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求真育人:大学不变的宗旨
2010年:大学彷徨的足迹
1月 杨元元之死折射大学管理“人文缺失”
2月 《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开启问政于民先河
3月 大学“去行政化”改革之路布满荆棘
4月 专家怒焚“畅销书”,倡导“心灵富豪”
5月 “钱学森之问”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艰深命题
6月 “根叔”式演讲是“以生为本”还是媚俗?
7月 唐骏“学历门”事件是对“学历社会”的讽刺
8月 一个导师带47名博士生是教育质量的隐患
9月 “肖传国雇凶伤人”拷问学术评议机制
10月 “我爸是李刚”暴露势利心态侵蚀校园
11月 大学招生“联盟”是教育资源优化还是垄断
12月 “干吗上大学”警示“学历福利”危及教育发展
2011年:大学彷徨的足迹
1月 南方科大“自主办学”的艰难探索
2月 “偏才怪才”是大学精神的一面镜子
3月 清华取消博导评聘制度,是耶?非耶?
4月 名教授违规兼职曝灰色利益链
5月 教授鼓吹“身价论”是励志还是拜金?
6月 《高招调查报告》预警大学倒闭
7月 最给力宿管阿姨拷问谁给学生爱的教育
8月 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
9月 高职注册入学:圆学子大学梦
10月 名校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而真实
11月 人大“圆梦计划”圆了什么梦?
12月 大学校长缘何不带研究生了?
2012年:大学彷徨的足迹
1月 大学怎么开了“网络公开课”?
2月 五星级酒店难为大学“面子”
3月 异地高考的困境与路径
4月 中国大学教师薪酬透视
5月 让南方科大“宁静致远”吧
6月 怎样的大学校庆最靠谱?
7月 校长助理:背离“学本位”的不归路
8月 大学学术生态污染怪圈如何破解?
9月 大学校长如何实现职业化?
10月 大学“自主”而非“自由”设置专业
11月 大学后EMBA教育要突破舆论困境
12月 利益倾斜只是去行政化的权宜之计
2013年:大学彷徨的足迹
1月 大学博导选聘的立体透视
2月 正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怪象
3月 大学劝退学差生的隐忧
4月 生命:大学教育难以承受之重。
5月 从“穷人教育学”到“无忧教育”
6月 大学校长:从“教育官”到“教育家”
7月 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凝视
8月 大学生社会实践如何落到“实处”
9月 大学生“超钱消费”需要正确引导
lO月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与反思
11月 大学校园要抵御商业诱惑
12月 高考“去外语化”的前世今生
2014年:大学彷徨的足迹
1月 大学须多方营造“教学本位”氛围
2月 大学学费上涨的逻辑与影响
3月 防止科研经费“跑冒滴漏”要靠管理创新
4月 透视大学校长的离职“遗憾”
5月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凝视
6月 大学自主招生之路将通往何方?
7月 校长就餐特权背后的官本位解析
8月 大学治理:制度比校长更重要
9月 理性看待大学毕业生“啃老”现象
10月 大学内部治理的中国模式确定
11月 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现状与治理
12月 “最美味论文”被围观的五大效应
求真育人:值得大学回味与反思
一、教育对人的价值是什么?
二、教育是教人向善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现实需要教育理想洗礼
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大学
五、大学是什么?不是什么?
六、大学的禀性是什么?
七、大学的文化是什么?
八、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
九、大学内涵发展的背景与前景
十、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问题
十一、高等教育评估的十大关系
十二、培养杰出人才的困境与路径——从“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谈起
参考文献
附录 教育人生研究相伴——我的教育研究经历与经验
后记 学术评价应有学术争鸣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