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幕后的私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葛水平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

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随想式的心灵独白,是对人生与光阴的静心感悟;匠心独具的画作,是邂逅另一种生活方式后的倾心表白。葛水平所著的《幕后的私语》用文字守护心灵的一方净土,用色彩记录每一处生活的哲学。人生永远隐藏着精彩,请不妨想象另一种可能。

内容推荐

葛水平所著的《幕后的私语》是“自说自画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套关于作家的成长故事与生活感悟的原创散文随笔,并配有作家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追求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和励志精神。《幕后的私语》主要叙述作家葛水平年幼时学戏的经历及村庄古朴民风的厚道。

目录

序:戏外人生戏里人/赵学文

看戏去

十八岁春光不在

旖旎的弦乐铺满大地

长袖曼舞的时光

要命的欢喜

炕是诱人老死的饵

旷远得幽深

庙墙上的天下万象

试读章节

除了演绎历史,戏剧脸谱也好看,它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生活中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的人脸,在戏剧中被勾勒、放大、夸张,成了戏剧的脸谱。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媒婆嘴角那一颗超级大痦子等,夸张着我们的趣味。不管怎么说,历史都是一张面具,戴着面具离审美才会很近。

上海有一位艺术家,因人权问题,常没事琢磨把秦桧弄得站起来,不管缘由对否,这不是拿棍子在广大人民的精神心理积淀层搅乱时局吗?戏剧是啥东西?就是老不正经。人间又有多少正经事情呢?你看看秦桧老婆裸露在外的那一对乳房,被参观者摸得油光黑亮,走过路过不错过,手掌想伸出去时,究竟出自什么样的胸腔?

早几年我在京看人艺一台话剧《俄亥俄小姐》,是以色列重要剧作家、导演、诗人哈诺奇·列文的作品,讲的是一个老乞丐,一辈子都梦想找一个高档次的美国妓女——俄亥俄州小姐,共度浪漫良宵。70岁生日这天,他决定送给自己一件可以安慰一生的礼物,可由于囊中羞涩,他只能找一个街头流萤舒缓一下饥渴的灵魂和肉体。戏剧就这样不正经,一面是美好的理想,一面是肮脏的现实;一面是崇高的灵魂,一面是卑琐的行径。剧作家的本事就是在充满矛盾和多样性中撕开来给大家看,让你笑,让你哭,让你感慨,让你妥协。戏里演绎的看似是生活,实际是梦幻的殿堂。

从前的舞台上没有麦克风,声音不装饰,只将自身作为人物的一部分,尽量让音乐从人烟当中响起,那热闹糟乱到了极致,现在不是了,变幻多端的灯光让舞台花里胡哨。我很迷恋戏剧里的戏文,有时候听一段唱,不无寂寞地对着空无学上两句,在一个时间段里,我觉得只有戏剧才是人性的。一个熟悉的故事,一定不要给观众以陌生的感觉,舞台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它看到的一切生活和一切艺术都具有纯朴的性质,都具有观众不被政治染指的生活气息,那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是戏剧化的。

看电视,我只看戏剧频道和少儿频道。《功夫熊猫》看了好几遍,每琢磨熊猫有那么细小的一个爹就想笑。美国人不违背科学,鸭子是生不出熊猫的,可不排除收养。鸭子期盼熊猫能够梦见面条,但终究熊猫梦见的是功夫。这里有出身论,本来就是娱乐的,所以进一步阐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出场人物活动在我们头脑中是中国式的。熊猫为什么会梦见功夫?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熊猫在身体里本身就蕴涵着深厚的功夫基因,它的身体里不可能是汤汁。

中国民间有句话:我不是吃素的。可熊猫是吃素的呀。戏剧化就出来了,可以想象,一个熟悉的事物,给它以陌生的感觉,将变得如何奇妙!美国人居然如此理解了中国的戏剧化。  历史上乱世英雄,都是来历不明的飞贼,都是由戏剧演绎出来的。

《林冲夜奔》一出戏养活了多少后来人。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一夜之间被高俅以莫须有的罪名,褫夺了一切——功名利禄,妻子家庭。一夜之间不仅变成了赤贫的无产者,而且被脊杖、枷钉、剌颊,流放两千里外的沧州,看守天王堂和草料场。昔为天上,今入炼狱,前后反差之大,想必林冲感慨切肤。但是即使如此,林冲也并没有“反”的愿望,而是安于命运,只求存活。直到陆虞候等人要害他性命,林冲才奋起反抗,杀人逃亡,最终“逼上梁山”。

