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中国史学述论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罗志田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罗志田所著的《近代中国史学述论》各文均与近代中国史学相关,但又与一般极“史学史与史学理论”领域的言说不甚同,大体遵循一种“史无定向”的取径,不固定从某一专史分科的特定方向看问题。前半部分或考察一本旧籍在近代学统里的沉浮,或关注学术的多旋律并进,或揭示学术典范的转移,或分析新旧史料观的错位、或探索历史记忆的损益;后半部分主要与青年史学从业者对话,讨论与“史学方法”相关的史料解读、史学表述、近代史研究走向、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冲击等面相。

内容推荐

史学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史学也风生水起,异彩纷呈。罗志田所著的《近代中国史学述论》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追溯近代史学的履迹,特别留意学术典范、研究取向、发展趋势等面相。其余三部分多为读书心得,包括探讨近代史研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倾向,反思学术现状,展望史学发展的可能走向,并从外在和内在的不同视角观察和思索史学的基本义旨,主张治史取径不妨多元,期能疏通知远,由往昔枝叶之言,以会其无尽之意。

目录

引言: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一、图书分类与教学分科

二、区分“学理”和“致用”的尝试

三、国学可否例外或“独立”? 

史学的履迹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一、《山海经》在清代学统中的沉浮

二、民国学者对《山海经》的不同认知

三、余论:学术传统的中断与更新

 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

 学术与社会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编书之余的一些反思

 前瞻与开放的尝试:《新史学》七年(1990—1996) 

一、办刊取向与栏目形式

二、新领域、新视角与新诠释

反思与展望

 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

一、从“对手方”视角看既存近代中国研究

二、发现在中国的历史

 解读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简单反思

 让思想回归历史: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点反思

 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开放型新史学..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

一、近代中国的变与不变

二、学术传统的中断与传承

三、前后左右治史:史料与理论的互补

四、见之于行事:浅议史学表述

研讨的取向

 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

 知常以观变:从基本处反思民国史研究

一、充分认识五千年之大变

二、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三、余论

 历史记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历史记忆中的断裂

二、历史的“再造”:修改五四历史记忆的一次尝试

三、五四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陈寅恪的史料解读与史学表述臆解

一、史料与历史诠释

二、史料与表述

史义的探索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旧文新解二则

 学术“对手方”与专业知识的建构——傅斯年先生的启示

 往昔非我:训诂、翻译与历史文本解读

一、引言:郢书燕说的启示

二、训诂与翻译

三、观空与观时的互动

 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

一、历史的“不共相”:承认往昔的独特性

二、个性、共性与通性

三、小结

 非碎无以立通:试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

一、言有枝叶:直面历史的断裂和片段特性

二、以碎立通:收拾一地散碎的文辞

三、余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