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梅选材独特,叙述深情,字里行间让人对犯罪儿童惋惜之余,更多的是痛楚和对儿童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任重道远。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儿童的关心与关怀空前。事实上,对阮梅笔下的另类孩子,却关心与关怀严重不够,这也是《向着光亮成长》的意义所在。以写实手法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问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一方面需要作者大量搜集第一手资料,另外一方面需要一颗柔软但坚强的心,作者在采访过程中,就因过度关注受采访孩子而一度轻度抑郁。作者直面问题的叙述方式,读来令人震撼。
| 书名 | 向着光亮成长/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阮梅 |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阮梅选材独特,叙述深情,字里行间让人对犯罪儿童惋惜之余,更多的是痛楚和对儿童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任重道远。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儿童的关心与关怀空前。事实上,对阮梅笔下的另类孩子,却关心与关怀严重不够,这也是《向着光亮成长》的意义所在。以写实手法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问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一方面需要作者大量搜集第一手资料,另外一方面需要一颗柔软但坚强的心,作者在采访过程中,就因过度关注受采访孩子而一度轻度抑郁。作者直面问题的叙述方式,读来令人震撼。 内容推荐 直面留守儿童问题,把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曲折展现出来。《向着光亮成长》所选的11个例子,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留守儿童,不光是农村的,也有城市的,不光是家庭条件不好的打工子弟孩子,也有有较高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中产阶层的孩子。作者阮梅用一种平时准确的笔触,为每一个孩子勾画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轨迹,让读者一下子就看到了偶然中的必然。 目录 序 父亲 红裳 心障 骨刺 游戏 留守 毒焰 裂爱 房债 罂粟 回家 后记 只因有颗疼痛心 试读章节 1 小时候,父母在外跑船,我的家,在我看不到的远方。 一到三年级时,我在叔叔家住了一年半,在小舅舅家住了半年,二舅家住了一年。因为长期住在别人家,我难得有固定的朋友,放学回到亲戚家后,总是一个人玩。那时候,大人们都说我有些内向,说我不和别人说话。 可我喜欢和妈妈说话。每天傍晚,我都盼着妈妈能来看我。有时候,我站在屋外等天黑透了,才回亲戚的家。 有时候,我妈回来看我;有时候,妈也带我到船上去。 船上没有东西玩,妈妈就教我玩水,我很快学会了游泳。最开心的一次游泳,是那次游黄河。妈妈不让我去,我闹着要去。妈妈没办法,就用三根绳子将一个救生圈连在船上,把我拖在船后面,船慢慢地开。 船开时,有很多沙子、泥巴刮到我身上,生生地痛,但我心里很欢喜。我喜欢野地,我更喜欢和妈妈在一块玩。那个救生圈,我看成是妈妈专门给我的小船。我坐在这个小船里,比大船威风。我看到一只只野鸟从我身边的草丛中飞起来,而且—下子就飞到了天上。岸上,有很多小孩羡慕地看着我,追着我跑,那一次,我玩得真的好开心。 2 回想起来,小时候,父亲给我的是数不清的打骂。 我很少和父亲说话,在一起的时候,便是一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他打我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是我不听话,有时候是他问我话,我不答。我不答,是因为他的每句话,都令我感到害怕。 记得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时,父亲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学校,只要占了道理,就不能让人欺负自己!你赢了,我不找你;你输了,回来我就要打死你!” 我平时不大爱说话,个子又生得小,常常被同学欺负。现在回想起来,我想父亲当时的想法,可能是要我的性格刚强起来。 