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衰落:腐败堕落和价值体系的坍塌》作者托尼·博萨认为,现今的美国酷似古罗马时代,人民迷醉在一派追逐腐化、低俗的物质世界中,白领罪犯们窃取每一分钱中饱私囊,政客们戴上虚伪和妄自尊大的假面具,宗教领袖们变成了欺诈弱者的奸商,医疗界打着“救人”的招牌滥用自己的权力。从外部看井然有序,但其内在的腐朽却使人们看到了大厦将倾的危险。
本书实为一位美国警察局长的所见所思,立足事实数据,内容极具参考价值。也可看做21世纪国际趋势的指导性预言,有助于工商巨子、企业阶层、上层人士、白领、公知、大学生等人士重塑大时代格局。
《美国大衰落:腐败堕落和价值体系的坍塌》描绘了美国在民主繁荣外衣下日趋畸形的社会形态。作者托尼·博萨长期从事警务工作,在其经历过、关注过的形形色色的犯罪活动里,看到人性的不堪的一面,也看到了一个国家从内部走向衰败的过程,本书看似是总结美国不同领域的犯罪现象,实则是在控诉美国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国人道德底线的滑坡,其中不乏作者对人性和国家前路的思考和期望。
国际信贷商业银行
为什么艾格·哈桑·阿贝迪要在1972年创立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其中原因很难揣测。阿贝迪先生的老朋友们谈起他时眉飞色舞,说阿贝迪用第三世界的人员和资金创立了一个第三世界的银行来解决第三世界的问题,他本人很为此事而自豪。表面上看,这个金融机构的目标——自力更生是最无私的,然而事实上它最终变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骗局。
艾格·哈桑·阿贝迪找到阿布扎比的酋长艾尔·纳颜苏丹,想要借款成立一个国际银行,事情就这样开了头。阿贝迪生于1923年,此人神秘莫测,老于世故,但很容易接近,是个能说会道的人。阿贝迪是个有怪癖的鼓动家,他喜欢就“宇宙、欲望和心灵”这类题目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的演讲;他曾因某个管理人员着装颜色不对而开除了此人,这件事无意中暴露了他的怪癖。
能多操纵一个工具,与强大的西方机构对抗,这对苏丹来说很有吸引力。这个石油王国的酋长渴望自治和独立,不愿总是依靠“殖民者”的经验和技术,阿布迪的计划似乎是这种愿望的合理延伸。这个国家对自己的液体金子的控制权得来不易,他们想打入银行界,不愿一直做石油的附庸。最终,阿布扎比酋长国的统治家族拥有国际信贷商业银行股份的77.4%。
该银行成立于监督不严的卢森堡。银行的控制权被操纵在众多的控股公司手中,这些公司分布在开曼群岛、伦敦以及阿姆斯特丹等地。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在其鼎盛时期,在70个国家有业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储户,仅登记在册的资产就达200亿美元。
国际金融一直是有厚利可图的产业,在吸储和使用吸纳资金方面的竞争一直很激烈。那些有大笔财富需要保密和保护的人自然要找像瑞士这样的国家。这种国家把自己变成了世界财富的宝库,他们不管这些财富是否来历清白,也不管这些钱是否得自家传。
保护储户并能保证为储户保密的法律能吸引到资本。原本是拉美军事独裁者们藏匿其匿名账户的场所,现在变成了毒枭的庇护所。巨额的毒资可存入银行,也可用在赌场,然后就可以用来投资合法生意,比如房地产,最后这些资金就被洗清了。
国际信贷商业银行的顾主中有曼纽尔·安东尼奥·诺里加将军,他是被囚禁的巴拿马贩毒大王,也是巴拿马的前任统治者。它的主顾还有中央情报局(中央情报局把他们之间的联系说成是“日常活动”,一点也未加修饰)、麦得林贩毒集团、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阿布·尼达尔、美国和意大利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军火商、国际恐怖分子和洗钱者以及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和阿富汗抵抗组织的支持者等。国际信贷商业银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便利的国际秘密交易场所。
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可以向需要贷款的国家输入资金以蒙骗贷款申请的审计人员。它贿赂公务人员、误导审计人员,还欺骗立法人员,最终给储户带来120亿美元的损失。这些储户大多并非美国人。很多储蓄并未受到保险,经过多年诉讼,成千上万的储户只能拿回10%至20%的本金。如果他们能够从蒙羞受辱的阿布扎比统治家族拿到这么多赔偿,那么他们就该心满意足了。然而直到1995年9月这么一点赔偿金还未付出。
为在美国争取到立足之地,国际信贷商业银行遇到了困难,主要是因为法律控制外资拥有本土银行。该银行老练而又谨慎地摸进权势的大门,寻机钻空子。在80年代雨E190年代初,该银行争取到了美国最高层人士的帮助,所采用的手段还是老一套:收买。
早在80年代初,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就暗中买下了华盛顿特区的最大的一家银行——第一美国银行,此外还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和乔治亚买了三家银行。结果前内阁秘书克拉克·克利福德和他的门客罗伯特·奥尔特曼(此人1995年时45岁)被控犯有欺骗罪,他们向立法者隐瞒了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对第一美国银行的所有权,同时还接受商业贿赂。
