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杨雨讲诗词故事(品格卷)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杨雨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心则忧——许穆夫人《载驰》

公元前690年,也就是周庄王七年,在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卫宣公儿子公子顽的女儿,也是在位的君主卫懿公的堂妹。她的身份,实际相当于后世的公主。这位“公主”在卫国有两个哥哥——戴公和文公,还有两个姐妇——齐子和宋桓夫人。

这位“公主”很小的时候就声名远扬,因为她貌美如花,才华出众,不仅卫国人引以为豪,连其他的诸侯国都在传颂她的美名。等她成年之后,各个诸侯国前来求亲的国君络绎不绝,其中条件最为合适的是许国国君许穆公和齐国国君齐桓公。虽然作为卫国身份尊贵的“小公主”,她并没有自由择婿的权利,只能听凭父母或者国君的安排,但她人小志大,从小对“国际形势”就颇有研究,对卫国与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更是了如指掌。当卫懿公在两位求亲者——许穆公和齐桓公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小公主”对卫懿公说:“许国小,而且距离卫国太远,齐国是大国强国,距离卫国也很近。咱们千万不要舍近求远、舍大求小啊!放眼当今之世,只有大国强国才能称雄一方,万一卫国边境发生了外敌人侵的事情,也只有大国强国才能帮得上咱们。如果把妾嫁给齐国,齐国和卫国成为姻亲之国,以后卫国有什么事,齐国也能成为咱们强有力的外援。”

这番话分析得很有道理,可见少女时代的“小公主”已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可是卫懿公并不是一个明君,他被许穆公送来的丰厚的礼物所打动,“小公主”的话他听不进去,最终还是决定:将自己的堂妹嫁给许穆公。于是,这位才貌双全的卫国“小公主”在历史上的称呼就变成了“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虽然远嫁许国,贵为一国国君的夫人,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可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祖国,也时刻为卫国的安危担忧。她经常独自登高望远,眺望故乡卫国所在的方向,还写下了思念家乡的优美诗篇《泉水》《竹竿》等。她太了解她的堂兄了——卫懿公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像是一个英明的君主。

卫懿公在位期间,奢侈无度,尤其喜欢养鹤,对鹤的宠爱远远超过了对卫国的人民,他甚至按照鹤的不同种类、形态给鹤赐封不同的爵位或官阶,享受相应的丰厚俸禄。他自己出游的时候,他的鹤也按照不同品级乘坐在高大华丽的车子中,前呼后拥,十分壮观。国君这么喜欢鹤,下面的官员们就拼命逢迎,下令让老百姓到处去捕鹤献给国君,原来的宫苑养不下这么多“高官厚禄”的鹤,只能不断扩建,需要的大量钱财都从老百姓身上搜刮,闹得民不聊生,卫国百姓怨声载道。

趁着卫懿公荒淫奢侈、老百姓离心离德的机会,北方的狄人挥师入侵,卫国军队被迫迎战。可是分发武器的时候,战士们都说:“为啥不让国君的那些鹤去打仗呢?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那些鹤享受着那么高的待遇,国君对我们这些人却从来都是不闻不问。我们哪有什么资格打仗呢!还是让那些鹤去吧!”

卫懿公如此大失人心,军队没有丝毫士气和战斗力,在强悍的狄人面前,卫国兵败如山倒,卫懿公自己也死在乱兵之中,老百姓四处逃难,流离失所。

这时,许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派人到黄河岸边接应卫国的难民,连夜渡过黄河,将难民安置在曹邑,并立许穆夫人的哥哥戴公为卫国国君。一个月后,戴公去世,又改立许穆夫人的另一个哥哥文公为卫国国君。

卫国蒙难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许国,许穆夫人知道后,苦苦哀求许穆公发兵援救卫国。可是许国是个小国,力量很薄弱,胆小的许穆公哪里敢去碰狄人这个硬钉子呢!许穆夫人眼看丈夫靠不住,也不顾丈夫的阻拦,带上几大车救济物资,日夜兼程,直奔安置卫国难民的曹邑。

一路上,许国的大臣们多次赶来拦截她,生f白她会将许国也牵连到战争中,可他们的阻拦和指责丝毫不能改变许穆夫人救国的坚定决心。来到曹邑之后,许穆夫人一边命人赶紧卸下救援物资,安抚卫国难民,一边立即会见卫国君臣,商量救国、复国的办法。在她的坚持下,卫国君臣决定:一方面派人向齐国求援;一方面着手整顿军队,厉兵秣马,准备复国战争。当时在位的齐国国君齐桓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也是赫赫有名的明君,他虽然没有娶到许穆夫人为妻,可是仍然为许穆夫人拳拳爱国之心深深感动,于是下令派遣公子无亏率领三百乘战车、三千兵上去守卫曹邑,还馈赠了许多牛羊、马匹等必需品。由于齐桓公的帮助,许穆夫人联齐抗狄的策略得以实现,不久,卫国在楚丘重建了都城,开始走上复兴之路。P2-6

目录

爱国篇

 我心则忧——许穆夫人《载驰》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生当作人杰—李清照《夏日绝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一

 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

战争篇

 与子同袍——《诗经·秦风·无衣》

 醉卧沙场君莫笑——王翰《凉州词》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师北定中原日——陆游《示儿》