我不喜欢父亲,但还是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在父亲说过这句话不久,刚好有一个四年级同学占了我打球的位子,抢了我的台桌。这在平时,我是不敢去找他麻烦的,但是,那天我想到了爸说的那句话,一句话没说,我就把他打了。 记得球拍横砍过去时,刚好砍中了头。 这是我第一次打架,结果第一次,就把人家的头给打破了。我看见鲜血顺着他的额头流了下来,害怕极了。 老师把我拽到办公室,气愤地给我爸打了电话。 在老师办公室等待爸爸到来的那段时间,我心里很担心,我担心我爸会打我,但又想到父亲有言在先,应该不会打我。所以当爸来到我面前扯住我的头发就开打时.我难得为自己做了一次辩解:“我没做错,是他先抢我的台子!”当时我想,爸最多当老师的面打我一下,离开学校,他就不会打了。 没想到,爸跟老师赔完笑脸后,回去的路上,还是打了我一顿,说形象一点,我是被我爸一脚一脚“踢”回去的,一边踢,一边骂:“给老子丢脸!我叫你打架!我叫你打架!”我不知道那天他怎么那么生气,他踢得我屁股生疼,无论我怎么求饶,父亲还是用脚踢我。 从学校到我家里,要走一个半小时的路,他就“踢”着我走了那么久。 我恨父亲说话不作数。从那一次后,我不再相信父亲。按他给我讲的道理,我打人应该没错,可他不但不夸我,还那么狠地打我。后来,因为打架这件事,我的三好学生没有评上,好在成绩好,在班里工作积极,我还是被评上了优秀班干部。 被评为优秀班干部的喜悦,让我很快忘了父亲打我的痛。从二年级开始,因为我的成绩好,我在班里都是班长。在同学中间有威信,在学习中就有自信,我把全部精力花在学习上。 3 不知什么原因,那次被“踢”回家后,在家里,我很少看到父亲了。因为恨父亲打我,没有父亲的日子,我特别高兴。事实上,我早当他不存在。 一转眼,我读四年级了,妈妈把我从亲戚家接回,辞了外面的工作带我回了家。她到了本地的酒店上班,早出晚归,而且只要回家,她就专心照顾我。我觉得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P2-5 序言 何建明 读完《向着光亮成长》,我并不以为犯罪儿童存在家庭教育诸类的缺“失”,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总如此紧密。 对于孩子的成长,成年经验总会是一种“极具”说服力的说辞。当然,我们是站在整个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去纵览:不好好学习以后学无所成,难于在社会上立足成器,贪玩、偷懒、痴迷、冲动这种放纵会后患无穷,这些是在成年经验中被无数次验证其法则又屡试不爽的程式。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这样或粗暴或温柔地去教育孩子,而且多数都成功了。但是《向着光亮成长》这部书中,描写的11个孩子的犯罪过程,让我们不得不追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在13年前,我写同题材的《恐惧无爱》时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可惜一个时代快过去了,仍然没有什么改变,这也使我对《向着光亮成长》有了格外的偏爱。 “在学校,只要占了道理,就不能让人欺负自己!你赢了,我不找你;你输了,回来我就要打死你!”《父亲》中余灿灿按照父亲说的“做”了,却被父亲“一脚一脚踢回去”。余灿灿去上网,父亲又是一顿“叫你不争气!不好好读书,去上什么网”之后开始“用手扇,用脚踢”。还有父亲找他谈话那段:“打你是为你好,是要你记住,不要迷上网。上网成瘾对你没好处。你现在正在读书,不能受外面的影响。以后,什么都要靠你自己。”在父亲眼里,这也许是“不打不成器”的“苦口婆心”,在余灿灿这儿,这就是愤怒之火的种子。“从我还在吃奶的时候开始,我爸就喜欢用筷子蘸酒给我喝。爸说,是爷们儿,就要学会喝酒。”最后,余灿灿喝下半瓶白酒后,拿起父亲床底下的一把铁锤,一直砸到父亲没力气为止。 我相信天底下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但《父亲》的结局是令人痛惜的,儿子杀了父亲,并因此坐牢15年。是什么让余灿灿遗忘了父亲对他的爱?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但这种愉快的立足点应该是孩子,而不是“父亲”。父亲也许觉得你争气一点,学习好一点,最后能长大出人头地有所成就,哪怕我怎么样对你。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成年经验法则,却蚕食了孩子成长的愉快。很多人用简单的成年经验法则去圈套孩子的成长轨迹而不顾孩子的愉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荆棘与坎坷,大部分都成功了。