克利福德这么一位权力经纪人只得放低姿态,声称自己在交易中受人蒙骗,这才使得他自己和门客在与国际信贷商业银行的交易中获利980万美元。他和奥尔特曼从阿拉伯投资者手中借钱购买银行股票,后来又以高价把股票卖给投资者。除了上述借口外,克利福德就只好承认自己甘愿受贿了。他选择了前者。
1996年,奥尔特曼在经过几个月的审判后被宣布无罪。当时克利福德已是89岁高龄,因心脏不好逃过了审判。对奥尔特曼的庭审记录被主审法官封存起来了。
1989年,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在佛罗里达州被判犯有洗钱罪,此后一直到奥尔特曼的事被曝光为止,国际信贷商业银行能量极大,它竟能说服犹他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奥林·哈奇,让此人发表一番由奥尔特曼代笔的演说,为国际信贷商业银行辩护,大唱赞歌。他还向司法部施加压力,为一件认罪辩诉协议辩护。后来另一位参议员进行调查,对认罪辩诉协议提出了批评。再后来,新闻媒体透露出消息说,哈奇参议员的一位朋友和支持者当时正想从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取得一千万美元的贷款。这几乎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1979年至1991年,美国的执法者陆续得到七百多条有关国际信贷商业银行一系列犯罪事实的消息,但他们无动于衷。1991年7月,英格兰银行终于关闭了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原因是该银行掠走了储户数以亿计的资金。这些掠夺者中饱私囊,挥霍、藏匿,或以其他方式盗走了托付给他们管理的大部分资金。其他国家对这个大骗局也恐慌起来,迅速采取行动,堵住了亏空状态。这个在其鼎盛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彻底垮了。尽管吉尼斯没有把这些事载入记录,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场创记录的骗局,造成的损失估计达100亿美元。在1991年的最终审判之前,大部分金融账目都被转移到了阿布扎比。 纽约市地方检察宫在追查这个案子时提出11项诉讼并取得了12亿美元的清偿款,这笔钱用于赔偿美国储户的损失和支付诉讼费用绰绰有余。
阿布扎比不但在国际上蒙羞,还在经济上受损,它一怒之下于1994年6月对12名国际信贷商业银行的前管理人员判处最长达14年的监禁,并处以总计达91.3亿美元的罚金,当然这笔罚金谁也别指望收得上来,据说这些囚徒个个穷困潦倒。
P19-21
某些小人物犯下的微不足道的罪行正折射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领域内上层人物的所作所为。
“丧钟为君鸣”。
当年,一位自鸣得意的怀疑论者向约翰·多恩请教某具尸体的身份,多恩就是如此作答的。诗人理解世间万物的相互关联,然而我们却竭力想忘掉这种联系。
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和社会名流们所进行的光怪陆离的犯罪活动距离满腹牢骚的旁观者很遥远,然而这些犯罪活动造成的损失却最终会落在旁观者身上。受害者们看不到那些玄妙的犯罪活动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的确,我们很难想象权贵们作奸犯科何以能够波及毫不相干、毫无戒心的普通百姓。同样难以理解的是,高不可攀的显贵们巧取豪夺的行径何以能够影响出身寒微者的行为。下面我们将看到,某些小人物犯下的微不足道的罪行正折射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领域内上层人物的所作所为。
社会是个有机体,它也会经历从出生到少年、成年直至衰老的发展过程。不过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一过程的时效性和必然性,那么这个比喻并不能令人满意。与人不同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可通过选择来延长或缩短其生存中的苦难和欢乐。这些选择的表现形式是社会价值观念,它具体体现在社会为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而采用的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等行为上。
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社会和家庭的保护以及对上帝的爱等表明,我们珍视某种比自我更伟大的目标;只关心满足自我和张扬自我会导致享乐主义、物质第一主义和消费主义,导致把个人凌驾于共同价值观之上。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就是“我们”和“我”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冲突。
价值体系的形成是个微妙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很不容易衡量。社会在衰落的同时也在自我更新,问题是:谁发展更快?速度如何?我们如何才能了解?
