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半夜里还是风雨交加,天地一线,第二天一早,已是晴空万里。经过昨夜大雨的洗礼,刚刚升起的太阳像是洗了个澡,看上去格外爽朗。晌午时分,河岸边上的淤泥像是刚刚从笼屉里取出来的发糕一样,冒着热气,宣腾腾地躺在岸边,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
阳光钻进泥土中,挤出了蕴藏于其中的水汽,吐露出泥土的芬芳,叫人心旷神怡。河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地延伸着,在这弯弯曲曲的河道边上,坑坑洼洼遍布着被人踩过的痕迹。
脚印顺着河流从上游一直排到下游,走在脚印前边的是金亮。他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带着纯白色的帽子,但这并没有包裹住他黝黑色的皮肤和结实的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隐约透射出他健美的轮廓,这是劳动给予他的奖赏,真主赐予他的祝福。
他本能地向前走着,按捺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他一边走一边不由自主地回头,伫望着身后,这原本是他走路时经常有的一个动作,在今天却有了不同的意义。过去他回头是为了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现在却是为了看看自己身后的人。在他身后坐在毛驴上的女人叫香莲,是后河杨家的三女儿,她是金亮用十石小麦外加八十块钱彩礼换来的。
从今天开始这个女人就要成为他媳妇,而他也即将拥有自己的家庭,这是属于他的日子。作为新郎,他理所应当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虽然他极力克制自己,好让自己能够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显得稳重一些、大气一些,但还是难掩心中狂喜,灿烂的笑容像是彩色的面具,牢牢地粘在他的脸上。
杨香莲穿着结婚的礼服,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战战兢兢地坐在毛驴上,显得十分拘束。香莲长这么大,除了爬过几次牛背之外从来没有骑过毛驴,没想到这头一遭骑毛驴,居然是她出嫁的时候。此外,身上的嫁衣也是她头一次穿的不带补丁的衣服,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让她猝不及防。
说实在的,到现在她连面前这个男人长啥样都还不清楚。虽然之前这个男人到她家里来过,但她羞得根本连正脸都没敢瞅,人还没有感觉,父母就已经把他们的婚事定下来了。
万一他要是个丑八怪可怎么办呢?香莲在毛驴背上新奇地猜想着。然而当金亮每次回头要看她时,又都被她敏捷地躲开了。她用眼神来遮蔽金亮的脸,实在躲闪不及就干脆把眼睛闭上。她害怕看到丈夫的脸,又对着金亮的后脑勺不停地期盼着,希望他能再转过来。
结婚本是应该高兴的时刻,香莲却不知道应该开心还是应该哭,村里以前出嫁的那些姑娘临走的时候总是哭得死去活来,抱着母亲怎么也不肯离去;而娶进来的媳妇又都是红光满面,看不到一丝忧伤。
到了她这里,却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她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变得无所适从。坐在毛驴背上,跟前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事先的一切准备到现在都成了徒劳。自己即将是眼前这个男人的女人了,今后的时间里她要和这个男人一起生活,给他生儿育女,永远告别那个生养过她的家,想到这里,她的胃里猛地泛起一股子酸水,眼睛里也莫名地闪动着泪花。
香莲是个漂亮的姑娘,她的皮肤并不像黄土高原一般的女孩子那样粗糙,而是继承了回族人细腻而白嫩的肤质。身材遗传了祖先的高挑纤细,两只眼睛就像天上悬挂的新月闪闪发亮,尤其是她那两片薄薄的红嘴唇,好比四月里挂在树梢的樱桃。
十八岁的女子在别处可能还是少女,在这里已经算是大龄了,像她这样的女子,正常的话早就是两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因为家里穷,拿不出像样的嫁妆,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如今终于有这么一个肯出高一些彩礼又不计较嫁妆高低的人家出现,杨老汉也就迫不及待地把女儿打发出去了,他可不想把女儿烂在自己手上。
兰六一是金亮的父亲,村里人更习惯叫他六一。他是从陕西迁移到甘肃的千百万回民后裔中的一个,曾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他的父亲一共生养了六个孩子,因为饥荒只活下来他一个,所以父亲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P3-4
后记 西阳依旧灿烂
终于写完了,这是此刻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对我来说构思和动笔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构思的时候,我会沉浸在小说的情节里,或开心、或兴奋、或悲伤。总的来说构思的时候很激动,一旦动笔,一种骂娘的冲动就在我的心头不断地吟扰。顿时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负能量.我就是在一边和自己较劲,一边和键盘较劲的过程中,写完了这本书。一写就是三年,所以今天我用了“终于”这个词。
好多朋友读完之后,都会问我为什么?为什么是西阳。西阳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名,好多生活在我们当地的人都没听说过的地名。西阳是全区唯一的回族乡,是全区最偏僻落后的一个地方,是我生活工作了三年多的地方,是民风最为淳朴的地方。我在这里看到了人间的真情,也体会到了世事艰险。这就是选择西阳的理由,一个给予我深深烙印的地方。
关于写作,一直是我的一个爱好。从小就喜欢写,也喜欢说,总是被人们认为口才大于写作。所以我给人留下的印象基本上都是能说,至于能写似乎没几个人会想起来。即便是写了一大堆,还是改变不了别人对我的认识,看来真是痼疾难改!在中国的诸多作家里面我最早接触的是路遥,接触最多的也是路遥。他的作品给了我丰富的营养,让我看到了文学之美。接下来我还喜欢王小波的作品,那是在大学的时候,我看到一句话。“在大学男生不能不读王小波,女生不能不读周国平。”因为这句话,我打开了《黄金时代》,看到了《工作与人生》。王小波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文学之奇,导致我好长时间短篇小说的男主角,名字里都有一个奇字。
