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王磊著的《中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陶岔村)/中国新农村建设书系》是画家孙君,在当地执行乡村建设项目过程中,依照陶岔村特有的文化背景以及自然环境,设计的一系列几乎艺术感和实用性的民居图稿,内容涵盖民居建筑的设计图、效果图、景观图、施工图以及成本报表等,可供广大乡村居民建房使用。
陶岔村位于河南省浙川县东南部,地处豫鄂两省四县市(河南邓州、淅川,湖北丹江口、老河口)结合部。
一、陶岔村的规划定位
新规划分为遗址村、旧村、新村三个部分。
遗址村一次性拆迁,并在拆迁前先完成遗址公园的设计,移民与村庄遗址是渐川县特有的文化与历史.并且淅川的每一个人都记忆犹新,故拆建一个真实的村庄遗址公园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旧村:村中依然保留着100多年前的民房,从lOO年前到今天的建筑基本完整。如何保护旧村,让旧村重新成为最有价值的商业区,让历史与文化重新体现价值,这是我们在规划与建筑中要完成的任务。
新村:新村的建设要体现并具有时代的特质.如太阳能、环保砖、旧建筑材料的再次利用、中水利用等。最为重要的是新村要明显看到旧村中文化与历史的眼神,新村建设不仅要尊重地方建筑中的民俗与习俗,还要能体现这个城市中的文化与主体。
二、陶岔村的建筑定位
新房建设:归位楚汉,敬天应地,灰色基调,内含文化、以厚重精致为重要特点。
旧房建设:陶岔建筑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如后现代建筑的艺术性,艺术会引领社会,引领文化,引领市场经济。
生态性:生态性是建筑中的核心,生态的本质的天人合一,是旧村与新村并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重叠,是艺术与市场同步,具备这三个条件,生态才能建立。
在乡村重建与激活的理念中,在这个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存的时代.每一个乡村、每一套房屋都应根据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历史入文、地理环境等条件量身而造。这样的乡村建筑才具有生活、生产、生态的色彩和生命力,使当地的居民愿意留下,城市的人愿意来,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
希望这些中国乡村民居建筑设计理念、规划与设计能启发更多的新农村建设者去避免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作业”;能够帮助广大的农民朋友建造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房子。此外,希望阅读孙君、王磊著的《中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陶岔村)/中国新农村建设书系》的人能够了解今日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