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送我上青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黎薇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请问您是蓝雪姐吗?”忆卿试探着问。对方一听就笑了:“是撒。”忆卿有些茫然:“什么撒?”对方明白他还没适应语境转变,对“重庆话”还陌生,于是正正腔用普通话说:“我是蓝雪啊。”忆卿发现对方眼睛很大很亮,在她注视下忆卿不好意思略低了一下头,没敢多看。蓝雪也对他上下打量一番,微微点头指示他上车。

此时是六月时节,车里空调隔绝了外面酷暑,忆卿感觉舒服了一些。蓝雪和他随意说了几句后放起音乐,看她专心开车忆卿也不敢多说,听着柔和的音乐他伸伸腿靠在座位上,慢慢竟睡着了。蓝雪看他睡着的样子,微笑着轻轻摇头:这还是一个大男孩儿。

到了市区蓝雪叫醒忆卿笑问:“到重庆一定要先吃火锅,要得不嘛?”忆卿知道“要得不嘛”一定是“好不好”的意思,他连连点头。蓝雪带他走进前面火锅店选了单间:“你要不要喝酒?我记得你说过能喝些酒。”忆卿告诫自己新到一个陌生地方应谨慎,但他喜欢喝酒,又是蓝雪问起,他不由点头。看服务员送上酒他马上倒满,然后端起杯正容说:“蓝雪姐,谢谢你,没有你,我不会到重庆;没有你,我也不会离开伤心家乡地。我敬你。”

“能帮到你我很开心,就怕帮不到。”蓝雪也端起杯,“不知让你独自到重庆是对还是错?”忆卿加重语气肯定蓝雪之举,肯定自己之行:“绝对是对的,也必须是对的。”见蓝雪一口饮尽的豪放举动忆卿吃了一惊,蓝雪喝完伸伸舌头:“好久不这么喝酒了。”忆卿忙又殷勤倒满,然后从包里拿出一沓钱推到蓝雪面前:“这是蓝雪姐打的路费,除了机票和一些花销还剩一千多。”蓝雪推回去:“你留起,还用得到。”然后看看他,“这里天热,看你也没带换洗衣服,明天去买一些。”

“不用麻烦。”忆卿忙说,“这里天热,衣服晚上洗,天亮就干了。”蓝雪一皱眉:“是要买几件好衣服,穿成这样像什么话嘛?上班还是要给人留下好印象才对。”忆卿心头闪过一句话: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现在衣衫贵于人,他也就没再坚持,只是关心什么时候可上班。蓝雪表示还要过几天,主要强调一点:“明天带你见个人,所以要穿好些,不能让她小看了。”

忆卿很感激蓝雪这么用心为自己着想,连连答应。这时蓝雪电话响起。她看看没接,忆卿识趣地说:“蓝雪姐要是有事,我们就走吧,我吃好了。”蓝雪摆手笑笑:“没事,我们喝完酒再走。”蓝雪慢慢说着重庆话,忆卿连猜带想也能听懂十之七八,不久两人就像多年故友般熟络起来。餐后出门蓝雪很自然地牵起忆卿的手,忆卿没想到蓝雪这么自然大方,他也不好意思显得太小家子气,也就握着蓝雪的手相携出来。蓝雪边走边说:“先找地方住下,明天早起去买衣服,过几天再带你看看重庆风光。”  “麻烦蓝雪姐了。”忆卿笑着点头。晚风吹来,蓝雪发丝正好拂过他脸颊,忆卿感觉有些痒,蓝雪的手又十分柔软,他不由得轻轻用了一下力,蓝雪乜视一眼轻轻一笑。嗅到蓝雪身上散发淡淡茶香忆卿好奇:“你身上怎有茶香?”蓝雪一笑:“哈儿,不是茶香,是一种茶香香水,清洗衣服后喷上的,所以有余香了。”忆卿一愣:“哈儿?是什么意思?”蓝雪抿嘴一笑:“就是听话的好孩子。”

忆卿理解似的点点头,大都市女人和他故乡小城市女人有太多差异,就像这个城市,放眼望去,路上车水马龙,两侧高楼并起,霓虹五彩缤纷,身畔人来人往,和他生活的小城市绝不相同。

“先住这里。”蓝雪指指对面宾馆。忆卿抬眼看到宾馆名字不由得一呆,上面霓虹灯拼成的字是“一千零一夜”。这是一个有童话气息的名字,在他家乡也有个叫“一千零一夜”的地方,不过是个饭店,他似乎还能看到那里曾经发生的童话故事,只可惜他不是一个好观众,在那场童话刚开场他就退场了。蓝雪又往远处一指:“主要是离我住的地方近,我住那里。”忆卿顺蓝雪手势看去,只看到远处全是高楼,也分不清蓝雪说的是哪一幢。

