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所有悲伤的年轻人/菲茨杰拉德作品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F.S.菲茨杰拉德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如果从某一个具体的人开始写起,还没有等你来得及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你就会发觉,你居然已经创作出了一个典型;倘若你从某一个典型开始写起,结果却发觉,你创作出来的居然是个——什么也算不上的东西。这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是精神很不正常的怪物,在我们的面孔和声音的背后,我们更是古怪到了不想让任何人了解、自己也不想了解的地步。每当我听到有人标榜自己是一个“平凡、诚实、开朗的人”的时候,我就会非常自信地认为,此人身上肯定有某种确凿无疑的、说不定还是特别吓人的反常之处,这一点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因而想把它隐藏起来——而他之所以坚称自己是一个平凡、诚实、开朗的人,不过是他时刻在提醒自己要把自身所存在的重大问题遮掩好的一种方法罢了。

这里可没有什么典型,也没有多少人物。这里只有这样一位阔少爷,而且这篇小说描写的就是他的生平故事,并不是他那几个兄弟的生平故事。我这辈子就生活在他这几个兄弟的圈子里,然而这位阔少爷却一直是我的朋友。此外,倘若我真要描写他这几个兄弟的话,那我从一开始就应该对所有的谎言逐一加以驳斥,这些谎言有些是穷人在议论富人时说出来的,有些则是那些富人在讲述他们自己的事情时讲出来的——他们营造出的是这样一套荒诞不经的结构,每当我们随手拿起一本描写富人的作品时,总有某种直觉会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你就等着看不真实的东西吧。甚至连那些头脑聪明、充满激情、专门报道现实生活的人,也已把这个属于富人的国家描写得像仙境一样不真实了。

还是让我来讲讲那些大富豪们的情况吧。他们跟你我不一样。他们从小就拥有财富,而且坐享其成,但是这一点或多或少也影响了他们,造成了在我们态度强硬的地方,他们却心肠软弱,在我们深信不疑的地方,他们却冷嘲热讽,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如果不是生来就很富有的话,这一点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总认为他们比我们强,因为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去四处奔波,去寻找生活的补偿和避难所。即便他们深入到我们这个世界里来,或者沦落到比我们还不如的地步,他们也照样会认为他们比我们强。他们这些人就是不一样。我能描写安森·亨特这位青年的唯一办法,就是努力去接近他,把他当作一个外国人,而且还要顽固地坚持我自己的观点。万一我接受了他的观点,哪怕只有那么一小会儿,我都会感到一派迷惘的——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不过是一部有悖常理的电影而已。

安森在六个子女中排行老大,有朝一日,这六个子女将会分割一笔数额达一千五百万美元的财产,况且他也到了开始懂事的年龄了——人应该在七岁就开始懂事了吧?——那时候正好是二十世纪之初,那些爱出风头的年轻女郎已经坐在电动“汽车”里招摇过市地行驶在第五大道上了。在那些日子里,他和他弟弟有一名英国籍的家庭女教师,这位家庭女教师说得一口非常清晰、干净利落也很好听的英语,于是,这兄弟俩说起话来渐渐也跟她一模一样了——他们字字句句都说得清脆利落、字正腔圆,绝不像我们这样呜哩哇啦、口齿不清地说话。他们说起话来虽然并不完全像英国人的孩子,却已经学到了一种惟妙惟肖的口音,那是纽约市的时髦人士所特有的腔调。

这年夏天,他们把这六个孩子从坐落在第七十一号大街上的那幢别墅转移到位于康涅狄格州北部的一座大庄园里去了。那里可不是一个时髦的去处——安森的父亲想让他的儿女们尽可能晚一点儿知道人生的这一面。他这个人反正要比他那个阶层的人高明一些,而构成纽约上流社会的也就是他这个阶层的人,也比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要高出一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就是以特别讲究派头和已经规约化了的庸俗之风为特色的“镀金时代”。因此,他要让他的儿子们逐步养成凡事都要专心致志的习惯,让他们练就一副健全的体魄,好让他们长大后能成为身心健康、事业有成的人。他和他太太总是尽其所能地时刻留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直到那两个年龄大一些的男孩子离家去外地上学为止。不过,在规模如此庞大的庄园里,要想做到这一点也很困难——要是在那些面积小一些的,或者中等面积的屋子里,这种事情就简单多了,我自己的年轻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我从来没有远远超出过能听得见我母亲的呼唤声的范围,时时都能感觉到她就在身边,知道她是赞成抑或不赞成我的做法。

安森第一次切身体会到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是在他初到康涅狄格州的这个村落的时候,因为他发觉人们对他表示出的是那种半含着嫉妒的美国式的敬意。跟他一起玩耍的那些男孩子的家长们老是向他的爸爸和妈妈问好,每当他们自己的孩子被邀请到亨特家的豪宅里来做客时,他们都会隐隐约约地有些激动。他把这种情形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因此,每当他在哪一群人里没有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不论在金钱方面、在地位方面,或是在威信方面,他就会变得有些不耐烦——在他后来的人生中,这种脾性一直都伴随着他。他不屑于跟别的孩子去争夺地位的高低、排名的先后——他指望着别人会把这种优先权拱手相让给他呢,一旦得不到,他便会缩回自己的家中。他家富裕得应有尽有,因为在东部地区,金钱多少还是一种带有封建色彩的东西,一种形成氏族集团的东西。在势利的西部地区,金钱则会使家族四分五裂,从而形成一个个“小群体”。

P3-6

书评(媒体评论)

当菲茨杰拉德同时代的许多著名作家渐渐被人们忘却之时,菲茨杰拉德依然还会是人们喜爱的一位大作家,因为他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和新的一代人。