寻找答案的途径很多。
艺术
有位诗人曾说过,艺术家是人类的触角。他们告诉我们究竟自己身处何方、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艺术家是先知。有些艺术家很聪明,预言准确;有的则很肤浅,漏洞百出。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剔除狂妄和谬误的艺术之后便能发现大量的真知灼见。
20世纪是美国世纪,此言不谬。我们只要看一下20世纪的美国便能得到很多启发。
一战前的美国纯真而又富有朝气,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热烈拥抱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希望。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到处都是信心百倍的新移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然而我们好菜坞的艺术家们对我们国家的命运和我们的梦想充满了信心。《愤怒萄萄》述说了贫困和动荡的严峻,但故事中并不缺乏对社会公正的信心。《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颂扬了正直的人在与玩世不恭和权力的较量中所取得的胜利。《生活真美好》则颂扬了家庭、社会和人类的高尚,讴歌了未来和上帝。
尽管30年代极度贫穷,有大批人失业——同时犯罪率却很低,但大家同舟共济,相信未来会更好。连13年的禁酒期也未能破坏我们的信心,我们依然坚信我们有能力通过立法保持社会美德,相信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未来。
现在,美国世纪行将结束,我们要问自己是否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是否还愿意为家庭和社会的利益牺牲个人享乐?我们的领导人和权力机构能否抵制住名、权、利的诱惑,为大众谋福利?
如果我们面对家庭观念的消亡和城市的衰落仍能坚信我们自己不会受到腐蚀,如果我们眼看着显贵们的堕落却能视而不见这种堕落对我们未来的影响,如果在信仰危机中我们仍能坚信我们终将得到上帝的拯救,如果在普遍的道德沦丧的环境中我们仍然认为自己能够生存下去,那么,我们可以宣称,我们就是行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游轮上的尽情享乐的快乐的游客。
作弊
1994年,在一次全国性考试中,芝加哥一所中学的学生得分极高,受到交口称赞。后来有位于心不安的学生坦白承认在考试中作了弊,于是这位学生便被斥为叛徒;其他人态度坚定,拒不接受核查考试,认为这是一种侮辱。
作弊考生的辅导教师辞职了。举报者揭发说,辅导教师劝他们作弊时说:“大家都作弊,这个世界本来如此。不作弊是犯傻。”
有大量报道讲述了银行家、会计师、律师、著名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腰缠万贯的运动员和娱乐界明星等是如何营私舞弊的。这位辅导教师是不是从这些报道中获得灵感的呢?
