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从故乡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春芳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徐春芳著的《风从故乡来》是文艺类散文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锐的观点、清新的思想,以短小的散文形式书写了一个当代文人的闲情逸趣。在这部文集中,有很多篇章叙述作者家庭、父亲、故乡的山水和童年的经历;述记他所生活的城市、城市的文化和生活。其中有过去的心酸记忆,更有对故乡的留恋。本书的特色在于将散文诗化,也将生活诗意化,实现了散文与诗歌、小说的融合,语言清丽生动。

内容推荐

徐春芳著的《风从故乡来》共分为九辑:第一辑诗意生涯,第二辑走近文心,第三辑蜗居江南,第四辑记忆与回乡,第五辑读史感悟,第六辑金樽檀板,第七辑乡关何处,第八辑唐风宋韵,第九辑青史劫灰。全书既有诗性的文字,抒写作者内心的乡愁乡恋,感情真切而凝练;又有朴素白描的手法,描绘人物选取一事一态,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里叙述文人们丰富多样而又命运多舛的人生。

目录

第一辑/诗意生涯

 春灯夜雨好读书

 烹云煮水话饮茶

 诗歌在灵魂的四季里飘香

 我的理想生活

 我为书狂

 想象的国度

 打开阳光的生活

 阳光的温度

 木梨碘记游

 酒吧夜未眠

第二辑/走近文心

 文明的情人

 站在人们一边

 花未眠

 强行越界之后

 改造前后的沈从文

 陶渊明醉采南山菊(南山之醉)

 李商隐秋夜听雨声

 晏几道春梦难追寻

 姜夔湖上忆吹箫

 柳永秋蝉黄昏雨

第三辑/蜗居江南

 水肌山骨铁精魂

 芜湖印象

 我们心中的城市

 修鞋记

 饲养宠物记

 有意思的饭局

 我的空中菜园

 细雨情怀

 在芜湖办报的陈独秀

 张恨水的芜湖缘

 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四辑/记忆与回乡

 故乡五彩斑斓的蛇

 走在故乡记忆的密道上

 痛悼吾师余恕诚

 中秋月饼香

 最喜小儿无赖

 “菜鸟”开车记

 门口塘

 父亲的信

 棺材的守望

 非典时期的爱情

 老默

 同学孤岛

第五辑/读史感悟

 人生如梦亦如戏

 成王败寇总非宜

 传统文化丢不得

 传统文人的骨气

 自古英雄皆解诗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朝的那些事儿

 第一最好不相见

 文人为何太薄情

 异端者的美丽与哀愁

第六辑/金樽檀扳

 江南春

 风从故乡来

 桃花扇

 天空的皮肤

 秋天

 红尘短章

 生活短章

 大阪城的姑娘

 同桌的你

 黄昏恋歌

 爱情短章

 别情

 给你,一束玫瑰花

 悄悄的相约

 听蝉

 五月

 寻找灵蛇

 游侠,游侠

 烛光的回忆

 春之渴盼

 大树与小草

 渡的故事

 对你倾诉

 没有记忆的记忆

 青鸟

 秋天的雨水

 秋夜情思

 最真的日子

第七辑/乡关何处

 平淡生活里的诗心

 故乡那灿如野花的歌谣

 记忆与回乡

 夏日俏菜园

 记祖父

 做木匠的父亲

 哀堂妹

 老同学的故事

 当新年遇上诗

 诗人何为?