办好人住手续,两人刚才还有说有笑,可同处一室都不知说什么才好,这气氛对两人来说并不尴尬,反倒有一丝暧昧。蓝雪坐在床上微笑着拍拍身边,忆卿会意地坐过去。蓝雪唇边含着笑意,细看之下嘴角竟有粒小小美人痣,笑时这美人痣在唇边轻轻跳动,像在跳舞,很是妩媚:“你有些瘦。”忆卿点点头。蓝雪轻抚他的头发:“头发也有些长。”忆卿又点头。蓝雪眯眼:“有点儿黑。”忆卿又点头。蓝雪忍不住笑起来。

蓝雪眼睛秋水一般,似乎酒意还在眼波中荡漾,迷离中暗隐风情,嘴角小小美人痣又在跳舞,淡淡茶香与酒香合在一起,这是成熟女人才有的味道。忆卿轻轻握住蓝雪的手,蓝雪一抿嘴没拒绝,忆卿突然伸过头在她唇边美人痣上亲了一下。蓝雪轻叱一声:“大胆。”抬手在忆卿胸口打了一下。这下与其说是打,但与抚摸没区别,这似怪非怪的举动在忆卿眼里是无罪之意,他搂着蓝雪深深吻下去。这次蓝雪有所准备,但没闪躲,只是把手放在两人胸间作一点间隔,慢慢她也不由抽出手来搂住忆卿。

P4-5

书评(媒体评论)

《送我上青云》是青年女作家黎薇历时两年多,倾心打造的一部具有励志意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涵盖了广阔的人文情怀。作者在架构的搭建和延展的把控上,张弛有致地渲染着自己的文学诉求,也让我们从忆卿和蓝雪等人物形象上,看到了情感离别的疼痛,时空转换的灵动。以及创业成长的艰辛,这些都是人们砥砺前行的可贵品格,更是该作品令我们眼前一亮的最好诠释。

——周其伦(著名作家、书评家)

这是一部关于年轻人青春成长与海归学者“产业报国”梦想交融的小说,作者用了四十多万字,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在“产业报国”大视角下,在个人得失和“家国情”大义前,众人站在各自立场进行了一场场人性的选择,上演了一幕幕信仰与阴谋、坚持与背叛的较量。年轻人爱情和友情的纠葛,中年人创业和坚守的责任感,这些精彩的情节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多彩画卷,也让“家国情”这份严肃主题,多了浪漫的点缀,增加了立体感。

——忆卿(青年作家、诗人)

后记

在文字中完成心灵的洗礼

写小说,我一直很喜欢,但写得都不是很长,朋友认为不错的小说——《请君于此忆旧情》,也不过一万多字,像这本数十万字的小说,我是第一次尝试。

这本小说的写作经过了很多年,其中几易其稿,甚至几度推翻重写,之所以愿意浪费生命中诸多宝贵的光阴来完成这部作品,其实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

最初动笔时,我只想写一点儿自己人生的小感悟,类似情感随笔之类的。写了几篇放在网上后,没想到得到一些朋友的鼓励和赞赏,于是就想把几篇文章连在一起,写个散文式的小小说以自娱,当然还是以情感为主。一次偶然,重庆作家协会的一位朋友看到了我的文章,他认为我的文笔不错,写的小故事底色也很好,建议我加入一些社会元素,让文章变得丰满一些。他的认可打动了我,几经思索,我加入了一些发生在朋友身上的事,让故事看起来不再那么单薄,当然主人公还是以我的视角为主。

朋友看后,认为文中设计的家庭生活和情感波折,最好作为小说的情节插曲,主题要是能再大一些,再深刻一些,会更吸引人。我明白他的意思,可我当时眼睛只能看到身边这点儿事,所以他的建议,我只能放在一边了。不过他另一个建议让我思考很久,他说:“以女性视角来写故事,在情节设计中会受一定限制,尤其你刚开始写,不能学玛格丽特·米切尔,最好先尝试通俗结构。”

终于在一天,我决定推翻以“我”为主线的叙述结构,改为“他”,用一个男性视角重新切人。

以男性为主线,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也设计了一个男主人公成长的通俗主线。然而新的问题来了——男主人公怎么成长呢?我的第一选择还是情感波折,把以前女性为主的情节做了重新设计。作家朋友看后肯定之余还是认为有再提升的空间:“男主人公最后为了爱情选择回到家乡,也透露出要为家乡做贡献的因素,那么为什么不再放大一些?现在中国社会不仅需要人人建设自己的家乡,更需要人人建设自己的国家。”

阅读的习惯,我一直没丢,单位订的报纸,我基本天天都看,国家的经济转型,重庆的人文变化,社区的日新月异,开始进人我的视线。也许,我真不应该再纠缠个人情感的得失,应该把个人隋感放在国家情感中,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升华。