 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鹧鸪天》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无限河山泪——夏完淳《别云间》

气币篇

 郁郁涧底松——左思《咏史八首》其二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

 自古圣贤尽贫贱一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

 谁为表予心—璐宾王《在狱咏蝉》

 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

 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序言

这是一套被约请的丛书,与往常被约书稿时的迟疑不同,这次接到出版社的约请,我几乎是满口应承了。这除了与“诗词”的主题有关,也与我一直想为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写点东西的心愿有关。对于我来说,洋洋洒洒写下这五卷四十多万字的诗词解析,倒不是为迎合当下的诗词热,而是作为诗词中人,普及传播中国的优秀诗词,我一直引以为自己的天职。我很清楚,所有的“热”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都会有降温的时候,从而变成僻置一旁的“冷”。而中国作为诗的国度,忽冷忽热的情形都不是诗词应有的常态,诗词就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舒缓、优雅而有力地呵护着我们的人生。

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也许答案各不相同,但我深信,长期浸染诗词的人,诗词回馈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辛弃疾曾惊讶地发现他与自然之间,时常有着互相深情而神奇的眷顾之心,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怎样温润而浪漫的情怀和情景,又有谁能拒绝这样心物交融后纯净而纯美的时刻呢?而人文中的诗词与自然中的“青山”,其与“我”的关系正是神韵相似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近诗词,尤其希望青少年多品读诗词,多感受一流诗人笔下曾经的风景和情怀,从而让自己的世界更丰盈、更有姿态、更有内涵。

为了便于读者在主题上把握‘占典诗词的类型,我将这套书分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卷。每卷之下再细分若干专题,如品格卷下分爱国、战争、气节三篇;智慧卷下分人生哲理、豁达胸襟、讽刺劝谏三篇;自然卷下分羁旅行役、赠友送别、遣}-乙梦境、隐居林泉四篇,等等。当然,所有的分卷分篇也只具备相对的意义,其中交错夹杂的情况难免存在,所以严格来说,这个主题及主题之下的细目只是从大概的意义上来划分的。但我也深知,古典诗词所反映的世界如此繁复变幻,如果混沌无序地把这些诗词随置一处,可能更让读者有茫然无措之感了。

我选择的这一百五十首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龚自珍的作品,基本上涵括了整个古代的诗歌发展史,显然带着尽力展示诗史源流的用意。这些诗歌更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目的当然是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之外,拓展他们的诗词视野,加深他们对诗史源流的整『本l生理解和接受。

诗词虽然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结晶,但其背后往往有着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现实背景。我的解析注重知人论世,原因亦在此。如我在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叙说南宋与金朝之间称“臣”称“侄”的屈辱历史,并最终形成以“主和”为核心的南宋偏安政治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陈亮与辛弃疾的“鹅湖之会”,剧谈“恢复之事”,简直可以视为一场民间“英雄会”。以此来看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冷白发生”数句,辛弃疾的内心该深藏着何等的苍凉与悲愤!

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特点,我在讲解中还非常注重故事性的场景还原,以使读者能形象而便捷地切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李白的《赠汪伦》本身就是写一个诗坛巨星与粉丝之间的有趣故事。汪伦以一封夸奖泾川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信件,引发了李白的兴趣。但这背后实际上是汪伦的“狡狯”之心。面对并无桃花的“桃花潭”和只有一家“万”姓人开的“万家酒店”,不用说,李白与汪伦的见面一定充满着戏剧性。还原这一戏剧性的场景,想来读者可以对当年那“历史性”的场面心追神想了。

一等的诗歌当然也具有一等的艺术性,所以对诗词的艺术分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书稿中分析《山鬼》用风云变幻的景物变化来写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而汉乐府《妇病行》是如何体现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点,等等,这些也都在讲解中会涉及。情感的熏陶与艺术的感染,是我讲解时并重的两翼。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总有人担忧诗词的边缘化。而以我粗浅的了解,至少在中国人的心中,这是一种过虑了。诗词可以不张扬在生活的表象,独自徘徊;但也必然会盘踞在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诗歌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这种诗性早已沉淀在血脉里,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存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这首诗是写给琴师董大的,如果我们把“君”换作“诗”,我觉得这完全就是诗词的自信了。

诗词,天下谁人不识君!诗词,何愁前路无知己!

杨雨

2018年2月10日

内容推荐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 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本系列图书由“ 百家讲坛” 主讲杨雨教授悉心创作, 从先秦到清代的古典诗词中提炼出“ 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 五大主题, 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 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 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杨雨讲诗词故事(品格卷)》由杨雨著、周敏绘。

编辑推荐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经典古诗词,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具。“杨雨讲诗词故事”系列图书由百家讲坛婉约派教授杨雨倾力创作,将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内涵,精神与品格。该系列图书共五本,以“萃取国学精华”为基础,分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大主题,精选从先秦到清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诗词篇目或节选进行赏析,并讲述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或诗词故事,向青少年传递爱国、诚信、豁达、独立、坚韧、勤俭等优良品质,以期古为今用,把经典传统文化嵌在青少年的脑海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文稿为“品格卷”,精选30篇与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和赏析,也为青少年讲述诗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周敏绘的《杨雨讲诗词故事(品格卷)》为其中的一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