 地主的儿子

第八辑/唐风宋韵

 锦绣江山帝王诗

 王敦惊破皇帝梦

 谢胱伤怀芜湖望

 鲍照赋诗南陵道

 孟浩然夜泊南陵

 王维妙笔留锦句

 高适送人赴芜湖

 许浑南陵留佳诗

 刘长卿诗诉怀乡情

 张籍伤春谢家池

 贾岛南陵送友人

 李商隐南陵怀爱妻

 说不尽的李商隐

 杜郎俊赏过芜湖

 温庭筠错写湖阴词

 杜荀鹤避乱南陵

 北宋文星灿芜湖

 曾巩文颂繁昌县

 王安石倡学繁昌县

 苏轼往来芜湖僧

 黄庭坚太平读书乐

 之仪江滨诉情缘

 李清照泪写断肠词

 张孝祥热心助乡邦

 张孝祥遗恨镜湖波

 陆游不忘张孝祥

 姜夔怀古裕溪河

 文天祥鲁港歌正气

 汪元量鲁港悼宋亡

第九辑/青史劫灰

 王阳明登临览胜景

 袁中道乘兴芜湖游

 罗洪先慈心救死囚

 归有光南陵得门生

 桃花扇底悼南明

 钱谦益芜湖觅知交

 陈子龙江城交俊彦

 我和夏完淳

 阮大铖遗臭芜湖

 一掬明末遗民泪

 遗民诗人沈士柱

 沈氏兄弟谋国事

 吴伟业常怀前朝恨

 张煌言芜湖扶南明

 屈大均赭山感兴亡

 戴名世荻港江上订交

 姚鼐妙词颂芜湖

 方苞家族芜湖缘

 刘大槐畅游天门山

 吴敬梓芜湖相交朱草农

 吴敬梓不忍别芜湖

 邓石如人生多感怀

 黄景仁彩笔歌芜湖

 曾国藩经营芜湖

 曾纪泽往来中江

 张之洞门生情谊重

 张之洞芜湖问政事

 苏曼殊芜湖恋诗酒

 芥川龙之介的心痛与怀恋

 古今文人歌铁画

 名人吟咏清风楼

试读章节

春灯夜雨好读书

春天来了,雨常常潇潇地下着,显得夜更长了,正是夜晚灯下读书的好时光。

回到家里,泡上一杯茶,身体斜靠在床头,在背后垫一个枕头,拿起一本喜欢的书,倾听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形形色色的话语,那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啊。

文人没几个不爱读书、买书的。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有闲空读书,是一种福气。北宋宰相王安石,常常整夜整夜读书,甚至第二天去上班都忘记了要洗把脸。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则说,书不能不大声朗读。他自己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甚至连外出骑马的时候也手不释卷。晚清重臣曾国藩在戎马倥偬之时,每天也要读书。

我一庸常之辈,自然不敢和古圣先贤相比。但爱好读书的癖好,是打小就开始了。直到现在,每晚下班回家,我必定在灯下读书一两个小时。甚至出差在外,我也要随身带本书,待万籁俱寂时翻翻。有书陪在枕畔直到入梦,如有家人在旁温馨相伴相守,不时对语闲谈,人在旅途也就不会孤单了。

我小时候家贫,没多少钱买书。乡下人家藏书的也很少,好书难得见到。能遇到一本好书,就像蜜蜂见到春花一样,恨不得立刻扑上去,在那些大文人营造的艺术境界里驰骋遨游。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一个人到邻居家玩,在他家阁楼上翻到一本带插图的繁体字版《三国演义》,当即坐在邻居家落满灰尘的木楼板上看了起来,刚翻了几页,我就被那本书迷住了。时间不知不觉从中午已到黄昏,母亲在村子里到处大声呼唤,喊我回家吃饭,不料我看书太入迷,根本没听见。最后还是因为我看到小说精彩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邻居听见了,才上楼来喊我,这时家家户户已经亮起了橙黄色的灯了。

我读中学的时候,为了凑钱买一本心仪的好书,常常步行二十多里的蜿蜒山路去县城中学,这样就省下来母亲每周给我的两块钱路费,积少成多,几个星期就可以买一本好书了。我的一些藏书,如《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呐喊》《雪国》《戴望舒诗全编》等,当时就是这样买回来的。

当时的新华书店,图书都是摆在玻璃橱柜里,只能隔着玻璃指给服务员看,让她弯腰从橱柜里拿什么什么书。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不是很好,只要你连续要她拿了两本书,翻看之后没买,她马上就在脸上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来。而我穷学生一个,自然是囊中羞涩,五元六元都觉得是天文数字,常常把书封底上面的标价先用眼角扫一下,心里掂量掂量,最后多半是茫然若失地离开了。