人想要改变日常生活的定式思维是很难的,命运取舍,与权贵融为一体的欢乐,永远是人性的缺憾。戏剧总是叫一个人的命运雪上加霜。如果没有风雪,茅草屋就不会倒塌,林冲也就不会上山神庙,就不会遇到陆谦,就不会知道他们的阴谋。林冲说:“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P4-P7

序言

一日,忽见“起念”微信留言,说她受出版社之约,要写一本自己与戏曲渊源、故事的书,并配几十幅自己的画一并成书出版。希望熟悉她、了解她的我为该书写篇小文。

“起念”者谁?女作家葛水平是也。我与水平相识虽晚,但近几年交往互动不少。虽然我年长于她,她也称我为兄,但私下我还是习惯于半开玩笑地称她为“姐姐”。对于葛水平,我还真有话可说。因此对于她的邀约.我慨然应允。

知道葛水平是在2004年,那一年她厚积井喷,引得文坛侧目,甚至有评论家称那年是小说创作的“葛水平年”。当时我是她作品的忠实读者。但与葛水平相识却到2012年了。那年《名作欣赏》约葛水平与王祥夫开了个“来一场风花雪月”的专栏,与她先有些通话。8月,杂志社策划了一场“青年作家派对”活动,地点在正举办“牡丹节”的山西临汾市古县。那年古县的牡丹开得格外葳蕤。安排住宿的宾馆就在牡丹园旁,刚到的那天晚间,同仁们就急着要一睹花王芳容。葛水平尤爱花,取了相机到老庙前花园拍照。犹记得古庙前一左一右蓬勃生长着两株数人不能合围的千年牡丹,相传这两株牡丹是于唐时的冬日,因不服从武则天“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命令而遭到追杀,连夜逃出洛阳中途落根到古县的。这样的传说自然多属后人附会,但无疑增添了牡丹的文化趣味。这两株牡丹开了数百朵花,洁白靓蓝,嫩黄深紫,加以灯光映照,绿叶簇拥,更显得花影摇曳,煞是喜人。其时夜色阑珊,花香四溢,颇有良辰美景之感。而见了牡丹花的葛水平,钟爱之情更是无以掩藏,细打量,轻闻嗅,神情专注,一派天然。她姣好的容颜、优雅的身姿与花香花色相互映衬,颇有几分“玉人花前立,云鬓风里香”的古典意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次在牡丹园的初见,让我其后一见到牡丹花就想起葛水平,见到葛水平就想起牡丹花,这也成为后来我们交往中常常提起的一段佳话。葛水平喜花,她新买的小院里,自己种了各式各样的花草,并自称“好色之徒”。去年得知她写作之余画画,欲送她一方闲章,问她刻什么,她说刻“好色之徒”吧。我想意思倒是不错,略有些直白,便建议她刻为“登徒姐姐”,她回说甚好。

葛水平对“色”天生敏感。虽然她常是素面示人,不施粉黛,但看她自裁的服饰,款式的民国味自不必说,单是纯棉纯麻的青花蓝、珠红、白灰的纯色搭配,就让人对自然赋予人的五颜六色之关心生向往。她画国画.墨色之外,擅用各种彩色赋物以形,赋人以神。

葛水平裁衣、画画皆用色精妙。这种良好的艺术触感,追根溯源与她少年的经历相关。葛水平小学毕业便被县剧团选中当了演员,几年的剧团生活,为她的人生铺了一层厚重的底色。她的青葱岁月全与唱念做打、锣鼓磬镲、笛琴胡笙、红脸白脸、生旦净丑相关联。在民间,中国的传统之美绝大多数蕴藏在戏曲之中,她自然是耳濡目染,深受浸淫。中国戏曲的服饰之美、脸谱之美造就了葛水平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水准。

其实戏曲给予葛水平的,更在于人文的底蕴和素养。说到这点,诸多评论家未曾谈及,就连葛水平自己也未必完全觉悟。今年5月曾陪葛水平到苏州,她给参加《新作文》杂志社组织的全国首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的中学老师们做了一场报告。她从自己的创作经历出发.谈了写作与兴趣、写作与生活等问题。老师们惊叹于小学毕业的葛水平的文学成就。我当时还客串总结说,葛水平是文学创作的特殊现象,她是一位自然生长的作家。会后我却陷入了沉思。中外文学史上不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而成为大作家的人,海明威、高尔基、老舍、赵树理、莫言,都是典型的例子。但只要看看他们的经历就会知道.他们只是从其他的途径读了更多的书而已。没有良好的文化训练,仅凭天分,一个作家在创作之路上终究不会走得太远。那些昙花一现的“作家”的例子也并不少见。那么葛水平凭什么在文学之路上兼具诗歌、戏曲、小说、散文、影视各种体裁创作,而且样样都达到较高水准,可谓见风长,见雨也长。我觉得根本还在于她的戏曲演员和戏剧创作的经历。