如何融入国家情感?我几经设计,作家朋友也几经提点,于是慢慢就形成了“产业报国”的框架,确立了“家国情怀”的主题,而最原始以“我”为中心的故事,已缩成了一个小情节,第二个以“他”为主的情感故事,也完全沦为了陪衬。

这样的反复,这样的周折,让我这部作品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期间还是诸多反复,诸多周折。在这反复、周折中,我有一天突然发现到自己的变化,以前我总喜欢停留在自己情绪中,为工作不公平不满,为生活不完美不满,甚至为自己年华老去不满。然而,慢慢地,在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把这些不满分解成一个个情节,植入作品中,让作品中的人物代我消化,而我也慢慢学会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客观地看待这些现实中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就像我在作品里以易顾人这个角色所说的那样:“理性地处理感性问题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王者。”这句话也深得作家朋友的赞赏。

我要当这样的王者。

初稿完成后,作家朋友很认可两条线的设计,一个是年轻男主人公,明线的青春成长,一个暗线海外学者,归国创业的家国情怀。作家朋友又建议:“为了让作品更有文艺气息,我愿意配合几个情节的发展,贡献几首诗。”大学时我也喜欢看《红楼梦》等一些古典作品,总感觉小说里有几首诗文才有中国味道,但对于诗词我是不在行的,虽有此心,但实无力,作家朋友的盛情正和我意,于是就有了作品中几首旧体诗和新体诗。

这作品得以最后完成,得益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经历让我融于作品中。为了感谢作家朋友的多次提点,我以他的笔名“忆卿”为主人公命名,他知道后很是开心,我也不动声色地完成了一次“雅贿”。在写作过程中,我不敢说自己从一个小女人成长为了大女人,但我的心灵绝对从往日情感纠缠中解脱了出来,让我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人生,看待生命,看待生活。

人生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其实就在一转身间,只是有很多人转不过这个身。我想,我已转了过来,虽然不能说华丽,但有那么一点儿从容,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这本小说终于能面世,我对很多人心怀感激,尤其是重庆江北区文联和宣传部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江北作协主席姜孝德先生和易刚副主席的批评和指正,文学顾问、著名评论家周其伦老师的点评与建议,让我在修订作品时有了方向和心得,我在这里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在以后的文学道路上能继续得到大家的教诲,谢谢!

2016年8月

重庆江北

目录

书评:渴望飞翔的心/忆卿

第一章 忆卿

第二章 蓝雪

第三章 相约

第四章 英雄

第五章 宴局

第六章 际会

第七章 蝶风

第八章 惊变

第九章 回家

第十章 重组

第十一章 求佛

第十二章 情殇

第十三章 又见

第十四章 人和

第十五章 情怀

第十六章 赋诗

第十七章 暗示

第十八章 龟儿

第十九章 重圆

第二十章 问情

第二十一章 何物

第二十二章 犹怜

第二十三章 军令

第二十四章 牡丹

第二十五章 泄密

第二十六章 辩白

第二十七章 决断

第二十八章 怀璧

第二十九章 对立

第三十章 青云

第三十一章 同门

第三十二章 撞车

第三十三章 福田

第三十四章 暗流

第三十五章 请愿

第三十六章 河童

第三十七章 世事

第三十八章 困局

第三十九章 樱花

第四十章 意外

第四十一章 秘议

第四十二章 反转

第四十三章 春风

第四十四章 得意

第四十五章 待续

后记:在文字中完成心灵的洗礼

序言

书评:渴望飞翔的心

忆卿

黎薇的小说要出版了,她希望我有时间为小说写篇评文,我没有推辞。

我没有推辞的原因不是我自认为已经站在比她高的高度上,可以评价她的作品了,而是因为她在创作的时候,听取了我一些意见,并且还用我的笔名为小说主人公的姓名,从这方面来说,这本小说和我算是有了一些渊源,写点什么,也是应该的。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指琐碎的言论,与今日小说观念相差甚远,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这与今日小说的意义很接近了。从小说这些变迁过程中,可以看到有一个要素是不变的,不管是小知小道的记录,还是笔记传奇的创作,其核心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为了能讲好一个故事,作者们用尽了心机,有的在内容上下功夫,加上暴力色情以博眼球;有的在选题上费心思,取材猎奇玄幻以吸引读者;有的在手法上动脑筋,采用各种叙述技巧,以期增加可读性。这些都是有效的手段,但这些手段的有效性,是基于作者创作故事时,要达到文笔与架构的有效结合。有的作者文笔好,但谋篇差,用尽了修辞写了一篇流水账;有的作者布局好,但文字弱,将引人的故事硬写成了一篇说明文。虽然都用了心,但越用心,越不足取。