当时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千方百计从同学那里借书,看到同学带到教室的书就缠着借看,有时候死皮赖脸去同学家呆几天,读他家里的藏书,见到好书就用本子抄下来。中学期间,抄书笔记有好几十本,字迹都是密密麻麻的,只有自己认识。  我如此痴迷读书,气得父母说我是“书孬子”。老两口经常私下里坐在床头为我叹息,担心我长大了无能力自谋生计,甚至讨不到老婆。后来,没想到脚踏布鞋、身穿烂衫的我,在大学里就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同样酷爱读书的女朋友,这也许就是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吧。当消息传到村里,惊得正在地里锄草的父母连锄头都从手里掉了下来。

如今,我已经过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阶段,家里也有一个像模像样的书房了。上万册藏书排在书架上,如一队队接受检阅的战士,看着自然心生得意。每次家里来人,他们都要在我家书房里驻足流连,羡慕我家书香味浓。不过,书多了,也是麻烦事。我搬了几次家,最累人最耗时的就是搬书了,别看小小一包书,看起来没多少,搬来搬去十分沉重,特别是搬上几层楼。

前几天去书店闲逛,碰上一个爱藏书的老先生。老先生爱好搜集地方志书,孜孜不倦于稽古考史,倾心尽力于钩沉索隐,是十分难得的饱学之士。但他现在自感时日无多,痛心自己的藏书事业将无人继承,因为他的两个女儿都不好文学,从事的是与文化无关的行业,所以他只能摇头喟叹了。不过,现在有很多大学教授在临终前,将自己的藏书捐献给图书馆,和更多的人分赏人类的精神瑰宝。这和把满屋藏书留给一个不读书的后人,任其落满灰尘甚至让蠹鱼蚀书相比,也未尝不是好事。

唉,像我这样的书虫,在人世间的浮沉里,对着静夜的灯光,只希望多读好书奇书善书,不能在白了少年头的时候,空自叹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何况,史书如畏友,让我三省吾身;诗词如风雅友,让我滋养心灵;佛老如心友,让我超凡脱俗;小说如滑稽友,让我在紧张工作之余笑对人生。

烹云煮水话饮茶

又到了清明时节,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山野里也忙碌着采茶姑娘的身影。茶是享誉全球的饮品,更是中国人热爱的饮品。老百姓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琼浆玉液”。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日茶,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荈。”茶树在中国南方山陵地带十分常见,生长处云雾缭绕,日日吸收日月雨雾的精华,自然出处不凡。云南有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年长的茶树,树龄达1800多年。

P3-5

序言

万维保

春芳,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朋友。屈指算来,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吧。到底有多少年,我已经算不清楚了。记忆中的春芳,是典型的诗人和书生。说话带着一点安庆口音,表达的时候有点羞涩的样子。

春芳的诗作,我曾经读过一些,但篇目的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甚至也记不清若干的词句,但他的那股子诗意却一直在我脑海里荡漾着。他打电话给我,说要我给他的散文集写个序言,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固执地以为,他应该是写诗的,出诗集是理所当然的,但他却操弄起了散文。拉杂的散文,是现在流行的文学款式,有文学情调,而无文学的意蕴,这是当今散文的通病。本来我想春芳的散文也不外如此。但读了开首一篇《春灯夜雨好读书》,便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

诗人出身的春芳,在这部散文集子中还是忍不住挥洒着他的诗意,尤其是里面的一辑《金樽檀板》。这部集子中的很多文字,看上去是散文的样式,但春芳似乎不是在写散文,而是在写诗,称之为“散文诗”完全是确切的。但假如我将它们分行排列的话,更是看不出散文的痕迹的。从春芳的这些散文诗来看,大多还有着青春的烙印。诗歌,是一种青春文体。人只有在青春时代,才能诗情勃发。我想春芳的散文诗也是如此,一是他的这些作品中部分可能是纯情年代的创作,二是他还葆有着青春的心灵。春芳的诗作,在诗意上并不难懂,但也保持着适度的晦涩;他的诗作是感伤的抒情,但绝不是如泣如诉的情感泛滥。他的诗作,意象和情感都是适度的。他的诗作,多少带有点儿新月派的痕迹,但徐志摩的肉麻又是绝不会在他的诗作中出现的。诸如“月亮涌动呼吸轻纱的春夜”所呈现出的意象,是有当代先锋派的风度的,但仔细体味,又何尝不是古典到了骨子里了。