现在,通过我自己的写作,我更加体会到了文学之难。难于上青天,既然决定动笔,你的世界就已经不完全属于你了。你会发现你处在一艘航行在海上的大船,索性你是这个穿上的掌舵人。你所走得路都是事先划好的航线,你得把船上的人,也就是你的读者平安送到目的地。要在固有的航线上,让他们感觉到别样的风景。好在,船现在已经靠岸,什么时候会起航我也不知道。确信的是,现在我的心里还有其他的方向,他们都在等待一个时机,与我一起扬帆远航。
人因为有人而有意义,这一点我不否认。作为一个人,我也有很多的毛病,同时我笔下的人也会和我一样,有很多的毛病。我是完美主义者,但我也承认残缺。现在让我们回到作品,写作的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动笔的时候,我心潮澎湃的走在西阳的土地上,看放羊老汉挥鞭、和玉米地里的农民交谈,把一个个小故事,变成了大故事。然后在大路河边上,一个模糊的影像就在我眼前活生生的浮现出来。在然后许多的小故事就随着情节,一点点地拼接起来,慢慢的我自己也就住进了书里,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写到一半的时候,几度想过放弃,从2013年3月到2014年的10月间,半年多一字未动。好多回族的风俗、教法、语言都很陌生。为了少出纰漏,必须花更多时间和他们待在一起,融入其中。经过几个月的整理,终于在2015年3月开始,我又重新开始了写作,在7月份顺利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创作,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接着又修改了两个月,到现在终于完成了全稿。
小说的时间起点为上世纪八十代初的西阳,一直到二零零八年前后结束,时间跨度将近三十年,着力通过几个人物的命运,以西阳为缩影,反应出整个平凉地区的变化,以及三十年来回族人生活状态,思想意识的发展。尽量本着求真的姿态,来描述最真实的事件,同时也加入了我的一些思考。我坚信只有最真实,最平凡的人物才是最伟大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文学正是人民的史诗,文学应该给历史代言,这是文学的任务所在。
之前有外地朋友建议过我,说你们平凉有一座崆峒山,你为什么不以崆峒山为背景呢?这样写不是更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吗?我用我大学指导老师的一句话回答了他,“一部好的作品只有根植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才能更好的融入感情,使自己的作品发光、发热。”崆峒山我去过,但并不熟悉,目前现在我还无法拿出一部描写崆峒的作品来,但我可以自信的说,在平凉的其他地方,北塬上、泾河滩、马峪口我都可以写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每一个作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土地,比如路遥的双水村、原西县、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陈忠实的白鹿原这些都是作家们最熟悉的地方,所以我不赞成,在写作上和地标生拉硬拽。
王国维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人生的三种境界,他巧妙的应用了三位宋代词人的大作,其中第三种也就是最高的境界他说:“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的含义说明了,一片文章当中最好的几个段落,往往是你不经意间想到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能遇见的,就像有旬唐诗说的那样:“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在写作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感觉,想好的一个情节,如果你因为有事耽误了,或者一时间没来得及去写,等你有时间去写得时候,已经是另外一个情节了。这就和我们的人生一样,当你错过这个时间去做,另外一个时间该做的事情的时候,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说小说的情节都是编的,这句话是没有依据的,套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话来说,我们一天的生活开始之后,走在路上会遇到许多不同人、说许多不同的话、想很多不同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事先不能预料的,一旦出发过程一定不在你的想象。所以,生活中有多少不可欲知小说当中也就有多少不可预知。
在思考情节的时候,我常会没有理由毫无征兆地抽搐,鼻子一酸眼泪也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在这部小说里面,有些情节也曾感动了我,让我奇怪的是这些感动都很意外,自己蓄谋已久的一些包袱真正写下来,却没有什么感觉,可见感情这个东西是最经不起做作的,这些地方也是我书里的败笔,后面我要一一的把他们修改掉。在这里我想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这些读者,虽然你们有时候把我逼得很狼狈,通常是下午要发连载,早上还不知道文章在哪,但我仍感激你们。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看我这些错字病句连篇的文章,我才有勇气和决心把书写完。27岁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年龄了,我人生中还有许多的梦想没有实现,憧憬一下自己的未来,写作仍旧是我改不了的习惯,因为写作是一座大坑,越挖越不能自拔!
千里所著的《西阳之花》讲述了主人公貌美如花,被毛驴驮入兰家;她接连怀孕,却都是让夫家失望的女娃。她的儿子夭折,接着被乡政府结扎,在婆家受尽冷落。生活本该让她绝望,可汉人男子却让她体味到爱情的魅力,他们不顾世俗相携私奔到了远方。
她留下的女儿在舆论的漩涡中长大,成为走出这落后闭塞之处的第一个大学生。但在迈向文明的过程中,一系列的烦恼也接踵而至,面对那爱情的无望、地区的贫穷、后母的迫害、家庭的压力,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又该如何做出命运的选择……
千里所著的《西阳之花》讲述了古老乡村弥漫的封建思想,如一条锁链禁锢着少女的青春,可随后爱情的救赎点燃了她对自由的向往,她终于逃脱樊笼,冲破黑暗,勇敢奔向希望与光明。
而过去的枷锁仍未解开,她的女儿也在这乡村的禁锢中奋力生长,那血脉里依存的抗争,引导着她走向新时代的曙光之中,体味爱情,领略文明,有苦有悲,始终保持对理想、对自由的追逐。而身处繁华,兜转之后,她又回到了这古老的地方,成为了一朵开在西北大地上的西阳之花,在三十年的浮沉变迁后,属于这个乡村的结局却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