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适读人群 :6-9岁
\t这里有流传千百年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有冒险刺激的《海底两万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有传统国学启蒙《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更有温馨甜美的《曹文轩挚爱经典》《安武林纯美童话》《冰波暖心童话》《王一梅阳光童话》……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精选一篇篇好故事,带你畅游世界名著的乐园;精美华丽的手绘图,与全注音的文字一起,为你营造独立阅读的轻松氛围。让我们一起向挚爱出发吧!
\t《名师名家带你读名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新课标全注音版)》收录了《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部及其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真实而伟大的一生。海伦从“假设”的视角,倾诉了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同时告诫人们应珍惜生命中的一切。
\t其实,海伦?凯勒的人生故事并不是要分享困难,而是想给在困境中的人们送去“鼓舞”,给忽视生命的人们送去“珍惜”。
\t第一章 绿色家园
\t在美国南部的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小镇上,有一户很普通的人家。父亲亚瑟·凯勒曾经是军队中的一名上尉,母亲凯蒂·亚当斯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比他小好几岁。以前,他们居住的房子很小,总共只有一间正方形的大房间和一间供仆人住的小房间。后来,父亲又在旁边加盖了一间小屋,在他与母亲结婚后便搬进去居住。
\t夏天,小屋的周围长满了金银花、爬藤蔷薇和葡萄藤,好像一座用树枝搭成的凉亭。小小的阳台被茯苓花和黄蔷薇装扮着,是许多蜜蜂和蜂鸟的乐园。屋子的后面生长着粗壮茂盛的大树,它们和一根根藤条交错连接,形成了一面屏障将小屋包围起来,因此邻居们都把这里称为“绿色家园”。
\t1880年6月27日,我便出生在“绿色家园”,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t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所以我的出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只是为了起名字,祖父、祖母、父亲,还有母亲,大家便绞尽脑汁,你争我吵,最后经过严肃讨论,终于决定依照母亲的想法,用外祖母的名字作为我的名字。糟糕的是,为了带我去教堂接受洗礼,全家人又一通手忙脚乱,结果兴奋的父亲在前往教会的途中竟把这个名字忘记了。
\t当牧师问道:“这个婴儿叫什么名字?”
\t父亲脱口而出:“海伦·亚当斯。”
\t就这样,我的名字从外祖母的“海伦·艾培丽特”变成了没来由的“海伦·亚当斯”。
\t我在婴儿时期便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样子。我的个性非常倔强,不会轻易认输,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还常常会模仿大人们的举动。
\t当我六个月大的时候,我便能够发出“茶!茶!茶”和“你好”的声音,等到周岁时,我已经会走路了。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同龄孩子无法做到的事呢,因此,这让全家人都感到无比开心和骄傲。
\t可是,谁也没有预料到,就在百灵鸟和知更鸟欢乐鸣唱的温暖春天里,我突然生病了,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同时他们遗憾地表示,这种病无法医治。我痛苦极了,整天昏睡着,母亲忍着悲伤守护在床边,温柔地抚慰我,陪我度过那漫长的恐惧。就在人们以为我奄奄一息,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时,奇迹出现了——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的高烧突然退了,没过几天,病全好了,我又是那个活蹦乱跳的小海伦了。
\t医生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全家人更是惊喜若狂。
\t不过,自从病好后,我的眼睛变得十分干涩、炽热,一点点太阳光都会带来强烈的刺痛感。我开始躲避我最喜欢的阳光。我面向墙壁,或者干脆蜷伏在墙角。后来,我的视力越来越模糊,阳光带来的刺痛感也逐渐消失。直到有一天,当我睁开眼睛,我突然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眼前一片漆黑、寂静。我好像走进了一个空旷无边的黑色世界,无论怎样努力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我依然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
\t这时,我只有19个月大。虽然我只有过短暂的光明和声音,但我却清晰地记得——美丽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所有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成为我在黑色世界中唯一能欣赏到的一点儿色彩。
\t……
\t
\t海伦·凯勒被誉为人类20世纪的“英雄偶像”,这位了不起的女性以其独特的生命个体和超乎寻常的勇气震撼着全世界,鼓舞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t海伦·凯勒一生创作了14部作品。本书收录了《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部及其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t《我的生活》出版于1902年,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全文以真实、自然的笔触再现了海伦生命之初21年的生活。作品一经面世,便引起巨大反响。当时的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评论说:“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可见对这部作品的评价之高。
\t《走出黑暗》创作于1908-1913年。这段时期海伦·凯勒尽管从哈佛大学毕业,从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脱离,但她为了建立更多盲人学校,救助更多失明患者,又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和资金募集,同时还要建立和参加各种盲人基金会、慈善会,因此这部作品用了近5年时间才陆续完成。
\t《老师》是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用时最长的一部。这是因为海伦在写到四分之三时发生了一场火灾,所有的稿子和海伦收集的有关莎莉文老师的20年的笔记和信件也一并被烧毁!面对这个晴天霹雳很多人都会心灰意冷地放弃,可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要完成它,于是她又坐到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终于,在10年后,这部书稿完成了。海伦很欣慰,因为这是献给莎莉文老师的礼物,虽然这时候老师早已去世。
\t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非常著名的一篇散文,于1903年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海伦从“假设”的视角,倾诉了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同时告诫人们应珍惜生命中的一切。
\t其实,海伦·凯勒的人生故事并不是要分享困难,而是想给在困境中的人们送去“鼓舞”,给忽视生命的人们送去“珍惜”,因此本书特以这篇散文命名,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到鼓舞之力、珍惜之心,像海伦一样,乐观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