但是更严重与典型的就成了《父亲》中的那样,简单暴力、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教育立足点,包括粗鄙的素质,最终酿成惨果。这种儿童犯罪占少数,但是所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家庭教育不是缺“失”,而是缺“位”,它比缺“失”更加可怕,作用力更强。父母要做的是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灵的引导,给他们愉快的体验,而不是给他们周围设置各种他们心目中十分虚妄的成年经验法则。“我成绩好,妈妈很高兴,就变着法子奖励我。初一时,她满足我的愿望,为我买了一辆三千多块的赛车,买了平板电脑。包括小时候我上网玩游戏,她从不控制我,叫我自己控制玩的时间。”余灿灿说出这一切的心情,“我觉得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我以为,到这里,《父亲》的故事刚讲了一半。书中用极少的段落描述了余灿灿对出狱后的担忧,“做事方面我不怕,我相信,不管什么事,只要是别人能做好的,同样是人,我也可以做到”。“我最怕的,是夜晚。我的灵魂无法得到安宁。”“出狱后,当别人谈起自己的父亲,当别人问起我的父亲因为什么原因过世,当别人介绍女朋友给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怎么面对我孩子的那双眼睛?”犯罪儿童的狱后心灵与社会的伤疤如何愈合,这正是我所关注的点。《向着光亮成长》中着墨点并不在此,但是却点醒了我们对于这一难题的深深思考。这也许比家庭教育问题更加值得社会的关怀,也更加地难。 以上我所讲述的,只是《向着光亮成长》11个故事中的一个。接下来的,读者可以去慢慢细读。阮梅选材独特,叙述深情,字里行间让人对犯罪儿童惋惜之余,更多的是痛楚和对儿童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任重道远。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儿童的关心与关怀空前。事实上,对阮梅笔下的另类孩子,关心与关怀严重不够,这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后记 只因有颗疼痛心 这部书稿自2012年6月开始,到完成它,不到两年。 书稿是掩上了,但仍掩不住这一年多来总想流泪的冲动。 一些正处花季的少男少女,忽然间以各种罪名锒铛入狱,有的甚至成为被判15年以上的重刑犯,由此,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不得不在高墙内度过。他们真的是十恶不赦吗? 倾听未成年犯的心音,你会明白,只因一步错,步步错。一个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个本该远离的“朋友”、一个不该成瘾的网络杀人游戏、一次不该接的几十元,甚至一个错误的念头与自以为是的心理,在给他人家庭带来毁灭性伤害的同时,也给自己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与永远的心理阴影。 走近他们,你会发现,除了孩子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外,打工家庭无爱的留守,父母离异后对子女的心理伤害,给幼年的他们带来了怎样难以承受的精神痛苦。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乏力、网吧的网络杀人游戏,也成为了新一代未成年人犯罪的祸根。 书中的每个孩子都是真实的,令人疼痛的。 书中的每个故事又是残酷的,甚至是血腥的。 调查结果令人十分震惊:走进未管所的孩子,80%以上是留守儿童,90%以上是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的孩子。这本书名为《罪童泪》的未成年犯罪纪实,实则是一部新世纪中国城乡留守儿童犯罪纪实,这是6000万个留守儿童家庭的疼痛,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疼痛,也是中华民族的疼痛。 作为一名长年从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作者,他们,也是我的痛。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许多父母选择了外出谋生,却没有安顿好孩子的亲情照管与行为监管人,导致孩子缺少温暖与引导,误入歧途。在监狱,每当遇到那些敌意、冷漠、木然的脸,我的泪水总是先他们而流。 大恶铸成,孩子的错不可原谅,但未成年孩子的那些正当权益谁来保护?原罪是谁?父母缺位?学校暴力?社会负面拉力?新世纪的城市扩张?