有位在四健会农场上长大的少年精心照料家畜,他要通过在饲养牲畜比赛中获奖来攒钱上大学,这样的事真令人敬佩。
不过,这次比赛中有30%的人在饲养牲畜时用了类固醇。在欧洲,人们发现受这种激素污染过的肉类对食用者有致命的危险。
比赛中发现了一系列作弊行为,很多参赛者的名次被取消,奖金被收回。1995年底,比赛的组织者被迫承认比赛中存在很多严重问题。这个事件的影响在比赛发生地久久回荡,而比赛地点正是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价值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的中部地区。
……
宗教界
任何美好的东西都可能被用于邪恶的目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蛊惑人心之徒可能会利用宗教搜刮一帮容易上当的善男信女;邪教可能会利用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来迷惑人心;人们自以为必须信仰某种形而上之物的想法可能,也确实发生过,导致死亡和毁灭。
当今世道没有一丝真与善的迹象,也没有一线希望,对生命意义的渴求常把探求者驱入黑暗的迷宫。
我们将发现,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求被狡诈的凡夫俗子变着花样加以剥削利用;在人类探索之路的尽头,善于玩弄人类本能的家伙能够找到性、钱以及各种各样的权力。
现在我们的社会与历史上许多衰亡中的社会的相似点越来越多,我们对及时行乐的追求将创造出新的偶像,以表明我们仍希望保持现实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协调。
然而,崇拜对象并不一定非宗教不可,它也可以是名望或其他令人倾心之物。堕落的社会往往把能给人带来享乐的东西奉为偶像。
娱乐业
在行将进入21世纪之时,美国可算是个乐于花钱买消遣的国家。在其追求享乐的过程中,电影明星、摇滚歌星、运动明星和笑星等能够给我们带来娱乐的人一跃成为美国人心中的偶像。他们是富人、贵人,是我们仿效的榜样。
我们仿效的并不是教师和牧师这些知识和价值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而是那些只为我们带来娱乐和消遣的人。
我们对物质、享乐和消费的顶礼膜拜把娱乐业抬上了宗教的地位,同时,当我们在追求享乐的潮流中认清我们自己时,我们也会从中得到很多启迪。
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全面地论述我们的国家必须考查我们的社会和社会行为。健康的社会是大公无私的;病态的社会只追求享乐。《十诫》为每一个道德社会规定了基本信条,然而受诫者很快就中了金牛犊②的诱惑。善与恶的较量在最道德的社会和最堕落的社会中都是存在的,关键问题依然是到底哪一方占主导地位?腐败和新生到底谁发展得更快?
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测量一个国家的健康状况;没有任何数据和图表可衡量大公无私的精神。事实和数据是有用的,但它们就像是马赛克拼贴画中的小片片,必须与大量的事实、传闻、印象、分析和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提炼综合起来才会形成连续完整的画面。与吸收大量数据的科学家不同,艺术家们对各种印象进行提炼,他们会从中发现真知灼见,并利用电影、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甚至说唱歌曲等形式向我们传述他们的预见。
分析各种微妙的犯罪行为能使我们发现谎言的影响、公关人员和代人捉刀者的作用,使我们认识到寡廉鲜耻的危害和诚心忏悔的魅力,使我们看清物质崇拜的后果、形而上学的诱惑以及大量能够把一个民族引入迷途的其他圈套和伎俩。 读者需要通过具体了解危机四伏的现实,认清其本人及其国家所面临的危险。前进途中的问题令人畏惧,但如果美国人民能够认识到危险的存在并保持战斗的意志,那么美国是有力量、有办法面对这些问题的。
美国的衰落是自己造成的。一是战争虚耗过大:过去30年美国在13场战争中浪费了14万亿美元,而没有将其用于投资基建和教育,帮助普通民众。二是钱流错了地方:美国公司赚了钱都流向了华尔街,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损失了19.2亿美元,洗劫了自瓴、毁灭了全球3400万就业。如果这些钱不是流向华尔街,而是投资了中西部,开发那里的产业,则会带来很大的改变。
——马云(中国企业家) 美国人的狂妄自大是美国加速衰落的根源之一,他们拒绝承认美国需要改善,而事实是:过去30年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一直在衰退,比如,美国国家债务从占GDP的30%升为100%,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情况将每况愈下。在经济上,我们需要向中国学习,搁置意识形态,务实解决问题。
——史蒂芬·施特劳斯(啥佛大学教授)
美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人口停滞、失业、巨大的政府赤字、职业道德下降、储蓄率低、社会解体、吸毒、犯罪等问题;就其纯经济能力而言,美国的地位相对于日本和中雷将会进一步动摇。
——萨缪尔·亨廷顿(美国当代政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