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石。《中国传统记忆丛书》让我们留住那些传统的记忆,留住我们心灵的栖息地。
矫友田所著的《图说老吉祥》图文并茂,以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图片,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各种吉祥的由来、历史与发展等情况,史料丰富,文学色彩深厚,以散文化的笔法将中国传统习俗娓娓道来,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 书名 | 图说老吉祥/中国传统记忆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矫友田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石。《中国传统记忆丛书》让我们留住那些传统的记忆,留住我们心灵的栖息地。 矫友田所著的《图说老吉祥》图文并茂,以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图片,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各种吉祥的由来、历史与发展等情况,史料丰富,文学色彩深厚,以散文化的笔法将中国传统习俗娓娓道来,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内容推荐 矫友田所著的《图说老吉祥》图文并茂,以趣味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吉祥灵物、吉祥神灵、吉祥植物、吉祥动物等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从而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了解中国民间丰厚的吉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录 第一辑 吉祥灵物篇 华夏图腾:龙 富贵祥瑞:凤凰 赐福仁兽:麒麟 寿长千年:龟 招财辟邪:貔貅 吐宝生财:金蟾 第二辑 吉祥神灵篇 千古流芳:八仙 吉祥大度:弥勒佛 救苦救难:观音 福禄寿全:福禄寿三星 财源广进:财神 救急扶危:妈祖 一家之主:灶神 辟邪免灾:门神 美满和谐:和合二仙 斩妖除魔:钟馗 福佑一方:土地神 金榜题名:魁星 喜牵良缘:月下老人 第三辑 吉祥植物篇 贺寿佳果:桃 多子多福:石榴 福禄万代:葫芦 福寿连连:佛手 傲雪凌寒:梅花 清雅高洁:兰花 清直挺拔:竹子 秋中君子:菊花 美好圣洁:莲 雍容华贵:牡丹 凌波仙子:水仙花 皓月清香:桂花树 高洁长寿:松树 忠贞孤直:梧桐树 根系祖魂:国槐 平安福运:艾蒿、菖蒲 吉祥瑞草:灵芝 祈子佳果:枣、花生、桂圆、莲子 包纳百财:白菜 第四辑 吉祥动物篇 仙风道骨:丹顶鹤 百鸟之王:孔雀 比翼双飞:鸳鸯 喜气临门:喜鹊 和谐温暖:燕子 镇邪除凶:狮子 威猛刚强:老虎 太平吉祥:象 祥瑞仙寿:鹿 万能之神:猴子 忠诚高尚:牛 前程似锦:马 机智谨慎:兔子 翅卷祥云:蝙蝠 大吉大利:雄鸡 年年有余:鲤鱼 金玉满堂:金鱼 浪漫多彩:蝴蝶 第五辑 吉祥字符篇 吉星高照:福 旺盛恒久:寿 欢乐喜庆:囍 第六辑 吉祥饰物篇 万事和顺:如意 辟邪驱祟:压胜钱 招财进宝:聚宝盆 财富之源:摇钱树 永结同心:中国结 风情万种:红盖头 光耀千秋:灯笼 金兽镇宅:铺首 美丽吉祥:荷包 百器之君:桃木剑 富贵平安:花瓶 喜气满屋:年画 辞旧迎新:春联 吉祥花开:窗花 长命百岁:长命锁 试读章节 华夏图腾:龙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启瑞的象征。上下五千年,龙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沉淀。“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些称谓常常会令我们激动、奋发和自豪。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对龙文化一无所知。 龙的出现,与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关。早期,古人对大多数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能够具备风、雨、雷、电的力量,像鱼一样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因此,龙渐渐地形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鹰爪、虎掌、牛耳组合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灵”之一,人们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龙视为富贵与正直的化身,认为龙英勇善战、变化多端,尤其是它们那开河移山、司云布雨的本领,在我国民间最令人津津乐道。 龙,在上古传说中又是神的助手。在古代典籍《山海经》里,记载了一个黄帝战蚩尤的故事。 传说,蚩尤曾率领大军进攻黄帝部落,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之野抵抗蚩尤的进攻。应龙受命后,用它司水的本领将水蓄积起来,造成对方缺水,以此阻止对方进攻。但蚩尤请来风伯和雨神一纵风下雨。黄帝又从天上派下一名叫魃的女神协助应龙,止住了风雨,最终将蚩尤击败。 在现代艺术作品中,龙的形象多为五爪。旧时,我国民间曾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这种区别,主要是针对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的纹饰来说的:皇帝穿五爪的“龙袍”,其他皇族和下臣穿四爪的“蟒袍”。 中国龙并非一开始就是五爪,而是从三爪、四爪到五爪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历史上,龙的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自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为夔龙期。