葛水平在少年时本是信心满满地要当一个名角的.这是所有那个圈里的人的梦想。初到剧团,葛水平一直在舞台上跑龙套,要么演丫鬟,要么演衙役。唯一一次替演配角的机会,因为过分紧张,一嗓子出去唱跑了调.引得台下哄堂大笑,台上怨声四起。这彻底粉碎了她当主角唱大戏的前程。生活中有些必须面对的痛苦要忍受。更要去直视,追求事业的含义就是享福和受罪。树把根扎深了是耐旱,人把根扎深了,对生活磨难的理解就多了一层达观和宽容。之后葛水平开始学着写剧本.搞地方戏曲研究。作为演员,葛水平虽是小角色,几十出的经典剧目的台词、唱词必是口之能诵。中国戏曲台词、唱词,经过多少代剧作家千锤百炼,用词浅显通俗,表意却形象传神充满张力,其表现力无疑胜于其他文学语言。中国的戏曲还最擅讲故事,人物脸谱化,情节环环相扣,戏剧冲突跌宕起伏,所有这些文学因素,对葛水平的文学之路来说都是滋养。当我们许多同龄人受着一体化的言不由衷的语文教育的时候,葛水平却在中国戏曲的这片文学沃土中茁壮成长。唱戏不成专搞剧本创作,成为葛水平不幸之幸。她从字、词、句、段、章、篇,从故事到文本,从语言到结构,从小我到大我,完成了文学创作的初始训练。因此不论是她的小说还是散文,我们都能从诸多方面找到戏曲的影子。

葛水平还是一个戏里戏外穿越的人。她的人生经历虽不算曲折,但她是一个充满故事的人。她把庸常繁琐的人生赋予戏剧的因素,在谈笑间生活得丰富多彩。她常以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津津乐道地向朋友们讲述她戏剧性的婚姻和成长故事。她第一次婚姻的结束,只因为有一天小两口对当下的生活状态有所厌倦,便手拉手去办了离婚手续。当意识到分手已既成事实,葛水平才恍然明白一段生活竟然这样结束了。一次她的前夫路过她所居住的城市想见她,她正忙于事务,便让现任丈夫去接待。及其相见,两个男人相互打量,把酒相敬,最后竞惺惺相惜,成为好友。由此可见葛水平坦荡的处世艺术。

水平是养父带大的。年少时在山村里的水平,深受养父影响,跟养父掏鸟、玩蛇,水库炸鱼。养父当她男孩养,她身上偶尔进发的野性气质,就是养父熏陶的结果.葛水平善饮,友人宴聚,来敬者不拒,未见其醉。葛水平侠肝义胆,常为朋友不平事仗义执言。葛水平慷慨好施,每有朋友爱其自制的服饰,她都不吝赠送,毫无难色。养父临终前,葛水平守在身边,就在这样的悲戚时刻.葛水平也能讲故事,让病痛的养父破涕为笑,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她的生父没养过她一天,但她在力所能及时还是找到了生父,为其买衣买裤,力求尽一个女儿的孝心。可怜生父的女人并不领情,把她送的衣服用剪子剪成了布条条,让葛水平成了无父可敬的孤女。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直面现实,感恩生活。接触她多了,这是我对她的真切理解。

葛水平近年爱上了画画。每有得意之作,就微信发我欣赏。我真正惊叹于她充沛的精力和无止境的艺术追求。她的画题材多以戏曲人物为主,醉酒的武松、舞刀的鲁智深、使枪的林冲等。因了她自己戏曲演员的经历.画来得心应手,如在目前,个个栩栩如生。最喜欢她画的鲁智深那张,人物造型写实中有夸张,在似与不似之间,舞动的刀用断线表现,有风驰电掣之感。她非专业画家,造型非她的强项,她的画即使画人也重在写意,贵在神似。曾经的戏曲经历是葛水平的富矿,换了笔墨,照样创造出一个精彩的世界。

葛水平性本善良,她从戏曲中既学到了求生之技文学艺术,更学到了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俗语说“说书唱戏劝人心”,中国戏曲铺在葛水平生命深处的底色,使她在生活中也能自觉传承,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有故事、有情怀、有趣味的人——当然,这人,放在戏曲中,一定也是一个兼有正旦之端庄、花旦之俏皮、武旦之侠义的绝世美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08:46