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赞美到他人心里去
夏天到了,你们吃西瓜了吗?你们吃的西瓜甜吗?
朋友小郭每次买西瓜都能买到又脆又甜的,我很好奇,向她取经:“西瓜怎么挑?”
她的回答让我惊果了。她说:“我不会挑西瓜,但我知道怎么让卖瓜师傅帮我挑。每次在西瓜摊跟前,我都会先夸卖瓜师傅:‘昨天,我从您这里买了一个西瓜,是我今年夏天吃过最甜的,我觉得您挑得特准,今天麻烦再给我挑一个呗!’然后,我就发现那位卖瓜师傅一连拍了八个瓜,手都有点抖。直到拍到第九个瓜才把瓜搬到秤上。付完钱,卖瓜师傅的语调都变了,特别柔和,他还说:‘姑娘,瓜不甜就送回来。’”
心理学家威利·詹姆斯说过:“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质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被赞美的感觉,就是被别人重视的感觉。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与赞美。
什么是赞美?
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发自内心地对于自身所支持的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
毫无疑问,赞美最基础的核心是发自内心。那么怎样夸赞别人,才能夸到别人心里去呢?不被别人接受的赞美,不能称之为赞美。所以,你的赞美,一定要让被赞美者认同并接受。因为每个人对世界上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所以,你认为好看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好看。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小王正对面坐着一位很漂亮的女生,他赞叹道:“哇,你长得好漂亮!”结果,那位女生不但没领情,反而白了小王一眼:“这还要你说?”女生的反应让小王感到很困惑。又有一次,小王看到上司戴了一对漂亮的耳环,忍不住想拍个马屁:“这耳环真好看,跟我媳妇的一模一样。”上司投射过来的眼光似乎并不友好,吓得小王心里打了个哆嗦。
小王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的赞美没被别人接受呢?原来,有这样几种赞美,可能是不大容易被别人接受的。而且,这几种赞美的数量越多,越让别人反感。
第一种:为了赞美而赞美
为了赞美而赞美,代表自己内心不是真的认同,但不得不违心夸奖。心理学上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你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你的外在世界就是怎样的。”当你不是真诚地、发自内心地认同对方,只是为了赞美而赞美,那这样的赞美听上去就很牵强,很刻意。不管你夸赞的内容是什么,一旦缺乏真诚,别人就能感知到。虚假的赞美,只会令人反感。
第二种:社交化的赞美
社交化的意思就是说,赞美变成了我们实现目标的工具。这种赞美,类似于谄媚,比较符合那些享受拍马屁的人的胃口。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赞美太过程序化,同样会引起反感。
比如前段时间特别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些投资商在酒桌上对市长的赞美,完全是商人在拍官员的马屁,目的就是能够巴结对方而获利。
第三种:具体化的赞美
具体化的赞美意思是,你带着个人主观评价去赞美别人。就像吃饭一样,你觉得辣一点的好吃,别人觉得甜一点的好吃。你觉得别人穿这件运动服好看,别人觉得自己穿裙子好看。换句话说,具体化的赞美只“美”了自己,而被赞美的对象并没有感受到这种称赞,自然也就不会给予好的回应。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赞美到别人心里去呢?其实不难。高质量的赞美一定是能让对方感觉到,并被对方认同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赞美要抽象化
抽象化赞美的意思是,我们不要把赞美放到一件具体的物品上,比如,别人的脸蛋、身材,而是应该更多地把这些东西抽象化。
例如,别人穿了一件新衣服,你觉得这件衣服蛮漂亮的,此时,我们不要单单夸赞对方的衣服好看,而要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体现出了独特的美。”只有这样的赞美,才能让别人感同身受,并立刻脑补自己美美的样子。我们都知道,人就是这样子,有时喜欢给自己贴金,有时候喜欢想象自己是心中满意的样子。
抽象化的赞美就是给别人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第二,赞美要有差异化
如果你要夸一位美女很漂亮、身材好之类的,美女一般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因为她平时经常收到这样的赞美,次数多了,当别人再夸她美的时候,她就感到你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罢了。这种赞美,对美女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边际效应递减。
P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