这一时期,龙的形象以夔龙为代表。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 应龙期最早见于商周时期,但作为艺术分期的应龙,可能始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延续到隋唐。这一时期的龙爪多为三爪。 黄龙期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宋元时期多为三爪,明清时期多为四爪、五爪。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以使用五爪龙造型,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 自民国时期至现代,由于龙与封建统治者脱离了关系,人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随意绘制或塑造龙的造型。当然,因为五爪龙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还是普遍偏爱五爪龙的造型。 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我国民间最受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灵物。无论是在建筑、雕刻方面,还是在绘画和文学艺术作品当中,龙的形象无处不在。 关于龙的传说,举不胜举,而在众多美丽的传说当中,流传最广的是“龙生九子”和“四海龙王”的传说。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了九个儿子,但九个儿子各有所好。老大“囚牛”,喜欢音乐,蹲立于琴头之上;老二“睚眦”,嗜杀喜斗,常被镂刻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人们常见的殿角走兽便是它的形象;四子“蒲牢”,受到击打便大声吼叫,因此作为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形如狮子,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赑屃”,似龟有齿,喜欢负重,常俯在石碑下;七子“狴犴”,形似猛虎,好诉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屃”,身似龙,性情斯文,盘绕在碑首;九子“螭吻”,口润嗓粗而好吞,于是成为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之意。 “四海龙王”则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旧时,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对龙王都极为崇拜。因此,大大小小的龙王庙像土地庙一样普遍。人们祭拜龙王,是祈求它们能够保佑农业风调雨顺、渔业平安风顺。 P3-5 序言 时光荏苒,每个日子都将定格为历史。 回首那一个个渐行渐远的日子,无论是澎湃激情,还是满腹惆怅,都已伴随着岁月的风尘一点点地泛黄,抑或彻底地褪去色泽。 岁月到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呢? 在这个日益喧哗和浮躁的红尘中,我们往往轻易地就选择了遗忘:将那些萦绕着童年欢悦的炊烟,以及淳朴的笑容和充满睿智的叮咛,都湮没在慵散的时光里。 假如真是这样,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蓦然发现,自己的灵魂之根竟不知该扎往何处。因为,我们已经遗忘了太多本真的记忆。 一个人丢失了本真,就会失去自我;一个民族丢失了传统,就会失去世界。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石。留住那些传统的记忆,不仅仅是留住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更重要的是留住了一眼涌动着美德之水的甘泉。 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我们筹划推出了以“中国传统记忆”为主题的系列图文书,以期将更多传统文化的印记重新展示在你的面前,使你在愉快的阅读中,能够寻找回更多淳朴与本真的景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从那些与历史、民俗相关的记述中,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源,然后,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面对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以“中国传统记忆”这个主题作为创作主攻的方向至今,我已经陆续在全国各地走访、拍照七八个年头,搜集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期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都已经化为创作的动力,融入每一行文字当中。 首批推出的“中国传统记忆丛书”共分四册:《图说老祖师》《图说老吉祥》《图说老物件》《图说老家风》。这既是我们在“中国传统记忆丛书”这个系列上的第一次“收获”,也是我们再一次“播种”的开端。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作品文字的生动趣味性和图片的丰富多彩性,从而将其打造成一套既具有阅读价值,又具有收藏意义的系列精品图书。 传统记忆,写满了沧桑,也印证了无数的精彩与希冀! 我们坚信,第二次、第三次及至更多的“收获”,会伴随我们的努力耕耘,如期而至。 如果这套丛书能够得到你的欣赏,为你唤回一些美好的思绪,并让你的心灵因传统文化的润泽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明朗,我们将倍感欣慰。 我们也更愿意继续! 矫友田 2014年11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