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去做出判断。善于判断并做出准确的判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推动事件发展的行动方案;相反,缺乏判断力往往使我们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因此,提升判断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步和小泽在复查项目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之前给客户准备的数据资料有纰漏,而林组长在审查数据的过程中也忽略了这个错误。小步和小泽心里都在纠结要不要告诉林组长这件事。为此,小泽和小步分别就下一步计划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小泽从林组长的感受考虑,认为如果直接告诉林组长,林组长可能会心生不悦,所以小泽认为应该先搪塞过去,等项目正式开展的时候再更改数据。而小步的判断则是林组长应该会考虑公司利益重于个人感受,所以她主张及时告诉。小步也确实这样做了,没想到不仅没有得罪林组长,反而获得了他的赞赏。
判断带有主观性,本身并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但判断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契合会影响我们的行动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判断的过程,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1.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对于一件事或一个人,我们总会有客观的信息可以收集,这些信息是我们做出判断的良好基础。很多时候信息很多、很杂,让人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当收集到相关信息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识别出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再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出影响判断的主要因素。
2.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
当我们需要就某件事做出主观判断的时候,除了分析其主要因素之外,还需要对事件的主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举个简单的例子,星期五有朋友想约你吃晚饭,但你不知道部门是否有聚餐,于是想先做判断再回复你的朋友。这时候,不妨看看大家的安排,如果不少同事表示当晚要回家吃饭,那么你可以判断部门聚餐概率较低;相反,如果大家觉得应该聚一聚开心一下,那你就可以判断部门聚餐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说,在判断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浏览和比较,提取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主流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做出判断。
2 严格来说,判断没有对错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不少人因为害怕判断错误而逃避判断。其实,无论结果如何,严格来说,判断没有对错,因为我们能在判断过程及后期总结中收获宝贵的经验,一次失误可能就会成为最终走向成功的一个小基石。
小星和小池一同负责一个项目的方案设计,客户并没有明确表态倾向于哪种风格,于是小星就让小池试试手。可小池拿捏不准应该给小星提交怎样的初稿,于是便做了三个方案。小星问小池:“我要求你做一个方案,你为什么做出了三个呢?”小池支支吾吾地回答:“我拿不准应该做哪种风格。”小星继续问道:“那不考虑我,你自己最喜欢哪个?”小池想了想,根据自己的想法,挑选了个方案。小星继续说:“如果一开始你自己就下了判断,然后集中精力完善那个方案,是不是更有效率呀。”小池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怕自己选的大家会不喜欢,影响效果。”小星笑了笑:“哪怕是你的判断不准确也没关系,因为有时候,就是要碰壁了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事物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即使某个判断失误,只要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明白失误点出现在什么地方并在后续发展中予以补救,就可能促使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判断有偏差大小之分,不能简单地认定某一判断失败。
1.善于总结判断过程中的经验
在察觉事件的发展趋势之后,我们要及时衡量自己的判断结果,看看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现实或发展趋势。倘若判断偏差大,就必须回过头审视判断过程,列出过程中影响我们做出此判断的主要因素,与事件中呈现出的主要因素做对比,总结出自己之所以在判断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原因,为下一次判断做好铺垫,避免犯同一个错误。
2.不能因为判断出现偏差就停止前行
如果我们坚持往下走,继续朝着事件发展的方向前进,那么其间一两次的判断偏差就只是过程。倘若我们因为出现一两次判断偏差就放弃,那么这些判断会因为你的放弃而变成失败的结果,甚至会因为你的放弃而对事件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一次判断只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放弃判断的机会。
可以说,只有勇于判断,我们才会知道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否正确。因此,在判断初期,我们要摒弃害怕判断错误的心理,积极做出自己的判断。
P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