黎薇的这篇小说在文笔与谋篇布局上,我认为是合格的。

首先,这是一本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作者用这么多的字数构架起一个比较复杂的故事,没有趋于流水,即可见作者的用心。当然,结构设计上作者还有些小心谨慎,比较传统地按部就班,步步为营,让主人公在一个又一个困难前面得到锻炼学习和成长,达到最后的成功。但在情节安排上也采取了一些技巧,设计悬疑,豁然开朗,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情节相互映衬间,显示出作者一定驾驭文字的功力。

其次,文脉上作者采用了双轨制,明线暗线交叉进行,把年轻人的情感历程和上一辈的时代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了一个“产业报国”时代主题下的青春成长,将儿女情长融入时代发展中,反之,又用时代发展锻炼书中人物。这样的设计是合理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更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功能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创作思想的开阔与灵活。

第三,小说中人物众多,作者安排有序没有错乱遗漏,没有一心停留在风花雪月的儿女情上,也没有采用离奇情节硬行对文本拉伸,书中每个人物都在故事中起到一定承接作用,人人有责,这在写作中也是件难事。而作者的文笔,就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都切合人物性格的设定,既而顺理成章地推动了情节,在这些细节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素养。

每一件文学作品诞生,小到一首诗,大到一部电影,都是小众创作、大众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都会产生一种评判意识,这方面,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在这里也忍不住想谈一下作品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书中某些情节类似电影中的分镜头,过于片断化,虽然交代了创作的意图,但在情节连贯上出现了停顿,还有一些场景为了渲染气氛,有刻意设计的痕迹,当然,这些都瑕不掩瑜,对作品整体质量影响甚少。

以上文字表述略显正统严肃,下面我谈一下和作者交流的心得。

看完小说订稿后我曾问过黎薇,我能看出这是一篇有时代主题的作品,最后的设定也较为有时代感,可当今文化现象,这种选题并不讨巧,既不是残酷青春,也不是冒险怪谈,更不是人性欲望的探讨,想与现在读者的快餐速读和猎奇心理合拍,恐怕不容易,想要得到什么奖项,似乎也不容易,那么,写这样一部作品,目的是什么?

黎薇很谦虚,她说,就是想写一篇关于时代梦想的作品,记录这个时代,给自己一个交代。

我表面同意她的创作意图,并且极力称赞她的用心和毅力,毕竟写这么多字,构架这么一个复杂的故事,确实很费心血。但在我通读全本后,却得到了与作者完全不同的感受,有时读者观后感往往和作者的创作观不统一,这也是自然的现象,莎翁笔下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但这不妨碍你我心中各有一个。

而我对这本小说的观后感就是,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但要用正确的方式和方向作为飞翔的翅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者苦心孤诣给我们设置了这数十人物,悄悄告诉了我们答案。

书中数十位人物,老中青三代人,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作者在这方面采用了对比法,让书中人物在追求飞翔的梦想的时候产生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遵守着公序良俗,遵守着道德法则,成就了飞翔之梦,有的人则选错了方式,走偏了方向,给他人和自我造成了困扰甚至伤害,这样的对比读罢引人深思。当然,最后作者还是尽了最大努力,抚平了犯错人所造成的伤害,给作品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这可能和作者女性平和温柔的性格有关,但也造成了作品厚度的薄弱,这是一个遗憾。

“我还是有很多遗憾,毕竟这是我第一部长篇。”黎薇也这么说。我笑言:“遗憾,是所有文艺作品最后的定语。”不过,我喜欢这个遗憾,有时艺术作品中的升华和寄托会成为一盏灯,给人间行路难的读者们一个微笑的方向,这总比看了一部作品,让我们产生自虐心理要好得多。  写到这里,我恍然了,黎薇的这部小说,凝聚了她不想说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把自己的梦想化作了这部作品,她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着一颗渴望飞翔的心。

2016年10月

重庆

内容推荐

黎薇著的《送我上青云》通过明、暗两条线索讲述两个主人公的成长阅历与爱国情怀,实属一部不可多得的、追逐中国梦的青春励志小说。明线讲述了一个叫亿卿的年青男主人公的青春成长,暗线讲述了一位海外学者归国创业的家国情怀。全书四十多章节,故事情节深入,环环相扣,感情细腻、动人,读之让人欣慰,令人动容,进一步激发起青年一代的爱家爱国之情怀。

编辑推荐

《送我上青云》是中国·重庆青年女作家黎薇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忆卿这个来自黑龙江安达的男孩,在重庆市的艰难打拼起笔,描写了忆卿在经历了诸多的情感离别后,接触到 “科技报国,实业强国”的理念,在刘逸人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批新时代的年轻人逐渐走向产业报国的心灵高地、走向人生的辉煌境界。这样的书写,宣泄出作者个人对人间真情实感的朴素呼唤,讴歌了年轻一代励志打拼的的顽强意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