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博著的《书法美学解析》的美学解析坚实地扎根于中国本土书法艺术领域,在围绕中国文化精粹所展开的宏大的历史图景中,跳出传统视角,进入靠前视域,以黑格尔美学原理中的唯物史观为切入点,引出马思唯物辩证法思维的精彩阐释,以全新的视角、精辟的分析,形成了一整套见解独特、观点新颖、充盈文化自信的书法美学体系,开辟了一条书法美学研究的新路径,达到书法美学认识与实践上的高度飞跃,是我国书法美学理论研究的重大创新。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分别是“对书法作为艺术的美学认知”和“关于书如其人”。这两个单元,涵盖了书法本体、人的主体意识及人与书法的关系等诸要素,互为表里,前后贯通,构成了一套精审的书法美学“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分为三个层次:靠前层,对书法所涉及的所有哲学命题,包括书写技术、艺术类型、心灵基因、美学价值等等,通过扬弃与反思,守正出新,析出书法美学认知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抓住要领以便认识与把握;第二层,穷源溯流,打通古今,在继承中国传统书论的基础上,纵深开掘中华民族精神宝藏,通过细致梳理书体演进的完整脉络,条具典型书家,重新布局书法文化现象,再次激活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第三层,通过对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必然与自由等关系链的建构与解析,揭示出书法艺术哲学的本质,较成功地完成了由反映论到主体论的合理置换。这三个层次,步步为营,交织互动,很终达到美学研究的创作高峰。为了配合本书的部分抽象理论,青年书法家梁镛专门手绘了60多幅生动形象的插图用以说明文字。可以说,本书创新地开拓出一条独立自觉的美学研究秘径,还原书法以美学研究领域的本来面目。
上卷 对书法的美学认知
上卷序
第一章 书法的一般性质
一、书法是从象形的中国汉文字书写中产生出来的艺术形式
二、书法是一种独特的平面造型艺术
1.书法纯粹的外在形式
2.书法一般的精神意蕴
三、书法是中国文化士人能动的艺术创造
四、书法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 对至今流行的一些书法艺术理论观点的反思
一、至今流行的几个艺术观点
1.“自然”“象本”的观点
2.“人品即书品”的观点
3.“正体”“正统”的观点
二、一点反思
1.两个发现
2.两个追问
第三章 从书体演进的客观过程中把握书法艺术的精神内容与外在形式两者关系及其本质
一、从仓颉造字到秦用小篆书体统一书写,书体演进走了一条“去自然物象”的路子,中国书法的象征型艺术由产生到解体
二、从隶书到楷、行、草的今体书出现并通行,书法作为艺术,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中国书法的古典型艺术达到了全盛时期
(一)隶变的意义
(二)楷、行、草诸今体书的出现与人的主体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三)以今体书为载体的书法古典型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1.存在于心的儒家思想理念贯注于今体书的创造活动之中
2.草、行、楷三种今体书式样是书法古典型艺术的基本形态,是书法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3.从晋人“尚韵”到唐人“尚法”见出书法古典型艺术的魅力
三、宋人“尚意”,人的主体意识占领了精神高地,书法由此进入浪漫型艺术阶段,自此以降,书法出现了活跃于三种艺术类型之间的自由状态
(一)颜真卿书法的意义
(二)宋人“尚意”导致了书法浪漫型艺术的产生
1.从书法实践中见出宋人“尚意”的基本内涵
2.从书法评论中见出宋人“尚意”的要义所在
(三)三种艺术类型成为元代至今书法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和活动范围
1.元代书法回归古典型艺术并向象征型艺术广泛探索
2.明代中晚期书法的浪漫型艺术实践
3.清代至民国的复古之风与碑学盛行表达出书法实践的象征型艺术追求
4.元、明、清书法探索与创造活跃于书法三种艺术类型之间,进一步说明三种艺术类型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类型
下卷 关于书如其人
图版
后记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