春芳是一个诗人,他也自然关注诗人的人生状态和命运遭际。他在这个集子中,写到了很多诗人。当然,在广义上来说,小说家也是诗人。外国诗人有阿赫玛托娃、希姆博尔斯卡、茨维塔耶娃;古代诗人有李商隐、晏几道、姜夔、柳永;现代诗人有陈独秀、沈从文、张恨水;而当代诗人,则写了同学孤岛,当然也有另外一个人就是“我”。我特别注意到了,春芳在书写这几类诗人的时候,他所采取的方法是各有不同的。在书写外国诗人形象的时候,他采用的是旁观者的散文手法,叙述他们的人生,将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的人生相互映照,阐述他们在困境中对自由的追求,对自由的吟诵。春芳用诗歌式的跳跃,简洁而又有意味地张扬了这些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而在书写中国诗人的时候,他则采用了小说式的叙述,将柳永、姜夔们作为主人公,让他们在故事里演绎他们的人生。这多少让我想起了当年陈翔鹤先生的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这些书写古代诗人的文字,其格调是低回的,甚至是柔肠百结的。相较于对阿赫玛托娃的政治哲学的书写,其特点尤其明显。现代诗人,对沈从文的书写其风格应该归于前者,而对张恨水的书写则另外归入故乡情结了。当代诗人,则与上述都不同:诗人孤岛,活现了一个孤独、怪异的流浪诗人的形象。此篇虽然篇幅不长,但所呈现的形象,我以为是有文化人类学意义的。

春芳在这部集子中所呈现的当代诗人形象,当然也包括了他自己。在这部集子中,我看到了春芳的格调,一个当代文人的情趣:读书、饮茶、养鱼、养花、作诗,寄情山水,发历史感慨,羡文人雅士的浪漫生活;对工作兢兢业业,记恋师长、朋友,孝敬父母,钟情妻子,宠爱儿子;平日生活,诸如修鞋、学开车,亦悲亦喜,五味杂陈。春芳在他的文人情趣中,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来说,这就是他的故土情结。在这部文集中,有很多篇章叙述家庭、父亲、故乡的山水和童年的经历;述记他所生活的城市、城市的文化和生活。其中有过去的心酸记忆,更有对故乡的留恋。可以说,春芳只要一走上故乡的“密道”,文化啊、传说啊、情感啊、情趣啊、优美的文字啊,就都会止不住流淌出来,是那么的自然,又是那么的贴切!这其中《最喜小儿无赖》《父亲的信》《非典时期的爱情》写得尤其异趣横生,荡气回肠。

故乡情结是一种儒家的世俗伦理情怀,春芳所怀有的这种情怀,可以说与他的诗人身份不相符,因为据我所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流浪都是诗人的最高境界。在这一点上,春芳和他的诗人同学孤岛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春芳的这部集子中,《读史感悟》和《青史劫灰》两辑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归属杂文之列。杂文以理性话语见长,在集子的杂文中,我看到了春芳对历史和现实的诸多见解。有的表现了他的诗人情怀,有的表达了他的历史观念。有的是很有见地的,如《人生如梦亦如戏》等就历史说现实,多有警醒之处。但他所说的有些历史知识和见解,我只略知皮毛,甚至有的根本不知道也不懂。但从文学话语来说,我认为春芳发挥了他诗化语言的拿手好戏,他转折腾挪硬是将一些僵硬的意义阐述得流畅、生动、激情,真是不容易。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春芳在其中一篇谈到了人生的“跨界”问题,我认为,在这个集子的写作上,他也是跨界的——散文与诗歌的跨界,散文与小说的跨界,甚至是杂文与诗歌的跨界。但,无论怎样跨界,诗意一直是他的底蕴,是他的根本。春芳这部集子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将散文诗化,也将生活诗意化。

以上拉拉杂杂谈了若干的观感,肯定有很多不到之处,还望就教于大方之家。

谨此为序。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