——格特鲁德·斯泰因

目录

总序

阔少爷

冬之春梦

宝宝聚会

赦罪

拉格斯·马丁-琼斯和威尔士王子

读心人

热血与冷血

明智之举

格雷琴的四十次眨眼

论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叙事艺术——兼评《所有悲伤的年轻人》

序言

一 引言

“经典”(canon)一词,源自希腊文kanon,原为用于丈量的芦苇秆,后来其意义延伸,表示尺度,并逐渐演化为专指经书、典籍和律法的术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典开始进入文学、绘画、音乐等范畴,成为所有重要的著作和文艺作品的指称。如今人们所说的文学经典,一般指得到读者大众和批评家公认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经典的形成(canonization),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对文学原理以及史诗和悲剧的界定。由于文学经典边界模糊,不确定因素颇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有新的优秀作家和作品纳入其中,已被认定为经典的作家和作品则永远会受到时代的挑战,有些会逐渐销声匿迹,有些则会被重新发现并正名为经典。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尤其在文化多元化的氛围下,人们对文学经典和对“入典”标准的质疑,已成为批评界热衷讨论的重要话题。事实上,文学经典的形成往往会经历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会受到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文化模式、读者情感诉求等诸多因素的介人和影响,“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能否真正成为经典,需要经历起码一个世纪的时间考验”。美国小说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一1940)的批评接受史,便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界说。

“在美国现代小说家中,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排在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的第三号人物。”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菲茨杰拉德的文学声誉却经历了一个从当初蜚声文坛,到渐趋湮没,到东山再起,直至走向巅峰的演变过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文坛掀起的“菲茨杰拉德复兴”(Fitzgerald Revival),终于将他稳稳推上了经典作家的高位。他的长篇小说《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1920)、《漂亮冤家》(The Beautiful and Damned,1922)、《了不起的盖茨比》(TheGreat Gatsby,1925)、《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1934)和《末代大亨》(The Last Tycoon,1941),以及他的四部短篇小说集:《新潮女郎与哲学家》(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1920)、《爵士乐时代的故事》(Tales of the Jazz Age,1922)、《所有悲伤的年轻人》(All the Sad Young Men,1926)和《清晨起床号》(Taps at Reveille,1935),已被列入文学经典之列。如今,人们已不再怀疑,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上的一位杰出的社会编年史家和文学艺术家。

回望菲茨杰拉德在我国的批评接受史的发展走向,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在美国极负盛名的小说家,在我国却经历了一个从全盘否定,到谨慎接受,再到充分肯定的曲折过程,这其中所包含的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反思,从中找出经验或教训,供后人记取。  二 被“误读、曲解”的一代文豪

如果我们以美国文学评论家M.H.艾布拉姆斯所提出的“文学四要素”,即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及其所构成的关系作为参照,来考量文学作品的接受状况,即可看出,实用主义文学观在中外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实用主义文学观强调的是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效用关系,即作品应当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种事情的工具,并以作品能否达到既定目的作为判断其价值的标准,即所谓文学的功能应当是“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欢,才能符合众望”。各文化群体对外族文学作品的取舍和译介也概莫能外。

……

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羞于重复,格外重视个人的文体风格和独特的创作个性,这是名作家们之所以名不虚传的一个重要原因。“文体风格如同作家的专有印记,刻下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凡是严肃的、对艺术有所追求的作家,都会以十足的劲头去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具有个性特点的写作风格,而绝不会与他人雷同。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福克纳、沃尔夫、多斯·帕索斯等作家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代,但菲茨杰拉德笔下的世界一眼望去,便知是菲茨杰拉德的,绝不会与其他作家所创造的世界相混淆。这是因为他一生都在执着地追求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写作技巧和文体风格,力求以自己的方式来描绘现实,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像奴隶一样对每句话都进行艰苦细致的推敲”,“在每一篇故事里都有一滴我在内——不是血,不是泪,不是精华,而是真实的自我,真正是挤出来的”。正因如此,他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他创造的那个艺术世界才那样富有魅力,感人至深。这是他的作品之所以会引起历代读者和评论家兴趣的原因之一。

菲茨杰拉德在我国的批评接受史,恰好是对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出现的“菲茨杰拉德现象”的有力补充。在当前世界各地出现的“菲茨杰拉德研究热”中,相信我国学者对这位经典作家的研究将会有自己的声音,将会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同步,得出更加深入、更加令人信服的成果来。“菲茨杰拉德有福了,他将以他不朽的诗篇彪炳千秋”。

吴建国

2013年12月29日

于上海维多利书斋

内容推荐

《所有悲伤的年轻人》是F.S.菲茨杰拉德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铿锵有力、颇具艺术功绩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9个短篇故事:《阔少爷》《冬之春梦》《宝宝聚会》《赦罪》《拉格丝·马丁-琼斯与威尔士王子》《读心人》《热血与冷血》《明智之举》《格雷琴的四十次眨眼》。这些故事主题严肃、内容深刻、结构严谨、文笔舒展,反映了一个天才小说家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对未来的忧患意识,代表了菲茨杰拉德已臻成熟的创作思想和已经形成的艺术风格。

编辑推荐

《所有悲伤的年轻人》是“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F.S.菲茨杰拉德颇具艺术功力的短篇精品集。

为了表现“爵士乐时代”的气质,特别邀请了年轻插画师杨猛创作封面插画。他的创作古典主义和艺术气息浓厚,有一种怀旧的味道但又不缺乏现代感,善于用色彩和场景营造出带有意味的图像,来表达文中的主题或人物细腻的情感,画面往往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个性鲜明且辨识度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