,当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拎到了各自的箱包时,我们让司机开车走离。悲剧了的是,过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衣物和书箱一直留在车内。而夜色中,只知道那趟车,下一站,是省城。慌乱中,快马加鞭地叫了辆车,有惊无险地,在当晚,取回了自己的行李。
进到校园,借着柔和的光,或许是因为累了的缘故,总觉得那条路,清幽之中又有故事,是我喜欢的格调。
适当收拾整理寝室的内务后,被安排去到了教室。室内的教学配置,相比原先高三的学校,算是投入了更多。
见到了复读时带班的班主任,当时,他身穿一件质感较厚的红色棉衬衣,不是很高,但很平和,这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当时还没分班,全省许多市县那晚先到的一百来人聚在一间教室,有种面面相觑的感觉。也听不清老班说了些什么,只看见随后就开始领书本。当晚结识了第一个临时的同桌,他是畲族人。
领完书后,人生地不熟,大家都没过多地瞎逛,于是都回了宿舍。最开始的那位宿舍管理员,是位有些岁数的阿姨。由于是刚到这一个城市,一个校园,许多事都还不了解,所以会听听那位阿姨聊她对这里每年一批的复读生的复读生活的感触。她送了盆花,说让我好好的养护。记不清花名了,只记得,人跟人之间,能以这种送花地方式相处,这感觉挺好。
渐渐地,或者说,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自己已是一个复读生的事实,走入了一个复读生该有的心境。即便很累,很苦,这也是注定要经历的磨炼。
认识第一个樟树本地的同学,是在第一天的晚自习,因为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彼此又都喜欢文字,聊得很合拍,遇见这样的朋友,诚然欢喜。
到樟树复读,就没带手机了,只是随身带着那些手抄的老同学老朋友们的电话号码。每周一次地去到公话亭,往家里打电话,有时也打给同学朋友。
复读的第十七天,给还在家乡的她打了个电话,聊了五个小时,晚饭因此没吃成。然后她写了第三封来信。原本七天可到的,却等了一个来月。复读期间,也曾和其他一些朋友都有书信往来,随着课业逐渐忙起来了,后期也就停止了邮寄。
记得,栽到复读的第一个星期,我接近发狂式的,完成了那套厚厚的英语复习资料上二百来页的练习,解决了六十几页的数学题。
考试接踵而来,试卷铺天盖地,这是每一个复读生都有的体会。一部分的人,面色变得不再红润,替之以枯黄。
在那段日子里,我终究是撕碎了一部分我宁愿不要的试卷。心里一烦乱,就立马想两件事:去信箱里找信,那是我复读时特奏效的安神剂;或者干脆找来利用价值不高的课余试卷,撕掉一些,像是撕的是压力。但不管怎样,复读这一年我完成的练习总量,竟是胜过原先高中三年的累计。
要解闷时,寝室是个好去处,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室友,用书卷把寝室整得不是教室,胜似教室。(P14-15)
要想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就该在虚空的世界里雕刻自我的存在。
存在,也是虚无。虚无,藏着快乐。
我是扶心,我从虚无里来,我要到存在里去。
存在也好,虚无也罢,皆如风月。
你存在,在我的风月里
文艺,就像是情人,它趁虚而入,撒娇着,在我的青春。
它也像一位管家,诚诚恳恳,领我窥见藏在他家院子里的珍珠。
诚然,它更像是一个骗子,无辜地欺骗着我,放逐我:在无意义之中,寻找意义。
面对世界的纷繁和个人的渺小,孩童时的自己,内心是怯弱的。
为了稀释和安抚这份对于虚空的畏惧,随之,竟是滋生了审美的需求。在美中,人是快乐的,忘我的。
紧随其后的,是在探究世界的必然过程里,观天地,观世人。日渐,于各类作品中,找自省的镜子,找旅途的靠垫,后来才知道,他们统称为:艺术。
逐渐地发现,每个人虽有着不同的经历,却都有着相通的心性。世间万物,各有它的生存本领,也有着它内在的灵性与美好,以及由此构成的独特存在。
然而,时代,像是一只巨兽,古往今来,它吞没了太多的人。
尼采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福楼拜则说得更仔细: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
木心,听信了,先是雇人挑了书、电唱机、画画工具,走上莫干山,再是干脆定居在了纽约,敢写《诗经演》,能讲述出《文学回忆录》。
扶心,没全信,仍是行走在平凡生活的日常里,夹杂着几丝文艺的执念,边走边刻录,终归是出来了这么一本《嚼情》。
跌撞时,多是散文;欢喜时,常是诗歌。
记录的,是人生的跌撞与欢喜;雕刻的,是时代的美丑与善恶。
时代,多少可以被克服;而艺术,则是同哲学、宗教般,如梦。
如果说宗教和哲学都是在解释世界,那么也只剩下艺术,是在美化世界。
你以为你不爱艺术,兴许是你没到那一个时间点。
你以为你爱的是艺术,其实那又只是一片虚无。
在虚实之间,名利与艺术,孰虚孰实,又怎能辩得清。无非是各有所爱,无非是各得其所,乃至是相互交融。世界虚空,谋生之余,总要挑几样无意义的事物,当作意义,当作情趣。由此,生出美。越小众,越美好。美,即是快乐。
而我,愿能随着你的翻看,如管家般,伴你照见藏在平凡里的美好,也陪你,找寻散落在平凡里的存在。耐看的,是往事,亦是流年。
世间有太多的往事生香,而这一段,这一本,此时此刻,遇见你。
流年里这本书,存在;流年里的扶心,和翻书的你,也都存在。
一本小书,一段风月,一场文艺,一个你。
存在,就是幸福。
扶心著的《嚼情(精)》是一本真诚而暖心的作品集。对于“存在”的渴求,对于“虚无”的迷茫,是诸多人会经历的心路。各年龄段都有人在这主题迷失,而这本书,通过用散文的笔法,记录和雕刻自我的存在,来给读者呈现“存在,就是幸福”。一辑“自我”:是对自我的探索与认知,也是文艺和哲思产生的开端;二辑“故乡”:延伸到对故乡、对往事的怀念,读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三辑“情关”,记录情感相关的记录与感慨,有男女之情,也有草木之情;四辑“人世”:步入社会,人生在世的经历,有倔强、有和谐、有名利、有美好。
此书,如药。
主治:身体在路上,缺乏存在感时;心灵在路上,找寻幸福感时;喜欢的伙伴间往来送礼物时。
成分:年华 80g、矫情 20g、风月 20g、存在 20g、草木 10g、秘密 10g、执念 10g、温润 10g、乡愁 8g、花香 8g、名利 8g、菜根 8g、鸡汤 5g。
扶心,行走在平凡生活的日常里,夹杂着几丝文艺的执念,边走边刻录,终归是出来了这么一本《嚼情》。
跌撞时,多是散文;欢喜时,常是诗歌。
扶心著的《嚼情(精)》记录的,是人生的跌撞与欢喜;雕刻的,是时代的美丑与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