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万维编著的《先秦儒法关系研究:殷周思想的对立性继承及流变》从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起源的社会基础及其在历史上表现的差异,从根源上分析儒、法两种思想的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为何在相应社会条件下走向汇流。本书认为,法思想均是王权社会的产物。从先秦政治演变来看,古代中国王权政治是经过多种力量的角逐,经过漫长演变逐步形成的,并无“普世王权”的必然。王权文明不同的文化元素产生了儒家、法家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孔子继承西周政治经验产生的“礼”、“德”、“孝”、“中”等文化精神和道德人文传统,将这些传统思想提升为一个人文主义学派:儒家思想。以往论者对儒家思想来源的论述,往往侧重于信仰和神秘文化的探究,
《先秦儒法关系研究:殷周思想的对立性继承及流变》由关万维编著。
儒法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民权与君权的矛盾、人文主义理想与古代政治生态的矛盾,也涵括了传统文化的善与恶。然而,不论是儒是法,其主要思想来源均是殷周政治思想。孔子因西周德政思想而起,以孝为理,以礼为用,以中为衡,进而构建一个以仁普适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商鞅总揽东周列国政权崩溃和改革过程的经验,集其大成且充分制度化,以君权为体,以耕战为用,以酷法为衡,构建了崭新且完备的行政制度。在儒家的人道理想救世无门时,法家在秦国取得了成功。这为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可能:儒家政治理想或可经由法家政治方法论得以实现。于是,两种绝然相反的政治价值观在荀子思想里出现了奇怪的汇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