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而被忽略的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德?这些问号常常在我心头纠结,令我彻夜难眠。 不眠之夜,那些孩子带泪的目光如一柄柄剑,写到他们,我无不以泪洗面。以至于创作初期,走不出他们故事的我,抑郁到了不得不靠药物来维持正常生活与写作的地步。 见到的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曾令我万分揪心。 如何从众多的孩子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孩子典型? 我尊重客观事实,顺从内心善的指向,尊重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放弃了灭门等诸多更为恶劣的少年凶杀事件,不回避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从接触到的900多名未成年犯中,选择了未成年犯罪最具典型的11人。 听孩子讲述自己的犯罪历程,看孩子再打开一次伤口,这对他们来讲,很残忍,也很痛苦。但欣慰的是,没有哪个孩子拒绝敞开自己的内心。在交谈中,我看到了他们太多悔恨的泪,透过他们,我也看到了他们的父母在事件背后的痛不欲生、伤心欲绝。那么,就以他们青春的泪水、他们生命历程中最为痛苦的记忆与追悔来书写,如何? 让未成年犯自己说话,以他们活生生的个案来讲述法律的尊严,以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比较普遍且最具危害的投毒、故意伤害、故意杀人、非法持有枪支、制造贩卖毒品等10余类犯罪为解剖个例,回避现场血腥与暴力,突出少年犯罪前后的心理对比与家庭父母的反思,深度反映与探究城乡打工家庭教育问题,离异父母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 让孩子说话,我只做文字的整理者。 写一本让高墙内未成年犯与校园学子直接对话的书。 我确定的这种写作体例,得到了许多文友和编辑老师的支持与重视。 进监采访,十分艰难。自去年6月起,文友田慧,湖南理工学院学生文静、许洁,爱人于友良和我总能组成临时三人组,他们一次次随同我进入看守所、女子监狱、未管所采访。从日出,到日落,从天黑,到天明,都有他们暖心的陪伴。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加入,我才能一次次走过采访的艰辛,走出创作的彷徨,走出抑郁的困扰。 去年深秋,就在我客居他乡整理调查笔记、不知以何种体裁表现这一特殊主题时,未曾谋面的《儿童文学》编辑丁顺华老师打来电话。之后,《儿童文学》开设“少年沉沦录”专题系列,以我确定的这个体例,为我连发数期。后来,《少年文艺》编辑吴丽丽老师、《芳草潮》双月刊主编刘益善老师相继发出了我的《心障》等篇什。 这个系列书稿能以儿童报告文学图书的形式结集出版,更得益于《儿童文学》主编徐德霞老师的数次鼓励与充分肯定。她在终审意见中写道:“无论是优裕家庭的孩子,还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教育失当和教育缺失,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致命伤害!”“故事表面无暴力、无血腥、无刺激,但那种震撼、惊悚、不寒而栗的力量来自事件背后,催人警醒,引人深思!”透过这些文字,我看到了一颗同样流着泪的母亲心。 这一调查,还牵动了许多人的心。 2014年3月,当我就留守儿童犯罪调查情况向我挂职的湖南理工学院领导汇报时,素来以爱心育人为治校理念的学院书记彭时代教授,亦没能掩饰住夺眶的泪水。成书前后,他不仅给予了这个题材十足的鼓励与中肯的建议,还以一颗疼痛的父亲心,在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会上提出,挂牌成立中国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所,以学院的名义,延伸我这一题材的深度调查与研究。 于是在走访调查到极度疲惫的时候,我可以回到校园,于鸟语推窗的外教楼里静心创作,在心理抑郁到不得不放下这一题材的时候,我可以漫步南湖边,在树木生香的园子里休养身心。学院“至善穷理”的校训,也在不断激发着我的创作激情,至目前,我的另一部同题材作品:《跨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调查》这部纪实文学已开始布局谋篇。 在此,我感谢予我这本书点滴帮助的每一个人。他们中有给予过我采访支持的省内外监狱管理部门领导,省市政法部门领导,省作协领导,市委宣传部领导,华容县委县政府领导,华客县、岳阳县、平江县、楼区看守所领导,还有县文联、县教育局的张继忠、吕本怀、蔡一叶、徐启华等一帮文友,在这里,我感谢他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